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为菠菜叶片结构临时切片,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②是叶肉,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
B.③是叶脉,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
C.①、④是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呈绿色
D.根据②的细胞排列特点可以判断,①是上表皮
2、如图表示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其中阴影部分表示相同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阴影部分可以表示与遗传因素有关
B.阴影部分可以表示与生活经验有关
C.阴影部分可以表示有利于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D.阴影部分可以表示有利于适应一切环境
3、下列各选项中,不属于仿生的是( )
A.蝙蝠的回声定位与雷达
B.青蛙与蛙泳
C.蝇的复眼与蝇眼相机
D.长颈鹿的身体结构与飞行服—“抗荷服”
4、下列各项中,与“谈梅止渴”这一反射类型相同的是( )
A.吃到食物,分泌唾液
B.强光刺激,瞬间闭目
C.听到铃声,走进教室
D.沸水烫手,立即缩回
5、新冠病毒与洋葱细胞相比最主要的不同是( )
A.没有细胞壁
B.没有细胞结构
C.没有遗传物质
D.不进行生命活动
6、下列动物中,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
A.乌贼、章鱼
B.河蚌、龟
C.海葵、梭子蟹
D.扇贝、海蜇
7、下列关于图中三种病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都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B.必须生活在活的动、植物细胞内
C.营寄生生活,对所寄生的生物造成危害
D.可以利用病毒为人类造福
8、蝗虫比蚯蚓能更好地适应陆地生活,是因为( )
①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扩大了活动范围
②有外骨骼,防止水分蒸发
③蝗虫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
④气门用于呼吸,能适应干旱的环境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9、心脏的功能主要是为人体的血液循环提供( )
A.养料
B.血液
C.动力
D.氧气
10、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已记录陆生脊椎动物2900多种,高等植物有3万多种,居全球第三、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A.遗传多样性
B.生物数量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
D.生物种类多样性
11、白化病是由隐性基因(h)控制的遗传病。华华的父母都表现正常,但是华华却是白化病患者,则华华母亲基因组成是 ( )
A.HH
B.Hh
C.hh
D.不确定
12、艾滋病、登革热等都是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病毒常常令人谈“毒”色变,但利用病毒又可为人类造福。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抗生素可以用来杀死病毒
B.利用病毒可以研制疫苗
C.有些病毒可以用来防治有害生物
D.有些病毒可在基因工程中发挥作用
13、下图是冬虫夏草的形成示意图,关于蝙蝠蛾的说法 错误的是( )
A.蜕皮现象主要发生在过程②中
B.发育过程比蝗虫多了③的时期
C.在②幼虫期被冬虫夏草菌感染
D.感染后与冬虫夏草菌互利共生
14、如图表示植物的几种生殖方式,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神奇的“一树开两花”,可通过甲实现
B.乙中“无心插柳柳成荫”,可保持母体的遗传特性
C.丙的生殖方式与甲、乙不同,属于有性生殖
D.土豆、红薯、姜等多采用丙方式进行繁殖
15、打羽毛球是很多同学喜欢的运动,在此过程中,骨所起的作用是( )
A.支点作用
B.杠杆作用
C.动力作用
D.保护作用
16、自古有“鸿雁传书”、“飞鸽传信”等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关“鸿雁”、“飞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鸿雁、飞鸽都属于鸟类,骨骼中空,可减轻体重
B.“鸿雁传书”、“飞鸽传信”属于学习行为
C.鸿雁、飞鸽传递信息的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D.“鸿雁传书”、“飞鸽传信”是建立在遗传因素基础上的行为
17、白果是银杏树的果实还是种子?( )
A.果实
B.种子
18、南非周边海域发现一种新甲壳类动物,形似龙虾,体型较小,下列不属于节肢动物主要特征的是( )
A.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
B.有两对翅,三对足
C.附肢也分节
D.体表有外骨骼
19、“油菜花父子”——沈克泉和沈昌健利用野生油菜与本地油菜杂交培育出了高产油菜品种,造福当地百姓。这种培育方法利用了( )
A.基因的多样性
B.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C.环境的多样性
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0、“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从分类的角度说,亲缘关系最密切的是( )
A.同属生物
B.同种生物
C.同纲生物
D.同科生物
21、鱼在水中自在遨游,主要是因为它们能靠_____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还可以在水中_______来获取氧气。
22、蛙、春蚕、燕子个体发育的起点都是 .
23、你现在比小学时身高体重都增加了,这与细胞的 和 有关。
24、病毒、细菌对人类生活有何影响?举例说明。
___________
25、地球上现存的动物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是_____动物。
26、鸟的身体里有发达的气囊,主要作用是 。
27、运动是以_______为杠杆,_________为支点,_______________为动力形成的。
28、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9、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________,而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的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________。
30、抗生素是一种能够在不损伤人体细胞的条件下杀死________的化合物,它由一些________ 或________ 合成.________ 是世界第一种抗生素.
31、请将下列左侧各项与右侧对应项连线的字母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2、人们根据生物形态结构的相似程度将生物划分成不同的等级。( )
33、请阅读下面科普文章。
分布在我国四川、秦岭一带的大熊猫是世界级珍稀动物。野生大熊猫属于食肉目,却主要以吃竹子为生。与普通的食肉目动物相似,其肠道的长度大概是身体的4倍,而一般植食性动物的肠道往往是身体的10~20倍。肉食性动物的食物中包含大量的蛋白质,其消化系统能够比较容易地将蛋白质分解并吸收,而植食性动物的食物中包含大量纤维素,需要依赖肠道内的微生物将其分解。野生大熊猫肠道中也有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但由于肠道较短,对植物中营养的利用率远低于真正的植食性动物。因此,为了满足最基本的营养需要,野外生活的大熊猫除了睡眠或短距离活动,每天取食的时间长达14个小时。
为了达到长期保护大熊猫的目的,人们尝试将圈养保护的大熊猫放归野外。圈养大熊猫的食物种类丰富,主要由高蛋白、高热量的精饲料构成。研究发现,圈养大熊猫肠道内的大肠杆菌和乳酸菌数量较多,有利于肠道对高蛋白食物的消化吸收。而野生大熊猫多以竹子为食,肠道中大肠杆菌和乳酸菌的数量较低,梭菌较多,这更有利于对纤维素的分解。放归野外后,大熊猫的食物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肠道微生物也会发生较大波动。有些大熊猫的肠道菌群发生紊乱,芽孢杆菌或酵母菌数量增加,可能引起肠道疾病,导致大熊猫死亡。
目前,研究人员加强了圈养大熊猫放归前过渡期的野化训练,并开展放归后的疾病防治工作,使大熊猫的成活率得到提高。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大熊猫属于________纲、食肉目。由下图左图可知,与眼镜熊相比,大熊猫与小熊猫的亲缘关系更__________。
(2)大熊猫的手掌多长出一个伪拇指(图),这与其抓取竹子的取食方式相适应。从进化的角度分析,这种适应是长期_____________的结果。大熊猫喜欢生活在四川、秦岭一带的竹林,这体现了生物___________环境的特点。
(3)野生大熊猫的肠道内梭菌数量较多,可以将_________分解,供大熊猫吸收利用。梭菌与大熊猫是__________关系。
(4)肠道内的酵母菌或芽孢杆菌大量增多会导致放归的大熊猫患肠道疾病,芽孢杆菌和大熊猫之间是__________关系。
(5)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动物,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4、识图,回答下列小题。
(1)蚕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_____。
(2)从繁殖方式来看,蚕的繁殖过程属于_____生殖。
(3)在蚕发育的b期,外骨骼不能继续生长,因此会出现_____现象。abcd代表蚕的一生经历了四个发育阶段,即:_____。
(4)蚕在b和d发育阶段,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像蚕这样的发育方式属于_____发育。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