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同学得了肠炎,到医院做血常规化验,其化验结果中会高于正常值的是( )
A.血小板
B.红细胞
C.血浆
D.白细胞
2、当我们漫步在绿树成荫、遍地青草的公园路上,感觉到空气特别地清新和湿润,原因是植物进行了( )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B.呼吸作用和运输作用
C.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D.蒸腾作用和输导作用
3、下图中的培养基上有两处菌斑:a处较小且表面光滑黏稠,b处较大且呈黑色的绒毛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是细菌菌落,b是真菌菌落
B.a是真菌菌落,b是细菌菌落
C.a和b都是细菌菌落
D.a和b都是真菌菌落
4、我校木槿社生物兴趣小组对六种生物进行的归类结果如下表所示,他归类的依据最可能是( )
Ⅰ组珊瑚、蚯蚓、蜜蜂 Ⅱ组大鲵、蛇、鸽子 |
A.有无脊柱
B.体温是否恒定
C.是否卵生
D.生殖方式的不同
5、下面描述的生物现象中,不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A.牧羊时只需管好领头羊
B.蜜蜂群体中有蜂王、雄蛹和工蜂,彼此分工合作
C.成群的蚂蚁结成“圆球”过河
D.黑猩猩从洞穴中钓取白蚁作为食物
6、有关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实现的
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伴随着物质循环而进行
C.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多
D.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
7、鱼类、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之间既有相同点又有明显的不同。下列有关这三类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都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B.鱼只能生活在水中,利用鳃进行气体交换
C.爬行动物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
D.蜥蜴的肺比青蛙的发达,气体交换能力更强
8、下列疾病中不是由真菌引起的是( )
A.小麦叶锈病
B.玉米瘤黑粉病
C.扁桃体炎
D.水稻稻瘟病
9、如图是细菌的三种类型,图中甲、乙、丙依次是( )
A.球菌、杆菌、螺旋菌
B.球菌、螺旋菌、杆菌
C.杆菌、球菌、螺旋菌
D.杆菌、螺旋菌、球菌
10、微生物在人们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下列微生物与其应用相一致的是( )
A.霉菌——面包
B.酵母菌——泡菜
C.乳酸菌——酸奶
D.醋酸菌——酱油
11、2022年7月21日,在地球上存活了上亿年的长江白鲟被正式宣布灭绝。长江白鲟主要以鱼类为食,栖息于长江干流的中下游,繁殖季节会游到上游岩石或鹅卵石较多的河段产卵。下列人类活动中,与长江白鲟灭绝无关的是( )
A.在长江中挖沙采石
B.实行禁渔期政策
C.修建各种水利工程
D.过往船舶排污
12、青蛙能跳到自身长度的12倍,跳蚤可达200倍,而体形较大的袋鼠却只有5倍。为了生存,动物在运动中发展了不同的运动本领以提高自身的生命效力和生活质量。下列关于动物运动的意义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扩大了陆生动物的活动空间
B.有利于动物生殖和繁衍种族
C.有利于动物获取食物和逃避敌害
D.有利于动物物种的进化
13、当你参观动物园时,经常会看到所属动物区域内的动物标识牌(如图)该动物区域为——环尾狐猴,下列关于这种动物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依据体内有无脊柱将环尾狐猴列为无脊椎动物
B.环尾狐猴喜欢团聚在一起成群活动,体现社会行为
C.胎生、哺乳提高了环尾狐猴后代的成活率
D.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使得环尾狐猴能对环境的复杂多变及时作出反应
14、根据所学的知识判断,下列施肥做法中正确的是( )
A.给白菜多施钾肥,马铃薯多施氮肥
B.给白菜多施氮肥,马铃薯多施钾肥
C.给白菜多施氮肥,马铃薯多施磷肥
D.给白菜多施磷肥,马铃薯多施氮肥
15、据国外媒体报道,通过对在缅甸发现的一种爬行动物——巨型蜥蜴化石的研究,美国科学家认为40万年前的气温升高导致小型食草蜥蜴生长成约三米长的巨蜥。据你所知( )
①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 ②生殖和发育离开了水 ③幼体用鳃呼吸 ④完全用肺呼吸 ⑤皮肤裸露
A.②③④
B.①③⑤
C.①②④
D.③④⑤
16、花市上园艺化的郁金香没有香味,但在新疆生长的野生郁金香却有着浓郁的香味。要想园艺化的郁金香也拥有香味,可以使用的生物技术是( )
A.克隆技术
B.转基因技术
C.仿生技术
D.发酵技术
17、如图是部分动物的分类图解,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最小的分类单位是种
B.“狼和狗”比“狼和狐”的共同特征多
C.“目”比“科”中包含的生物种类多
D.狐和豹没有任何亲缘关系
18、家蚕和牛蛙都具有的生物个体发育特点是( )
①发育过程在水中进行②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③发育过程有蛹期④幼体和成体有很大差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开学第一课》讲述了一个神奇的实验:由保鲜膜替代鸡的卵壳来孵化小鸡“小茶缸”。这只中国首例无壳孵化小鸡的成功,将原本看不见的胚胎发育过程变成完全可视化的过程。如图是鸡卵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茶缸”发育所需营养全部来自①
B.②可以为“小茶缸”发育提供氧气
C.卵细胞由③和④两部分组成
D.“小茶缸”是由④发育成的
20、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是( )
A.受精卵
B.DNA
C.染色体
D.配子
21、有一种天蛾,当被敌害或受惊吓时,便会猛然张开双翅,从而露出翅上的眼斑,以恐吓对方.这是动物的_____行为.
22、在 条件下,利用微生物将有机物制成沼气的过程叫做 。其中的微生物主是 。
23、种,又叫 ,是指形态结构和 基本相似, 基本相同的一类生物。
24、海洋里的“鲸”,身体和鱼类非常相似,但生物学家没有把它列入鱼纲,而是列入了哺乳纲,原因是什么?_________
25、在学习了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知识后,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洗手前后细菌和真菌数量变化情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下是该小组同学的讨论对话,请你帮他们完成实验并回答:
甲:洗手前后,手上的细菌和真菌一样多吗?
乙:利用培养基,怎样证明手上有细菌和真菌呢?
丙:将手上的细菌和真菌在培养基上接种时,需要设计对照实验.
(1)若以甲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那么你所做出的假设应是 .
(2)请你帮他们将下面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操作步骤进行排序: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A.培养 | B.接种 |
C.观察 | D.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后冷却 |
(3)在观察现象时,发现两培养基上的菌落都比较小,且表面光滑,可判断这是 菌落.
(4)请你预测实验的结果: .
(5)有一类比细菌小得多的生物,它们能透过细菌过滤器,它们是 ,仅由蛋白质外壳和 组成.
26、爬行类体表覆盖_____或_____,在陆地产_____,卵的表面具有坚硬的卵壳(卵生).
27、请说出动物的简单分类:
(1)分类依据:根据动物体内有无________组成的________,可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2)无脊椎动物是指身体内没有________,如____________动物;而脊椎动物则是指体内有________,如____________。
28、如图为关节的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关节能够灵活运动且牢固,使关节灵活运动的结构是[]_____它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其牢固的结构是[]_____及包在外面的肌肉、韧带。
(2)运动时若用力过猛,[]_____会从[]_____中滑落出来,造成脱臼。关节炎病人的关节肿胀疼痛,其病变部位是图中的[]_____。
29、_______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
30、为了探究昆虫都有趋光性,在确定研究课题前,
(1)首先应该(_____)
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设计实验方案 D.进行实验
你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作出假设,并任选1种昆虫,如鼠妇、蚂蚁、家蝇等。设计检验这些昆虫是否有趋光性的实验。
(2)以下是某小组的实验方案:
a.捕抓5只的蚂蚁;
b.把蚂蚁放入一个黑色的纸盒(纸盒的一侧有一小洞口);
c.把纸盒放入一黑暗的环境,并使小洞口一侧朝向光源;d.观察蚂蚁的行为并记录,重复数次,然后分析并得出结论。
请你指出该组同学的实验方案的两个不足之处: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课题用了什么研究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连线题
32、判断下列说法(对的在答题卡中打“√”,错的打“×”)。
(1)蚯蚓运动缓慢的原因之一是没有骨骼。( )
(2)两栖动物因能够在水中和陆地生活而得名。( )
(3)动物的运动要依赖一定的身体结构。( )
(4)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都靠四肢运动,所以运动方式基本相同。( )
(5)骨的位置变化产生运动,而骨的位置变化需要关节的牵拉。( )
(6)细菌和真菌会使人患病,所以细菌和真菌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
(7)真菌都能进行孢子生殖。( )
33、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其他生物不可替代的,如图为四种微生物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霉菌、细菌、病毒分别为______________。丁与______________(选塡“甲”“乙”或“丙”)都属于真菌,它们的生殖方式为______________。
(2)甲有[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等特殊结构,其中,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乙所属的是一类特殊的生物,它们没有细胞结构,都有相似的两部分结构:______________。
(4)丙是多细胞微生物,细胞呈分叉的细丝状,称为_____。
(5)丁的③、④、⑤分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通过阅读课文,李辉同学了解了蚯蚓的生活习性: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昼伏夜出,以土壤中的枯叶等有机物作为食物。读后,李辉同学对蚯蚓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兴趣:蚯蚓到底是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还是干燥的环境中?为此,李辉同学进行了如下一番探究,并邀你一起来参与。
(1)作出假设:在采集蚯蚓的时候,李辉同学发现,蚯蚓多在潮湿的土壤中。据此,你认为李辉同学做出的假设就是:蚯蚓喜欢生活在____________的环境中。
(2)选择变量:根据李辉同学的假设,你认为他应该选择______________作为变量,其他诸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出两项以上)等都要保持___________。
(3)下面是李辉同学设计的几个实验方案,其中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
A.在解剖盘的一端放一张干纸巾,另一端放一张湿巾。然后在中央放5条蚯蚓,30分钟后观察
B.在解剖盘上铺一层土壤,其中一半是松软、潮湿的土壤,另一半是松软、干燥的土壤。然后在中央放5条蚯蚓,30分钟后观察
C.在解剖盘上铺一层土壤,其中一半是松软、潮湿的土壤,另一半是松软、干燥的土壤。然后在中央放1条蚯蚓,2分钟后观察
(4)得出的结论要能支持李辉同学的假设,上述方案需经________(填“一次”或“多次”)实验,且实验的结果是:蚯蚓在潮湿土壤中的数量__________(填“较多”或“较少”)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