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南平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三模)语文试卷(解析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组短语,搭配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A.生意惨淡       教训惨痛       伤亡惨重       脸色惨白

    B.放松警惕       放弃计划       放声歌唱       放大图像

    C.加重负担       加速疼痛       加强锻炼       加剧发展

    D.凌空高挂       凌厉攻势       凌乱屋子       凌辱弱小

  • 2、下列诗句与古代劳动场景相对应的一项是( )

    ①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②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③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

    ④攀条上树表,牵坏紫罗裙。

    A.①采莲②打铁③采桑④割麦 B.①打铁②割麦③采莲④采桑

    C.①打铁②采桑③割麦④采莲 D.①采桑②打铁③采莲④割麦

  • 3、下列各句中,交际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

    A.警察小王在5月6日送别刑满释放出狱的张三时说:“张三,永别了!”

    B.当小翠坐在船上时,突然听到鱼篓中有很多鱼跳的声音,小翠说:“船家,我翻开鱼篓看看好吗?”

    C.他是北方人,在南方地区工作时,南方人喊他“北侉子”,他称南方人“南蛮子”。

    D.同事的母亲去世了,他发唁电说:“惊悉令堂离世,深感悲痛,请节哀。”

  • 4、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A.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B.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C.走不尽的/山峦的/起伏,河流/和草原。

    D.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 5、下面各项中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采采芣苢,言袺之

    A.儿已禄相

    B.不宜妄自菲

    C.日西山

    D.肖有之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天地之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日月更迭,寒暑交替,万物化育,生生不息。今日异于昨日,明日又将不同,甚至没有任何一刹那不在变动之中。中国古代的哲人自然而然地接受了这种可以观察到的变易现象,竭力使自己的日常行为和社会生活规范符合自然变化的规律,于是“天道”成为“人道”的法则。《周易》在很大程度上是探索如何驾御变化的学说。

    《周易》有“经”与“传”两部分。“经”是最早的资料。据说那是周文王被拘禁时所作的。所以,后来有“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易经·系辞下》)的说法。所谓“中古”,即指周文王的时代;所谓“忧患”,即指文王为天下人而忧患。

    《周易》的主体是六十四卦。每一卦皆由六爻组成,爻有阳爻与阴爻之分。由三爻组成的基本卦有八个,就是:乾、坤、震、艮、离、坎、兑、巽。有一个简单的口诀是: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碗,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这八卦即是符号,用以代表自然界的八大现象,亦即依序是:天、地、雷、山、火、水、泽、风。由基本八卦再两两配合,就成为六十四卦了。每一卦皆有简单扼要的卦辞与爻辞,这些就构成了“经”的部分。“经”之外,还有“传”,是最早的注释。“传”有十部分,又名“十翼”(翼为辅助之意),就是: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关于《十翼》的作者,一般认为是孔子的弟子数代相传的结晶,因为其中屡见“子曰”,并且基本立场是要人进德修业。

    太极图中的阴阳鱼,阴鱼的眼睛是白的,而阳鱼的眼睛是黑的,蕴含着“易”的道理。《周易》的经典思想是: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演绎万物。这些告诉我们,世间一切事物都是在变化的,都有两面性。《周易》的基本原则,正是观察自然规律以安排人的言行。自然规律是循环不已而永葆生机。因此,人要学会“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系辞下》)。古代圣人制作这一部经典,目的是:“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系辞上》),希望能够了解天下人的心意,使大家和衷共济;能够成就天下人的事业,使大家安居乐业;能够决断天下人的疑惑,使大家充满信心。

    《系辞上》有一段话对于《周易》的功能,作了中肯的描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表面看来,人期待得到上天的助佑,但是这个天已经不再保障“绝对正义”。因此,人需要自求多福,由圣人(异于原来的天子)来设计一套卦象,借着掌握自然界的变化规律,配合古人一千多年的生活经验所凝聚的智慧,希望由此提供人们明确的指引,使自己“吉无不利”。而另一方面,则处处提醒人们进德修业是不可或缺的。六十四卦的各“传”,在标志吉凶时,总是留了一线生机,也就是:不可安于小成,也不必为小祸而失去上进的意志,因为变化是一直在进行的,只有把握主体自觉的行善要求,以日新又新的德行走向君子的目标,才是逢凶化吉的上策。于是,原本可能由变化带来的危机,一变而为转机,使人随遇而安,顺势而行,充分实现生命的创意与活力。

    自周初至春秋战国,《周易》即被视为重要典籍。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的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周易》始终作为“众经之首”而受到尊崇。千百年来,易家辈出,学派林立,著述浩瀚,学说繁多,形成了一种专门的学问——易学。历代哲学家、经学家及思想家大多精通易学,都程度不同地受到易学的滋养。总之,易学对中国文化的核心——中国哲学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摘选自傅佩荣《哲学与人生》,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天地之间万事万物,时时刻刻都处在变化之中。尽管如此,人们仍然能够观察到变化的现象,探索变化的规律,甚至驾驭变化。

    B. 《周易》由和《传》两部分组成。其中,《经》相传由周文王所作,《易经.系辞下》就记载了周文王为天下人忧虑而作《经》的说法。

    C. 基本八卦是由三爻组成的、用以代表自然界八种天气现象的抽象符号,两两相配变和组成六十四卦。

    D. 因为《易传》中屡见“子曰”,且以进德修业为基本立场,所以一般认为《易传》乃孔子的弟子数代相传的结晶,。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乾”由三个阴爻构成,用三条长横来表示,所以叫“乾三连”。而“艮”用一条长横、四条短横表示,样子像倒着的碗,由两阳爻、一阴爻构成,故称“艮覆碗”。

    B. 太极图中的阴阳鱼,阳中有阴,阴中又有阳,蕴含着世间万物都在变化,都具有两面性的道理。

    C. “六十四卦”中的“传”,有对卦象吉凶的注释,这些标注不是绝对的,而留有了一线生机。因为,变化一直在进行,逢凶也可化吉,危机也可变为转机。

    D. 早在先秦时期,《周易》就被奉为重要典籍。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周易》作为“众经之首”而受到尊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天道”成为“人道”的法则,与中国古代哲人观察自然变化,进而以其规律规范日常行为及社会生活的认知与实践息息相关。

    B. 大自然因循环不已而永葆生机,人类也应当学会适时变通,方可长久地葆有生机与活力。

    C. 《周易》一书的创作,并非仅仅为了占卜,而是为了给予天下人明确的指引,使大家和衷共济,安居乐业,充满信心。

    D. 从古至今,历代哲学家、经学家及思想家都受到了“易学”的滋养,“易学”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名篇名句默写。

    (1)在《子路、冉有、曾皙、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哂”子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声声慢》中直截了当点明愁苦,反而让人觉得更加神妙、淋漓尽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草本植物”进入诗人视野后,在古诗词中常被诗人运用反衬手法,借其茂盛的生长现状,抒发兴盛衰亡的感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春望》中用“___________”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信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引人共鸣。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借秦朝的灭亡警醒当朝统治者如不吸取教训就会重蹈覆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宋武帝当年叱咤风云、驰骋沙场的英勇形象。

  • 9、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_,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_________《过秦论》)

    (2)艰难苦恨繁霜鬓,______________。 (杜甫《登高》)

    (3)《兰亭集序》中,王羲之表达人生的长短听凭造化、终将归于死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诗人发出长声叹息而掩面流泪,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用高超的手法侧面烘托箫声极大的感染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用比喻的手法表明自己厌倦官场,向往自由世界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代诗文中,有许多以“风雨”来抒发情感或阐明观点的名句,如《荀子·劝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2)在《出师表》中,诸葛亮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

    (3)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化用庄周、望帝的典故,寄托了诗人的伤感之情。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拟行路难(其六)

    (南北朝)鲍照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注]①蹀躞:小步走路的样子。

    1出版社准备编辑一套古代文学作品选,可以收录本作品的一书是

    A.《格律诗集》 B.《诗余集粹》 C.《古体诗集》 D.《曲子词集》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情绪跌宕且曲折 B.记叙和抒情并用

    C.文词质朴且率直 D.用典和比喻兼用

    3“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两句,描绘了一幅温馨恬适的生活画面,但在本首诗里却别有滋味,请结合全诗,对此加以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武灵王平昼闲居,肥义侍坐,曰:“王许胡、狄之利乎?”王曰:“夫有高世之功者,必负遗俗之累;有独知之虑者,必被庶人之恐。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赵文进谏,王曰:"虑无恶扰,忠无过罪,子其言乎。"赵文曰:"衣服有常,礼之制也,先圣之所以教。今君释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教,易古之道,故臣愿王之图之。”王曰:“子言,世俗之间。夫三代不同服而王,五伯不同教而政。故势与俗化,而礼与变俱,圣人之道也。知学之人,能与闻迁,达于礼之变,能与时化。子其释之。”赵造谏,王曰:“忠不辟危,明不距人。子其言乎。”赵造曰:“臣闻之,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俗而动今王易初不循俗胡服不顾世非所以教民而成礼也且服奇者志淫俗辟者乱民是以莅国者不袭奇辟之服,中国不近蛮夷之行。且循法无过,修礼无邪,臣愿王之图之。”王曰:“圣人之兴也,不相袭而王;夏、殷之衷也,不易礼而灭。然则反古未可非,而循礼未足多也。是以圣人利身之谓服,便事之谓教。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学,不足以制今。子其勿反也。”

    文本二:

    王破原阳,以为骑邑,牛赞进谏曰:“国有固籍,兵有常经。今王破卒散兵,以奉骑射,臣恐其攻获之利,不如所失之费也。”王曰:“阴阳不同道,四时不一宜。子知官府之籍,不知器械之利;知兵甲之用,不知阴阳之宜。故兵不当于用,何兵之不可易?教不便于事;何俗之不可变??"牛赞再拜稽首曰:"臣敢不听令乎?"王遂胡服,率骑入胡,辟地千里。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俗而动/今王易初不循俗/胡服不顾世非/所以教民而成礼也/且服奇者志淫/俗辟者乱民/

    B.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俗而动今/王易初不循俗/胡服不顾世/非所以教民而成礼也/且服奇者志淫/俗辟者乱民/

    C.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俗而动/今王易初不循俗/胡服不顾世/非所以教民而成礼也/且服奇者志淫/俗辟者乱民/

    D.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俗而动今/王易初不循俗/胡服不顾世非/所以教民而成礼也/且服奇者志淫/俗辟者乱民/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侍坐”指在尊长旁陪伴侍奉,“侍”与《鸿门宴》“张良西向侍”的“侍”字含义相同。

    B.“辟危”指开启危险,“辟”与《鱼我所欲也》“故患有所不辟也”的“辟”字含义不同。

    C.“修礼”在文中指实行礼制,“修”与《离骚》“余独好修以为常”的“修”字含义不同。

    D.“常经”在文中指固定的兵法制度,“常”与《师说》“圣人无常师”的“常”含义相同。

    【3】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武灵王在与肥义的对话中表示,实施胡服骑射的计划不会一帆风顺,总会受到世俗习惯及一般人的牵制阻挠,但他还是决定在赵国推行这一改革。

    B.赵文认为推行胡服骑射违反了固有的礼法,赵武灵王以三代五伯为例,阐明治国应当随着形势的发展而变化,要勇于打破世俗见解,去除陈规陋习。

    C.赵造反对胡服骑射,认为改变礼制会让国家走上歧途;赵武灵王肯定了他进谏的忠心,同时以夏、殷不改变礼治而灭亡的事实进行了针锋相对的反驳。

    D.赵武灵王在原阳设立骑兵基地,这引起牛赞的担忧,赵武灵王用做事应因时制宜的道理说服了牛赞,最终率领骑兵拓地千里,彰显了胡服骑射的效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势与俗化,而礼与变俱,圣人之道也。

    (2)然则反古未可非,而循礼未足多也。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人生没有一帆风顺,有顺境,就有逆境。请你结合《赤壁赋》里揭示的人生道理写一段文字。2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