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这两篇名文的作者分别是范仲淹、欧阳修,他们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B.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光明”。他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
C.《敬业与乐业》是近代文学家梁启超创作的一篇演讲稿。全文先提出问题,论述中心--敬业和乐业。接着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有业之必要;敬业之重要;乐业之重要。最后总结全文,勉励人敬业乐业。
D.《商山早行》作者温庭筠,全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
2、下面对两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甲】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
望江南•春未老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①上看,半壕②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③。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④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释】①超然台:词人被贬密州时登上城北此台。②壕:护城河。③咨嗟:嗟叹声。④新火:寒食禁火,节后再举火称新火。
A.两词都是词人身在密州其间所作,甲词借由一场出猎抒发杀敌报国的豪迈气概,乙词则是词人登临超然台所做的一番感慨。
B.甲词的上片记叙此次出猎的情况,突出表现词人的“狂气”。下片以抒情为主,表明自己不在意衰老,而更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C.乙词中写词人于寒食节后登上超然台,看到了春水、花、烟雨等各有特色的春天景物,与下片写酒醒后的抒情浑然一体。
D.甲乙两词都采用借景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词人的内心,甲词中词人自比魏尚想要等到冯唐持节来赦免,乙词则用烟雨聊以慰藉。
3、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优秀的演员,总能把剧中人物内心世界表演得惟妙惟肖。
B. 知识愈浅薄的人愈是侃侃而谈 , 知识渊博的人则往往出言谨慎。
C. 假如当初袁绍能礼贤下士 , 虚心听取许攸的劝告,何至于痛失乌巢。
D. 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4、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自由地读书 有乐趣, 常常能因书中某一隽永的句子而 ,并对人生某一方面产生一种难得的顿悟。
A.即使 也 茅塞顿开 B.不仅 还 心有余悸
C.不但 而且 豁然开朗 D.虽然 但是 融会贯通
5、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一)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二)今世之嗜取者①,遇货②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③也,黜弃④之,迁徙⑤之,亦以⑥病⑦矣。苟能起,又不艾⑧。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
(节选自柳宗元《蝜蝂传》)
注释:①嗜取者:贪得无厌的人。②货:这里泛指财物。③怠而踬:松懈跌倒。这里指垮台失败的意思。④黜弃:罢官。⑤迁徙:这里指贬斥放逐。⑥以:通“已”,已经。⑦病:疲惫。⑧不艾:不停止,不悔改。
【1】下面各组句子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得 余因得遍观群书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B. 故 故患有所不避也 温故而知新
C. 美 为宫室之美 吾妻之美我者
D. 苟 苟全性命于乱世 故不为苟得也
【2】翻译句子。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3】孟子文章善用对比进行论证,请结合语段(一)举一例做具体分析。
【4】结合语段(一)的内容,分析语段(二)中的“嗜取者”为什么落得自取灭亡的结局。
6、古诗阅读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1】诗人雨后看松色寻水源,领略清新怡人的山中美景,处处体现 “__”这个字。
【2】诗人寻人未得,非但没有失望,反而说“溪花与禅意,相对已忘言”。请联系陶渊明《饮酒(其五)》中“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谈谈你对本诗中“忘言”一词的理解。
7、学习了本单元内容之后,你通过这些写景文章知道了岳阳楼、醉翁亭、湖心亭这些名胜古迹,了解了这些古代名家的思想情怀。为此,班级举行“我与千古名文”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成语积累] 本单元所选的散文,都是古代著名的写景散文,文字精练优美,许多有生命力的语句变成了成语沿用至今,请写出四个这样的成语。
(2)[名句赏析] 本单元的写景散文中有一些传诵千古的名句,请你选择印象最深的语句写下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8、诗文填空
(1)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_________________,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3)寂寂江山摇落处,_________________!(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4)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_____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
(5)李商隐的《无题》中表达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行路难》(其一)中运用典故,表现诗人远大抱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深刻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列选文和链接材料,按要求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为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海南各地各有关部门在“清明祭英烈”活动中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开掘资源优势,创新教育载体,丰富活动形式,祭奠英烈。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在官网开设了“清明祭英烈”活动专栏,为网上祭扫提供统一的便利入口。截至4月4日清明节,共有超过77万名各界人士通过该平台向英烈献花或留言。网友认为,相比传统祭扫,网络祭扫不仅简洁文明、环保安全,也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方便大家随时随地向英烈致敬。
一连数日,海南解放公园、李向群烈士纪念广场、解放海南岛战役烈士陵园……各处革命遣世纪念设施,以及多处无名烈士墓园,前来祭扫的各界人士路绎不绝。黄白色的菊花将墓肆环绕,人们在祭扫的同时通过聆听革命故事,了解英雄事迹,感悟英雄精神。
省旅文厅为庆祝建党100周年专门推出的14条“红·蓝·绿”海南红色之旅精品线路,也是这个清明节假期省内外游客游览红色景点、祭奠革命烈士的热门选择,4月3日,科力电子信息有限公司组织党员干部从海南省博物馆出发,从琼崖红军云龙改编旧址到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大家在祭奠英烈的同时认真学习琼崖武装革命斗争“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光辉历程,向在琼崖革命斗争和解放海南岛战役中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献花默哀。
(选自 海口网)
【材料二】
英雄情怀是一种气质、一种操守、一种风骨,是一个民族最为珍视和敬重的宝贵精神财富。任何一个崇德趋善、奋发向上的民族,都应该对英雄情怀始终保持深刻铭记、深沉认同和深挚追求,让英雄情怀流淌在民族血脉之中。
作为中华民族独立解放真实历史记忆和生动艺术呈现的红色文学经典,其精神价值不仅仅是以革命浪漫主义为主导,呈现文学向度的审美意义,传递一种非常独特的艺术魅力,而且在更深层面上还呈现出刻画民族表情、塑造民族气宇、展现民族精神图景、传承民族血性基因和英雄情怀的文化意义。不论是《林海雪原》中豪气勃发、英武神勇的杨子荣,还是《烈火金刚》中机智果敢、智勇双全的肖飞:不论是《红岩》中初心如磐、刚烈坚贞的江姐,还是《苦菜花》中善良温情、义薄云天的仁义嫂……红色文学经典中的诸多英雄形象不仅“表现出多方面的人性与民族性”“成为有生气的个别主体”,而且还承戴着历史发展的合理要求与人民大众的美好期许,营造出既有特定历史内涵又有丰富英雄情愫的艺术世界。
(选自《解放军报》)
【材料三】
英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资源,是激励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对于一个有梦想、有追求、有担当的民族而言,英雄是表征民族内生力量的精神图标,是展现民族基因传承的文化符码,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一部英雄史就是一部民族的创世史、成长史与心灵史。
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英雄模范的事迹和精神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
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面对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从一线医务人员到各个方面参与防控的人员,从环卫工人、快递小哥到生产防疫物资的工人,千千万万劳动群众在各自岗位上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汇聚起了战胜疫情的强大力量。希望广大劳动群众坚定信心、保持干劲,弘扬劳动精神,克服艰难险阻,在平凡岗位上续写不平凡的故事,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选自《习近平给郑州圆方集团全体职工的回信》)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游览红色景点已经成为后人追思纪念英雄的唯一形式。
B.【材料二】的内容反映出红色文学经典通过文学的形式向我们传达出传承民族血性基因和英雄情怀的文化意义。
C.【材料三】中“一部英雄史就是一部民族的创世史、成长史与心灵史”意思是我们的历史就是由伟大的英雄们带领着千千万万普通大众创造的,正是这些伟大的英雄,我们的民族复兴才有希望。
D.从三则材料中可以看出,我们任何时代都不缺英雄,人们对英雄一直是敬畏并牢记着。
【2】请用一句话(不超过20个字)概括【材料一】的内容。
【3】【材料二】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材料三】中说“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请结合材料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老邱上网记
①自从当上“90后”,老邱的生活突然丰富多彩起来,只因她上了网。
②老邱有一片菜地,多大呢,不好说,说一片也不准确,她的策地东一块西一块的。她原来有两三亩地,被工业园区征用。现在的菜地,都是她从路边、屋前屋后、特角存兄新挖掘出来的。破脸盆,泡沫金,旧木箱,豁口罐装了土,也成为菜地主力军。屋前有一堆石头,很多很多年了,都不记得当年这些石头是怎么来的,要做什么的。一个春天的清晨,没地可种的老农民老年被春花春草掺拨得手脚痒痒,对着这堆石头,突然兴起愚公精神。半个月后,这些石头就筑成策地的围墙,全成鸡窝,砌成洗衣台。老邱翻出锄头,扒拉扒拉,一块黑黝赐的菜地从天而降般地生长出来。种回能手老邱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③可种子呢?多年无地可种,老邱都忘了种于这四事。孙子看她药眉不展,笑了:网上买啊,同上哈都有,还包邮!老年以为自己听错了,喹?网?地嫁给液民施良,这一生不知道织过补过多少渔网。她也抬头低矢见过不少她妹网。能出种子的网?她是不信的。孙子但笑不语,拍拍她的肩让她稍安母躁,等个两三天,保她有特子可种。两天后,老年在家听着越剧折着纸钱。“邱真,邱真,有快递!”老邱过了率的才想起这是叫她呢。接二连三,丝瓜冬瓜花菜芹策秋葵种子,大包小包,都经快递小哥的手,到达老环的手里。老邱边扒拉着菜地,边嘀咕,这哈网啊,长哈样?
④种田能手老邱果然出手不凡,瓜果蔬菜吃错药似的猛长,长得又胖又俊。儿子来了拿一袋,女儿来了装一萝。有路过的看到,想买,老邱说买啥,想委啥我给你摘去。路过的当然不肯白要,非给钱,又没零钱,便说,阿婆,我给你装个支付宝呢,扫一扫就能收钱。老邱侧不想收这个钱,只是扫一扫能收钱,她有点好奇,于是就掏出手机。
⑤第一单生意就这样三下两下做成了,老邱心里很纳闷,这就成了?那人说,是呢,有网,这么方便。老邱一听更纳闷了,啥?又是网!
⑥最近,老邱又学会玩微信。老邱所在的村,开办老年食堂,以“90后”老年的资格,每月只需交三十元,就能享受每日中晚二餐。食堂每餐都有ABC三种套餐,想吃哪种套餐,只需在微信里留个言。饭点一到,老邱慢悠悠地上门去,一群老伙伴一起边吃边聊,吃完聊完碗筷一推,嘴巴一擦,拍拍屁股走人。有时不想出门,或下雨天不方便,只要微信上支付两块钱,就有人准点送上门来。
⑦自从学会了微信,老邱的生意又拓展了。春天后,农民老邱突然发现了商机。因为雨水好,她家屋前屋后,她的菜地旁,野生的野葱、马兰头、荠菜、马齿览、蕨菜,长得很茂盛。她把它们一个一个拍下来,再采来摘来挖来掐来,洗好理好,再拍拍拍,然后发到家庭群,让儿子媳妇女儿孙子孙女转发朋友圈,就有很多人来买,有要求快递的,有直接上门的,存量不多,供不应求。早上一把野葱卖了六十二块钱!老邱在家庭群里连说了三遍。群里炸开了锅:老邱,邱老,小真真,真美女,真达人,真能干,真祖祖,发红包!发红包!
⑧老邱听着一条条语音,笑得满脸的皱纹画起圈圈,像水面荡开了涟漪。
⑨没错。老邱就是我妈,生于1928年1月,年满九十岁,是个不折不扣的“90后”。
(施立检/文,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你觉得老邱的生活“丰富多彩”表现在哪些方面?仿照下面的提示,完成填空。
①______ ——没零钱,网付——②______——③______
【2】微信群里称呼主人公为“邱老,老邱”,又称呼她“小真真,真达人”,为什么这样称呼?表现家人对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3】品析下面语句的表达效果。
(1)她把它们一个一个拍下来,再采来摘来挖来掐来,洗好理好,再拍拍拍,然后发到家庭群。(从描写角度)
(2)老华听着一条条语音,笑得满验的坡纹画起困因,像水面荡开了连满。(从修辞角度)
【4】第⑨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东坡居士
林语堂
①苏东坡由现在起,于情势所迫,要一变而为农夫。由气质和自然的爱好所促使,要变成一个隐士。苏东坡最可爱,是在他身为独立自由的农人自谋生活的时候。中国人由心里就赞美头戴斗笠,手扶犁耙,立在山边田间的农人——倘若他也能作好诗,击牛角而吟咏。他偶尔喝醉,甚至常常喝醉而月夜登城徘徊。这时他成了自然中伟大的顽童——也许造物主根本就希望人是这副面貌吧。
②在元丰三年正月初一,苏东坡已和长子迈离开京都,启程前往幽居之地黄州。黄州是长江边上一个穷苦的小镇,在汉口下面约六十里地。
③苏东坡幸而死里逃生,至少是个惊心动魄的经验,他开始深思人生的意义。在六月他写的别弟诗里,他说他的生命犹如趴在旋转中的磨盘上的蝼蚁,又如旋风中的羽毛。他开始沉思自己的个性,而考虑如何才能得到心情的真正安宁。他转向了宗教。
④在元丰四年,苏东坡真正务农了。他开始在东坡一片田地里工作,自称“东坡居士”。他过去原想弃官为农,没料到在这种情形之下被迫而成了农夫。在他那《东坡八首》前面的小序中说:“地既久荒,为茨棘瓦砾之场,而岁又大旱,垦辟之劳,筋力殆尽。释来而叹,乃作是诗,自愍其勤。庶几来岁之入,忽忘其劳焉。”
⑤他看着稻茎立得挺直,在微风中摇曳,或是望着沾满露滴的茎在月光之下闪动,如串串的明珠,他感到得意而满足。他过去是用官家的俸禄养家糊口;现在他才真正知道五谷的香味。
⑥苏东坡的邻人和朋友是潘酒监、郭药师、庞大夫、农夫古某;还有一个说话大嗓门跋扈霸道的婆娘,常和丈夫吵嘴。黄州太守徐大受,武昌太守朱寿昌,也是对苏东坡佩服得五体投地的人。再一个是马梦得,始终陪伴着苏东坡,而且非常忠实可靠,过去已经追随苏东坡二十年。苏东坡曾说,他的朋友跟随他而想发财致富,那如同龟背上采毛织毯子。
⑦东坡最好的朋友是陈慥。今天中文里有“季常之癖”这个典故,季常是陈慥的号。陈季常这个朋友,苏东坡是可以随便和他开玩笑的。苏东坡在一首诗里,开陈季常的玩笑说:“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因为这首诗,在文言里用“河东狮吼”就表示惧内,而陈季常是怕老婆的丈夫,这个名字也就千古流传了。
⑧苏东坡自己善于做菜,也乐意自己做菜吃,他太太一定颇为高兴。根据记载,苏东坡认为在黄州猪肉极贱,可惜“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他颇引为憾事。他给出一个炖猪肉的方法,极为简单。就是用很少的水煮开之后,用文火炖上数小时,当然要放酱油。
⑨他又发明了一种青菜汤,就叫作东坡汤。这根本是穷人吃的,他推荐给和尚吃。方法就是用两层锅,米饭在菜汤上蒸,同时饭菜全熟。下面的汤里有白菜、萝卜、油菜根、芥菜,下锅之前要仔细洗好,放点儿姜。
⑩在这种农村气氛里,他觉得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像田园诗人陶潜的生活,他对陶潜极其佩服。苏东坡写过一首诗,说陶潜一定是他的前身。这种说法若出自一个小诗人之口,未免狂妄自大,若苏东坡说出来,只觉得妥当自然。他越读陶诗,越觉得陶诗正好表现自己的情思和生活。苏东坡由于每天在田亩耕作的感想,把《归去来兮辞》的句子重组,照民歌唱出,教给农夫唱,他自己也暂时放下犁耙,手拿一根小棍,在牛角上打拍子,和农夫一起唱。
⑪苏东坡现在衣食足堪自给,心满意足。他今日之使我们感到亲切自然之处,是那一片仁爱心。当年在他所住地区溺死初生婴儿的野蛮风俗,最使他痛心。苏东坡自己成立了一个救儿会,请心肠慈悲为人正直的邻居读书人古某担任会长。救儿会请富人捐钱,每年捐助十缗,多捐随意,用此钱买米,买布,买棉被。这些人到各乡村调查贫苦的孕妇,她们若应允养育婴儿,则赠予金钱、食物、衣裳。苏东坡说,如果一年能救一百个婴儿,该是心头一大喜事。他自行每年捐出十缗钱。他行的才是最上乘的佛教教义。
⑫我总以为,不管何处,只要人道精神在,宗教即可再兴。人通精神一死,宗教也随之腐烂了。
(摘自《苏东坡传》第十五章《东坡居士》,有删改)
【1】苏轼为什么自称“东坡居士”,读完选文谈谈你的看法。
【2】东坡出语脱俗,比喻新奇,请从文中挑选一处进行赏析。
【3】第⑫段文字属于什么表达方式?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
【4】根据传记中所记之事,谈一谈你眼中的苏东坡是个怎样的人?试结合初中所学过的苏轼的诗文《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记承天寺夜游》当中的具体内容,来印证你的看法。
12、请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完成一篇作文。
题目一:与挚友相伴的日子,我们互励互助,共同成长;与父母相伴的日子,承欢膝下,享受亲情;与书籍相伴的日子,博览古今,通晓世事;与爱相伴的日子,学会关心,懂得感恩……
请你以“相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题目二:请以“总会想起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写在答题卡上;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
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800字;
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