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甘南州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港(dí)   退(kuì)  锐不可(dǎng)  摧枯拉(xiǔ)

    B. 湃(péng)  杆(wéi)  一丝不(gǒu) 精竭虑(dān)

    C. (pāo) 见(piē)  无消息(yǎo) 抑扬顿(cuò)

    D. 关(shào)  和(ǎi) 为富不(rén) 不劳作(chuò)

  •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辈(hánɡ)     石(yǔn)     (duo)       天衣无(fènɡ)

    B.默(jiān)     ##dot## 裂(jūn)       然(yí)          大悟(chè)

    C.纠(ɡé)        (qiáo)     藻(yùn)        风雪途(zǎi)

    D.欺(wǔ)       (jī)          (xǐng)       然而止(jiá)

  • 3、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社戏》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社,在绍兴指一种居住区域,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B.《回延安》作者贺敬之,山东枣庄人。全诗借鉴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两行一节,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起来悠扬高亢。

    C.《安塞腰鼓》是一篇激情澎湃的散文。作者刘成章,当代诗人、散文家。“安塞腰鼓”是陕西省的传统民俗舞蹈,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D.《灯笼》作者吴伯箫(1906-1982),原名熙成,山东莱芜人。本文是一篇有着浓厚文化内涵的小说,从不同方面表现灯笼的意义,行文风格自由随意。

  •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文街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海面上长列的巨浪猛烈地撞击着岸边的岩石。它那愤怒的咆哮声,有时像大炮轰发,海风狂卷,海涛怒立,冲激着灯塔下的石矾,______________  

    ①有时又像远处人声嘈杂        

    ②继而又像人长叹的声音,或者也像一种呜咽

    ③以至完全寂静                

    ④再后来又是一阵猛厉的大声,惊心动魄  

    ⑤有时像森林呼啸

    A.②⑤①④③

    B.④⑤①③②

    C.①⑤③④②

    D.⑤①③②④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秋浦途中

    杜 牧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

    【注】①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②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1】简要赏析前两句诗中的“萧萧”和“淅淅”两个词语。

    【2】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古诗词默写填空。

    (1)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3)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陶渊明《饮酒》中,作者用诗意的笔法来描绘田园生活,体现出超然物外的生活情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抒发诗人忧国忧民博大胸襟的著名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按要求完成问题。

    把握文体特点是阅读名著的重要方法,下表以《红星照耀中国》为例,呈现纪实作品的阅读方法,请你根据名著内容完成表格。

    书名

    《红星照耀中国》

    文体

    纪实作品

    读法

    把握作者记录的事实,分辨作者的立场、评价和态度,获得启迪。

    示例1

    ①我们走过山上的一丛野杏树时,他们忽然四散开来去摘野杏,个个装满了口袋,总是有人给我带回来一把,临走时他们好像一阵大风卷过一般又排列成行,赶紧上路,把耽误了的时间补回来,但是在我们走过私人果园时,却没有人去碰一碰里面的果子,我们在村子里吃的粮食和蔬菜也是照价付钱的。

    经过实地考察,有自己的印象和感受——到红色首都去的路上红军战士一开始就给斯诺留下 _____的印象。

    示例2

    ②共产党人认为,而且显然也这么相信,他们是在向抗日前线进军,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因素。这帮助他们把原来可能是军心涣散的溃退变成了一场精神抖擞的胜利进军……这次大规模的转移是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总有一天有人会把这部激动人心的远征史诗全部写下来。

    记录事实的同时,有自己的思考和认识——“这次大规模的转移”指的是②_____在斯诺眼里它是波澜壮阔的史诗。

    启示

    我们从整本书中看到作者记录的事实,也感受到作者对中国共产党及红军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发生的原因是③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在国外,中国士兵的名声很差。许多人认为他们的枪主要是装饰品,他们唯一打的仗是用鸦片烟枪打的;如果有步枪交火,都是事先商定,朝天开枪;战局用银洋决定胜负,士兵用鸦片发饷。对过去的大部分军队来说,这种说法有一部分确是如此,可是现在装备良好的第一流中国士兵(红军白军都是如此),不再是滑稽戏中的笑话了,这在不久就会让全世界看到。中国未能击退日本的进攻并不是判断的标准:除了上海曾经进行过后来受到破坏的抵抗以外,迄今没有进行认真的抵抗。

    中国依然有着很多滑稽戏式的军队,但近年来,已经出现了一种新型中国战士,他们不久就会取代那些旧式的战士。内战,特别是红军和白军之间的阶级战争,付出的代价一直很高,打得往往很猛烈凶狠,双方都没有宽恕或妥协的余地。中国这十年的内争,如果说别无成就,那至少已建立了对运用现代技术和战术有经验的一支战斗力量和军事头脑的核心,这不久就会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军队,不再能够被看作是银样蜡枪头了。

    问题从来不在于人材本身。我在一九三二年的淞沪战役中就知道,中国人同任何别国的人一样能打仗。撇开技术上的局限性不谈,问题完全是统帅部自己没有能力训练麾下的这种人材,赋与军事纪律、政治信念和致胜意志。红军的优越性就在这里——它往往是战斗中相信自己是为一定目的而作战的唯一一方。红军在建军的教育工作方面的成功,使他们能够抵抗住敌人的在技术上和数量上的巨大优势。

    中国农民占红军的大部分,他们坚忍卓绝,任劳任怨,是无法打败的。这在长征中已经表现了出来,这也在红军日常生活的严格要求上表现出来。可能也有外国军队能够吃得消这种同样的风吹雨打、食物粗粝、住所简陋、长期艰苦的生活,但我没有见过。我对美、英、法、日、意、德的军队都比较熟悉,但是我相信只有最优秀的军队才能吃得消红军战士这样紧张艰苦的日常条件。

    我在宁夏和甘肃所看到的红军部队,住在窑洞里,富有地主原来的马厩里,用泥土和木料草率建成的营房里,以前的官吏或驻军丢弃的场地和房子里。他们睡在硬炕上,甚至没有草垫,每人只有一条棉毯——然而这些房间却相当清洁整齐,虽则地板、墙壁和天花板都是刷了白粉的泥土。他们难得有桌子或书桌,把砖头或石头堆起来就当椅子用,因为大部分家具在敌人撤退以前就给毁坏或运走了。

    每一个连都有自己的炊事员和后勤部门。红军的饮食极为简单。咖啡、茶、蛋糕、各种糖果或新鲜蔬菜,几乎是闻所未闻的东西,他们也不想。咖啡罐头比咖啡更有价值;没有谁喜欢咖啡,它的味道像药一样,但是一个好罐头却可以做成一个耐用的饭盒!热开水几乎是唯一的饮料,喝冷水受到特别禁止。

    红色士兵不作战时,一天到晚都很忙,实际上,在西北,像在南方一样,经常长时期没有活动,因为占领一个新地方后,红军就要休整一两个月时间,成立苏维埃或者进行其他的“巩固”,只派少数人去前哨值勤。敌人除了定期发动大“围剿”以外,几乎总是处于守势。但是在红军和敌人各自的攻势之间往往有很长间隙的闲暇。

    红军士兵不作战或不值勤时,每星期休息一天。他们五点钟起床,晚上九点钟吹“熄灯号”睡觉。每天的时间表包括:起床后即进行一小时的早操;早餐;两小时的军事训练;两小时的政治课和讨论;午餐;一小时的休息;两小时的识字课;两小时的运动;晚餐;唱歌和开小组会;“熄灯号”。

    跳远、跳高、赛跑、爬墙、盘绳、跳绳、掷手榴弹和射击方面的激烈竞赛,受到鼓励。看了红军跳墙、跳杆和盘绳,就不难明白为什么中国报纸因为他们行动敏捷和爬山迅速而给他们起了“人猿”的绰号。由班到团,在运动、军事训练、政治常识、识字和公共卫生等方面的集体竞赛中,都颁发奖旗。我在获得这类荣誉的部队的列宁室里,看见这些奖旗陈列在那里。

    1阅读选文,思考:文章开头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2“近年来,已经出现了一种新型中国战士,他们不久就会取代那些旧式的战士。”请你结合选文谈谈红军的优势体现在哪里。

    3结合语境,品味文中画线句子,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他们睡在硬炕上,甚至没有草垫,每人只有一条棉毯——然而这些房间却相当清洁整齐,虽则地板、墙壁和天花板都是刷了白粉的泥土。

    4结合选文或者《红星照耀中国》一书,谈谈纪实文学的特点。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弟子问师傅,一个人怎样才能在茫茫人海中不被淹没?师傅见夜空中几只萤火虫在飞,便问:“你看见萤火虫了吗?”“看见了。”“那你是怎样看见它们的?”“我是通过萤火虫的光发现的。”“是的,我们并没有看见夜空中的萤火虫,只不过是看见了萤火虫的光而已。茫茫夜色,可以淹没萤火虫的形体,却无法淹没萤火虫的光芒。一个人如果也能像萤火虫这样,发出独有的光芒,就不会被茫茫人海所淹没!”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600—800字;③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④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文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