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牡丹亭》、《桃花扇》、《长生殿》这三部作品都属于下列哪一剧种( )
A.昆曲 B.豫剧 C.秦腔 D.京剧
2、十二世纪末完成蒙古各部统一的是
A. 阿骨打
B. 阿保机
C. 铁木真
D. 忽必烈
3、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也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下列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②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③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④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②③④① D. ②①③④
4、与北宋订立澶渊之盟,结束了双方长达二十五年的战争,“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发长者),不识干戈”。这一政权是由哪一少数民族建立的?
A.契丹族
B.党项族
C.女真族
D.蒙古族
5、下列关于明代手工业发展状况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苏州是棉纺织业中心 B. 棉纺织业已从南方推向北方
C. 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D. 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6、驿站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古代陆路交通发达的重要表现。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的封建王朝的是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7、毛泽东曾说:“唐明皇不会做皇帝,前半辈会做,后半辈不会做.”说“前半辈会做”是基于他统治前期的( )
A. 贞观之治 B. 开元盛世 C. 安史之乱 D. 藩镇割据
8、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关于 “瓦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主要集中在开封的大相国寺 B.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壮大
C.是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D.给城市生活增添了生机
9、据《明史》记载:“四十二年四月,继光将浙兵至,于是巡抚谭纶令将中军,显左,大猷右,合攻贼于平海。继光先登,左右军继之,斩级二千二百,还被掠者三千人。”这一记载反映的史事是( )
A.岳飞抗金
B.文天祥抗元
C.戚继光抗倭
D.清军抗击沙俄
10、他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剧烈变化,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意识,并且写下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千古名句,他是以下哪一位诗人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维
11、诗句“割圆不尽十指磨出血,圆率可限青史标美名”赞美的是
A.李冰
B.张骞
C.韩非
D.祖冲之
12、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A.安史之乱
B.黄巢起义
C.陈桥兵变
D.文成公主入藏
13、《红楼梦》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关于它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初名《石头记》,共120回
B. 是清代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
C. 曹雪芹创作了前80回,高鹗续写了后40回
D. 曹雪芹创作了前40回,高鹗续写了后80回
14、“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这一史书记载反映的是下列哪个王朝的兴起
A.宋 B.元 C.汉 D.唐
15、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是( )
A.巩固隋朝的统治 B.扩大了灌溉面积
C.促进经济的交流 D.加快国家的统一
16、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的是
A.文天祥 B.陆秀夫 C.郑成功 D.吴三桂
17、明清商业兴盛,形成了一些大商帮,最活跃的是
A.晋商和徽商
B.晋商和川商
C.闽商和徽商
D.粤商和浙商
18、小明运用下面三幅图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是
A.冶铁技术的提高
B.耕作技术的发展
C.农业技术的改进
D.制瓷技术的进步
19、袁腾飞在《百家讲坛》讲到“塞北三朝”,这指的是与两宋政权并立的三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它们分别是( )
A.辽、西夏、清
B.大理、金、元
C.金、西夏、元
D.辽、西夏、金
20、日本学者太田三郎在《成吉思汗》书中称他为“世界古今盖世之英雄”。他的主要业绩有
①统一蒙古各部
②建立蒙古政权
③建立元朝
④灭西夏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①④
2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是_________,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__________,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做诸侯。
22、宋朝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朝廷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__,管理对外贸易。
23、南宋时期,我国的制瓷中心在________。
24、将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忽必烈继承汗位②南宋灭亡③蒙古灭金
④元朝建立⑤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 ⑥西夏灭亡
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
25、是我国也是世界航海史上伟大壮举的事件是______________。
26、重文轻武政策
(1)目的:防止唐末以来____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2)表现:宋太祖有意重用_____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_____的格局逐渐形成。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_____。
(3)影响: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_____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_____。
27、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朝代。
(1)开通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2)发明并推广了曲辕犁和简车等生产工具
(3)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
(4)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马铃薯、花生等
28、商业贸易的繁荣
(1)商业繁荣: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最大的是____和杭州。经商的时间不再受到限制,出现了早市和____。都市的商贸活动也辐射到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作____;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____。
(2)海外贸易:广州、___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岸。朝廷____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加以管理。
(3)纸币出现:商贸的繁荣使货币交易量增长,市场上流通的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____前期,____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29、中国古代文化璀璨辉煌,呈现出流传方式多样性特点。
根据提示,完成下表内容。
载体 | 案例 | 说明 |
诗词 | 唐朝杜甫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的诗作。后人称他的诗为“(1)”。北宋文学家(2)的词,豪迈奔放,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 (9)综上所述,归纳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
|
戏曲 | 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3)。清朝时期的戏剧,剧种不断增多,剧目繁多,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昆曲和(4)。 | |
绘画 | 唐朝画家(5)的画落笔雄劲,风格奔放,代表作有《送子天王图》等。 | |
书法 | 隋唐书法,名家荟萃。《颜氏家庙碑》的作者是(6),他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 | |
小说 | 曹雪芹的《(7)》广泛触及清朝中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清王朝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 |
地图 | 清朝前期,我国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8)。 |
30、多彩的文学艺术
(1)诗歌:①______的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李白因此享有“______”的美誉。
②______的诗风淳朴厚重,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______”之称,他被誉为“诗圣”。
③______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唱,深受大众欢迎。
(2)书法:唐朝最著名的书法家是______(特点:端正劲美,雄浑敦厚,代表作品《______》)和______(特点:方折峻丽,笔力险劲,代表作品《______》)。
(3)绘画:唐朝最著名的画家是______(善长人物故事画,代表作品《______》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情景,特点是形态各异,神形兼备)和______(代表作品《______》,特点是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31、明清时期,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达到古代最高峰。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说出明朝是如何强化皇权的?
材料二 (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代史学家赵翼
(2)材料二是对哪一机构的描述?这一机构是哪个皇帝在位时设立的?
材料三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雍正帝时的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而被斩首。
(3)材料三中反映了清朝的什么政策?如何评价这一政策?
32、从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灿烂辉煌。请列举中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
33、纵观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民族团结、民族友好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青海玉树文成公主庙(见下图)
(1)文成公主入藏与哪位首领联姻?这一联姻有何重大意义?
材料二:西藏、云南、辽阳、岭北等边陲地区都置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
(2)西藏在何时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一个行政区域?
材料三:清朝时西藏地区与中央政府的联系更加紧密,西藏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于清初到北京,受到顺治皇帝接见,被正式赐予“达赖喇嘛”的封号。
材料四:“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温暖送到边疆”。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长期制约西藏发展的交通瓶颈得以解决。
(3)清初除五世达赖外,还有哪一位喇嘛教首领受到册封?为了有效地管辖西藏事务,清政府还采取了哪些措施?请举出一例。
(4)材料一、二、三的史实说明了什么问题?
(5)你怎么理解材料四中“(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这句话的?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