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清明去海南度假,我们在飞机上俯瞰祖国的沧海桑田,不由得被眼前的美景所陶醉。
B. 为了激发同学们学习的热情,迎接即将到来的中考,班主任老师没日没夜地想尽各种方法,真可谓处心积虑。
C. 夏洛克对女扮男装、充当律师的鲍西亚说:“您懂得法律,您讲的话也很有道理,不愧是法律界的中流砥柱。”
D. 你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你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2、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到了冬日,那生命的黄昏,难道就没有什么事情好做? 但愿只是别人欠我,那最后的日子,便会心安得多!(张洁《我的四季》)
①不,我还可以在炉子里加上几块木柴,使屋子更加温暖;
②只是隔着窗子,看飘落的雪花,落漠的田野。
③或是数点那光秃的树枝上的寒鸦?
④我将冷静地检点自己:我为什么失败,我做错过什么,我欠过别人什么……
A.①③②④
B.②③①④
C.①④③②
D.①④③②
3、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敬梓的《范进中举》和契诃夫的《变色龙》均使用夸张、对比等讽刺小说常用的手法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B.将诗按照音律划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种。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文天祥的《过零丁洋》、陶渊明的《饮酒(其五)》都属于律诗。
C.《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我们初中阶段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都选自这部作品集。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在与吞噬生命的病魔的搏斗中,创造了“起死回生”的奇迹,他用坚如磐石的毅力书写了忍耐的精髓。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离开这儿,外面的世界精彩,到外面去。”一句句强烈的声音 着村子中的男人女人,也使他们抛弃了养育他们的村子。这一走,毅然决绝,义无反顾。那座亲手垒起的院落,那棵亲手栽种的杨柳,那片 了汗水的土地……都 不住那些躁动不安的心,也 不住那些勿匆离开的脚步。
A.呼喊 灌注 牵扯 挽留
B.召唤 倾注 挽留 牵扯
C.召唤 倾注 牵扯 挽留
D.呼喊 灌注 挽留 牵扯
5、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广①为人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②,饮食与士共之,为二千石③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猿臂,善射,度不中不发。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士以此爱乐为用。及死,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释)①广:李广,汉武帝时“飞将军”,抗击匈奴屡立奇功。②麾下:部下。③二千石:俸禄为二千石的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得赏赐辄分其麾下 ②度不中不发
【2】为什么李广去世了,全军和老百姓都为他哭?
6、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梁甫行
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1】“行止依林阻”中“依”字很有表现力,请加以品味。
【2】“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深化了主题。请说说你的理解。
7、请依据下面三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字的笔画里、结构里、章法里,显示着形象里面的骨、筋、肉、血,以至于动作的关联。后来从象形到谐声,形声相益,更丰富了“字”的形象意境,象“江”字、“河”字,令人仿佛目睹水流,耳闻汩汩的水声。所以唐人的一首绝句若用优美的书法写了出来,不但是使我们领略诗情,也同时如睹画境。
【材料二】如今的中小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学习汉字书写,令中国书法的发展后劲出现问题,这不容忽视。它关乎书法艺术的发展,中国书法只是一个统称,可粗分为两大类,书法的艺术和汉字的书写。书法艺术有时甚至上升到文化的层面,但后者是前者的基础。
【材料三】书法教育应该从中国传统的书法基础和传统文化入手。老师讲简化字的同时,也要讲繁体字,甚至讲字源。不要怕给孩子增加压力。要让他们产生兴趣,变成乐趣,学起来就会很轻松。不然就会在未来增添负担,就可能出现某书法名家把皇后的“后”写成前後的“後”那样尴尬的事情。
(1)中国书法给人怎样的美感?(不超过1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解决好中国书法发展后劲出现的问题,需要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作答)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过零丁洋》)
②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③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2)请在苏轼的《定风波》和辛弃疾的《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任选一首,写出题目再默写词的上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父亲的田野
金小林
暮春的傍晚,妹妹打来电话提醒我又到栽秧的时节了,问我休息日能否回乡下帮衬父亲。 犹记得今年春节返城时,我再一次叮嘱过父亲,“今年的田就不要种了”父亲仍像往年一样,不置可否地“嗯”了一声。然而,年届古稀的父亲终究没有听劝,又买回了谷种,撒进了小山岙(ào,山间平地)里的那丘母田。
父亲不肯歇种是有原因的。村里像他这般年纪的老农,早高高兴兴把田地交给儿孙们打理了。 而作为父亲唯一的接班人,我离开乡村已二十多年了。 他怎舍得那一丘丘的稻田就此荒芜?那可是长出过金灿灿的稻谷,养育了一大家子人的田……20 世纪 80 年代初责任田分到户后,父亲一直精心伺候着他的每一寸土地,那心思如同母亲待我们兄妹般细腻。
那时乡亲们认定,子孙长大后是要种一辈子田的。所以,我十一二岁甚至更早时,便跟了父亲下地。
清明过后就要撒谷种育秧了。 村上的农户大多育的是水秧,谷种直接撒进蓄水的母田里,然后就等着插秧了曰而我的父亲,总是先在一长溜田块上,用覆着尼龙膜的弓形棚育好秧苗,然后再移栽到水田里。
秧苗的移栽即栽秧,这是一件极为枯燥而劳累的农活。 栽秧时我整天跟着父亲,弓着背伏在水田中央,左手掌托着一大柄带泥的秧苗,右手拇指和食指小心翼翼拔了秧,然后一根一根逐一插入田泥。 三两天下来,刚搬了家的秧苗,绿油油、颤巍巍,成片成片立在初夏的微风中,煞是惬意。 而我却浑身酸痛得直不起腰,走起路来像个老头儿。 父亲是不计较栽秧的工夫和辛苦的,他只知道,比起水秧,这种方式育的秧插到田里,长势会更好、谷穗会更饱满。
那时的乡村,插秧和尝新米是极为重视的两件事,分别代表着希望与丰收。因此,插秧那几日,家家户户的饭桌都特别丰盈。那些年,我既盼望丰盛的插秧饭,又害怕插秧。因为我插的秧总是疏疏密密、歪歪扭扭,横秧更是经常上下排错了行。 而父亲对插秧是非常讲究的,每一株秧都要与前后左右四株秧间隔二十多厘米,竖秧横秧对得笔直,就像参加广播体操表演的队伍那样。插秧时,父亲打头,我在右侧。 若是碰到百十米长的大丘田,我总要被父亲训斥几回。 这期间,还免不了被他拔掉几排歪扭得太不像话的秧重插。 望着父亲三五下就把我的秧行纠得笔直,挨了责的我虽然有些愤愤然,内心却也很是佩服。
村里的农户,也有像我父亲一样把秧插得笔直的,但多数人家只管把竖秧插好,横秧则不做要求。秧插直了,主要为日后耘田时,田刨能顺溜地通过。秧插下田后大约二十天,便迎来第一次耘田。耘田时,人挽着裤脚站立行走,双手一前一后握住田刨柄,一推一拉间,田刨在竖秧弄里”哗哗哗”地游走,刨去杂草、刨松了①泥。而父亲的稻田,是必须隔月再耘第二遍的要要让田刨沿横秧弄也走一趟。 那时的秧已密密匝匝,长到了齐腰高,秧叶边沿的锯齿锐得刺人。父亲是不允我放下裤脚耘田的,因为长长的裤脚糊着烂泥,会损坏秧叶。只消半天下来,原本光溜的腿肚子就被划得布满了不规则的血痕,细细长长,刺痛难耐。
那时我便觉得在父亲的心里,我是不如他的稻田重要的。
父亲不仅对稻田精耕细作,对田间地头的管理也总是一丝不苟。 在父亲的农活日历中,自然也排上了拔田坎、砍田岸沿、铲田岸这些人工锄草的项目。
经过一番辛苦的劳作,父亲的田野,总是田内郁郁葱葱、田外清清爽爽。 几年下来,我们家种过的田地,就像有教养人家的后生一般,清爽而敦实。 每次村里重新抓阄分责任田时,乡亲们都希望抓到的是我们家的稻田要要因为好种!而父亲,则又开始调教起他新分来的田地来。如此几轮分田后,父亲的汗水和足迹,几乎遍布了村庄里所有的稻田……
父亲的田野是我的另一个课堂,我的童年与少年时期一直都在不停地学习着祖辈传下的农耕技术。然而,我学会了耕田、插秧、耘田、刈谷、打稻,最终并没有子承父业成为一个农民要要我破天荒地成了全村第一个考上大学的人,并留在远离家乡两百多里的城市工作。
父亲老了,可是他依然不愿离开他的田”。有两回因为膝盖的骨刺让他疼痛难当,我把他接到了城里。去医:做完检查后,我想留他多住几日好好休息两天。然而,在熙熙攘攘的城市里,父亲显得无所适从要要他一个人不愿上街,也不敢过马路。儿子上学、我和妻子上班,他就整天窝在家里的沙发上一直迷迷糊糊地睡觉。两天下来,父亲就仿佛池塘枯水期的鱼、烈日下离了土的葱一般,蔫蔫的没有了生气,整日唠叨着要我送他回去。可是只要他一回到乡下老家,没一会儿,他便又像一位重返沙场的老将军,精神抖擞地扛上农具,巡视他的田野去了。
父亲的田野,年复一年,青了又黄,黄了又青浴
(摘编自《 人民周刊 》)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叙述了妹妹打电话里提醒”我”劝父亲不要再种田一事。
B. 文中的父亲”不肯歇种”的原因只是因为他舍不得让家里的责任田荒芜了。
C. ”我”因为害怕干农活,所以努力学习考取大学并到远离乡村的城市工作。
D. 在”我”眼中,父亲是一位深谙农事、勤劳质朴、坚韧执着的农民形象。
【2】父亲对稻田的精耕细作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简要概括。
【3】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1)“载秧时我整天跟着父亲, 弓着背伏在水田中央,左手掌托着一大柄带泥的秧苗,右手拇指和食指小心翼翼拔了秧,然后一根一根逐一插入田泥”,句子中加点词有何作用? 请简要说明。
(2)“经过一番辛苦的劳作,父亲的田野总是田内郁郁葱葱,田外清清爽爽” 句子中,加点词
的含义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4】文章为什么要写父亲在城里的生活? 请简要分析。
【5】文章以“父亲的田野”为题,有什么含义? 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
10、阅读《输不丢人,怕才丢人》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电影《梅兰芳》中有个十三燕,是个曾名重一时的“伶界大王”。后来,梅兰芳迅速崛起,大有取而代之之势,他与梅兰芳唱对台戏时落于下风。眼见败势已成,他却没有选择逃避。即使面对空旷的戏台,他仍然一丝不苟地坚持唱完了最后一场,并且在临死前留下那句掷地有声的话语:“输不丢人,怕才丢人。”所以,尽管十三燕是个失败的人物,但却是令人敬佩的,因为他道出了一个做人的基本真理,而且自己就是实践这一道理的榜样。
②大千世界,我们不论干什么,只要与人对阵,参与竞争,都会有输赢,见高低,而世界上没有常胜将军,胜败乃兵家常事,百战百胜只是神话。因为,天外有天,你厉害还有比你更厉害的,你有降龙十八掌,人家可能有葵花宝典;你有屠龙刀,人家有打狗棒。而且,“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几年你得势占优,再过几年,你就可能被淘汰出局。所以,输不丢人。如果害怕丢人,就永远不要参与竞争,就干脆远离红尘。
③楚汉之争,项羽的最后悲剧,就在于他的怕丢面子,怕面对江东父老的指责。还是杜牧的《题乌江亭》写得好:“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如果项羽能够包羞忍耻东渡乌江,那么鹿死谁手还是个未知数;如果项羽能够忍受打击卷土重来,或许历史将被重新改写。
④“初生牛犊不怕虎”,虽然结局并不美妙,不会因为不怕就能克敌制胜,创造奇迹,但不怕虎的精神却是历来被人赞颂的。看《动物世界》,常见这样的镜头,一大群野牛被一只狮子追着跑,我就想,这么多野牛要是团结起来,就是踩也把狮子踩死了,可就是因为怕,总是被狮子欺负,甚至成为狮子的牺牲品。与野牛相比,人是有理智的,“人是会思想的芦苇”,可正因为如此,有些人反而怕得更多,野牛不过怕丢掉性命而已,人还要怕丢面子,怕名声不好,怕被人议论,怕遭人嫉妒,怕不好出门见人,总之是前怕狼后怕虎,结果是害怕丢人却偏偏丢人,不想丢人却处处丢人。
⑤人,能力有大小,水平有高低,既然出来打天下,既然要与人争高低,输赢都是正常的。奥运会上的百米赛场上,无论谁输给博尔特都是再正常不过的,因为那小子是百年一出的短跑奇才,不管你被拉下多大差距,谁也不会笑话你。而你如果因为害怕而退赛,因害怕而战战兢兢,畏畏缩缩,不战自败,那就丢人丢大了。在北京奥运会的乒乓球馆里,我们还看到许多非洲国家的乒乓球运动员,水平连我们的业余选手都不如,仍然面无惧色与世界一流高手过招,观众同样报以热烈的掌声,其中就是对他们不怕精神的鼓励。输球之后,他们照样大大方方地和对手握手拥抱,向观众致谢,他们是虽败犹荣。体育竞赛如此,行行业业也都应该如此。只要不怕强手,敢于“亮剑”,屡败屡战,自强不息,我们就可能杀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即便输了,也是虽败犹荣。
⑥“输不丢人,怕才丢人。”诚哉斯言!
【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文章第3段讲述楚汉之争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3】“抗日名将戴安澜率师远征,部队陷入日军重围,但将军不畏强敌,浴血奋战,最终壮烈牺牲。其精神彪炳史册,令人敬仰。”这段话放在文中的哪段合适?说说你的理由。
11、阅读《痴心石》,完成下列小题。
痴心石 三毛
就在又拖又拉又扛又停的情况下,一个死爱面子又极羞涩的小女孩,当街穿过众人的注视,把那个树根弄到家里去。
父母看见当时发育不良的我拖回来那么一个大树根,不但没有嘲笑和责备,反而帮忙清洗晒干,然后将它搬到我的睡房中去。
以后的很多年,我捡过许多奇奇怪怪的东西回家,父母并不嫌烦,反而特别看中那批不值钱但是对我有意义的东西。他们自我小时候,就无可奈何地接纳了这一个女儿,这一个有时被亲戚叫成“怪人”的孩子。
我的父母并不明白也不欣赏我的怪癖,可是他们包涵。我也并不想父母能够了解我对于美这种主观事物的看法,只要他们不干涉,我就心安。
许多年过去了,父女分别了20年的1986 年,我和父母之间,仍然很少一同欣赏同样的事情,他们有他们的天地,我,埋首在中国书籍里。我以为,父母仍是不了解我的——那也算了,只要彼此有爱,就不必再去重评他们。
就在前一个星期,小弟跟我说第二天的日子是假期,问我是不是跟父母和小弟全家去海边。听见说的是海边而不是公园,就高兴地答应了。结果那天晚上又去看书,看到天亮才睡去。全家人在次日早晨等着我起床一直等到11点,母亲不得已叫醒我,又怕我不跟去会失望 ,又怕叫醒了我要丧失睡眠,总之,她很艰难。我半醒了,只挥一下手,说“不去”,就不理人翻身再睡。醒来发现父亲留了条子,叮咛我一个人也得吃饭。
父母不在家,我中午起床,奔回不远处自己的小房子去打扫落花残叶,弄到下午五点多钟才再回父母家中去。
妈妈迎了上来,责我怎么不吃中饭,我问爸爸在哪里,妈妈说“嗳,在阳台水池里替你洗东西呢。”我拉开纱门跑出去喊爸爸,他应了一声,也不回头,用一个刷子在刷什么,刷得好用力的。过了一会儿,爸爸又在厨房里找毛巾,说要擦干什么的,他要我去客厅等着,先不给看。一会儿,爸爸出来了,妈妈出来了,二老手中捧着的是两块石头。
爸爸说:“你看,我给你的这一块,上面不但有纹路,石头顶上 还有一抹淡红,你觉得怎么样?”妈妈说:“弯着腰好几个钟头,丢丢拣拣,才得了一个石球,你看它有多圆!”
我注视着这两块石头,眼前立即看见年迈的父母弯着腰佝着背,在海边的大风里辛苦翻石头的画面。
“你以前不是喜欢石头吗?我们知道你没有时间去拣,就代你去了,你看看可不可以画?”妈妈说着 ,我只是看着比我还要瘦的爸爸 发呆又发呆。一时里,我想骂他们太痴心,可是开不了口,只怕一讲话声音马上哽住 。
这两块最朴素的石头,没有任何颜色可以配得上它们 ,是父母在今生送给我最深最广的礼物,我相信,父母的爱,一生一世的爱,都藏在这两块不说话的石头里给了我。父母和女儿之间,终于在这一瞬间,在性灵上,做了一次最完整的结合。
我将那两块石头放在客厅里,跟在妈妈身后进了厨房,然后,三个人一起用饭,饭后爸爸看的 “电视新闻”开始了,妈妈在打电话。我回到父母家也是属于我的小房间去,赫然发现,父亲将这两块石头,就移放在我的一部书籍上,那套书,正是 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选自《意林》,有改动)
【1】为什么“我以为,父母仍是不了解我的”?“我”希望父母理解吗?
【2】作者为什么用《痴心石》做标题?
【3】文中划线的句子属于那种描写?
【4】请选出与本文主题一致的古典诗词名句( )
A.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B.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C.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D.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2、题目:难忘那份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 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3. 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达到此项要求,评分时可奖励);4.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