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内江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法国传教士乔治.安森在《耶稣会环球旅行记》中说:“中国是世界上资源最富饶、经济最富裕的国家,中国皇帝之崇高、官员之福利超出世界上的一切国家。”而马戛尔尼来访则记录:“所经过的地方以及河的两岸,大多数房子都是土墙草顶的草舍。”两人的描述侧面反映了清前期(       

    A.专制皇权的空前强化

    B.封建社会的经济繁荣

    C.封建盛世的衰败迹象

    D.底层百姓的艰苦生活

  • 2、朝廷自经庚子之变,知内忧外患,相迫日急……故于西狩途中,太后首以自强为询。这次“自强”(     

    A.开始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B.瓦解了清政府统治的政治基础

    C.涉及到改官制、废科举等举措

    D.打击了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

  • 3、“西夏原是在唐朝夏州地方割据政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国后自称白上国、大夏国,但人们习惯依辽人和金人等称呼为西夏。夏景宗开国,杂用汉臣‘主谋议’,党项人‘主兵马’。在后期八十一年间,正式实行科举制”。在这段表述中,我们寻踪觅迹可以研讨(     

    ①唐末藩镇割据问题                                     ②李元昊开国举措

    ③南北面官制度问题                                     ④夏辽金宋的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4、有学者指出,春秋战国时,各族都述说、记录祖先的起源故事,形成纷杂的古帝王、英雄传说。在各民族的竞争与融合中,这些故事、传说彼此串联起来,到汉代后,逐渐形成共同的历史记忆,入主汉地的各少数民族往往自称是炎黄之后。这一变化反映了(       

    A.国家形成统一基本格局

    B.儒学正统地位正式确立

    C.西周的政治秩序被破坏

    D.华夏认同观念逐渐形成

  • 5、明代罗懋登所作长篇神魔小说《三宝太监西洋记》根据郑和下西洋故事敷衍附会而成,书中多次强调中国与异邦之区别,认为“中国为君为父,夷狄为臣为子”,异邦衣着服饰是“断发披布”“龇牙咧齿”,社会风俗是“蠢兹哑鲁”“地远华风”。这表明当时(     

    A.华夷之辨观念根深蒂固

    B.儒家伦理影响外交策略

    C.小说崇尚现实主义风格

    D.当局固守朝贡贸易体制

  • 6、它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教育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培养的大批骨干,不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指的是(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 7、1949年5月18日,美国记者斯蒂尔在《纽约先驱论坛》上撰文指出:“尽管到目前为止他们(中共)只占领了不到一半的国家领土,但是国民党的核心抵抗力量已比较薄弱,而且大部分士兵士气低落,已不能阻止共产党人的前进。”该记者作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中共获得民主革命的初步胜利

    B.国共两党的合作基础不复存在

    C.北洋政府的专制统治难以维系

    D.蒋介石集团的反动统治已覆灭

  • 8、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国大典以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中,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上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这些措施

    A.提供了人民民主的制度保障

    B.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扩大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D.强化了民众对人民政权的认同

  • 9、下表为部分文献对17世纪苏州的描述。这些描述反映出当时的苏州(     )

    内容

    出处

    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明神宗实录》卷361

    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

    《明神宗实录》卷361

    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

    蒋以化《西台漫记》卷4

    A.贫富悬殊严重

    B.社会矛盾尖锐

    C.土地兼并盛行

    D.雇佣关系发展

  • 10、清朝某条约中有如下规定:“以流入黑龙江之绰尔纳河(格尔必齐河)为两国之界。格尔必齐河发源处为外兴安岭,此岭直达于海,亦为两国之界:凡岭南一带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应归中国管辖”与此条约有关的地区是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 11、从1953年7月到1954年5月.基层人大代表选举在全国展开。天津郊区郭庄子青年妇女蒋宝珍结婚时正赶上选举,她为了投票,等了两个小时才上花车。她说:“结婚是大事,选举更是大事,结婚是喜事,选举更是喜事。”这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     

    A.新式婚姻得到了推广

    B.人民的政治参与热情较高

    C.群众得到了普法教育

    D.男女实现了社会地位平等

  • 1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斗争中,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下列精神按其孕育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红船精神——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

    B.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

    C.井冈山精神——红船精神——长征精神

    D.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红船精神

  • 13、宋代“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课者,则为镇",镇置监镇官。如景德镇设镇后,朝廷在此设监镇官,兼管商税及窑税,或佐理监陶。《河南强氏家谱》记载强子魁“宋绍定戊子(公元1228年)以文学进,仕饶州通判,以监陶得至浮梁景德镇”。据此可推知,宋代(     

    A.镇的经济功能凸显

    B.营商环境较宽松

    C.推行崇文抑武政策

    D.官营手工业繁荣

  • 14、齐桓公最先成就霸业,他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齐桓公主持葵丘大会,邀请一些邻国参加。周襄王也派代表参加,并赐王室祭祀祖先的祭肉给齐桓公。葵丘大会(  )

    A.表明齐桓公的霸业受普遍支持

    B.拉开春秋时期列国争雄的序幕

    C.受到当时合纵连衡思想的启迪

    D.使分封宗法体系遭遇重大危机

  • 15、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纺织、陶瓷、造船等行业也有明显的进步。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B.大批水利工程的兴建

    C.江南自然资源丰富

    D.政府重视经济的发展

  • 16、据统计,北洋军阀统治的十二年间,前后更换了十三位总统(包括临时大总统、临时执政、摄政内阁大元帅等称谓),更换了四十六届内阁。材料主要揭示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A.政府出卖国家主权

    B.国家政治局势动荡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国际地位大幅下降

  • 17、如图为1894-1920年民族工业资本的变化情况。推动这一时期民族工业资本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外部环境的稳定

    B.产业结构的均衡

    C.群众斗争的高涨

    D.政府政策的推动

  • 18、唐朝前期推行租庸调制,以丁为单位,缴纳固定数额的谷物、布帛和代役税。唐朝中期改行两税法,除征收谷物外,原来征收的布帛等实物改为折钱计征。这一转变(     

    A.彻底解决政府的财政收入问题

    B.征税主要标准从人丁转为财产

    C.增加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

    D.加强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 19、《阿房宫赋》写道:“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文中提到秦朝的历史事件是(     

    A.政治改革、平定六国

    B.农民起义、秦朝灭亡

    C.焚书坑儒、统一货币

    D.平定南方、开凿灵渠

  • 20、元朝实行行省制度,除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省外,还有若干军事征伐型行省的设置,如征交趾行省、征缅行省等,但随着战争的结束,这些行省就被废除了。这说明元朝行省(       

    A.兼有政治和军事的双重功能

    B.有利于元朝加强中央集权

    C.废立与否取决于战争是否需要

    D.设置灵活且适应元朝统治需求

  • 21、隋炀帝时期,假设国家要在长安、洛阳等地修建供应朝廷粮食和物资的仓库,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 22、依据如图,表述正确的是(     

    A.实业救国运动的产物

    B.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C.达成自强求富的目标

    D.诞生了第一批产业工人

  • 23、秦朝建立后,规定“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器械一量”“书同文字”“车同轨”。这些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适应大一统的需要

    B.规范官员施政方式

    C.完善社会基层治理

    D.增强秦朝国家实力

  • 24、历史上将北方游牧民族所穿服装称为“胡服”,胡服的款式与汉服迥然不同。一般来说,胡服重视的是其使用功能,因而比较缺乏中原汉民族那样强烈的社会政治等级意义和社会礼仪功能。由此可推知,北魏孝文帝改革服饰的重要目的是(     

    A.规范统治秩序

    B.发展游牧经济

    C.加速民族交融

    D.缩小南北差距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17世纪,____________出现早期启蒙思想。18世纪,____________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18世纪后期,启蒙运动达到高潮。

  • 26、上海、太原失守后,______________按照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建立了多个巩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_______战争。根据地军民依据各地不同地形特点,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战法打击日军,使日军攻防无措,疲于奔命。_______战场的开辟,战略上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牵制了在华日军一半以上的兵力。

  • 27、唐朝加强皇权的中央官制是___________

  • 28、

    (1)起源:辽朝的建立者________族与鲜卑同源,在辽河上游过着游牧、渔猎生活。

    (2)建国:916年,契丹族首领________建立________,定都________,后来改国号为辽。

    (3)统治(因俗而治)①职官设置分为________: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

    ②皇帝和宫廷依然________,随季节转换定期迁徙。迁徙中的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

    (4)与宋的关系:辽与北宋长期对峙,大部分时间里维持了和平局面,通使频繁,贸易活跃

  • 29、西南

    (1)越南是清朝的藩属国。________年8月,________控制了越南,把侵略矛头对准了中国,中法战争于年底打响。

    (2)1884年8月,法军偷袭马尾军港,炮毁福州造船厂。同年,法军进攻台湾,当地军民在台湾军务大臣________的领导下,严密布防,多次击退法军。

    (3)1885年3月,清军在________率领下取得________大捷,法军败退,法国内阁因此倒台。这时,清廷下达停战令。

    (4)6月,________与法国驻华公使签订了中法《越南条款》,承认________占领越南。

  • 30、1127年,北宋被金攻灭,宋徽宗和宋钦宗被俘虏北去,史称“________

  • 31、五代十国:________________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此后50年黄河流域先后经历________五个王朝,史称________。南方各地先后出现吴越、南唐等九个割据政权,连同五代末期在山西建立的北汉,称为十国。五代十国后期后周世宗________清除五代的弊政,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

  • 32、16世纪中期,________人以晾晒货物为由,贿赂香山县地方官获得了在________的租住权。

  • 33、明太祖为加强皇权,废除了__________ 。明成祖设立__________

  • 34、清朝皇帝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位期间,出现了100多年的鼎盛局面,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被称为“_______”。这一时期,_______得到加强。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质:

  • 36、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主要政治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构建了大帝国的框架,组装了硬件,汉武帝确定了大帝国的中枢运作机制,加上了软件。

    ——金克木《风流汉武两千年》

    材料二

    下表是史学家对中国古代某项制度的叙述。

    学者

    内容

    徐中约

    它鼓励社会流动并减弱阶级划分,使来自全国各地和各种生活背景的受教育者集合到政府之中,也产生了一种统一的动力。

    张岂之

    它杜绝了隋唐之前选官制度中“唯门第是准”的现象,有效地提高了封建王朝官员队伍的素质。

     

    材料三

    为什么中国在历史上曾经有过辉煌的创造,却最终在15世纪之后输掉了竞争?写出《枪炮、细菌和钢铁》的美国学者贾雷德·戴蒙德给出了他的见解:因为中国是如此执着的一个中央集权,……而统一的、中央集权的中国,则可以通过一个愚蠢的决定,阻止一切技术的进步,甚至销毁曾经的财富。

    ——刘十九《小细节里的大变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秦始皇给中华帝国组装了哪些“硬件”?汉武帝在选官制度方面添加了哪些“软件”?

    (2)材料二中的“它”指的是哪一选官制度?依据材料概述其历史作用。

    (3)材料三中美国学者提出了怎样的观点?你是否同意,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 37、法治是近代民主政治的重要标志。

    (1)请简述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的主要内容。这部宪法最有可能借鉴吸收近代西方哪儿个国家的优秀成果?

    (2)这部宪法有没有得到落实?原因是什么?

  • 38、秦汉时期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对中国政治形成了长久影响。据此回答:

    (1)秦朝同周朝相比管理地方的行政制度有什么变化?该制度建立有何意义?

    (2)秦朝负责中央监察的官员是什么?

    (3)唐朝有一种为皇帝裁决提供依据,减少决策失误的制度是什么?

    (4)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 39、有人说:辛亥革命是成功的。也有人说:辛亥革命是失败的。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评价辛亥革命?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