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其生产技术曾经在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著作中被详细介绍。该著作应是
A.《农政全书》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齐民要术》
2、下图中的皇帝指的是( )
A.唐太宗
B.宋太祖
C.明太祖
D.雍正
3、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唐朝时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比较中学习并归纳共同点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结束了政权并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
②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
③都重视农业生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④都进行了制度的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5、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标志着选拨官吏的什么制建立
A. 科举制
B. 推荐制
C. 察举制
D. 世袭制
6、安徽龙兴寺有副描述某一古代帝王生平的对联:“生于沛,学于泗,长于濠,凤阳昔钟天子气;始为僧,继为王,终为帝,龙兴今仰圣人容。”该对联所述的这位帝王是( )
A. 刘邦 B. 李世民 C. 赵匡胤 D. 朱元璋
7、“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这首凯歌所描述的军队是
A.南宋“岳家军”
B.明朝“戚家军”
C.明末大顺军
D.满清八旗军
8、下列事件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唐朝灭亡
②唐朝打败叛军
③黄巢建立政权
④安史之乱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③①②④ D. ④②③①
9、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589年,结束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局面,再次统一全国的是( )
A.秦朝
B.北宋
C.隋朝
D.西晋
10、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文中“八股之害等于焚书”意在反映明代八股取士
A.削弱了儒学地位
B.使皇帝的权力高度集中
C.损害了国家统一
D.摧残了中国的思想文化
11、宋朝最主要的文学形式是( )
A. 赋 B. 诗 C. 词 D. 曲
12、王安石变法时期,由政府核实土地,按土地多少、好坏平均征税。这一措施是( )
A.募役法
B.方田均税法
C.农田水利法
D.保甲法
13、《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买卖衣服图画花环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此生活景象反映的是
A.北方人口南迁,南方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B.隋朝统一后,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C.唐朝经济繁华,饮茶成风
D.宋代都市生活丰富,商业繁荣
14、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政治体例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项能全面反映其体例变革的一项是
A.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
B.采用文官取代武将担任地方官
C.降低将官地位,疏远将兵关系
D.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
15、《三国志》中说曹操“广贤纳士,善用人才,施行仁政于民……”。而《三国演义》说曹操是“乱世之奸雄”。以下关于史书与历史小说的评论,正确的是( )
A.历史小说与史书基本一样
B.史书通常以历史小说为依据
C.史书带有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
D.历史小说的人物经过了艺术加工
16、暑假期间,学校组织部分同学开展历史研学之旅,地点是西安,除了游览西安古城墙、秦陵兵马俑外,还能参观
A.山顶洞人遗址 B.半坡遗址 C.大汶口遗址 D.河姆渡遗址
17、航海史上,留下许多壮举。完成下面小题1405—1433年,率领船队七次下“西洋”的航海家是( )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郑和
18、下面是《宋金对峙示意图》。图中空白方框处应填写的内容分别是
A. 辽,北宋
B. 西夏、蒙古
C. 辽,西夏
D. 北宋,蒙古
19、与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分别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 )
A.契丹、党项、女真
B.党项、契丹、女真
C.女真、契丹、党项
D.党项、契丹、满族
20、“则知澶渊之盟,未为失策。”……“澶渊之盟是一种地缘政治的产物表示这两种带竞争性的体制在地域上一度保持到力量的平衡。”“澶渊之盟"体现的是哪两个政权力量平衡?
A. 辽——西夏
B. 北宋——辽
C. 北宋——金
D. 北宋——西夏
21、请写出以下朝代的建立者及都城
朝代 | 隋朝 | 北宋 | 元朝 |
建立者 |
|
|
|
都城 |
| 汴京 | 大都 |
22、民族交往与交融的表现
(1)唐朝时期,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
(2)在朝廷中,有很多重要的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
(3)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关系密切,如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________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________。
23、六次东渡,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24、《红楼梦》这部_________、艺术性高的小说已成为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25、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经过多年持续不断的努力,编写出______这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
26、行省制度
(1)具体实施:
①在中央,元朝设____(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设____(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设____(负责监察事务)。
②在地方,元朝把山东、山西、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____;在其他地区又设置了10个____,在行省之下,设置路、府、州、县。这一地方的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被称为“____”。
(2)影响:在历史上_____。
27、隋朝的灭亡
(1)原因:隋朝的第二个皇帝____,好大喜功,不恤民力,有纵情享乐,奢侈无数。他在位期间,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又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____的残暴统治,使人民忍无可忍,终于导致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
(2)灭亡:____年,隋炀帝在____被叛军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28、唐太宗时期重用敢于直言纳谏200多次的大臣是——
29、读《元朝大运河图》,请你指出图中各字母代表的地点及各数字代表的河流名称。
30、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了第一个边境条约《______》,这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31、把相关的内容用直线连在一起。
①《水浒传》 A.曹雪芹 a.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②《西游记》 B.罗贯中 b.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小说
③《三国演义》 C.吴承恩 c.神话小说
④《红楼梦》 D.施耐庵 d.古典小说的高峰
32、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国家,统一是历史的主流。
请回答:
(1)列举唐太宗实行的民族政策及“唐蕃和同为一家”的典型史实。
(2)写出元朝对广阔疆域实行有效管辖的政治制度。
(3)列举元清时期对台湾实行有效管理的措施。
(4)列举清朝为加强管理西藏、巩固西北边疆采取的措施?(各举两列)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民为本的思想,广开言路,虚怀纳谏的胸襟;重用人才,唯才是任的准则;构成了这一时期的基本特色,成为封建治世最好的榜样。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1)材料一中“成为封建治世最好的榜样”的皇帝是谁?依据材料概括“榜样”的主要表现。
材料二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赞普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对吐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去往国家 | 人物 | 内容 | 结果 |
唐→天竺 | 玄奘 | 西行取经 | 游历16年带回许多佛经,著有 ① |
唐→日本 | ② | 六次东渡 | 对日本文化影响很大 |
(3)请将材料三表格中①②两个空白处补充完整;
(4)综合上述材料,请概括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