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物体的形态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蛔虫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适于寄生生活
B.昆虫有足和翅,成为陆地上种类最多的动物类群
C.蚯蚓体表分泌黏液,只是为了便于在土壤中运动
D.鳄鱼属于爬行动物,生殖摆脱了对水的依赖,是真正的陆生动物
2、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
A.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B.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C.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D.分解有机物、贮存能量
3、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中,某科学家做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把叶片进行暗处理的目的是消耗叶片中原来储存的淀粉
B.用不透光的纸片遮盖部分叶片是为了与不遮光的部分进行对照
C.用碘蒸气处理叶片,是为了给叶片提供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D.上述实验说明绿色植物在光照下能够产生淀粉
4、我国已经进行了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进行人口普查选用的科学方法是( )
A.测量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观察法
5、下图为某同学总结的光合作用公式,据图分析可知光合作用( )
A.有光无光时都能进行
B.把简单的无机物转化为复杂的有机物
C.原料是二氧化碳、光、水
D.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里
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的影响”实验中,单一变量是金鱼的呼吸次数。
B.植物的导管能运送有机物,筛管能运送水和无机盐。
C.观察与实验是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
D.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岩石圈
7、人工授粉的好处在于( )
A.加速果实发育
B.减少虫害
C.增加产量
D.防止品种变异
8、袁隆平院士带领的团队首次在热带沙漠成功种植海水稻,为沙漠地区提升粮食自给能力、保证全球粮食安全和改善沙漠地区生态环境,再添“中国贡献”。海水稻的培育利用了( )
A.遗传的多样性
B.物种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栖息环境的多样性
9、在实验的过程中,多次重复实验的主要原因是为了
A.得到较多的数据
B.得出不同的结论
C.实验失败后重新再做
D.避免偶然现象,使结果更真实
10、砂糖橘是大家最熟悉的水果之一,皮红瓤黄,香甜可口。砂糖橘可食用的部分主要属于( )
A.输导组织
B.营养组织
C.保护组织
D.机械组织
11、植物呼吸的实验:遮光处理24小时后,放入甲瓶(装有沸水处理的菜)的蜡烛燃烧时间长,而在乙瓶(装有活菠菜)燃烧时间短了许多,此实验的结论是( )
A.植物呼吸消耗氧气
B.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C.植物呼吸产生二氧化碳
D.植物呼吸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12、有一种植物,植株高大,结有种子;但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这种植物属于( )
A.苔藓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13、石榴具有消食、开胃、舒气的功能。下列石榴花的结构中,能发育成石榴种子的是( )
A.胚珠
B.花药
C.卵细胞
D.子房壁
14、下列关于“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看到的视野变明亮
B.用碘液染色,目的是更清楚地看到细胞核
C.在视野中看到气泡主要是由于材料未展平造成的
D.制作装片时,所用材料越厚观察到的细胞越多
15、自然界中有很多“伪装大师”,比如竹节虫。当它趴在植物上时,体形与植物形状相吻合,伪装成被模仿的植物,或枝或叶,惟妙惟肖,若不仔细端详,很难发现它的存在。竹节虫的这种特征体现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生物影响环境
B.环境影响生物
C.生物适应环境
D.环境依赖生物
16、2023 年世界献血者日的主题是“捐献血液,捐献血浆,分享生命,经常分享”。下列关于献血与输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患有乙肝、肺结核等传染病的病人可以参加献血
B.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贫血的人也能参加献血
C.健康成年人一次献血可以超过400 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D.输血可以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提高治疗效果
17、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现象中,与其他选项体现不同的是( )
A.鸭脚呈蹼状,便于游泳
B.飞鸟的体型为流线型
C.骆驼的驼峰中储存大量脂肪
D.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18、下列措施中属于降低呼吸作用强度的是( )
A.对小麦进行“中耕松土”
B.粮仓内保持干燥和低温
C.稻田适时进行排水
D.给果蔬贮藏库内增加氧气
19、下图所示的分别是枝芽的结构及其发育而成的枝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是叶原基,将来发育成叶
B.③将来发育成侧芽,侧芽有可能是混合芽
C.植物的芽内都有分生组织,使芽能够生长、发育
D.木本植物茎能不断长粗是由于形成层细胞不断分裂的缘故
20、下列左侧所列器官与右侧构成它的主要组织搭配中,不正确的是( )
A.皮肤——保护组织
B.心脏—肌肉组织
C.大脑——神经组织
D.股骨——结缔组织
21、生物根据形态结构特点可以分为三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某同学测得自己步行时的步幅是75厘米,他从操场一端走到另一端共走了142步,那么操场两端的距离是______________米。
23、下图示植物个体发育不同时期,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过程中细胞内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经过_________,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从而确保了新细胞与亲代细胞内所含的遗传物质_____________。
(2)b过程叫做细胞的__________,该过程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___________,进而构成不同的__________,从而形成完整的植物体。
(3)细胞的______________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
24、剪一段带叶的芹菜茎,把下端插入盛有稀释的红色墨水的锥形瓶中,将锥形瓶放在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等看到芹菜叶变的微红后,横切芹菜的茎,用放大镜观察横切面,会看到茎内有部分结构被染成红色。 请问:芹菜茎中变红的结构是____,其内含有运输____的通道,运输方向为从____到____
25、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生物学是研究____和____的科学。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病毒,以及它们与环境的关系,还有我们人类自己的身体,都是生物学研究的对象。
26、_____是一切科学探究的基础,生物学是_____很强的一门学科。
27、王凯同学在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时,选取了甲、乙两条相同的鲫鱼,放在同一鱼缸中,操作步骤之一是用纱布只捆扎甲鱼的胸腹鳍,其他鳍呈自然状态,请问:
(1)王凯同学用的方法是 __。
(2)该实验是探究 __鳍的作用,变量是 ___。
(3)该实验中,实验组是 ___鱼,对照组是 __鱼。
(4)实验结束后,王凯同学根据实验结果,得出了结论:鱼在游泳时,该种鳍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28、大雨过后,蚯蚓爬出地面,体现了生物的_________现象?
29、见下图,结合课本“观察种子呼吸现象”实验,请分析回答问题。(甲、乙内是萌发的种子,丙、丁内是煮熟的种子)。
(1)甲、乙、丙、丁中温度升高的是_________,得出结论:植物呼吸释放了_________。
(2)拔掉甲、丙杯的塞子,将点燃的小蜡烛分别放到瓶中,结果,甲中的蜡烛_________,丙中的蜡烛_________,由此可得出结论:植物的呼吸作用_________。
(3)将乙、丁两瓶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结果乙瓶中的气体使石灰水_________,丁瓶中气体使石灰水_________,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气体是_________,由此可得出结论,植物的呼吸作用_________。
30、进食后4小时测定甲、乙两人的血糖浓度,甲为0.14%。然后,给他们分别口服100克的葡萄糖,并每隔半小时测定一次血糖浓度,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1)两人中代谢及调节功能比较正常的是 。
(2) 的主要作用是调节体内糖的代谢,如促进血糖合成 ,加速血糖的分解等功能。
(3)人体内胰岛素分泌 时,造成血糖浓度过高而超过正常水平,结果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使人患糖尿病。
31、将生物现象与其所表现出来的关系用线连起来.
32、生态农业促进了生态系统的发展,维护了生态平衡,是实现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______
33、如图为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②是_____,其细胞中含有_____,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所以②属于_____组织。
(2)叶片所需要的水和无机盐是由叶脉中的_____运来的,绝大多数的水分通过[____]_____散失到大气中,它的张开和闭合是由_____的活动控制的。
34、下图是植物细胞平面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观察上图,找出不同。其中甲是________细胞;乙是________细胞。
(2)图中B、C、D是甲乙都有的结构,写出它们的结构名称:B_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
(3)对植物细胞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的结构是[ ]_______。
(4)切洋葱鳞片叶时会闻到辣味,这种物质存在于[ ]____,细胞内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加工厂”是[ ]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