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约4500年前,黄河中下游广大地区出现龙山文化(如图所示),各地的龙山文化也有各自的地域特色,毕竟文化是不断融合的,不可能完全取代。这体现了( )
A.早期文明的特征
B.阶级国家的形成
C.国家大一统局面
D.战争使文化割裂
2、1978年9月,邓小平在东北三省、唐山、天津等地视察时强调,“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这一谈话( )
A.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B.助推党的工作中心转向经济建设
C.推动了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D.实现了党在政治领域的拨乱反正
3、中国的“洋火”( )
1844年,火柴传入中国。1877年中国第一家手工制造火柴的上海制造自来火局诞生。日本人随即在附近开设一家专营“樱花牌”火柴的祥和丰办庄。中方企业开业不久便告歇业。 | 1879年,卫省轩开办巧明火柴厂 | 1920年刘鸿生创办“鸿生火柴公司”,打破日本的技术垄断、瑞典的市场垄断,联合了中国企业,1930年火柴销量已占全等地。 |
在中国的“洋火”发展进程中,我们可以看到
①举步维艰 ②自强不息 ③实业救国 ④实力雄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史籍记载西汉时吴王刘濞拥有三郡五十三城,领地内有铜山和海,“濞则招致天下亡命者铸钱,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用富饶。”公元前154年,刘濞以“诛晁错,清君侧”为旗号,发动了叛乱。为防止此类局面重演,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有( )
①分封异姓诸侯王 ②颁布“推恩令” ③设立中朝 ④铸币权收归中央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5、2023年12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首届“良渚论坛”致贺信。习近平指出,良渚遗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是世界文明的瑰宝。以下对良渚文化表述正确的是( )
A.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B.主要栽培作物是粟
C.生产使用打制石器
D.贫富悬殊尚未出现
6、据相关县志记载,明末清初重庆地区引进了玉米并得到广泛种植,巴县“半倚包谷为活,……其功实居稻麦之半”,长寿县百姓所产包谷可“代半岁之粮"。据此可知,上述地区引进和推广玉米( )
A.改变了饮食结构
B.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
C.加快了人口增长
D.造成了水土严重流失
7、如表可用来揭示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的是( )
熙宁二年(1069年)七月 | 实行“均输法” |
熙宁二年(1069年)九月 | 实行“青苗法” |
熙宁二年(1069年)十一月 | 实行“农田(水利)利害条约” |
熙宁二年(1069年)十二月 | 实行“募役法”(即免役法) |
熙宁三年(1070年)十二月 | 实行“保甲法” |
熙宁五年(1072年)三月 | 实行“市易法” |
熙宁五年(1072年)八月 | 颁布“方田均税法”“保马法” |
A.触犯了贵族官僚的利益
B.变法推行操之过急
C.没有得到统治者的支持
D.变法损害农民利益
8、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整理了如图所示的资料卡片。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 )
东南: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
东北:1688年,清朝取得雅克萨之战的胜利。
西北:1758年,清朝平定大小和卓之乱,收复新疆。
西南:1792年,清朝设立金瓶掣签,加强对西藏事务的管理。
A.西方殖民者东来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C.中央集权的强化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9、中国古代某医学著作中有如下记载,据此判断该医学著作最有可能是( )
草部 | 青蒿、人参、当归、三七、黄连、决明、龙葵、芍药等 |
谷部 | 稻、小麦、玉蜀黍(玉米)、大麻、大豆、红曲、沙蓬等 |
菜部 | 苜蓿、木耳、莴苣、胡瓜、竹笋、冬瓜、甘薯、苦瓜等 |
果部 | 葡萄、甘蔗、木瓜、山楂、荔枝、胡椒、西瓜、甜瓜等 |
A.《肘后备急方》
B.《神农本草经》
C.《唐本草》
D.《本草纲目》
10、史料记载,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年),景德镇“镇上佣工每日不下数万余”。这些从事瓷业的佣工很多来自外地,在景德镇没有田地,时称景德镇“皆聚四方无籍之徒”。由此可知,明朝万历年间的景德镇地区( )
A.社会阶层的流动加剧
B.土地兼并十分严重
C.已出现新的经营方式
D.小农经济遭到破坏
11、《光明日报》曾发表《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的重要文章,首次概括了“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和历史地位。“红船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下面与“红船精神”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共二大的召开
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
D.中共一大的召开
12、学界有观点认为,郑和下西洋使“性坚质细”的海外硬木传入中国,使中国匠师们对于硬木操作逐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明朝工匠们使用郑和下西洋而进口的苏麻离青为呈色剂,形成了青花颜色浓重、晕散的风格。据此可推知,郑和下西洋( )
A.重视对海外商品大量进口
B.有利于改进国内生产技术
C.促进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
D.给航线沿岸居民带来灾难
13、从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大批南下的主要原因是( )
A.士族裹挟
B.躲避战乱
C.移民垦边
D.开发江南
14、1920年3月,由李大钊主持,在北京大学成立了一个研究会,其办公室和图书馆取名为“亢慕义斋”(“亢慕义”为德文的音译)。据此判断,该会主要研究方向是( )
A.西方民主政治
B.马克思主义学说
C.近代自然科学
D.白话文与新文学
15、金初,太宗因“私用过度”,诸贵族大臣将皇帝“扶下殿庭,杖二十毕”。此后金朝大量吸收宋制,学习中原王朝的威仪,到第四代皇帝海陵王时,情势逆转,皇帝动辄以“杖之”威胁群臣。这种变化表明金朝( )
A.完全放弃了女真传统政治文化
B.政权因为汉化而衰弱
C.受中原王朝政治生态影响较大
D.“大定之治”成效显著
16、《明夷待访录》载:“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这一论述表明该书作者
A.主张废除宰相制
B.倡导无为而治
C.倾向于限制君权
D.反对王位世袭
17、下图所示的制度变化( )
A.促进了封建经济产生
B.巩固了国家统一政治稳定
C.完善了官员选拔程序
D.体现了儒家崇德尚贤思想
18、新文化运动把批判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根本原因是( )
A.儒家思想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B.北洋军阀政府推崇儒家思想
C.儒家思想比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落后
D.儒家思想维护封建
19、唐代史学家李延寿在《北史·文苑传序》中说:“北朝时期,区区河右,而学者埒于中原。”他认为当时甘肃河西地区文人学者数及其学术水平,可同中原内地相比肩。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河西地区经济迅速发展
B.中原战乱世族纷纷外迁
C.陆上丝绸之路影响扩大
D.甘肃成为学术文化中心
20、大运河打通了南北诸河流的联系,将扬州和全国连接成一体,扬州自此成为东南地区的交通枢纽,至中、晚唐时期,成为“雄富冠天下”的一方都会;而运河最南端的余杭,在大运河的影响下,也从一个边境前哨地一跃而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材料反映出大运河的开通( )
A.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
B.促进了沿岸城市的发展
C.加快了隋朝统一进程
D.加强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21、战国以来,郡县制逐渐得到推广,但分封制并未退出历史舞台,甚至在某些时期出现了逆袭。这一现象反映了
A.君主专制影响国家制度变革
B.郡县制度还不够完善
C.分封制利弊并存
D.分封制不利于中央集权
22、有学者认为,秦人在技术方面的成功,在某种意义上掩盖了自身文化储积、文化创造方面的若干不足,使得秦帝国的执政者沉浸在“以为自古莫及己”的虚幻感觉之中。该学者强调( )
A.文化对统治的重要性
B.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C.法家思想的时代局限
D.先秦文化的多元并存
23、1843年,中英条约规定“各国既与英人无异,……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之后西方列强与中国订立条约时均援引此款:1871年中日签订条约时,清廷代表李鸿章则首次取消了“一体均沾”的条款;而中俄伊犁交涉时,左宗棠指出,“本意在持平办理,务使中俄商人均沾利益,两不相妨”。这反映出( )
A.中西间友好交往的不断加强
B.国家主权观念不断增强
C.洋务运动提升中国国际地位
D.半殖民地程度不断加深
24、史书记载,西周建立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这反映出西周的政治制度是( )
A.禅让制
B.郡县制
C.世袭制
D.分封制
25、辽
①________年契丹族首领________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国号________
②辽朝的职官设置分为________。________负责农耕民族事务,________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食物
26、太平天国颁布的________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
27、英国资产阶级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中国坚持________道路,推动构建________,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________
29、抗美援朝
(1)背景
①________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组成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侵略朝鲜,严重威胁中国国家安全。
②美国第七舰队侵入中国台湾海峡,阻挠中国的统一大业。
③朝鲜政府要求。
(2)经过
①1950年10月,应朝鲜政府要求,以________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
②经过五次战役,中朝军队把美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
③________年7月,美国不得不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3)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打出了国威和军威,提高了新中国的________ ;志愿军的英雄事迹汇成强大的________,极大地鼓舞着全国人民为保卫和建设祖国而团结奋斗;有利于发展我国________的________外交。
30、自秦以后,中国出现了以皇权为核心的政治体制:皇帝位于权力金字塔的顶端,任命各级官员处理全国政务,从而建立起较完备的中枢权力体系。随着________的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的组成也不断发生变化。
31、公元前________年,秦国相继灭掉东方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32、1936年,________发展到三万余人。在共产党员________、________等领导下,东北抗日联军浴血奋战,牵制了大量日军
33、高潮:“________”
(1)时间: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103天
(2)标志:光绪帝颁布“________”诏书。
(3)内容:先后发布上百道变法诏令,涉及政治、________、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
34、经济上:日本侵略者实现“________”。对占领区大肆进行隐瞒的经济掠夺,垄断沦陷区工矿金融交通业
35、近代以来,不同国家发展过程中农业政策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价值。
(1)15世纪末至18世纪初,英国开展了大规模的圈地运动,圈地运动对英国经济发展有什么积极作用?
(2)面对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时期推行了哪些农业政策?
(3)1917年十月革命后,苏俄开始探索经济发展的道路,列宁时期的农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斯大林在农业方面推行了什么运动?请从工业和农业关系的角度评价这一运动。
(4)赫鲁晓夫上台后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他的改革重点在哪一方面?在这一方面的改革措施有哪些?
(5)综合上述问题,谈谈不同国家农业政策的调整给我国经济发展提供的借鉴价值。
36、请说出中国汉字的起源、发展脉络、并列举出你所熟悉的书法家(至少两位)
3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时间?内容?
38、宋初是如何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39、西方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工具的革新,而中国的手工业虽然成就突出,却未导致生产领域的技术革命,未实现生产力的极大飞跃。结合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分析其原因。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