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后悔)人不倦。
B.随意春芳歇(尽),王孙自可留。
C.旧(陈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D.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沉默)究可哀。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琦君笔下的桂花雨,不仅给她的童年带来了许多快乐的回忆,也寄托了她浓浓的思乡之情。
B.欧阳询是初唐著名的书法家,《九成宫醴泉铭》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
C.“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和“……醒来,枕边一片湿”这两个结尾都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D.林升的《乞巧》一诗与牛郎织女的故事有关。
3、下列加点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客栈(zhàn)
B.嘲笑(cháo)
C.高跷(qiāo)
D.缴费(jiāo)
4、补充诗句,并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_________。
诗句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充词语。
镇定自( ) ( )( )有序
生死( )关 ( )名遐迩
惊心动( ) 如( )重负
( )不可挡 ( )然一新
胆小如( ) 落( )而逃
大同小( ) 化( )为( )
6、看拼音,写词语。
pò jiù (_______) bì nàn (_______) jí shì (_______)
shū shì(_______) yíng huǒ chóng(_______) dà yàn (_______)
piàn kè (_______) fǎng wèn (_______) chōu xiàng(_______) jì sù(_______)
7、根据课文内容把诗歌补充完整。
地道战
当年地道八方通,抗战奇观出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村口唐槐枯未去,酣然睡里也听钟。
8、读读下面的汉字。
埃 矗 估 黏 葬 缝 硝 溶
9、__________________
我生活在温馨快乐的家庭里,爸爸妈妈很关心我,尤其是妈妈。但是当我12岁的生日过后,我觉得妈妈变得不再关心我了。
市里举行朗读比赛,我想去报名,就征求妈妈的意见,可妈妈却说:“你自己决定吧!”我十分(失望 绝望),虽然妈妈说过自己的事自己决定,不要问妈妈,可我总想听听妈妈的意见。
晚上妈妈问我:“报名了吗?”
“嗯!”
什么时候比赛
过一个星期
好 你自己准备吧 我相信你会成功的 妈妈眼里露出(奖励 鼓励)的目光 我却始终受不了妈妈用这句简练的话语来拒绝对我的辅导,委屈的泪水在我的眼里打转。
一个星期后,我冒着细雨来到考场,人好多啊!其中大部分是陪考人——那些一心企望自己的孩子都能上电视屏幕的家长。我在走廊尽头倚墙站了下来。我的旁边是一位和我同龄的女孩子,她的身边围了一群人。
“12号、13号,准备!”叫我了。我赶紧伸手去口袋拿准考证。蓦地我摸到一张纸条,妈妈写的!“媛媛,当你踏进考场时,你就会明白妈妈不辅导的用心。(爱惜 珍惜)这次锻炼的机会吧!祝你成功!”
我回头看看“同龄人”,她父亲正在给她做示范,她母亲正在为她整衣裳,她爷爷正在为她拿矿泉水。
此时,我心里才感慨万千,雏鹰最终需展翅高飞。妈妈,我理解您了,你是世界上最关心我的人。
【1】划去括号里不恰当的词。
【2】“雏鹰”的“雏”的意思是:(________)。
【3】给短文取个题目。
《____________ 》
【4】给没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5】选择最确切的中心思想。( )。
①赞扬了母亲对子女最真挚的爱。
②歌颂了母亲公而忘私的精神。
③表现小作者从不理解母亲到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6】简答:读了这篇短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什么?
10、课外阅读提升。
与虎鲸为邻的水母
①水母属软体海洋动物,长有细长的触须,一般体重在1公斤以下。②而生活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附近的深海中的水母却与众不同,它们的触须有人的手臂粗,每只水母重达60公斤,不但体型大,肌肉也比其他地方的水母强健有力。同是水母,为什么生活在这里的如此(强壮 坚强)呢?
美国蒙特利湾水族研究所的凯文·拉斯科夫,是一位研究水母的专家。为了解开这个谜团,他对这种巨型水母进行长期跟踪研究,结果发现,与这些水母为邻的(居然 果然)都是海洋中最凶猛的动物,如虎鲸、鲨鱼等。
为了躲避这些凶猛的动物,水母不得不快速逃命,每天的快速游动把它们的身体锻炼得十分强壮。可是,就算水母逃命的速度再快,也还是经常被那些凶猛的动物咬伤,轻则触须断裂,重则皮开肉绽。令凯文·拉斯科夫惊讶的是,这些被咬得遍体鳞伤的水母不但不会死,而且很快会从折断触须的根部长出新触须,伤口也会迅速愈合,因为伤痛刺激了新陈代谢。水母就是在这样残酷的环境里,在性命攸关的危机中,在肉体剧烈的伤痛里将自己一点点变得强大起来的。
人一生中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总会遭受这样那样的苦痛和危机。但,如果不在苦难中选择坚强与抗争,让自己在(磨炼、锻炼)中强大起来,就会被苦难一点点扼杀!
【1】选择文中括号内恰当的词打“√”。
【2】文章第一自然段有①②两处画横线,这两处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
①______ ②______
【3】在第三自然段中用波浪线画出把水母变得强壮的原因的句子。
【4】判断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文章第二自然段中的“谜团”,指水母能战胜凶猛的虎鲸、鲨鱼。(______)
(2)生活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附近的深海中的水母体型大,肌肉强健有力。(______)
(3)水母逃命的速度总是比虎鲸、鲨鱼快得多。(______)
(4)水母强大的根本原因是自己每天快速地游泳,加强锻炼。(______)
【5】这篇文章给人的启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练习。
乡情
陈德才
①但凡少小离家的人,都有一份永远也化不开的浓浓的乡情。故乡的那棵挂着一丛丛嫩绿榆钱儿的大榆树,那片成群鹅鸭浮游欢叫的清水塘,那个与小伙伴儿捉迷藏的打谷场,那条夏日里去游泳、摸鱼的弯弯曲曲的小河,都构成了人们一个个最美丽的梦境。
②古诗云:甲。许多动物都有一种对自己出生地的深深依恋,差不多已经构成了一种本能。人作为具有思想感情的高等动物,赋予这种本能以更多的社会性,将其提升为对故乡这块热土的深切执着的爱。一个人喝着家乡的水,吃着家乡的五谷杂粮,在乡亲们的眼皮底下一点点长大;在家乡的小学校里认第一个字,读第一本书;__________;从家乡的田林山水开始,逐渐认识和走进这个神秘而广袤的世界。于是,对故乡的爱,就在这一过程中很自然地滋生于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有着任何其他情感所难以比拟的深厚根基。
③乡情总是离不开童年的回忆。童年时的所见所闻和遇到的刺激,在一个人大脑皮层中形成最初的沟回,打下最深的烙印。天地间走来一个小小的我,没有功利的权衡,不需要礼仪的拘谨,高兴就笑、就跳,不高兴就哭、就闹,何等自然纯真,洒脱无羁?世界万物都散发出天真烂漫的气息,使童年的岁月宛如一首无尽延伸的诗。人过中年,再也找不回儿时那种对陌生世界的新奇感,找不回那种全神贯注和真诚纯洁的目光。因此,人们怀念故乡,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对自己纯真无邪的童年的怀恋,是企图追回生命中失落的那一段无比珍贵的时光。
④ 乙。对于流寓他乡的游子,一句乡音就足以令他热泪盈眶,心起波澜。对故乡的爱,是丙,是生命对春天的珍惜,是一个人最真诚炽热的感情。其实,什么叫祖国,就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的放大,就是自己生命系列的源头。海外华侨以及外籍华人,都是“中国老乡”,他们对祖国的刻骨铭心、永无停歇的挚爱,就是乡情的凝聚与升华。
⑤尽管远在异国天涯,游子们都有一种回故乡探访的永恒冲动,向往着“丁”的难得体验。但是,如果经过苦心筹划,有一天你真的回到阔别已久魂牵梦绕的故乡,在夙愿得偿、感叹唏嘘之余,也一定会有一种很强烈的陌生感和失落感:再也找不到那熟悉的小路、熟悉的杨树林;小河也不再那样宽阔、那样富有生气。这其实是一切中年之后回乡的人都会产生的种典型心境。这不仅仅是因为白云苍狗、世事沧桑,还由于当年的小孩已长成大人,衡量外部世界的尺度不同,心境也变了。因此,故乡只能停留在回忆中,驻守在梦境里,在现实生活中将永难寻觅。
【1】甲乙丙丁四处应引用的句子各是:甲____,乙____,丙____,丁____。
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②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③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④绿叶对根的情意
【2】给第②自然段横线处再续两句话,与前文句式相似、内容吻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对自己出生地的依恋来说,人和动物有什么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为什么会怀念故乡?根据文意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④自然段画线句中的“斯”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如果换个表述法,应怎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⑤自然段中说:“故乡只能停留在回忆中,驻守在梦境里,在现实生活中将永难寻觅。”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堂连线台。
同学甲:我在本文中抓住了一些重点语句,如:“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这是对母亲的_______的描写,我感受到了母亲的_____ 。
同学乙:“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 这句话,我是这样理解的: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甲:当我读完“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 ,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感觉到
。
同学乙:是的,当我看到“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心里不仅 ,而且
。
13、阅读理解。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节选)
清早醒来,不睁开眼,尽量用耳朵来辨认天天叫醒我的这些家伙们,我能准确地知道它们所在的位置,是在窗前那株高大的针叶树里边,还是远远地在房脊和烟囱上。
有一种鸟的叫声宛如花腔女高音,婉转、嘹亮、悠长,变化无穷,它怎么能唱出如此丰富而不重复的音乐?后来我在十四区博物馆听鸟儿们的录音时,才知道这家伙的名字。它长得并不美,全身乌黑的羽毛,一个长长的黄嘴,好像一只小乌鸦叼着一支竹笛子。我闭目倾听它的鸣唱时,把它想象得美若彩凤。
我发现,闭上眼睛时,声音会变得特别清晰和富于形象。有一种鸟的叫声像是有人磕牙,时断时续,嗒嗒作响;另一种鸟的叫声好似老人叹息,声音沙哑又苍老;还有一种鸟的叫声很像猫叫。一天,它一边叫,一边从我的窗前飞过,我幻觉中出现一只“飞着的猫”。
一位奥地利朋友称这种清晨时鸟儿们的合唱为“免费音乐会”。参加音乐会的还有远远近近教堂的钟声。从远方传来的卡尔大教堂的钟声深沉而又持久;来自后街上克罗利茨小教堂的钟声清脆而透彻。教堂钟声的加入,常常使这“免费音乐会”达到高潮。每每这个时候,从窗外会溜进来一股什么花香,钻进我的鼻孔。
【1】阅读选文,根据提示补全下图,并完成练习。
由此可知,这是一场被一个奥地利朋友称为 的“免费音乐会”!
【2】品读下列语句,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A.每每这个时候,窗外会散发出一股花香,香气四溢。
B.每每这个时候,从窗外会溜进来一股什么花香,钻进我的鼻孔。
(1)A运用了______________(动态静态)描写;B运用了______________(动态静态)描。
(2)这两个句子写法不同,你更喜欢哪一句?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的主题是维也纳的音乐,作者不写“金碧辉煌的金色大厅”,不写“歌唱家美妙的歌声”,却写了生活中最为寻常的“鸟叫声”“钟声”,请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以下文学类文本《让他为你擦车吧》,根据题目回答问题。
让他为你擦车吧
张翔
①我们驱车去一个朋友家玩。途中,朋友说,她是不轻易请人到家里做客的,除非常非常要好的朋友。于是,我们就笑着回答说:“那我们是贵客哦。”
②她有些羞涩地说:“其实也有我哥哥的原因,因为他自小就是一个哑巴,即便是长大了,他心理也很单纯,所以接人待客多少有些不方便。”
③我们沉默了些许,表示理解,越发觉得朋友对我们的诚意。
④她家住在东郊的一个旧居民小区里,我们去她家之前,她已经打电话告诉父母了。于是,我们出现的时候,家人早已迎了出来。
⑤出来的人中,我看到了一个年轻的小伙子,穿着一身干净洁白的衬衫,褶皱还未褪去,显然是刚穿上的,清秀的脸上被一种纯净的笑容堆满着。我猜他定然是朋友的哥哥。
⑥我们进屋刚落座,茶酒饭菜就已经端上来了,看来她的父母是掐着时间做的。我看着这满桌热腾腾的饭菜,心里暖烘烘的。
⑦席间,手机忽然响了,于是我起身出门去接电话。刚踏到门边,我就呆住了,因为我忽然看到在停车的空地上,一个穿白衬衫的年轻人,正提着一桶水在为我们擦车,那人就是朋友的哥哥。他脸上洋溢着笑容。抹布在车身上飞速滑动。我顿时手足无措起来,哪里有客人忙着吃饭而主人却忙着为客人擦车的道理呢?我立即摁掉刚接通的电话,迈步前去制止他。
⑧可就在这时,我被人一把拉住,转头一看,正是我的朋友。她笑眯眯地把我往家里拉。我提醒她:“那是你哥啊!”
⑨朋友笑着回答说:“是的,没关系,那是他自己去的。”
⑩“这好像有点说不过去吧,怎么能让我们吃饭却让他去为我们擦车呢?”我心中顿时掠过一丝不快。
⑪朋友显然知道我秉性耿直,于是就笑着小声解释说:“你想我可能去委屈自己的哥哥吗?只是我每次留他在席间招待客人,他都十分尴尬。因为他无从交流,总是感觉自己没用。但是他也是个好客的人,希望能为客人做点什么来表达自己的热情,也表明自己不是个负累。所以,请你就让他为你擦次车吧。”
⑫话音落下,我的心情豁然开朗起来,原来,朋友不让我去制止她哥哥为我们擦车,只是为了在饭桌之外给他一个待客的平台而已。原来这不是一种沉默的遗弃,而恰恰是巧妙地给他另一种尊重。
⑬这种细心而特殊的安排,顿时让我感动得心潮翻滚。
⑭饭后,我们准备回城了。这时,她的哥哥早已把我们的车擦得崭新亮洁,微笑着站在车旁,那白色的衬衫早已被黄色的泥土染成一片又一片的淡黄。他看上去像一个贪玩的孩子。我竖起大拇指赞赏他。他的脸顿时笑得像春日阳光一般灿烂。
⑮返回的路上,明媚的阳光忽然穿云而出,路边的树叶绿得透亮,微风中的泥土香味如此熟悉而亲切,我眼前的那张纯真笑脸如此灿烂……
【1】“我”的朋友不轻易请人到家里做客的原因是( )
A.她家住在东郊,距离市中心比较远
B.她的哥哥是哑巴,招待客人有所不便
C.她家的房子很旧,是旧时的红墙瓦房
D.她哥哥总是要帮客人做事,让她很尴尬
【2】文中第13自然段中“这种细心而特殊的安排”指的是( )
A.朋友吩咐她哥哥为“我们”擦车
B.朋友的母亲安排朋友和她父亲陪“我们”吃饭
C.朋友说服“我”,让她哥哥为“我们”擦车
D.朋友的家人在“我们”刚落坐就端上茶酒饭菜
【3】“我”发现朋友的哥哥为“我”洗车后,心情变化是( )
A.不安-不快-开朗-感动-愉悦
B.不快-不安-感动-开朗-愉悦
C.不安-愉悦-不快-开朗-感动
D.不快-感动-不安-愉悦-开朗
【4】文中有四处(画线处)写了朋友哥哥的笑容,这样反复写的作用是( )
A.提示行文的线索,前后相互照应
B.突出文章的重点,表达完整清楚
C.揭示文章的主题,给予读者启示
D.表现人物的内心,凸显人物形象
【5】题目“让他为你擦车吧”的深层含义是( )
A.朋友支持哑巴哥哥做事,免去他的无聊
B.要给予他人发挥作用、实现价值的平台
C.朋友一家人热情好客,尽心为客人做事
D.朋友希望哥哥得到锻炼,免去他的尴尬
【6】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环境描写,作者想要表达的是( )
A.成全了朋友的哥哥接待客人的心愿,“我”心情轻松
B.天气晴朗,外出游玩享受郊外美景,“我”舒适惬意
C.这次做客之旅,“我”获得了生活的启示,心情舒畅
D.在朋友家享用了满桌热腾腾的美食,“我”心满意足
【7】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一个纯朴、热情的家庭?请至少列举四点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12自然段中“原来这不是一种沉默的遗弃,而恰恰是巧妙地给他另一种尊重”你赞同这种观点吗?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理解。
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 zhuǎn zhuàn)。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莱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 zhòng zhǒng)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 )没有把菜种盖上,( )把它踢飞了。
【1】用“/”画去加点字错误的读音。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3】选段写“我”和祖父在做什么?园子的特别之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这段话,要读出( )的语气。
A.高兴 B.调皮 C.感动
【5】作者连用三个“就”字,写出了“我”的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1】父亲为什么将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进行对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体会意思:“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有用的人”指什么人?“体面”是什么意思?体会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生活中,哪些人也像落花生那样不图虚名、默默地做着奉献?请联系实际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外阅读。
包公审石头
宋朝宋仁宗在位时,端州城郊有一个十多岁的小男孩,名叫张小友,他父亲靠卖炸糕粑来维持生活。有一天,张小友帮助父亲提糍粑上街叫卖。这一天生意特好,晌午刚过就卖完了。小友在回家路上,看见路旁的大树下面有一块长方形的大石头,坐下来休息。谁知他一坐下来,竟不由自主地打起了盹。等他醒来时,一摸篮子里的钱,发现被偷去了,小友忍不住大哭起来。正当他哭得伤心时,包公恰好路过此地。包公叫马汉过去询问原因。小友哭着对包公说:"大老爷,我卖油炸糍粑的铜钱,被偷去了。”
包公听后,沉吟了一下,忽然有了主意,便叫王朝、马汉把石头抬到一间祠堂里面,说是要审它。霎时间,包公审石头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人人皆知。
第二天,百姓争先恐后地涌进祠堂,都想亲眼看看包大人审石头破奇案。包大人坐在临时摆的公堂上,惊堂木一拍,大声喝道:"你这块石头,小张坐在你身上打盹,他卖糍粑的钱就不见了,定是你偷了,快从实招来,以免受刑。"包公一连问了三声,石头却沉默不言。包公看见石头不作声,顿时怒目一睁,喝道:"这块顽石死不开口,打它三十大板。"石头挨打后,仍旧没有作声。包公又喝道:"再打三十大板,看它招也不招。"
这时,看热闹的人挤了一祠堂。包公笑着开口说:"诸位乡亲父老,这顽石偷了钱,死不承认,我看这小张真可怜,大家就伸出友爱仁慈的手,每人送他一枚铜钱,好不好?"大家听后都异口同声地说:"好!我们听包青天的话。"
包公叫王朝、马汉守住祠堂左右两边的小门,不准任何人出去,在大门口放了一只装了水的木桶。包公走到木桶前,带头投了一枚铜钱下去,然后坐在椅子上,目不转睛地看着。百姓们出来一个人就投一枚钱于水桶中,一人、两人、三人…当有一个汉子将铜钱投入水中时,包公发现水面上浮现了一层油膜。包公便大喝一声:"把这偷钱的贼抓起来,带上公堂!"这一大喝,令众人莫名其妙,议论纷纷,每人心里都在想:"包大人是凭什么说这汉子是偷钱的贼?"包公重新升堂,开口问汉子:"你叫什么名宇,家住哪里?
"我叫王小三,家住王家村”
"你是如何偷张小友的钱的,从实招来。"
"大老爷,小人没有偷他的钱,真是冤枉啊!还望大人明鉴。"
"证据在此,你还想抵赖。"于是包公拿起那块起油膜的铜钱,大声说:"各位乡亲,张小友是卖油炸糍粑的,铜钱丢入篮中,难免沾有油渍,钱一旦投入水中,就会浮现油膜。因此我便心生一计,引诱乡村父老及过路行人,都来看'审石头'的怪案。偷钱的贼也会混进来看稀奇,这样一来便合我意,各位乡亲,今天能破案全赖大家支持合作。"
王小三听完包公的话,吓得面如土色,连忙趴在地上,承认自己偷了张小友的钱,并把钱拿了出来,听从包青天的处罚。
老百姓看见包公破案这样神速,都欢天喜地说:"我们瑞州来了一位好清官。"一位老人还编了一个顺口溜:"端州来了包老爷,百姓从此见青天;男耕女织勤劳动,岁岁丰收谷满仓。
【1】结合文章内容,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1)不由自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争先恐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沉默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
【3】故事中,包公为什么说那个人就是小偷?
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理解。
慈母情深(节选)
那是我第一次到母亲为我们挣钱的那个地方。
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的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我呆呆地将那些女人扫视一遍,却发现不了我的母亲。
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妈——”
“妈——”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竭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母亲大声问:“你来干什么?”
“我……”
“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
“我……要钱……”
我本已不想说出“要钱”两字,可是竟说出来了!
“要钱干什么?”
“买书……”
“多少钱?”
“一元五角就行……”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说完,立刻又 了下去,立刻又 了背,立刻又将头 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 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个大人了。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那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1】在文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表动作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方法,进行了________描写。反复出的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的工作环境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不惜笔墨、浓墨重彩地渲染这一环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还涉及了母亲旁边的一个女人,是不是多余之笔?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选文哪些场景让你感受到了“慈母情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我”拿到钱时会“鼻子一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为什么没用那一元五角钱买书却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
搭上子弹蚁的“便车”
①子弹蚁是一种生活在中南美洲亚马逊地区的凶猛蚂蚁。子弹蚁体型大,远看它像蜂,却有着强壮有力的上额和尖锐带毒的尾刺;近看它是蚁,喜欢挥动一对大钳,耀武扬威。
②谁要是将它惹急了,它就会使出杀手铜——用尾部的毒针刺入猎物的皮肤,把神经性毒素注射入对方体内。被子弹蚁叮咬后的疼痛感,就像被子弹打中,所以它才有了这个霸气的名字。一般情况下,被一两只子弹蚁叮咬,并不会伤及性命,但疼痛感会迅速扩散。比如,你的手被叮咬,肩膀也会觉得疼,甚至整个胳膊都会在几个小时内动弹不得。
③毒素是子弹蚁攻守兼备的生存利器。子弹蚁战斗力十足,竟将比自己体型大许多的昆虫视为捕食对象,令不少大型动物闻风丧胆。在捕捉猎物时,蚁毒能够起到麻痹,甚至杀死猎物的作用。在防卫巢穴、抵御天敌时,蚁毒引起的剧烈而长时间的疼痛又是信号明确的“逐客令”。有了这样效果超群的“武器”,子弹蚁在自然中少有天敌。
④亚马逊雨林里的“大裂五山柳苏木”却搭上了子弹蚁的“便车”。这种植物拥有独特的“花外蜜腺”,能够通过“賄赂”的方式博得子弹蚁的青睐,获得保护。“花外蜜腺”是指植物上位于花朵之外的能够分泌蜜汁的腺体。“大裂五山柳苏木”的叶柄末端,与基干相接的区城长有花外蜜腺,能够分泌出大量的蜜汁。这些蜜汁对于子弹蚁来说,简直是唾手可得的免费大餐。它们用自己的大颚采集树上的蜜汁和水滴,帶回巢中食用、储备和哺育幼虫。
⑤在“大裂五山柳苏木”的树干下部、根部附近,人们常常能够发现子弹蚁的巢穴。子弹蚁在蚁巢洞口进进出出,在树干、叶片上覓食、警戒,无形中为这种植物披上了一层“防护罩”。那些以“大裂五山柳苏木”为食的昆虫,有的被“妈蚁保镖”吓得落荒而逃,有的成为子弹蚁的盘中餐。雨林中的其他动物也都忌惮子弹蚁的威力,对这种植物敬而远之。
【1】根据短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文中的蚂蚁之所以被称为“子弹蚁”,是因为被它叮咬后的疼痛感,就像被子弹打中了。
B.毒素是子弹蚁的“武器”,动物被它们叮咬后都会丧失性命,所以它们在自然中少有天敌。
C.子弹蚁有着强壮有力的上颚、尖锐带毒的尾刺和-对大钳。
D.子弹蚁喜欢食用“大裂五山柳苏木”的花外蜜腺。
【2】说“大裂五山柳苏木”搭了子弹蚁的“便车”,原因是( )。
A.子弹蚁借着“大裂五山柳苏木”的蜜汁生存、繁殖。
B.“大裂五山柳苏木”依靠子弹蚁的威力赶跑昆虫,获得保护。
C.雨林中的其他动物都忌惮“大裂五山柳苏木”的威力。
D.“大裂五山柳苏木”以花蜜吸引子弹蚁。
【3】对比这两段话,谈谈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①子弹蚁体长约三厘米,体型约为普通蚂蚁的五倍,有上颚、尾刺和一对大钳。
②子弹蚁体型大,远看它像蜂,却有着强壮有力的上额和尖锐带毒的尾刺;近看它是蚁,喜欢挥动一对大钳,耀武扬威。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
(1)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句子万花筒。(10分)
(1)读一读,用加点的词语写话。
①塞外强悍的风呼啸着,仿佛诉说着长城的经历。
②它呈半球形,像一个竖着的大馒头。
(2)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下面的话合并成一句话。
海洋是如此的富饶。 海洋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3)把下面句子改写成肯定句。
众多游客来西湖赏月、划船,一片欢歌笑语。这不就是人间天堂吗?
(4)说出下面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并用它的这个作用写一句话。
当人类在地球上出现后,他们最古老的生命摇篮——海洋,又为他们奉献丰富的食物和珍贵的宝藏。
破折号的作用是 。
我来写一个:
(5)在海洋每年能奉献的两三亿吨水产品中,人类收获的不过七千万吨而已。
这句话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我也试着写一句:
22、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下面的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4分)
(1)①空气中没有灰尘。②大自然将多么单调。
(2)①赵州桥雄伟坚固。②赵州桥美观。
23、题目:风景这边独好
要求:①在你的印象中,哪处风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这里的风景作为本次习作的素材,写一篇习作。②用上恰当的修辞手法或优美的词句,尽情地展现景物的美;③细节描写要到位,要从细节的描写中体现出景物的美。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