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完成练习。
①两(_____)三刀 ②垂头(_____)气 ③翻箱(_____)柜 ④焉知非(_____)
⑤不可思(_____) ⑥(_____)灯结彩 ⑦(_____)然不同 ⑧(_____)不得已
1.我能写出几个与词语①感情色彩相同的词语,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词语④的意思是____________,常与_________连用。
3.词语②是描写人物________的,与它意思相反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我能用词语⑤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括号内填上合适 的字,注意前后不要重复。
( )然大悟 ( )然大物
( )然泪下 ( )然无存
( )然若失 ( )然起敬
3、我为加线字注音。
烧毁___ 木屑___ 蘑___ 菇 呻吟______
4、看拼音,写词语
lǜ tǎn mǎ tí xiū sè biān yuán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
shuāi jiāo pì jìng xuán yá bào fā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5、给下列字加部首变成新字再组词。
庶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朋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由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6、古诗鉴赏
江南春
_______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_____________。
【1】补全诗句。
【2】这首诗是____代诗人____所著。他与李商隐并称为______,他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你还曾学过他的《_______》。
【3】“南朝四百八十寺”一句中,你如何理解“四百八十”这个数量词,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江南春》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又表达了诗人的丰富的思想感情,请你说一说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活动四:朗读古诗,抒发美好情感。
【1】同学们在朗读古诗的时候,眼前总会浮现让人心醉的美景,感受到诗歌中蕴含的生态之美。同学们围绕这两首诗开展了学习交流。下面的说法中,你不同意哪个说法。( )
A.白居易的《鸟》中有一个“子”字,指的是小鸟。
B.白居易觉得鸟和人是一样的,生命之间是平等的。
C.杜甫的诗作,让我们感受到人与自然的亲切和谐。
D.杜甫的诗作,描绘了他眼中山山水水的美丽景象。
【2】一位同学想通过朗读《鸟》这首诗,表达诗中蕴含的情感。结合诗句的意思,你觉得他应该读出怎样的情感呢?下面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感激之情
B.怜爱之情
C.赞美之情
D.悲伤之情
【3】同学们发现“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这两行诗句中的词语,有两两相对的特点。一位同学联想到了一副描写自然生态之美的对联,也具有这样的特点。可惜他只想起了上联,是“清风明月本无价”,你觉得下联可能是( )
A.百鸟归来气象新
B.千山万水入画来
C.近水遥山皆有情
D.南北西东万里程
8、古诗。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两山排闼送青来。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从诗的前两句看出湖阴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的后两句在结构上有两两相对的特点,写出你积累的类似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哨卡
在风雪弥漫的远方,一座山峰似隐似现地高耸在半空。山峰顶端,有我军的一个哨卡(kǎ qiǎ)。十余名军人,正顶风冒雪,艰难地朝前面的山峰进发。不知是谁嘀咕了一句:“什么鬼地方!”路实在太险了,有些地方,仅可供一个人侧身通行。山路上盖着雪,雪的下面结着厚厚的冰。稍不小心,就可能滑坠。
上校在将军前面走着。遇到危险的路段,他先把脚踩实了,伸过手来拉着将军的手。将军是这一防区刚刚到任的负责作战的副司令员,他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考察了辖区内的所有一线连队。今天,他率领部属去的是防区内海拔最高的一个哨卡,仅有四名战士驻守。
一名战士正在哨位上值勤。将军向哨位走去。风雪中,伫(chù zhù)立着这位浑身沾雪、眉毛上结着白霜的战士。将军握住他的手,表示慰问。忽然,将军注视起哨兵。他发现,这个战士又黑又瘦,显得憔悴甚至苍老。他问:“当兵几年了?”“五年。”“一直在这哨卡?”“不,以前在3000米的值勤点上。前年调来的。”“这么说,快三年了?”“三年还差三个月。”
将军的脸色变了。他转过身,严厉地盯着上校,问:“不是有规定吗?高海拔地区执勤年限规定!他,这么长时间,为什么?”上校嗫嚅着嘴唇,盯了一眼哨兵,没吱声。
将军显然是生气了。他提高嗓门,问道:“你就这么带兵的?让一个战士这么长时间在这儿执勤?嗯?”
上校没有正面回答将军的问话,轻声说:“这儿条件最艰苦,可总得有人来守。”
“假如他是你的亲人,你会这样?”
上校还是没吱声。哨兵持枪立正站着,张了张嘴,似乎要说话。上校瞄了哨兵一眼,哨兵把话咽(yàn yè)了回去。此时,一名边防团的随员悄声对将军说:
“首长,他,就是上校的亲弟弟。”
将军惊愕地注视着上校,又望了望在风雪中持枪站岗的战士。俄顷,他把脚跟一靠,立正,缓缓地抬起了手,向上校和他的弟弟敬礼。将军的眼中,闪着泪花。
众人都举起了手。风雪中,一群军人伫立在高高的山峰上,就如一座群雕。远远地望去,他们已与山峰融为一体,支撑在天地之间。
【1】小小辨音师。用“ ”画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风雪弥漫( )
A. 遍,满 B. 填满,遮掩 C. 更加
【3】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顶风冒雪( )
A. 向外透,往上升 B. 冒失,冒昩 C. 不顾(危险、恶劣环境等)
【4】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持枪立正( )
A. 支持,保持 B. 拿着,握着 C. 抱着(某种见解、态度等)
【5】“这儿条件最艰苦,可总得有人来守。”这句话中“条件最艰苦”是指_________。“有人来守”具体是指______。联系前后文的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上校瞄了哨兵一眼,哨兵把话咽了回去。”这句话中的“瞄”是指用眼睛很快地看一下。请再写几个和“看”有关的词语。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7】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我会“读心术”。将军“缓缓地抬起了手,向上校和他的弟弟敬礼”,根据文意,请写出将军当时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2角5分的奖励
我家附近有一个熟肉铺,有时我到铺里买些烤猪肉之类的食品,带回家当午饭。
我从来不用铺子里给的纸盒和塑料袋,而总是拿着一个方塑料盒去买食品,这样回到家后也省得再把盒子里的食品腾到碟子里。
一天,我让老板娘给我割了一块肉。她微笑着对我说:“七块两毛五。”当我拿出钱包取钱时,她用赞许的语气说:“给七块钱吧!两毛五就算了。我想鼓励人们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也真希望每个人都能像你这样。”像学生得到校长的表扬一样,我高兴得发狂。并且我得到了一份小小的环境保护奖——她给了我两角五分的折扣。
你可能会说:两角五分算得了什么!可是我却很激动。回到家后,我就忍不住向人们夸耀我得到的这份奖金。我先给在国外的儿子通了电话,把这件事告诉了他。我又向别人讲了又讲。家人对我的行为都迷惑不解。是啊,两角五分的奖金有什么特别呢?
政治家总是在讲“热爱祖国”,在我看来,“热爱祖国”还是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热爱的具体体现是:节约能源、减少生活垃圾、不污染环境。
在我们所有污染环境的罪过中,最容易避免的就是塑料袋。我小的时候,大人们总是带着手工编制的竹篓到集市上买东西,豆腐和猪肉都包在绿色的荷叶里,它们最后都回到大地母亲的怀抱里。我还记得著名诗人余光中的几句诗,这几句诗是我的孩子还小的时候我教给他们的。让我们用肥大的荷叶/包裹起皎洁的月光带回家/把它夹在一本唐诗书里/压得平平展展,像思念亲爱的人那样。
真的,用来做包装的荷叶是多么美啊!我们还用竹叶来包米饭团。有时我们还可以看到山民们用中空的竹筒盛装米饭。
可是,我们现在使用的塑料袋和过去用的包装物是多么的不同啊!这也是我上集市时总带着塑料盒的原因。当然,保护环境的行为会给自己带来一些不便,但是这些不便不过是我们热爱祖国所付出的代价而已!常常有卖主问我为什么不要塑料袋时,旁边的人会代我解释:她要保护环境!
我对他们的理解表示衷心的感谢。还有那两角五分的奖金,在我一生获得的奖金中,它是最宝贵的一次!
【1】按要求写词语。
写近义词:赞许( ) 写反义词:增强( )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含义,完成填空或画线题。
(1)这“2角5分”是对“我”__________这样做的奖赏,是对“我”具有__________意识的肯定。
(2)“在我们所有污染环境的罪过中,最容易避免的就是塑料袋。”日常生活中,人们污染环境的罪过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可是,我们现在使用的塑料袋和过去用的包装物是多么不同啊!”“过去用的包装物”在短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使用它们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作者至今还记得并在文中引用余光中的诗,表达了她对过去那些包装物的______________感情。
【3】作者写这篇文章是要表达怎样的意愿。(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环境保护其实是容易做到的,但我们身边的人常常做不到,请你写一句警示语告诫大家注意保护环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丰碑
①一支长长的红军队伍,在云中山的冰天雪地里,顶着混沌迷蒙的飞雪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冰坨子,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②将军的马,早已让给了重伤员。将军和战士们一道踏着冰雪行军。他不时被寒风呛得咳嗽。他要领这支队伍向前挺进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道。等待他们的将是十分恶劣的环境和十分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可能……哦,可能太多了。这支队伍怎么样呢?能不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
③队伍忽然放慢了行军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④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⑤“前面冻死了一个人……”警卫员回来告诉他。
⑥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⑦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着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落满了雪,一时无法辨认他的面目。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飞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⑧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明显地抽动着,忽然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呼啸的狂风淹没了他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⑨“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⑩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⑪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⑫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⑬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地走进了漫天的风雪中。他听见了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这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1】简要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第⑪自然段中“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将军久久地站在雪地里想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支队伍怎么样呢?能不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文中哪个自然段对将军的疑惑做出了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在第①自然段就描写了云中山的环境,第⑫自然段也写到了,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题目“碑”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方志敏清贫逸事
有一次,方志敏到下面检查工作半个月,在返回省会葛源途经家乡漆工镇时,顺便回家看望母亲。方志敏刚到家,那些受苦受难的婶婶们听说了就来看望他。“呦!正鹄(方志敏的乳名)当大官了,难得转来啰!如今兴苏维埃了,大家都奔好日子,可我们家还常缺钱买盐吃。你在外面又照顾不到我们,唉---方志敏早领会婶婶们的来意,是向他讨买盐钱,便笑着答话:“哈哈,我什么时候成了财主老板,回来就可以照顾你们,帮你开销买盐钱!”
婶婶们涨红着脸,辩解说“都说你掌管着苏维埃几十万、几百万呢!你们公家饭碗里撒掉两个饭粒也够我们开销一年半载,还在乎这两角子盐钱!”
方志敏解释说:“我管的花边(银元)是不少,几十万几百万也有。不过却是革命的花边,一个铜板也动不得,要全部用在苏维埃事业上。要是我拿革命的花边来给婶婶们买盐,这穷人的主席我还当得?”
有一年寒冬腊月,方志敏穿着一件薄薄的破棉袄从弋阳去参加贵溪县苏维埃代表大会,冷得瑟瑟发抖的方主席,令身穿新棉袍的代表们于心不忍,于是合伙买了新棉袄送来,他反复给来人讲“要节省,要减轻群众负担”的道理,执意不收。一旁的警卫员实在看不过去了,说:“当个苏维埃主席,穿件破棉袄,人家都看不过,收下了又有什么了不得?”方志敏说:“当苏维埃主席,更得事事注意。一个不留意,就不是我一个人的事!”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
辩解——
于心不忍——
(2)用横线画出文中的反问句,并选择其中的一个改为陈述句。
(3)短文中具体介绍了方志敏同志的哪两件事情?请你用简练的语言分别概括出来。
13、现代文阅读A
走进书里去
①人说现代的儿童普遍有个共同倾向,就是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看漫画书上,而不喜欢阅读文字比较多的书籍。
②这样的孩子,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搏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耐心,知识虽多但流于肤浅,反应虽敏捷却未经推敲思索。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豪毫)不费力地坐在荧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相形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
③小朋友可能读过《顽童流浪记》,也可能看过它的影片或卡通,两相比较,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至于影片和卡通,虽然也给你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
④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食。一样是吃的享受,韵味却不相同。
⑤现代人的求知和文学欣赏的方式已变得多姿多彩,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阅读书籍仍然是求学问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但愿你能确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书里去。
【1】用“∕”划掉下面括号里不正确的字。
A.见闻广(搏 博) B.(豪 毫)不费力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粗略___________ 肤浅___________
【3】根据文意回答:读小说和看影片有什么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 ,空气是那么 ,天空是那么 ,使我 ,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 ,又叫人 ,既愿 ,又想坐下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根据课文,将选段内容补充完整。
【2】选段为了突出草原的美丽,主要描写了草原的天空、平地、________和________等,写出了草原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从修辞角度赏析选段中画“ ”句子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碧千里”写出了草原绿的范围广,“翠色欲流”写出了草原绿的程度深。
B.画“﹏﹏﹏”的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草原的静态美,其中“绣”字形象地写出了洁白的羊群给草原带来的无限生机。
C.“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两句话写出了草原的景色美,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草原的喜爱之情。
15、按要求做。(8分)
(1)天上的星星在闪烁。(改成拟人句)
(2)柿子树上缀满了沉甸甸的柿子。(缩句)
(3)集邮对我特别感兴趣。(修改病句)
(4)我爱吃苹果、香蕉、黄瓜等水果。(修改病句)
16、按要求写句子。
(1)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发现了草丛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轻声说:“我知道你希望真的有那么一匹马。”(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当时足球被称为“鞠”。(改为“把”字句)
(2)他一边使劲地踢骨头,一边不停地咒骂。(用加下划线词语写句子)
(3)飞机不得不改到另一个小城市降落。(改为肯定句)
18、按要求写句子。
1.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缩句)
2.独脚海鸥只有一只脚,停落时得扇动翅膀保持平衡。(改为双重否定句)
3.诺贝尔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诺贝尔是一位举世闻名的企业家。(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4.爸爸说:“看到这壮观的场面,我不禁想起了‘惊涛拍岸’这个词。” (改为转述句)
5.武汉市荣获“全省卫生文明城市”的原因是全市人民努力的结果。(修改病句)
6.我能看得出草虫的村落里,哪里是街道,哪里是小巷。(改为反问句)
19、改为反问句。
1.《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肖像画。
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到之处,人们为姑娘们俊俏的容貌、婀娜的舞姿、优美清新的唱腔赞叹不已。
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重要的。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火星是一个非常干燥的星球。(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题目:我得到了
提示:酸甜苦辣咸是人生必经的五味,在生活和学习中,你可能得到过荣誉、鼓励、夸奖成功、批评、失败等,也可能得到过礼物或者不应该得到的礼品……哪一次让你刻骨铭心历历在目?把它写下来吧!
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选材新颖;内容具体;感情真挚;标点符号使用正确;不得套作,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相关信息;字数不少于45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