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
A.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B.周恩来、邓小平扭转了经济的下滑
C.“九一三”事件 D.“两个凡是”思想的提出
2、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第一种梦想变为现实的标志是( )
A.开国大典
B.土地改革
C.澳门回归
D.改革开放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有( )
①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己经取得伟大胜利
②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
③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
④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4、奥运会是伟大而神圣的体育盛会,奧运会弘扬“相互理解、友谊长久、团结一致、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成功举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地方是
A.汉城 B.洛杉矶 C.巴塞罗那 D.北京
5、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海峡两岸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推行区域合作的模式
C.实现“一国两制”的构想
D.实施睦邻友好的方针
6、公元纪年,也称公历纪年,或和基督纪年。它以相传的耶稣基督诞生年即公元元年作为历史算起。我国开始采用公元纪年是在
A. 维新变法期间
B. 中华民国成立时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
D. 新文化运动期间
7、新中国成立以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人们要凭粮票才能购买到粮食。1990年,广东省宣布终止粮票的流通,1993年全国终止粮票流通。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改革开放前我国粮食供应紧张
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大缓解了粮食紧张状况
C. 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D. 广东省率先进行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8、40多年前,小岗村是有名的“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吃粮靠返销”的“三靠村”,大家都吃不饱肚子,很多人纷纷到外地逃荒要饭。导致这种情景发生改变的是
A. 土地改革的胜利完成
B. 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实施
C. 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实行
D. 农村乡镇企业的建立和发展
9、下列各项中,哪些是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特点
①政企职责不分②经营承包责任制③企业经济利益与经营成果联系④企业经营好,职工收入就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是( )
A.2001 B.1978年 C.1979年 D.1992年
1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明确提出的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1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在自治区域内享有
A. 国防权力
B. 外交权力
C. 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的权力
D. 实行不同社会制度的权力
13、如图为1955年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努力完成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的特种系列邮票中的两枚。假如你是当时邮票设计师,再设计一枚同类邮票,最应选择的素材是
A. 石油工业
B. 钢铁工业
C. 核能技术
D. 生命科学
14、我国导弹部队组建于( )
A.1966 B.1964 C.1978 D.1976
1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体现在
A. 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B. 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C. 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D. 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16、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于
A. 1951年 B. 1952年 C. 1953年 D. 1954年
17、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说明当时我国( )
A.交通运输业落后
B.手工业落后
C.农业生产技术落后
D.重工业落后
18、“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 1300 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 洋布进口减少 10 万匹。”以上材料说明洋务运动的兴办
A.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先进技术
B.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D.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
19、新中国成立前,武汉市喻桥乡贫农陈友汉家里的土地很少,没有耕牛、农具,每年只收350千克谷,一年之中吃野菜、麦皮、杂粮达8个月之久,全家一年只吃2千克油、3.5千克盐。土地改革后,他家有田地15亩多,农具齐全,全年有米吃。1953年,他家收谷1600千克,一年能吃24千克油、14千克盐。分析材料,土地改革给农民带来的变化有
①生产积极性提高 ②粮食产量增长 ③生活水平提高 ④收入提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0、“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段材料与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相关会议是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九大 D.中共十五大
21、_______年,_______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基本解放。
2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____年,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3、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射口;____________严守潜伏纪律,直至被大火吞噬。
24、1978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始于安徽凤阳_____;到1983年____制逐步在全国推开。
25、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农业合作化原因:土地改革以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是,一家一户_______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________建设的需要。
(2)农业合作化方式、道路: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_______,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3)农业合作化原则和三个阶段:开始时实行______的原则,先后经历了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
(4)农业合作化高潮和结果: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____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5)手工业合作化: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____________。
26、图一反映的事件是____________战争。以_________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主义精神,被誉为“___________”。
27、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司令员是________,严守潜伏纪律,最后被大火吞噬生命的战斗英雄是________.
28、被称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的城市是__________。
29、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召开:________年12月,在北京召开。
30、新中国成立后,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事件是_____和平解放。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_____。
31、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逐步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成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结合所学回答:
(1)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什么时间召开的?确立的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2)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我国逐步形成了一个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3)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又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
32、新中国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谁?他是在哪次会议上开始成为我国中央领导集体核心的?
33、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什么?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分别是在哪年?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意义是什么?
34、改革开放40年风雨同舟,40年披荆斩棘,40年砥砺奋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邓小平同志领导下和老一辈革命家支持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长的错误的严重束缚,批评“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从此,我国改革开放拉开了大幕。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1979—1984年,我国农村社会总产值增长55%,农业总产值增长68%,粮食总产量增长34%。198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超过4亿吨,登上一个新台阶。1980—1984年,我国在农产品出口上获得了近40亿美元的外贸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4元增加到1984年的355元。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概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分析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农村经济得到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中的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并简述其形成过程。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