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是由 56 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与交融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民族分布格局是( )
A.大杂居、大聚居
B.大杂居、小聚居
C.小杂居、小聚居
D.小杂居、大聚居
2、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做出了不少的创造发明,其中唐朝时期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
A.耧车
B.翻车
C.筒车
D.水排
3、唐朝的开放与包容、兼收与并包,成就了唐文化的多元与辉煌。某校七年级(1)班本月负责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选定的主题是“唐代的中外交往”,并拟定了如下四个标题。 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 B. 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
C. 玄奘西游天竺取经 D. 日本派遣唐使来华
4、“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靖康耻,犹未雪...” 文中的“靖康耻”是指( )
A.安史之乱 B.澶渊之盟 C.金灭北宋 D.元灭南宋
5、崇祯皇帝曾痛切指出官员身居官位,却只为自己谋私利......下级官吏品行不端,勾结无赖作为爪牙欺霸乡里,感叹道:“嗟此小民,谁能安枕?”由材料可以看出,导致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A.吴三桂投降清军
B.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C.努尔哈赤统一女真
D.李自成发动起义
6、唐玄宗以先发制人的手段,结束了政治混乱的局面。此后,为了巩固统治,唐玄宗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
①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②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③分封诸侯,镇守边疆
④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7、归纳和整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列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共“十二大”——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C.中共“十四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中共“十五大”——开始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8、宋代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其主要职责是
A. 主持变法
B. 监察百官
C. 管理海外贸易
D. 执行司法职能
9、“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在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元朝时期形成的新民族是
A. 维吾尔族
B. 回族
C. 藏族
D. 苗族
10、《日本书纪》一书写到:“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为了实现书中所说的“常须达",日本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A. 派武士来唐朝进行决斗
B. 派商人与唐朝通商
C. 派僧人到唐朝传播佛教
D. 派遣唐使到唐朝学习
11、2018年2月27日,《天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展,《步辇图》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件展品。《步辇图》中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皇帝是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玄宗
D.唐中宗
12、唐朝中外交往中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
①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②唐朝经济、文化世界领先
③唐朝对外开放的政策
④唐朝对外交通发达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3、文物具有多元的证史价值。下列图片既能证明唐朝陶瓷工艺水平,又能反映当时社会风气的是
A.
B.
C.
D.
14、某兴趣小组在学习“闭关锁国”政策时,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闭关锁国”政策 | |
表现 | ①顺治吋,颁布“禁海令”,严厉限制海上贸易 |
②在台湾设立行政建制后,关闭所有港口,不准商船、渔舟片帆出海 | |
③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 |
影响 | ④导致国家闭塞,逐渐在世界上落伍 |
A.①
B.②
C.③
D.④
15、“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豪迈诗句与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相关联
A.郑和下西洋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戚继光抗倭
D.雅克萨之战
16、在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我国强化中西医结合,促进中医药深度介入诊疗全过程,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死亡率,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积极评价。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下列属于明代中医药学著作的是
A.《本草纲目》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伤寒杂病论》
17、“作者批阅十载,增删五次”“以一对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写了四大家族的兴衰史”,根据以上提示,请你判断该部文学作品及作者分别是
A.《红楼梦》曹雪芹
B.《牡丹亭》汤显祖
C.《西游记》吴承恩
D.《水浒传》施耐庵
18、某历史兴趣小组,拟编排“澶渊之盟”的话剧。此话剧中所出现的人物不可能有( )
A. 岳飞 B. 宋真宗 C. 寇准 D. 辽国使者
19、网络购物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购物方式,唐朝时,长安市民要想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必须要去的地方是( )
A.坊 B.瓦子 C.东市、西市 D.勾栏
20、王老师备课时收集了一些史料,他最有可能是准备讲授以下哪一内容( )
A. B.
C. D.
21、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1)指南针:战国时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指南工具,称为“____”。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____,乘坐中国海船的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_____的发展。
(2)火药:唐朝时,中国人已发明了火药。到____,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元朝还用金属作筒,取代竹筒,发明了____,这比以前的突火枪威力更大。中国的火药和烟火在13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14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____。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_____。
22、文献记录历史。
(1)玄奘将自己西行见闻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________》为研究中外交流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2)1689年,中俄两国签订《________》从法律上肯定了中国对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主权
(3)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________》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
23、(1)贞观之治
(2)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3)享有“诗仙”美誉的唐代大诗人
(4)“黄袍加身”典故的主角
(5)矢志不渝,东渡日本的大唐僧人
24、李白被誉为________,杜甫被誉为________。
25、____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宋代杰出的女词人____________的词风委婉、细腻、清秀,其作品在当时产生了较大影响。
26、唐朝的手工业发展到很高的水平,闻名中外的_______.造型精美,色彩亮丽;北宋兴起的江西_________,后来成为著名的瓷都。
27、元朝的开国皇帝是________。
28、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在阅读《毛泽东诗词选》时,看到《沁园春·雪》“……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的词句,便开展讨论,你能和他们一起讨论吗?
(1)小华说:汉武帝是汉朝一个有作为的皇帝,做了许多对后世产生影响的事。
(2)小丽说:唐太宗实行比较开放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族的拥戴,大家尊奉他为各族的“( )”。
(3)小梅对词中“宋祖”到底是北宋还是南宋发生了疑问,你认为应该是( )宋的皇帝。
(4)小成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建立了元朝,是吗?你应该告诉他,元朝是( )建立的。
(5)你补充说:由此我还想到,元朝人口大面积流动,元朝民族间相互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 )。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元朝还创立了“( )”制度,对后世省级行政区设立意义深远。
29、生产工具的革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生发展。唐朝时期创新的耕种工具和灌溉工具分别是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
30、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_______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_______。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3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641年,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松赞干布率群臣到河源附近的柏海迎接文成公主,行子婿之礼。之后与公主同返逻些(今拉萨),为公主筑城、修建宫室,遂“和同为—家”。
材料二: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辽害怕腹背受敌,提出和议。……后与辽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双方停战,约为兄弟之国。
材料三:宋向金称臣,金册封宋康王为皇帝;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为界,南属宋,北属金,割唐州、邓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予金;宋每年向金纳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从绍兴十二年开始,每年春季送至泗州交纳。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友好关系?唐朝与这个民族“和同为—家”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的“和议”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给双方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盟约指出,宋金议和划定的分界线是什么?该盟约签订后,形成了怎样的政治局面?
(4)民族交融是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促成这种趋势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32、列举唐玄宗册封的三位少数民族首领
33、农业、农村问题是国家的重要问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穷人翻身来当家,分了土地呀喜洋洋,土地还家生产忙;过去的生产被剥削,现在生产呀自己享……”
——民歌《土地还家》
(1)歌曲中的现象是在哪一文件颁布后实现的?这种现象与哪一运动有关?
材料二: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这样就为大大地发展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
——1952年毛泽东
(2)材料二所述的“社会主义革命”完成的标志是什么?“社会主义革命”对农业是如何进行变革的据材料总结“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质是什么?
材料三:“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
——邓小平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总结的这段经验教训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
材料四:1979—1984年我国农村社会总产值增长55%,农业总产值增长68%,粮食总产量增长34%,198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超过4亿吨,登上一个新台阶。1980—1984年,我国在农产品出口上获得了近40亿美元的外贸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4元增加到1984年的355元。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农村经济得到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