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为据《旧唐书》和《新唐书》所作安史之乱前后官员(有入仕方式记载的1561人)入仕方式图,入仕方式从图形的12点钟方向开始,顺时针方向分别为荐举、授官、荫庇、军功、科举、归降、其他共七类。分析可知唐代( )
A.选官的方式呈现多元性
B.社会动荡推动科举进步
C.主要依靠科举入仕为官
D.实现了社会的公平开放
2、1926年11月,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在《目前农运计划》中提出:“在目前状况之下,农运发展应取集中的原则,全国除粤省外,应集中在湘、鄂、赣、豫四省发展”。这一举措( )
A.表明国民革命开始兴起
B.提高了农民的革命意识
C.配合了北伐战争的进行
D.反映了革命重心的转移
3、2021年,习近平宣告: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经实现。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保障是( )
A.科学技术不断突破
B.经济体制改革
C.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D.社会主义制度
4、明朝后期,官员的奏疏要先交内阁审阅,内阁将奏疏内容及处理建议写在纸上并贴在奏疏上进呈皇帝裁决,皇帝亲自或委托太监用红笔写出处理意见后返回内阁下发六部执行;同时通过厂卫制度监察百官。因此出现了嘉靖、万历皇帝尽管多年不上朝,国家仍能照常运行的现象。这反映了( )
A.监阁体制有利于政局稳定
B.君主集权的强化
C.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
D.中央集权的强化
5、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时期,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以下能体现这一时期民族交融的史实是( )
A.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
B.孝文帝学习汉文化进行改革
C.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
D.文成公主入藏促进汉藏交流
6、五四之前,鼓吹新文化的期刊,只有《新青年》、《每周评论》和《新潮》等少数几种;五四后的第一年中,以宣传新思潮为旨趣的新出版物骤增至400余种,影响较大的有《新中国》、《南开日刊》、《觉悟》、《湘江评论》、《曙光》、《新社会》等。这一现象表明( )
A.社会开明开放氛围浓厚
B.马克思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C.思想界呈空前活跃局面
D.反帝反封建成为国人共识
7、《唐律疏议》规定妇女要求离婚的条件:丈夫殴打妻家亲属,丈夫杀害妻家亲属,丈夫卖妻为婢等。还规定,“夫妻不相安谐而和离者,不坐”。这些规定( )
A.由皇帝与三省制订再交六部执行
B.得益于女皇武则天积极推动
C.反映妇女离婚权有一定法律保护
D.显示儒家伦常道德已被否定
8、下图是考古学者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潘坤帕遗址发现的博局纹铜镜和神兽铜镜。从形制和纹饰看,铜镜与中国境内发现的汉镜相符,材质分析也显示,它们都是从中国输入的。材料可以用来佐证,古代中国( )
A.青铜铸造技术领先于世界
B.与周边国家的贸易交往
C.官营手工业注重质量信誉
D.对东南沿海实施有效治理
9、1913—1919年,我国年均注册工厂超70余家,年均工业增长率达13.8%(1912—1949年我国工业年均工业增长率为5.5%);期间还诞生了“面粉大王”荣氏兄弟、“化工巨子”范旭东、金融巨擘周作民和陈光甫、“火柴大王”刘鸿生等。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 )
A.社会经济结构得到有效改善
B.中国经济发展独立自主
C.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前景良好
D.一战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经济发展
10、唐朝中期,唐政府每年春天都要举行一次恩科(即春季高考)来选拔人才,按当时的制度,规定其工作程序是(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礼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礼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礼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礼部
11、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人为地造成行省间犬牙交错的局面,从而使行省长官失去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这一举措有利于( )
A.消除藩镇割据
B.强化地方权力
C.促进民族交融
D.加强中央集权
12、战国时期,官吏每年需将自己主管范围内的各种预算数字,如垦田、赋税、户口、仓储数字等写成文券上报君主,到年终持实际完成数字前去报核,如成绩不佳,君主即可当场将他收玺免职。这一做法旨在( )
A.发展小农经济
B.提高行政效率
C.助推变法运动
D.进行思想解放
13、1935年10月,陈云在向共产国际的报告中写道,此次会议“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目前,我们党在新的情况下能够自己提出新的任务”。此次会议( )
A.提出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
B.总结了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C.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任务
D.成为了中国革命胜利的转折点
14、某同学参加主题为“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的研究性学习,负责的任务是“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他应采用的论据不应包括( )
现象1:高产农作物的种植与推广 | 结论: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
现象2: | |
现象3: | |
现象4: |
A.农副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
B.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C.城镇商业呈现繁荣的景象
D.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
15、下列内容是近代史上中国各地民众抗击侵略军的斗争,与之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广州城厢内外民众组织团练,用游击战术袭击敌人。 香港、澳门为外国人雇佣的工人纷纷返乡。 天津、烟台、旅顺乃至北京附近,都有民众自发起来袭击侵略军。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6、据《汉书·地理志》统计,西汉政权先后在27郡设有盐官35处,在38郡设有铁官46处。全国各地的盐铁官都统属于中央的大农令(后更名大司农)。这一举措( )
A.加强了君主统治权威
B.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C.规范了市场经营行为
D.消除了富商大贾势力
17、如下图是小明同学整理的学习提纲。此提纲缺少了一项重要的内容,这项内容是( )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新局面 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增加到111个 ??? 中美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 中日正式建交 …… |
A.迎来了第一次建交高潮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深化同周边国家友好关系
18、“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方面问题的会议”,“会议具有转折点”的性质。这次会议( )
A.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
B.要求在敌后建立起抗日根据地
C.确立了全民族抗战的路线方针
D.集中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
19、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如表大会上的报告》中说:“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这表明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是
A.和平与发展
B.和平与动荡
C.缓和与紧张
D.发展与对抗
20、考古发现,在红山文化遗址中,墓葬规模可依据墓坑的大小、深度以及石棺的有无划分为三个层级,陪葬玉器的比例随墓葬等级下降逐渐减少。这一发现可以用于佐证当时( )
A.贵族垄断祭祀权力
B.社会存在贫富分化
C.国家形态初步显现
D.神权具有至高地位
21、对如表解读不正确的是( )
北宋商税情况简表
年代 | 年商税额 | 指数 |
995—998年 | 400万贯 | 100 |
1004—1008年 | 450万贯 | 113 |
1058年 | 700万贯 | 175 |
1064—1068年 | 846万贯 | 212 |
1077年 | 879万贯 | 220 |
A.北宋商税征收解决了财政危机
B.王安石变法增加了政府收入
C.北宋商品经济有了长足进步
D.北宋商税呈现稳定增长趋势
22、关于“杯酒释兵权”的历史典故,北宋《丁晋公谈录》可谓最早记载解除石守信、王审琦兵权的文献,但其只讲罢二人兵权,并无宴请情节。时隔半个多世纪,司马光在《涑水纪闻》中则是大事铺张“设宴道旧”情节,绘声绘影,恍如身历其境。在北宋史官修的《太祖实录》中却未见记载。据此,下列对“杯酒释兵权”的历史解释最合理的是( )
A.来自传闻,毫无依据,不可置信
B.充满了话本式的戏剧性夸张和渲染
C.司马光是亲历者,其记载最可信
D.是否发生过“杯酒释兵权”应存疑
23、《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记载:“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这一官制( )
A.构成了贵族政治的内涵
B.极大地削弱了相权
C.利于提升国家治理效能
D.造成官僚机构膨胀
24、宋代注重男子个人的才能与发展潜力,科举出身的进士受到了人们的热捧,出现了“榜下择婿”甚至“榜前择婿”的情况,更有甚者, 一些富商在日后有可能参加科举考试中的读书人择婿。这些现象最能说明,宋代( )
A.商品经济冲击传统礼教
B.家世门第观念逐步淡化
C.政府放松了社会的控制
D.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
25、明太祖为________,废除了自秦以来一直实行的________制度,并且严令子孙永远不许设立________。这一举措对以后五百余年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26、绘画成就以_______画最为突出,其特点是不强调写实,注重_______和_______情趣。花鸟画、人物画水平也很高。
27、________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2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12月周恩来就中印两国遗留问题,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________
29、主要内容
富国方面 | 官府通过向农民提供________、拨巨资从事________等手段,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________ |
强兵方面 | 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希望借以逐渐恢复“________”的征兵制,取代________ |
30、在这种背景下,_______年8月,_______接连三次电邀_______到_______举行和平谈判。
31、意义: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________的民族民主革命。
(1)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________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
(2)经济:打击了________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3)思想: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传播了________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4)风俗文化:促使文化和________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
32、________一路北上,出广西,经湖南,占领湖北省城武昌
3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时间:俄国_____ 后。
(2)中心:北京与上海。
(3)表现
①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_____ 》,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②1920年3月,李大钊又发起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_____ ——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③同年5月, _____ 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从日本留学回国的李达、陈望道、李汉俊等人,投身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翻译和宣传。
34、宋朝是中国古代________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面向________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35、奏折制度的特点、作用?(P39)
36、近代前期,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据此回答:
(1)中国近代史是从哪一年开始的?
(2)列举列强侵华战争的名称(列举3次即可)。
(3)对应写出战后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名称。
(4)上述战争及不平等条约分别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7、简答题
(1)1931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2)例举日本侵华时犯下的罪行
38、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一次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伟大远征,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创造了一种全人类都为之景仰的钦佩的精神!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从政治、军事角度分析当年红军长征的原因。
(2)长征初期红军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是什么会议改变了局面?这次会议有何意义?
(3)你认为红军长征的胜利有何历史意义?
39、武周政权是指谁的统治时期?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