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乐山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蒋介石政权有两大死敌:国内的共产党人和国外的日本人。……他发动了五次“剿匪战役”,但共产党人因为其没收大地主土地分给了农民的政策争取了广大农民而幸存下来。毛泽东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共产党的强大和日本人的侵略加在一起最终迫使蒋逃往台湾。据此可知,中共胜利的原因是(       

    A.国民党未获得农村人口支持

    B.中共中央拒绝第三国际建议

    C.国民党政权最终的妥协退让

    D.中共抓住机遇并服务民众

  • 2、有学者指出,周初统治者并不试图直接统治周的所有领土,而是派出亲属或可靠的大臣率军去被征服之地,建立有城墙的要塞……这些诸侯被赐予爵位,对于周王,他们有提供兵役、缴纳贡赋的义务。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内外服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 3、“进步的工人阶级尤其是一切革命阶级的领导,然若无农民从乡村中奋起打倒宗法封建的地主阶级之特权,则军阀与帝国主义势力总不会根本倒塌。”这反映出毛泽东(     

    A.认识到农民有较高的政治觉悟

    B.对中国革命前途的担忧

    C.已经产生明确的工农联盟思想

    D.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

  • 4、论及近代某一思想,有学者指出:“这是近代中国最具远见卓识的救国思想之一,开创了近代倡导改革、引进西方器物的新风尚,成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进程中的思想先导和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先声。”这一思想指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有田同耕,有饭同食

    C.托古改制

    D.三民主义

  • 5、建武十五年(39年),汉光武帝“诏下州郡检核垦田顷亩及户口年纪”,“河南尹张伋及诸郡守十余人,坐度田(丈量土地)不实,下狱死”;十六年(40年),“天下刺史、太守以垦田不实下狱死者十余人”。这些举措旨在(     

    A.削弱地方豪强势力

    B.重构封建经济基础

    C.极大提高政府威信

    D.增加政府赋税收入

  • 6、如图为清代雍正年间中央制度架构示意图。图中空缺处应为(     

    A.内务处

    B.南书房

    C.枢密院

    D.军机处

  • 7、明中叶以降,政府的财政收支,大都改用银两折纳与计算;原来以米、钞支给的官俸,逐步改用银两,本色俸米一石以银二钱五分支给;赋税也作了相应性变化,把相当大部分折成银两收缴,出现了金花银,以后又把徭役折成银两。造成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B.海禁开放使白银大量流入

    C.商品经济得到较大发展

    D.赋税制度改革的有效推动

  • 8、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第二步,在新民主主义国家基础上,使革命向前发展,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制度。其第二步的重大事件是(     

    A.新中国成立

    B.推翻国民政府

    C.文化大革命

    D.社会主义改造

  • 9、“直诉”是古代吏民自下而上沟通诉求的一种特殊方式。秦代“直诉”文书由御史长官代理审核,汉代内廷的尚书逐步替代外朝御史,协助天子处理“直诉”文书。这一变化的实质是(     

    A.政府行政效率的提升

    B.中枢权力机构的异化

    C.原始民主遗风的复苏

    D.君主专制权力的加强

  • 10、列宁指出:“很多人认为为了保卫俄国革命必须护国,必须继续战争。而资产阶级也正是利用这一点来转移群众的斗争视线的,资产阶级以进行战争为名组织反动武装力量,伺机镇压人民。”列宁提出这一观点意在(     

    A.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时机已经成熟

    B.强调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性

    C.揭露帝国主义间战争的罪恶本质

    D.指出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紧迫性

  • 11、嘉庆时期,政府重修了全国地理总志——《大清一统志》,其以京师为首,依次分述了直隶、盛京等22统部(省)以及青海、西藏等地区,将清代以前未包括的“三北地区(即西北、北部、东北)”完全纳入其中,可谓是有史以来最完善的地理总志之一。该志的修订(       

    A.推动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

    B.反映了当时文教事业日益繁荣

    C.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D.适应了大一统国家的政治需要

  • 12、王旭东在《先秦史研究》中写道:“在西方文明发源地的古希腊地区,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以及基于这种差异性的物产种类的多样性,使得从事不同生产经营的各原始部落之间,很早就发展起频繁的商品交换。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又促进了社会分化,并最终迅速地'炸毁'了血缘纽带。奴隶制国家采取以契约性的互补关系为纽带的古典民主政治制度,作为综合多种利益与整合政治秩序的制度手段。"上述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商品经济导致西方奴隶制国家产生

    B.商品经济导致西方越过血缘政治

    C.地理环境产生了古典民主政治制度

    D.地理环境影响区域性文明的形成

  • 13、1919年5月,当《凡尔赛条约》的内容传回中国时,消息灵通的中国人群情激昂,从而激发了一场全国性的、群众性的、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这次运动(     

    A.使中国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使中华民族的复兴有了新的经济基础

    C.为国民大革命到来奠定了阶级基础

    D.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准备了理论基础

  • 14、美国学者斯垂尔认为,只有政府权力依附于领主权及封土实现之时,才可以说充分发展的封建主义在西欧出现了;英国学者梅特兰还认为,领主权尤其是领主的司法权是西欧封建主义一切现象的深刻根源。这说明(     

    A.封建制度是政府权力的前提

    B.领主权是封建制形成的关键

    C.领主权过重威胁了中央集权

    D.司法权是领主最核心的权力

  • 15、李鸿章在写给恭亲王的信中说,”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我专设一科取士,士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之鹄”。为觅”制器之人”,洋务派(     

    A.购置船炮器械

    B.建立新式军队

    C.创办新式学堂

    D.创办近代工业

  • 16、红船精神是指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该精神的形成与哪一重大事件有关(     

    A.中共一大

    B.红军长征

    C.八七会议

    D.南昌起义

  • 17、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 “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     

    A.反对北洋政府统治

    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

    C.代表工人阶级利益

    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 18、1952年底,解放前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这得益于(     

    ①土地改革   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③银元之战   ④米棉之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19、中国古代的史书大都以儒家的道德至上主义来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明朝后期思想家李贽曾表明,他反对以孔子的言论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并公开提出要重新评价历史人物,要“颠倒千万世之是非”。李贽的这些主张(     

    A.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

    B.颠覆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C.加速了政治制度变迁

    D.冲击了传统的社会观念

  • 20、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标志着中国国家地位变化的开始,也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应从1911年辛亥革命开始,是基于社会结构的转型这一角度的。下列选项最能从政治结构转型角度说明近代史自“辛亥革命开始”的是(       

    A.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B.推翻了清王朝反动封建统治

    C.开始了中国政党政治的尝试

    D.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 21、1900年6月,清政府向十一国宣战后,部分地方督抚和各参战国达成《东南保护约款》。该事件是清末各地官方实力派汉族人物首次公然聚众反抗满人朝廷。这说明(     

    A.清政府最高权威遭遇挑战

    B.中央与地方矛盾日益尖锐

    C.使中外反动势力走向联合

    D.促成湘淮系官僚集团崛起

  • 22、《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中指出:“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该《宣言》的发表表明(       

    A.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B.红军的战略大转移胜利结束

    C.全面抗战正式开始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 23、下文是对中国新石器时代某一文化遗存的描述。存在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出土了精美的玉器)。该文化遗存是(   

    A.河姆渡文化

    B.红山文化

    C.良渚文化

    D.陶寺文化

  • 24、下图是中国近代工业厂数和资本统计图(部分),对这一时期工业发展情况的解读正确的是(     

    A.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

    B.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

    C.工业结构发展更趋于均衡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成效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手工业:手工业各行业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1)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区的丝织、榨油、制瓷等行业中出现了新的经营手段,即______________,使用______________进行较大规模的_______

    (2)这类情况在_______继续有所发展。

  • 26、元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设________,边远民族地区设________进行管理。

     

  • 27、影响

    (1)它是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________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①巨额赔款,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的衰败。②军队驻扎,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③设立“________”,实际上成为“国中之国”。

    (2)标志着中国________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 28、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1688年,发生_____________,革命成果获得巩固。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_____________,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

  • 29、_______命人使用畏兀儿文字拼写蒙古语,形成______________。这套文字被用于修史,其中一部分内容的汉语译本流传至今,称为《______________》。作为游牧民族自己撰写的历史,它在_______史上具有特殊价值。

  • 30、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7.10毛泽东在________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________的星星之火。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________

  • 31、________在《新青年》发表《________》一文,主张以________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得到广泛呼应。经过新文化运动的倡导,________逐渐普及开来

  • 32、拉开宗教改革序幕的是_________(人物)。他认为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________,而不是靠烦琐的宗教仪式;上帝面前_________;主张建立独立的_________教会和廉俭教会。

  • 33、中共胜利原因: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顺应___,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___

  • 34、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________,国民政府组织了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最后,日军占领________,淞沪会战结束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二战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伴随各种政治力量的此消彼长、分化组合,世界形势呈现交替变动的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美苏两分天下,建构两极格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两极格局最终形成和彻底瓦解的标志各是什么?

    (2)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受到除我们中国以外哪些国际力量的挑战或限制?

    (3)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和世界形势各呈现什么特点?

    (4)概括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 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在《纽约每日新闻》发表谈话时说:我愿非常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接纳共产党中国进入联合国。依照联合国宪章,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有进入联合国的资格。十分明显,中国不是。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海盗。

    材料二

    中美双方同意,扩大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是可取的。为此目的,他们就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和新闻等方面的具体领域进行了讨论,在这些领域中进行人民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将会是互相有利的。双方各自承诺对进一步发展这种联系和交流提供便利。双方同意,他们将通过不同渠道保持接触,包括不定期地派遣美国高级代表前来北京,就促进两国关系正常化进行具体磋商并继续就共同关心的翔题交换意见。

    ——摘自1972年2月29日《人民日报》

    请回答:

    1你认为材料一中美国阻挠中国重返联合国的理由是否正确?为什么?、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美国对华政策是如何变化的?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 37、列举清政府对各边疆地区采取的不同统治政策。

  • 38、“岁币”出现的背景和影响是什么?

  • 39、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了许多救国救民的主张。简述魏源、洪秀全、洪仁、康有为、孙中山的主要救国主张并用一句话评价孙中山。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