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一位神话人物尝遍百草为人类寻找草药,我们想设计雕像来纪念他,他是谁呢?( )
A.神农
B.夸父
C.普罗米修斯
D.后羿
2、蜜蜂在《昆虫记》中被称为( )。
A.勤劳的使者
B.不会迷失的精灵
3、用“√”标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3分)
屹立(qǐ yì) 闷雷(mēn mèn)
颤动(zhàn chàn) 涨潮(zhàng zhǎng)
反差(chā chāi) 霎时(chà shà)
4、下列不是老舍作品的是 ………………………………………………( )
A.《猫》 B.《白鹅》
C.《骆驼祥子》 D.《母鸡》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周恩来从小就志存高远,有着博大的胸怀。
B.公安民警英勇无畏地抢救伤者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当地群众。
C.自习课上有同学讲话,班长秉公执法,狠狠地批评了这位同学。
D.岳飞精忠报国的事迹,至今仍为人所称颂。
6、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在下面画横线。
混浊(zhuó zuó) 山脉(mài mò) 裂缝(fénɡ fènɡ)
后悔(huì huǐ) 凿开(záo zuó) 完好无损(sǔn yǔn)
7、下列加点的“窗口”与“电脑桌面上有两个并排显示的窗口”中的“窗口”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我在车站售票窗口买票。
B.眼睛是心灵的窗口。
C.互联网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
D.这个文档窗口被缩小了。
8、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句中。(填序号)
A.( )( )高远 C.( )( )如归
B.( )( )报国 D.铁面( )( )
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有许多人可称为“民族脊梁”;古代,有英勇抗敌、__________的岳飞。有秉公执法、__________的包拯。近代,有__________,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也有面对敌人英勇不屈、__________的方志敏、刘胡兰等革命先烈。
9、阅读检测台
题西林壁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题西林壁》。
【2】《题西林壁》是苏轼在游_________时题在_________墙壁上的一首诗。
【3】苏轼,字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_朝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4】《题西林壁》这首诗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让我想起了一句俗语: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解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
( )是在院里,( )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儿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的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当它发现了一点可吃的东西,它咕咕的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让它的儿女吃。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假如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它教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教不知多少次。它还半蹲着,让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温暖。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在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呼。
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暗叫,顶尖锐,顶凄惨,( )多么贪睡的人( )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1】短文选自《母鸡》,作者是( ),他是杰出的语言大师,本单元我们还学过他的《________》。
【2】在文中括号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因为…所以……、虽然……但是……、无论……都……、不论……还……
【3】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顶尖锐,顶凄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我”改变对母鸡看法的原因是( )
A.它孵出一群小雏鸡。
B.它当母亲后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5】短文第一段在全文中起到( )作用。
【6】文中哪段话是对母鸡直接的肯定和赞美,用曲线划下来。
【7】关于“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的赏析错误的是( )
A.这句话采用了对比的写法,让我们感受到了母鸡的慈爱和勇敢。
B.这句话朗读应读出情感的变化,小鸡读出高兴,母鸡读出心疼。
【8】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母鸡的感情是( )
A.讨厌
B.钦佩、赞赏
C.又爱又恨
11、阅读理解。
请“小偷”看菜园
①有一年夏天,我们遇上了一件麻烦事,有人从我家园子里偷蔬菜。一位邻居悄悄告诉我们,有人看见住在离我家不远处的本尼在临近镇上卖菜,原来是本尼干的。
②本尼没有稳定的工作,栖身一间破陋不堪的小屋里。爸妈猜想他拿我家的菜是想赚点额外花销。爸爸决定用他自己的办法解决这件事,他打算正式雇用本尼,让本尼帮忙看守菜园。
③爸爸去找本尼谈工作的事时,本尼显然吃了一惊。爸爸处理这件事游刃有余。
④“本尼,”爸爸说,“有人一直从我家园子里拿蔬菜,大概是些小孩子吧。我想请你去帮我看园子,不知你愿不愿意?”
⑤本尼支支吾吾,爸爸又向他解释说,他可以每天和我们共进晚餐(妈妈的厨艺是远近闻名的),他答应了。不用说,第二天就没再发生丢菜的事了。事实证明爸爸的计划奏效了。我家没再丢菜,本尼也得到了一份工作和酬劳。有了工作,也使本尼自信大增。
⑥事情进展得比爸爸料想的还要好。本尼开始喜欢上栽花种菜的事了。他会问些诸如此类的问题:这些胡萝卜为什么要种在这儿?这边的豌豆怎么会比那边的长得快?爸妈对他的问题总是不厌其烦地一一作答。后来爸爸提议帮本尼耕出一片好地来,让他也拥有自己的菜园。
⑦你真打算这么做吗 本尼问道 当然 爸爸回答说 邻居就是派这个用场的
⑧第二年春天,本尼的园地已彻底翻挖耕耘过,就等着播种了。爸妈又送给他各种用得上的种子:玉米、豌豆、南瓜等等,还送他一些劳动工具。本尼对园艺的领悟力很强,好像他原本就是农夫似的。
⑨一天,我们路过本尼家,爸爸放慢车速,指着本尼的园子说:“看到了吗?他种的甜玉米比咱们的还好呢。现在他忙着种园子,没空帮我们看园了。”当然,我们家也不再需要看园人了。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①比喻经验很丰富,解决困难毫不费事。( )
②指说话吞吞吐吐,躲闪搪塞。 ( )
【2】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体会第⑥段中冒号的用法,再以“我的妈妈真关心我”开头,仿照着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文中第⑦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你真打算这么做吗?”本尼问道,“当然,”爸爸回答说,“邻居就是派这个用场的。”
B.“你真打算这么做吗?”本尼问道。“当然,”爸爸回答说,“邻居就是派这个用场的。”
C.“你真打算这么做吗?”本尼问道。“当然,”爸爸回答说:“邻居就是派这个用场的。”
【5】下列对第⑨自然段的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A.爸爸看到本尼在忙着种自己的菜园子,没空帮我们看园子了,不想再花钱请人看园子了。
B.本尼忙着种自己的菜园,他不想再去帮我家看菜园了。
C.本尼可以自己种菜了,他再也不会去偷别人的菜了。
【6】文中的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内容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秋天的早晨
伙伴们,你欣赏过秋天早晨的田野吗?这真是奇妙的、令人神往的仙境。
雾气弥漫在大地上,像层薄纱,把金色的田野、沉甸甸的谷穗、远近的小村,都笼罩起来了。就在你面前的白云,像绸缎飘舞着,绕在树丛间、田野里,这世界仿佛是在幻觉中。
你吸一口新的空气吧,有点儿清凉,有点儿湿润。比城市里那时时带着怪味的空气怎样?你吸个饱吧,会感到轻松、兴奋,还有点醉意,好像你的胸膛也饱满起来了。
太阳还没有起来,东边的天际是灰暗的,渐渐变成暗红了。天边的云连接着,重叠着。一会儿阳光从云彩的缝隙中,一束束,一缕缕,射向天际,又映红了大地。这时,远处传来大公鸡的报晓。
太阳出来了,先是一丝,像红色的线。不一会儿,像烧红的镰刀,像半个橙红的橘子。一转眼,变成红色的大气球,静静地依着大地。
一瞬间,阳光穿过树丛,透过晨雾,斜斜地、密密地洒满了大地。拖拉机“突突”地下地了,人们三五成群地下地了……
伙伴们,你们不是要寻找仙境吗?仙境就在我们手里,这固然是大自然带来的,但更多的是用我们自己的双手创造的。
【1】在文中找出表示时间短的词语,写在横线上。
不一会儿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是按__________顺序写的,先概括地写秋天早晨的田野是奇妙的、令人神往的仙境,再具体描写_____________,最后写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
【3】读第5自然段,作者连用个比喻,写出了太阳生动形象。请你至少连用两个比喻描写一种事物。
____________________
【4】看一看短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这种写法叫作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只赶一只鹅
①小时候,母亲养了一群鹅,她允诺我:只要把鹅放好,就会在生日那天煮一个鹅蛋作为奖励。为了得到奖励,我暗暗发誓一定要把鹅放好。
②记得头一次放鹅,我兴冲冲地将鹅群赶到河里,然后拿着小人书,坐在河边柳树下津津有味地看起来开始我还留意着鹅群的动向,可是看着看着就看入了迷,等我看完小人书才发现鹅群不见了。我赶紧顺着河边找,终于在河转弯处的河滩上找到了那群鹅。这时鹅都吃饱了,也洗完了澡,正干干净净地或伏在河滩上打瞌睡或随意走动,那姿态说不出的悠闲。看到鹅都安然无恙,我才放了心。
③太阳落山了,我急着把鹅赶回家,可是不管我怎么吆喝、吓唬,那些鹅就是不听我的话,四处乱跑,我赶了这只顾不了那只,不一会儿就把我累得满头大汗。看着那群淘气不听话的鹅,我跺脚直骂:“你们这些不听话的死鹅,再不回家我就不要你们了……”可不管我怎么咒骂,鹅还是乱跑乱窜,气得我干着急,束手无策。
④母亲见天色已晚我还没把鹅赶回家,便找了来,看我骂鹅,忍不住笑了。她轻点我的脑袋说:“你就知道看小人书,也不动动脑筋,真是个书呆子。你只要赶那只头鹅,其他鹅自然就会跟着回家了。不然你越赶它们越慌,越慌跑得越乱,你赶一宿也赶不回去啊。你看我是怎么赶鹅的……”母亲说着,拿过我手中的赶鹅棍,边嘴里吆喝边对着头鹅慢慢地哄赶,不管别的鹅怎么捣乱,她只看着那只头鹅。可能是头鹅跑累了,又可能是母亲态度温和,头鹅竟然乖乖地顺着母亲的指示上了大路,一摇一摆地向家里走去。其他鹅见头鹅上了路,也赶紧从四处跑过来,摇摇摆摆地跟了上去,于是母亲不吹灰之力就将鹅群赶回了家。
⑤回到家我问母亲为什么这么容易将鹅赶回来,母亲笑着说:“很多动物都有模仿性,你只要让领头的听从你的命令,其余的就会跟着走,鹅、鸭、鸡、羊等都是这样的。你多留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有许多道理,并不是在书本中可以学到的。”
【1】“我”最着急的时候可能是( )时。
A.“我”发现鹅不见 B.“我”看到鹅在河滩上随意走动
C.鹅不听“我”的话,四处乱跑 D.母亲在赶头鹅,其他鹅在捣乱
【2】“我”和母亲分别是怎样赶鹅的?鹅群分别是怎样的反应?
人物 | 赶鹅方式 | 鹅群反应 |
“我” | 吆喝、吓唬,赶了这只顾不了那只 | _____ |
母亲 | _____ | 乖乖顺着指示上了大路,其他鹅也赶紧跟了上去 |
【3】读下面的句子,体会“我”当时的心情,分别用一个词来形容。
(1)记得头一次放鹅,我兴冲冲地将鹅群赶到河里,然后拿着小人书,坐在河边柳树下津津有味地看起来。(“我”当时的心情是________的。)
(2)看着那群淘气不听话的鹅,我踩脚直骂:“你们这些不听话的死鹅,再不回家我就不要你们了……”(“我”当时的心情是________的。)
【4】文章结尾告诉我们的道理引人深思。你在生活中学到过什么道理?简单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看到本文右侧的批注了吗?按下面的要求给它们分类(填序号)
有疑问的地方________ 写得好的地方________ 有启发的地方_________
14、阅读
________
爷爷的后院虽小,里边花木丛生,枝叶纠缠,却是鸟儿、蝶儿、虫儿们生存和嬉戏的乐土,也是我儿时的乐园。这里最壮观的要数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一只倒垂的大莲蓬,无数金黄色的马蜂爬进爬出,飞来飞去,不知忙些什么。爷爷不敢开窗,怕它们中间哪个冒失鬼一头闯进屋来。
“真该死,屋子连透透气儿也不能,哪天请人来把马蜂窝捅下来!”奶奶总为这个马蜂窝生气。
“不行,要扳死人的!”爷爷说。
“怎么不行?头上蒙块布,拿竹竿一捅就下来。”奶奶反驳道。
“捅不得,捅不得。”爷爷说。
我站在一旁,心里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的愿望。那多有趣!
有一天,我终于忍不住了,趁爷爷午睡的时候,找来妹妹,悄悄溜到通往后院的小门口。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上衣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在一起,作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我和妹妹约定,她躲在门里,把住门口,等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迅速把门关上。
我小心翼翼地逼近马蜂窝,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瞬间,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了,一竿子捅上去,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儿地摇撼两下,只听“嗵”地一声,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了,接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吓得扔掉竿子赶紧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太害怕了,将门在里边插上,早已跑掉了。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我拍手想挡住脸,只觉得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地一疼,“马蜂蜇我了!”我捂着脸大叫着。这时,不知道是谁拽起我拖到了屋里去。
当天夜里,我就发了高烧,眉心处肿起一个枣大的疙瘩,自己都能用眼瞧见。打针吃药,七八天后才渐渐痊愈。
爷爷指着窗根处叫我看,原来是我捅掉的那个马蜂窝,却一只马蜂也不见了,好像一只丢弃的干枯的大莲蓬头。爷爷又指了指我的脚下:一只马蜂!我惊吓得差点儿叫起来,慌忙跳开。
“怕什么,它早死了!”爷爷说,“这就是蜇你的那只马蜂。马蜂就是这样,你不惹它,它不蜇你。它要是蜇了你,自己也就死了。”
我听了心里暗暗吃惊。一只小虫竟有这样的勇气。面对这死去的小虫,一种愧疚感油然而生:那一群无家可归的马蜂到哪里去了?它们还会不会回来重建家园呢?
【1】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用“//”把文章分成三部分,并简要概括第二部分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冒失鬼”在这里指___________,称它们“冒失鬼”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画线句子,联系具体的词句,说说作者是怎样把这种紧张的气氛写具体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看到死去的小虫,“我”为什么会产生一种愧疚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给文章取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章前面的横线上。
15、用“新鲜”造句,分别表示不同的意思。
(1)(刚生产、宰杀或烹调的食物)没有变质,也没有经过腌制、干制等。
_______
(2)(事物)出现不久。
_______
(3)(空气)经常流通,不含杂类气体。
_______
16、修改病句。
“六一”儿童节前,我们班的同学准备了精美的节目。排练太累了,还好有李老师的鼓动,大家才坚持下来。最后表演很成功,大家都十分特别开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病句,写出正确的句子。
(1)放学很久了,仍然在专心地批改作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风雨呼呼地刮着,大地一片昏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谁都不说发现的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是个惊人的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病句。
1.永远不反抗公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天晴了的时候,到小径中去走走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大概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鸡,乡下人家照例子总要养几只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说说你的故事。
春节,是我们所有中国人最重大的节日。春节带给我们无限的快乐,每年的春节你是怎么过的?你们那有什么独特的风俗?在春节中你遇到过什么有趣的事?快来写一写,与大家分享吧!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