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种植农作物要因地制宜,不能盲目跟风。
B.这次青少年宫组织的国学知识竞赛,试卷题量多、难度大,令我叹为观止,深感自己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不足。
C.韩国“岁月号”客轮拥有防破坏设计,但这样的设计并非天衣无缝,一旦有水漫入某些隔间,船体也会迅速下沉。
D.这栋建筑门窗的设计简洁却别具匠心。
2、下列对《红星照耀中国》中人物的评价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是一个颇有天分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有着南方人“爱辣”的嗜好,有着农民的个人习惯,这个人是毛泽东。
B.他有着坚定的革命信仰,不慕名利,他是三军统帅,是红军稳定的象征,他爱护部下天下闻名,他就是朱德。
C.他是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是一个儒雅的革命者,他就是周恩来。
D.他年少时便以胆略和才智名满湘地,说起话来能“叫死人活过来打仗”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他就是彭德怀。
3、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似乎所有的春寒与料峭终于妥协,慢慢从大地的包容里抽身而去,从太阳的赤诚里悄然而走。
②“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
③阴霾扫尽,晦暗皆无,荒凉不再。
④季节走走停停,又暂驻在一个美丽的驿站——谷雨。
⑤似一颗赤子之心的爱,终于焐热了一段冷漠,一种寒凉,一场无动于衷。
A.④②①⑤③
B.②①③⑤④
C.④③⑤①②
D.②⑤①④③
4、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晶莹连绵的冰封、平坦辽阔的冰河历历在目出现眼前。
B.为确保疫情期间居民群众健康安全,各级政府部门制定了天衣无缝的防控措施。
C.从燕子呢喃到荷花盛开,从鸣蝉噤声到大地沉寂,大自然年年如是,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D.在强手如林的“学党史、感党恩”演讲比赛中,张松超常发挥获得了第一名,高兴得不知所措。
5、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九日送别
(王之涣)
蓟庭(地名)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1】下列对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
A.从“九日”、“登高”、“芳菊酒”可以看出,这首诗是写于重阳佳节之时的送别诗歌,乃是特定情境中的送别之语。
B.第一句中“萧瑟”营造种悲凉的氛围,“故人稀”是说他乡本来就没有什么熟人,如今又要与一位朋友离别,那以后岂不是更加孤单。
C.此首送别诗中“何处登高且送归”与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中“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的诗句表达的思想情感是相同的。
D.“今日暂同芳菊酒”中的一个“暂”字写出了诗人还不如暂且忘却与友人离别的忧伤,把复杂的感情都置在菊花美酒中,化作开怀同饮。
【2】从全诗看,末句写“断蓬”有什么用意?
6、默写。
(1)文中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3)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4)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5)写山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6)由三峡水流汹涌湍急联想到李白的诗歌是(_____________)
(7)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
(8)三峡夏季江水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
(9)从视觉角度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10)文章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静景和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7、名著、新闻阅读
A大踏步赶将出来。那个捣子径奔去报了B。B见说,吃了一惊,踢翻了交椅,丢去蝇佛子,便钻将来。A却好迎着,正在大阔路上撞见。B虽然长大,近因酒色所迷,淘虚了身子,先自吃了那一惊,奔将来,那步不曾停住,怎地及得A虎一般似建的人,又有心来算他。B见了A,心里先欺他醉,只顾赶将入来。说时迟,那时快。A先把两个拳头去B脸上虚影一影,忽地转身便走。B大怒,抢将来。被A一飞脚踢起,踢中B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A一踅,踅将过来。那只右脚早踢起,直飞在B额角上,踢着正中,望后便倒。A追入一步,踏住胸脯,捉起这醋钵儿大小奉头,望B脸上便打。原未说过的打B扑手:先把拳头虚影一影,便转身,却先飞起左脚,踢中了,便转过身来,再飞起右脚。这一扑有名,唤做“玉环步,鸳鸯脚”。这是A平生的真才实学,非同小可!打的B在地下叫饶。
【1】选段中的人物A是_____________,人物B是 _____________。
【2】结合选段内容,分析人物A的性格特点。
8、阅读宋威的《找到自己的“燃点”》一文,完成各题。
①“超燃”“燃爆了”“燃曲”“燃文”“燃创意”……不知不觉间,“燃”成为流行词。什么是“燃”?雄浑激越的音乐、紧张刺激的赛事、精彩纷呈的电影、振奋人心的演讲……某种意义上,令人热血沸腾、激情澎湃的事物,都可喻之为“燃”。
②人们欣赏“燃”、点赞“燃”,是因为“燃”代表着一种昂扬向上的状态,洋溢着一种积极进取、充满阳光的精气神。有人说,一个人就是一种能源,人的一生就是燃烧,就是能量的充分释放。的确,相较于通过外在刺激获得短暂的亢奋或一时的热情,一个人只有点燃内心的火焰,才能让“燃”的状态恒久持续,进而迸发源源不断的力量。
③如果心不想走,脚就不会出发。状态能否“燃”起来,取决于心灵的温度。生活中,一些人曲解“平淡是福”,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一些人自诩“无欲无求”,不重过程、不问结果,在得过且过中沉沦;一些人自以为“聪明绝顶”,偷奸耍滑、华而不实,变得左右逢源、八面玲珑;一些人盲信“佛系人生”,凡事“意思意思”就行,失去了进取的意志。种种颓靡状态,皆因心态消极、意志消沉。“有理想的人,生活总是火热的”。心中揣着一团火,锐气才不会散,脚步才不会停。
④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亮度”。即便是再平凡的个体,也有“燃”起来的可能。就像鲁迅先生所说,“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当代愚公”黄大发只是一名普通村支书,却立志“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历时36 年,终于带领村民修成了一条绕三重大山、穿三道绝壁的万米水渠。“守岛英雄”王继才只是一名民兵哨所所长,却坚守开山岛32年,无论刺骨的寒风还是常年的孤独,都不曾让他退缩。状态的“燃”与否,无关职位高低、权力大小。站稳自己的位置,扛起自身的责任,哪怕只是微光,也能烛照一方。
⑤“燃状态”,也不一定有鲜花和掌声。相反,还可能伴随着苦、累、痛,包含着责任、担当、付出。走不出“舒适区”,吃不了苦头,迈不过沟坎,一遇困难挫折便垂头丧气、满腹牢骚,这样的人,是难以葆有持久热情与动力的。不禁想起一部记录真实创业故事的电影《燃点》。影片中,创业者们向着自己的目标奋力进发,有的忙到抽不出时间见家人,有的每天睡眠时间少得可怜,有的事业坠入低谷……尽管充满痛苦、迷茫、徘徊,但他们都有着自己的“燃点”,有着为梦想不懈打拼的激情。一个人要想活成自己理想的样子,不正需要这样的奋斗姿态和价值追求吗?
⑥哲人有言,“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积极进取、不懈奋斗,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让自己“燃”起来吧。
【1】文章开头有什么作用?
【2】第④段主要运用①_______论证,通过列举②_____________和③______________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④__________________,从而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3】联系全文,分点概括该如何保持“燃状态”。
9、按要求写作。
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优雅,没有原野的芬芳,可以有小草的翠绿。生活中没有旁观者的席位,我们总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光源,自己的声音。
请以“做好自己”为话题,题目自拟,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表达真情实感,不得抄袭,不要套作;②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600字;③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等,不得抄袭。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