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呼和浩特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A. 唐代

    B. 北宋

    C. 南宋

    D. 元朝

  • 2、《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哪个城市的商业繁荣景象( )

    A. 唐都长安   B. 北宋都城东京   C. 南宋都城临安   D. 元大都

  • 3、2015年8月,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8周年,历史上由蒙古族建立的政权是 ( )

    A.北魏 B. C. D.

  • 4、食品安全,人命关天。在古代,食品犯罪是要掉脑袋的。唐代有一部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其中规定,凡是故意以有毒的肉赠送他人或者出售,造成他人中毒的,判处一年徒刑;造成他人中毒身亡的,判处绞刑。请问这一部法典是

    A.《唐法典》

    B.《唐本草》

    C.《丹经》

    D.《唐律疏议》

  • 5、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元朝和清朝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而采取的相同措施是

    A. 抵御外族人侵

    B. 设置机构管理

    C. 平定叛乱,维护统一

    D. 册封宗教领袖

  • 6、公元755年,近于(唐朝)全朝代时间上的中点,前面一段有137年的伟大与繁荣,而接着则有151年的破坏和混乱。造成这一转折的历史事件是

    A.开凿大运河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澶渊之盟

  • 7、某同学阅读了《忽必烈和他的世界帝国》一书,他想为这本书写简介。以下可以入选的是

    A.建大元,灭南宋,统一全国图改革

    B.统蒙古,立政权,未灭西夏身先死

    C.统契丹,建政权,澶渊之盟结和平

    D.统女真,完统一,建立金朝灭北宋

  • 8、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疆城最大的王朝。为了管理全国,元朝在地方实行(

    A.郡县制 B.刺史制度 C.行省制 D.设立三司

  • 9、在下边《辽、北宋、西夏形势图》中①代表的政权是( )

    A. B.西夏 C.北宋 D.

  • 10、一个未能完成统一大业的开国皇帝,却能够与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和成吉思汗等雄君霸主并称于世;一袭黄袍加身,成就了他的霸业,开创了以文臣治国、重文轻武的时代。材料中的这位“开国皇帝”是( )

    A.李世民 B.赵匡胤 C.杨坚 D.赵构

  • 11、唐朝时期,书法、绘画、音乐、歌舞、石窟和雕刻等方面的艺术创作成就斐然。最著名的 书法名家有颜真卿和

    A. 欧阳询 B. 吴道子 C. 阎立本 D. 王维

  • 12、我国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理开始于

    A.唐朝 B.元朝 C.宋朝 D.明朝

  • 13、如果准备撰写关于明代手工业生产情况的历史小论文,你应该查阅()

    A.《农政全书》 B.《天工开物》 C.《徐霞客游记》 D.《本草纲目》

  • 14、下列针对唐都长安编写的歌谣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世界最大人千万 B. 市坊分开布局整

    C. 民族交往中心地 D. 国际都市传美名

  • 15、下列政权不属于五代的是( )

    A.后唐 B.后晋 C.后汉 D.后蜀

  • 16、“当时宋年收入1亿以上,而宋当时一场中等规模的战事所耗费的军费就高达3000万以上。30万的岁币……简直不值一提。而历史走向证明一切,此事之后,北宋迈向巅峰。”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有

    ①这段材料叙述的是澶渊之盟

    ②北宋向辽交纳岁币,引起人民极度不满

    ③政治的安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④对北宋人民而言,该和议是屈辱的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 17、雕版印刷术在唐朝已经发明。目前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

    A.《丹经》 B.《史记》 C.《论语》 D.《金刚经》

  • 18、“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周杰伦的一曲《青花瓷》,唱出了浓浓的中国风。下列瓷器中,哪一件是“传世的青花瓷”(       

    A.

    B.

    C.

    D.

  • 19、明朝科举严格规定考试题目和答卷的文体格式;清朝时有人修《明史》,对南明的史事使用了明朝纪年,结果朝廷下令把参与编写、印刷、销售的70多人全部处死。上述史实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A.促进文化教育发展

    B.有利于选拔真正有用的人才

    C.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D.禁锢思想并阻碍科技的进步

  • 20、严守潜伏纪律,被烈火吞噬的是

    A.邱少云 B.黄继光 C.雷锋 D.焦裕禄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________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 22、清朝前期,中国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至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东北至黑龙江以外的__________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_________、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力强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 23、________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 24、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维持了约1300年的选官制度一一

    (2)唐朝时日本派到中国的使节称为一一

    (3)使唐朝由盛转衰的叛乱一一

  • 25、安史之乱

    (1)原因:

    ①开元末年________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

    ________尖锐,边疆形势紧张。

    ③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________

    ________担任三个边地的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

    (2)人物:________和部将________

    (3)时间:________

    (4)结果和影响: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________。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________的局面。

  • 26、背景:_____即位以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贤相___________的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

  • 27、开通:_____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从_____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____的大运河。

    概况:大运河以____为中心,北抵____,南至____,连接了海河、____、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

  • 28、为加强对文人的控制,明朝采取的方式是________;清朝康、雍、乾时期大兴________

  • 29、广州、_________、明州的造船业 ,都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制造的海船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还配备了先进的_________

  • 30、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得益于实行________的政策。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明清时期,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达到古代最高峰。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说出明朝是如何强化皇权的?

    材料二  (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代史学家赵翼

    (2)材料二是对哪一机构的描述?这一机构是哪个皇帝在位时设立的?

    材料三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雍正帝时的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而被斩首。

    (3)材料三中反映了清朝的什么政策?如何评价这一政策?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根据下面的提示,写出与之相应的历史事件。

    (1)标志着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引起全国上下不满的方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是_________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制度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体系。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举制度自产生之日起就确定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考生几乎没有身份、阶层、职业等限制……广大下层民众有了入仕机会。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材料二  宋仁宗时期,皇帝试着把范仲淹从文官改为武官,范仲淹也不乐意,说把我划为武官被人看不起,不干!

    ——《宋史·范仲淹传》

    材料三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及时劾奏,处以重刑”。

    ——《明太祖实录》

    材料四  两幅图片

    (1)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依据材料一指出其创立的积极意义。

    (2)材料二反映了宋朝何种社会现象?这种社会现象有什么积极的社会影响?

    (3)材料三中明太祖给后世子孙作出了什么规定?为了监视官民,明太祖还设立什么特务机构?

    (4)图1反映元朝在全国实行什么制度?当时管理琉球(台湾)是哪个机构?

    (5)写出图2横线上某机构的名称。概括其设立的重大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