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德宏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等都是他的重要作品。

    B. 词在宋代发展到顶峰,有豪放派、婉约派两种风格。苏轼是婉约派代表人物,我们学过他的代表作有《江城子》《相见欢》《浣溪沙》等。

    C. 《醉翁亭记》的作者是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集《文忠集》以他的谥号命名。

    D. “达于汉阴”句中的“汉阴”指汉水南岸。古时山的北面水的南面称“阴”。

  • 2、下列对名著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

    B. 《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契诃夫笔下的奥楚蔑洛夫一样具有“变色龙”的特点。

    C. 《紫藤萝瀑布》和《海燕》都是状物抒情的散文,都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健康情怀。

    D. 《热爱生命》的作者都是美国的杰克·伦敦,《松鼠》《最后一课》的作者分别是法国的布丰、都德。

  • 3、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表——白帝城托孤(《三国演义》)

    B.   松——大闹快活林(《水浒传》)

    C.   子——怒辞杨宅(《骆驼祥子》)

    D. 孙悟空——乱蟠桃偷仙丹(《西游记》)

  • 4、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董看了统计表上扶摇直上的业绩曲线,眉开眼笑。

    B. 我们没有恰当的字眼来表述同时施教与受教,但假如做到了教学相长,我们的学校教育将会得到改善。

    C. 人生没有绝对的安稳,既然我们都是过客,就该携一颗从容淡泊的心,走过山重水复的流年,笑看风尘起落的人间。

    D. 孩子向家长倾吐心声时,家长应洗耳恭听,这是家庭沟通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家中来营者,多称尔举止大方,余为少慰。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莫坠曾高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

    (节选自《曾国藩家信》)

    [注]乙文是曾国藩写给儿子的家信。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凡人多子孙为大官 _______

    (2)余官二十年  _______

    (3)四僵劲不能动 _______

    (4)白玉之环 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余为慰/余不愿大官

    B. 但愿为读书明理君子/戴朱缨宝饰

    C. 处乐/衾拥覆

    D. 太丰吾不敢也/余组袍敝衣处其间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语。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4[甲][乙]两段文字都是作者用自身经历劝诚后辈的。他们共同认为年轻人爱想有所作为就应该做到?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杜甫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简析“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的作用。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语文与生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为庆祝这一文化节日,绥棱县第六中学文学社决定举办一次读书周活动。请你随我们到下列站点参加活动。

    1初一组请你为本次读书周确定一个主题。

    2在初二的读书栏,小华写下了“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留言。请你也摘录一则关于读书的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3初三组织了“书香少年评选”的活动。请你为此设计一份活动方案。

    4初四要举办“好书推介”演讲比赛活动,同学们都以极高的热情积极筹备,请你设计一个精彩的开场白。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诗文填空。

    (1)__________,不知饴阿谁。(《十五从军征》)

    (2)坐断东南战未休。__________?(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3)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_,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出师表》)

    (4)数月之后,__________;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5)《曹刿论战》中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取信于民”用原文中的话来说是:____________________,必以情。

    (6)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_”从视觉角度,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同时通过夸张手法极为新颖传神地描摹出塞外的严寒。

    (7)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自己经过秦汉的故都,看到过去的宫殿已经化为焦土,引起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走近《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作者宋应星,明代著名科学家。宋应星继承了人应顺应自然(天)、效法自然、调谐自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并创造性地应用到科技领域中去,在历史上独树一帜提出了“天工开物”:“天工”即自然的能量、自然的职责,出自《尚书》“天工,人其代之”:“开物”即开创万物,“天工开物”意为人要利用自然,用才智和技术开发出万事万物。

    全书共十八卷,梳理了作物栽培、谷物加工、纺织、制盐、制瓷、冶铸、造纸,兵器等130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且配图123张,栩栩如生,细节传神,被称为“中国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百科全书”。它是一个“聚宝盆”,暗示了中国工艺美术的制作性、实用性,创造性与审美性。它不仅对2000多年间中国民间工匠积累和技艺经验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总结,同时也将物质原料的开发和造物实用功能以及民间工艺文化的内涵从科学的角度揭示出来。

    【材料二】

    1837年,儒莲受法国工部和农商部大臣之命,结合了《授时通考》和《天工开物》两书中有关桑蚕的内容编译成法文,还引用了不少书中的插图,出版了《桑蚕辑要》。彼时欧洲虽然已经掌握了一些桑蚕养殖技术,但防治疾病经验不足,生丝减产严重,此书出版后,在欧洲迅速引发轰动,短短几年此法文译本便被翻译成7种文字,促进了欧美各国桑蚕养殖业的发展。1840年儒莲将《天工开物》造纸章译成法文刊于《科学院院报》,其中提到以野生树皮纤维、竹类及草类纤维代替破布造纸,还可用各种原料混合制浆,法、英、德国人纷纷效法,以其他原料成功造纸,缓解了欧洲的造纸原料危机。自儒莲摘译开始,整个西方社会掀起了翻译、研究《天工开物》热潮,无论是达尔文,还是李约瑟都对《天工开物》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书中记载的各项技术对欧洲的社会生产和科学研究都产生过许多重要的影响:当时欧洲工业虽然发达,但农业却很落后,播种还在使用人工播种,犁设计的也非常原始,而《天工开物》中有中国的播种机与更高效的犁,因此这本书直接推动了欧洲农业革命。

    《天工开物》传入日本后引发了日本学者竞相对其传抄、引用和研究的热潮。日本著名儒学家、植物学家贝原益轩的著作《花谱》《菜谱》,两书的参考书目中均列举了《天工开物》。

    【材料三】

    把《开工开物》送进大众心里

    在宋应星《天工开物》传回中国100年后,《天工开物》走上戏剧舞台,通过电视专题节目《典籍里的中国》走进国人心里,使亿万国人自觉成为《天工开物》的“守护人”。《典籍里的中国》在参考学术研究成果和行业领域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融合媒体优势和艺术优势对《天工开物》展开精妙解读,这既彰显了文化自信,也传播了创新自信。在九十分钟内,通过话剧舞台把宋应星和《天工开物》讲给电视观众,很好提炼了素材,突出了主题,又能平易近人,具有震撼力。专题片紧紧抓住了“贵五谷而贱金玉”、“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两句话,凸显宋应星关注生民疾苦的悲悯之心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专题片从农业科技入手,讲述宋应星著述《天工开物》的意义,与当前时代关注民生、注重科学的主旋律相吻合,在观众中引起强烈共鸣,效果显著。

    【1】下列说法不符合材料原意的一项是(     

    A.《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科学技术著作,图文并茂地展示了民族传统技艺。

    B.《天工开物》在传入欧洲后被翻译为7种文字,促进欧美各国蚕桑养殖业的发展。

    C.《典籍里的中国》通过话剧舞台把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带给电视观众,受到大众的欢迎。

    D.三则材料都与《天工开物》相关,各自介绍的重点及选取的角度不尽相同。

    【2】请用简洁的语言为材料二拟写小标题:_____________

    【3】网上有人发帖:“重大的科学发现和发明都起源于欧洲人,中国人缺少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从古至今如此。”请你结合上述材料的内容,反驳他的观点。

    【4】某网站上就“如何促进中国文化古籍落地,让(天工开物》走进大众心底”这个问题征询网友的意见,请你以《典籍里的中国》对《天工开物》的成功解读为参考,提出两条合理的建议。

  • 10、阅读《“低头族”,你错过了什么》完成下面小题

    “低头族”,你错过了什么

    ①好莱坞动画大片《机器人总动员》中,描述了公元2700年人们的生活:那时的人类文明高度发达,但由于过度依赖智能设备,人们都变成四体不勤的大胖子,每时每刻面对的只有一个支在他们眼前的电脑屏幕。除了低下头和屏幕对话,他们不懂得如何与其他人交流,甚至离开屏幕就几乎无法生存。他们就是传说中的“低头族”。

    ②事实上,当下世界各地智能手机普及之处,公交车上、工作会议上、课堂上、餐桌上,甚至驾车时,总有很多“低头族”:他们低着头,手里拿着手机或是平板电脑,手指在触摸屏上来回滑动,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的方寸屏幕上,对身边的世界漠不关。

    ③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77%的人每天开机12小时以上,33%的人24小时开机,65%的人表示“如果手机不在身边会有些焦虑”。超过九成人离不开手机。智能手机带来的负面作用,现在就已经开始显现了。

    ④发表在《验光和视觉科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人们通过手机阅读文本信息或上网时,眼睛会比手里拿着一本书或一张报纸离得更近,这意味着,眼睛聚焦手机图文更费劲,更容易导致头痛和双眼疲劳等问题。

    ⑤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会导致眼部结膜血管充血,甚至出现刺痛、流泪、畏光等症状。而长期低头看手机还会引起颈椎问题。此外,长期玩手机还可能会引起失眠、听力下降、手指肌腱炎等健康问题。

    ⑥因专注于手机引发的各类事故早已不是新闻。研究表明,走路玩手机导改人们左右看的几率减少20%,遭遇交通事故的几率增加43%。因专注于手机而导致的伤害事件近年来明显上升。美国俄亥俄州大学的一项统计显示,2007年有600名行人因看手机而受伤,2010年这个数字增加到1500人。

    ⑦埋头于网络世界,带来的不仅是身体的伤害,还有对人们的精神世界的负面影响。2012年10月,青岛市民张先生与弟弟妹妹相约去爷爷家吃晚饭,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说话,但面前的孩子们却一个个拿着手机玩,老人受到冷落后,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席。

    ⑧有媒体评论称:老人摔盘离席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个典型切片,手机引发的各种情感危机,在社会的各个角落里,一再重复上演。沉醉于手机的虚拟空间消解了社会伦理,致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隔阂。“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网上广为流传的这句话,反映了人们对人际交往中手机这个角色的复杂心态。

    1文章开头由好莱坞动画大片中描述的内容写起有什么作用?

    2从文章来看过度使用手机可能会出现哪些弊端?

    3文中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此外,长期玩手机还可能会引起失眠、听力下降、手指肌腱炎等健康问题。”其中的“可能”一词能否删去?结合句子内容说明理由。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学会转身

    董建昌

    ①一个木匠丢了一块手表,几个热心的邻居一起帮他找,他们将地上的刨花、工具箱,以及木匠身上的每一个口袋都翻烂了也没有找到,结果却让一个孩子找到了。木匠很惊讶,问那孩子是怎么找到的。孩子说,很简单啊!你知道,手表是有声音的,我只是在你们都安静下来的时候坐到刨花旁听,然后沿着声音的方向走过去,就找到了。

    ②事实上,在遇到困难时只要稍稍转个身,我们看到的就会是一个崭新的天空,就像丢失在刨花里的那块表,大人们翻烂了刨花,找遍了工具箱,甚至木匠的口袋,都没能找到,而那个孩子只是换了一个寻找的角度,即凭借手表指针“嘀嗒、嘀嗒”的走动声就轻易地找到了。

    ③换个角度看问题,往往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卡耐基说:“一个人要想让自己的生活愉快、自在,在事业上取得重大的成就,学会变通是很重要的。”一次,爱迪生让助手帮助自己测量一下一个梨形灯泡的容积。助手接过后,立即开始了工作,他一会儿拿游标卡尺测量,一会儿在稿纸上计算,后来甚至还动用了一些复杂的数学公式。可几个小时过去了,他忙得满头大汗,还是没有算出结果。就在助手搬出大学里学过的知识,准备再一次计算灯泡的容积时,爱迪生进来了。爱迪生看到助手面前摆满了各种工具书和身旁的那一堆稿纸,立刻就明白了怎么回事。于是,他拿起灯泡,朝里面倒满水,递给助手说:“你去把灯泡里的水倒进量杯里,就会得出我们所需要的答案。”这时,忙得满头大汗的助手才恍然大悟:自己想的太复杂了。看来,学会变通,善于让自己的思维转身是很重要的。

    ④是的,我们很多人就像爱迪生的助手一样,做事不知道变通,结果是花费了很多力气,到头来却一事无成。遇到看似难解的问题,学会换一种思维,从不同角度看,这样,“无法解决”的问题就变得简单化了,而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⑤1916年,美国犹他州的小镇准备修建一座银行。镇长买好了地,备好了建筑图纸,可最后在砖头上出现了问题。因为,从盐湖城用火车运砖过来,每磅要2.5美元。这个价格远远超出了镇里的预算。后来,大家又想了许多种货运方式,甚至包括空运都不行。就在人们束手无策的时候,不知谁说了句,邮寄砖啊!结果是,包裹每磅邮费是1.05美元,比火车便宜了一半多。

    ⑥这样,小镇的居民很骄傲地拥有了他们的第一家银行。更为有趣的是,这个故事后来还被西点军校作为案例选入了教材,用来诠释一条校训:要保持“头脑简单”,敢于去干所谓“办不到”的事情。

    ⑦通过邮局邮寄货物,这无疑是最常见的运输方式,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常见、简单而又便捷的方式,很多人就是想不到。为什么呢?他们就是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达芬奇语)。细想,我们生活中缺少的,不正是达芬奇说的这种将问题简单化的思维嘛。

    ⑧同一件事,如果依照同样的习惯思维去运作,肯定不会有新的改变。但若能改变一下固有的思维方式,转个身,用不同的方法去开拓,自然会结出不同的硕果。学会转身,学会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从而把看似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你就会发现人生其实好简单,成功其实离你也并不远。

    1以下关于本文主要观点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同一件事,如果依照同样的习惯思维去运作,一定不会有新的改变。

    B. 一个人要学会变通,这样自己的生活才能愉快、自在,事业有成。

    C. 在遇到困难时学会转身,换个角度看问题,问题往往就迎刃而解。

    D. 把看似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你就会发现人生其实好简单。

    2下列各项,对选文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 那个孩子找到手表是因为他换了一个寻找的角度,听声音去找表。

    B. 爱迪生的助手在测量灯泡容积时,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C. 西点军校的校训告诉我们,只要保持头脑简单就会把任何事情做好。

    D. 人们常常想不到用简单、便捷的方式解决问题,是因为不懂得坚持。

    3下面的事例,可以作为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

    A. 明代宋濂自幼多病,且家境贫寒,但他努力克服困难,刻苦求学,终于成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

    B. 田忌以别人赛马,因为马整体上不如别人,常常失败。孙膑让他用下等马对付别人的上等马,用上等马对付中等马,用中等马对付下等马,结果三局两胜,赢得比赛。

    C. 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平时很注意体验生活,不管刮风下雨,每天都坚持到街头去观察,积累了丰富的生活资料,终于成为著名作家。

    D. 大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日烽火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金钱和学位,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对自然、社会、人生,你一定有许多感受、体验和思考。请以体验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题目二:有一首诗歌《快乐思想》:做每一件事情/都给它一个快乐的思想/就像把一盏盏灯点亮/砍柴的时候/想着的是火的诞生/锄草的时候/想着的是丰收在望/与你同行/想着我们有共同的理想/跟你分手/想着会师时的狂欢请选取一个角度,以快乐思想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请用2B铅笔填涂选中的作文序目,并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2)字数在600—800之间。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