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们基本肯定武则天的统治,主要是因为( )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朝政
C.她统治期间刑法残酷
D.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2、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日本援华物资上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字样(如图),据考证这与唐朝高僧东渡日本的故事有关,此处的“高僧”是
日本援华医疗物资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郑和
3、明洪武十三年,明太祖以“图谋不轨”之名诛杀丞相胡惟庸,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明太祖这样做的目的是
A.控制军队
B.强化皇权
C.钳制思想
D.铲除异己
4、某历史学习小组收集了以下图片,图中工具最有可能用于
A. 农业
B. 制瓷业
C. 商业
D. 纺织业
5、“……又造突火枪,以巨竹为筒,内安子,如燃放,焰绝,然后子发出,如炮声,远闻百五十步。”描述的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 )
A. 造纸术 B. 印刷术 C. 指南针 D. 火药
6、诗歌是历史重要的载体,“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是汉家”“蕃人旧日不耕梨,相学如今中禾黍”“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请为以上唐诗找一个合适的主题
A.融洽的民族交融
B.友好的中外交流
C.开放的社会风气
D.繁荣的社会生活
7、文物是固化的历史,解读历史能获得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图中的文物是雅克萨之战中使用的神威无敌大将军铜炮,对该文物解读不正确的是
A. 反映清朝火器制作的高超技术
B. 是康熙平叛噶尔丹叛乱时所用
C. 是研究明清反侵略的重要证据
D. 在抗俄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8、如图为五代十国形势图。从如图可看出五代十国的时代特征是
A.经济繁荣 B.政权林立 C.南北对峙 D.政治腐败
9、弘扬英雄人物的优秀品质,有利于实现历史教育的真正价值。下列诗句抒发的思想情怀和抱负与英雄人物对应正确的是
A.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文天祥
B.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岳飞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戚继光
D.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郑成功
10、北宋时,“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收复蓟,凯歌而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及矣”。这反映了当时政府
A. 渴望收复幽云地区
B. 崇武抑文
C. 委派文官主持军务
D. 重文轻武
11、下列对于中国古代朝代排序正确的是( )
A.夏商周、秦汉、隋唐、宋元、明清 B.夏商周、秦汉、宋元、隋唐、明清
C.夏商周、隋唐、秦汉、宋元、明清 D.夏商周、秦汉、隋唐、明清、隋唐
12、历史上把唐太宗统治时期称为( )
A.开元盛世
B.贞观之治
C.开皇之治
D.光武中兴
13、如下图所示:下图展示的历史文物(瓷器、蜀锦)可以直接印证唐朝
A.社会政治清明 B.思想兼容并包 C.工艺制作水平 D.城市贸易发达
14、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限制地方割据势力的是( )
①秦始皇实行郡县制 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③宋太祖派文臣做知州 ④北宋设立转运使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5、郑和7次下西洋,先后到达30多个国家和地区,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为人类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什么地方
A.朝鲜半岛,日本沿海一带 B.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C.北美西海岸,发现新大陆 D.非洲最南端,命名好望角
16、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中评述了两位历史人物,他们是
A.岳飞、赵构
B.文天祥、秦桧
C.岳飞、秦桧
D.文天祥、赵构
17、“鼎湖当日弃人间(崇祯先皇帝当年他含恨离开了人世间),破敌收京下玉关(将军打败闯贼进攻北京让开了山海关)。恸哭六军俱缟素(原以为全军是为先帝痛哭披上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哪知道将军冲冠一怒是为了红颜圆圆)。红颜流落非吾恋(还有脸说红颜美人并不真是他所留恋),逆贼天亡自荒宴(还说闯贼命定要灭亡是因为迷于饮宴)。电扫黄巾定黑山(像闪电般扫荡闯贼起义军平定了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装模作样哭罢君王和父亲再和她相见)。这是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创作的《圆圆曲》里的几句诗,《圆圆曲》反映的主要史实是
A. 明朝的政治腐败社会黑暗
B. 李自成起义得到广泛响应
C. 吴三桂降清引导清军入关
D. 明朝的文化繁荣戏曲发达
18、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北宋统治者制定的国策是
A.重农抑商 B.重文轻武 C.休养生息 D.独尊儒术
19、宋太祖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采取什么措施?( )
A.分化事权
B.重文轻武政策
C.设通判
D.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20、列宁说:“历史上常常有这样战争,它们虽然像一切战争一样不可避免地带来种种惨祸、暴行、灾难和痛苦,但是它们仍然是进步的战争。”以下战争中,最符合这一特征且规模最大的是( )
A.元统一中国 B.金与南宋之战
C.辽攻北宋之战 D.辽攻金之战
21、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_____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潢府:______于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也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22、王安石变法
(1)背景:北宋的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在边疆战事中,北宋屡战屡败。北宋中期,政府官俸和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土地兼并剧烈,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2)时间:_____年
(3)支持者:_____
(4)目的:摆脱_____,实现_____。
(5)主要措施:
①经济方面:募役法、_____、农田水利法
②军事方面:_____
(6)成效:变法收到一些成效。政府的_____有所增加,各地兴修水利工程10000多处。
(7)结果: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
23、成吉思汗在位期间,蒙古军队相继灭亡西夏和金,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___________(判断对错)
24、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了第一个边境条约《______》,这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25、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___加以管理;元朝设置________,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26、起兵抗辽,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大金的首领是________。
27、和: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持_____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28、打开山海关,引清军入关的明军将领是________。
29、________年,后周大将________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________,定都东京(今开封),他就是宋太祖。
30、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1)隋朝打破了世家门阀独揽政权的局面,开创了(________),是中国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2)隋唐时期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的革新措施是(_______),此举大大提高中央政府的办事效率和水平。
(3)宋朝时为杜绝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实施(________)政策,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安定。
(4)元朝时某项制度影响深远,今天的安徽省就受此制度影响,这项制度就是(_________)。
31、一些看似矛盾的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学习历史就要在这些看似矛盾的现象中寻找历史真相。
材料一 (唐)杜甫《忆昔》
“忆昔开元全盛日(遥想当时开元盛世年间)。
小邑犹藏万家室(小县城里也有万户人家),稻米流脂粟米白(丰收的稻米泛着白玉光),公私仓廪俱丰实(公家私家的粮食存满仓)。”
(唐)杜甫《垂老别》
万国尽征戍(全国男子应征入伍去参战),烽火被冈峦(叛乱的烽火已弥漫了山峦)。
积尸草木腥(尸体堆积如山草木也变腥),流血川原丹(流血把河流平原都染红了)。
(1)材料一中杜甫的两首诗描写了同一位皇帝在位时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情景。这是哪一位皇帝?
(2)《忆昔》和《垂老别》分别描写了一种怎样的社会情景?
(3)造成《垂老别》中所描述情景的事件是什么?
材料二 (元)刘因《白雁行》
“北风初起易水寒(蒙古势力初次南下占领河北),北风再起吹江干(再次南下占领整个长江以北)。
北风三起白雁来(三次南下席卷整个中华大地),寒气直薄朱崖山(蒙古大军直逼崖山灭掉南宋)。
乾坤噫气三百年(宋朝政权生存了三百年之久),一风扫地无留钱(如风扫落叶般没有一丝残留)。……”
(元)虞集《挽文丞相》
“徒把金戈挽落晖(您想同鲁阳公一样挥动金戈挽回落日,却是徒劳),南冠无奈北风吹(被俘入狱,眼见蒙古势力如北风般劲吹日益横骄)。
子房本为韩仇出(张子房本是为韩国复兴而出,最终没能达到目的),诸葛宁知汉祚移(诸葛亮虽鞠躬尽瘁,但汉家终于灭亡他岂能料到)。……”
(4)材料二刘因诗中“北风三起白雁来,寒气直薄朱崖山”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何影响?
(5)材料二虞集《挽文丞相》,文丞相指的是谁?有人说文丞相的活动阻碍了国家的统一,应该否定,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文丞相?
材料三 (清)纪昀《凯歌十六首其六》
“满耳秋风入短箫(秋风中耳畔回响着箫声),黄榆叶落草萧萧(黄榆叶落草原一片萧瑟)。
回部已破无征战(回部已被平定再无战乱),只向高原试射雕(再来高原无非打猎射雕)。”
(6)纪昀的这首诗歌颂了乾隆皇帝的哪一历史功绩?说一说这件事的历史意义。
材料四 “一把心肠论浊清”
——清·胡中藻
“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
——清·沈德潜
“半轮明月西沉夜,应照长安尔我家。”
——清·世臣
“举杯忽见明天子,且把壶儿抛半边。”
——清·徐述夔
“蒹葭欲白露华清,梦里哀鸣听转明。”
——清·方芬
(7)材料四中的这些官员或者诗人因为写了这些诗,全部被乾隆皇帝被下狱或者处死,甚至满门抄斩。这种冤狱被称为什么?造成了怎样的恶果?
32、唐朝皇帝重用贤能,请列举出唐太宗、唐玄宗时期被委以重任的名人各一位。
33、2008年,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工程启动。岁月的年轮已湮没了历史的痕迹,但是,时间抹不掉的是曾经铸就的荣耀。或许,在这个国家遗址公园,我们可以回味大明宫曾经的辉煌,我们可以感受魂牵梦萦的大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至(开元)十三年(725年)封泰山……自后天下无贵物,两京米斗不至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绢一疋二百一十二文。东至宋(今河南商丘南)、汴(今河南开封),西至岐州(今陕西凤翔),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南诣荆、襄(今湖北荆州、襄樊),北至太原、范阳(今北京),西至蜀川(今四川成都)、凉府(今甘肃武威),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
——杜佑《通典》
(1)根据材料,归纳开元年间繁荣的表现。(不得摘抄原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元年间的哪些措施对上述局面的出现起到了促进作用。
(2)大唐是一个中国人创造性和想象力大爆发的时代,它成就了一个魅力无穷,让后世中国人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的旷古盛世。请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外交等方面,选取一个或几个角度,自拟题目,以“回望大唐,开启未来”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历史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重点突出,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