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初名碑《九成宫醴泉铭》结字有三个特点:第一是平正(端正),第二个特点是紧结(内紧外松或内密外疏),第三个特点是纵长。与其书法风格相近的图片是( )
A.
B.
C.
D.
2、我国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点遗址有数百处,代表性的有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和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北京人。研究元谋人和北京人的第一手资料来自于
A.考古发掘
B.史书记载
C.神话传说
D.学术论著
3、柳青的《创业史》中有以下情节:“市集上都在谈论几处黑板报上用红粉笔标题的大消息:本区的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灯塔农业社成立了。”小说中提到的这—事件
A.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
B.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C.加速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
D.扩大了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
4、有学者提出中华文明起源的“重瓣花朵”模式说,中原为花心四邻为花瓣,花心和花瓣是不能分离的。各文化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同时又有不同程度的联系。这反映了中华文明( )
A.源远流长
B.多元一体
C.独具特色
D.生生不息
5、下表是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贵州开展政治宣传的代表性标语。这一时期是( )
地点 | 标语 |
榕江 | 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 |
息烽 |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唯一的领导者! |
遵义 | 拥护中国共产党!反对国民党出卖民族利益! |
黎平 | 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全面抗战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6、文物不但具有艺术、科学价值,同时也是历史的见证。下列可以作为研究秦朝历史的第一手资料的是( )
A.电影《秦颂》
B.《剑桥中国秦汉史》
C.出土的云梦睡虎地秦简
D.故事《孟姜女哭长城》
7、有人把近代中国某事件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该事件可能是( )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辛亥革命
D.国民革命
8、明成祖永乐年间,北征鞑靼、瓦剌,南征交趾,派郑和七下西洋;仁宗朱高炽继位后,果断停止北征,停罢营建工程及西洋宝船,施行“恤民之政”。这一政策变化的主要目的是( )
A.缓解财政压力
B.践行儒家仁政
C.实行闭关政策
D.推动民族交融
9、中国古代官员选拔制度几经变革,不断完善。下列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②“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
③“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④“郡置中正,平次人才之高下”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③①④②
D.③④②①
1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中国)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成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材料中新皇帝推行的制度( )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标志着贵族政治彻底瓦解
C.地方割据势力被完全铲除
D.创新了地方基层管理模式
11、“辛亥革命的伟大在于它不仅推翻了一个王朝,而且也在于它使得一切恢复帝制的尝试都只能成为昙花一现的闹剧。”这说明辛亥革命( )
A.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
B.提出了科学的革命纲领
C.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D.完成了民族独立的任务
12、汉初“惩亡秦孤立之败”,陆续分封了一批同姓诸侯王。这些诸侯王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而汉朝中央直接管辖的只有15个郡,这给汉王朝的统治和稳定埋下了隐患。因此,汉代实行( )
A.推恩令
B.分封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度
13、以下属于清代巩固西北边疆的措施的是( )
A.设立金瓶掣签制度
B.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叛乱
C.签订《尼布楚条约》
D.设立宣政院
14、康有为认为,政治之学最美者,莫如吾《六经》也;泰西所以强者,皆暗合吾经义者也;严复也认为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与《大学》所谓诚正修齐治平之事有不期而合者。这反映维新派( )
A.倡导中学西源的学说
B.形成成熟的向西方学习理论体系
C.肯定儒家文化先进性
D.托古改制以减轻维新变法的阻力
15、明万历年间,苏州“城中机户数千”,雇工“数千人”。乾隆时,苏州东半城更是“专其业者不啻万家”,“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这反映当时江南地区( )
A.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B.民营丝织业得以较大发展
C.全国普及雇佣劳动
D.政府鼓励民间丝织业发展
16、如表为某学习小组围绕研究的主题搜集的资料,据此判断,该组研究的主题是( )
时间 | 史事 |
1927年8月1日 |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
1927年8月7日 | 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
1927年10月 | 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北伐战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C.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
D.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17、1915年1月,科学社在上海创办《科学》杂志,采用白话文并率先在中国吁求“科学”与“民主”;抗战开始后,其关注点集中于“科学与战争”“科学与国防”等方面;抗战胜利后,“科学与世界和平”“建国与科学”等成为其讨论主题。《科学》杂志关注点的变化( )
A.反映了中国时局基本走向
B.凸显了近代中国科技的崛起
C.与经世致用思想一脉相承
D.折射出民众政治觉悟的提高
18、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引用了《礼记·中庸》中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主要是因为该原则
A.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B.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C.发展了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D.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
19、“五德”指土、木、金、火、水五种德性,古代中国用“五德”的相克轮回来解释王朝的更替,一般认为新朝是替代旧朝的“德性”而建立的。北魏之前,中原地区经历赵、燕、秦等政权,但孝文帝不考虑它们的“德性”,直接定北魏“承晋为水德”。这一举措意在( )
A.增强北魏的正统性
B.促进民族交融
C.继承晋朝政治制度
D.强化以德治国
20、中国古代的史书大都以儒家的道德至上主义来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明朝后期思想家李贽曾表明,他反对以孔子的言论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并公开提出要重新评价历史人物,要“颠倒千万世之是非”。李贽的这些主张( )
A.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
B.颠覆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C.加速了政治制度变迁
D.冲击了传统的社会观念
21、一战后,中国能以战胜国身份参加巴黎和会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
A.中国劳工为协约国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B.护国战争成功迫使袁世凯取消了帝制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得到国际高度认可
D.北洋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基本结束
22、马克思说,自1842年开放以来,中国市场形成了特有现象:中国出产的茶叶和丝向英国的出口一直不断增长,而英国工业品输入中国的数额整体来说却停滞不变。这一局面( )
A.反映了马克思对中国社会有深入了解
B.表明中国的传统经济继续引领世界
C.体现了自然经济主导下中国市场特色
D.说明中国对外贸易保持了出超地位
23、唐中叶后朝廷授予许多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侍中、中书令等宰相衔,号为“使相”。从玄宗朝到僖宗朝,使相的人数从8人增加到了60人。唐朝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
A.拉拢藩镇维护统治
B.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C.创新制度提高效率
D.重用人才优化决策
24、1950年9月30日,周恩来总理发表演说,严正警告美国:“中国人民爱好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此声明发表的背景是( )
A.美国开始推行扶蒋反共政策
B.中国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C.美军干涉导致朝鲜内战爆发
D.国家完成土改对抗美国侵略
25、明朝前期,派人到________招抚,在黑龙江流域设立了________,并对东北________各部落首领封授官号
26、日军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施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________”政策。1941到1942年,日军在华北连续五次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对抗日根据地疯狂“________”,华北乡村变成一片焦土
27、建立________政体是中国历史上破天荒的大事,民众日常生活也出现了种种新气象。南京临时政府致力于社会生活方面的除旧布新,宣布改用________,颁布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法律;还颁布法令,革除“________”“________”等清朝官场的称呼
28、_______年1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29、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在埃及通过《________》规定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华民国
30、经过
(1)1900年6月10日,英国海军中将________率领联军从________向北京进发,在________附近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的顽强阻击。
(2)6月中旬,八国联军攻陷________炮台,向天津进犯,义和团和清军奋起投入天津保卫战。
(3)6月21日,慈禧太后作出向各国“________”的决定。
(4)7月14日,________陷落。
(5)8月中旬,________失陷,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仓皇出逃。
31、辛亥革命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________,这次革命推翻了________统治,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________,建立________,传播了________观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促进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________,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________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②辛亥革命局限:辛亥革命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________、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缺乏科学的________;没有能够发动广大民众;缺乏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
32、公元前286年,罗马确立了“_________”,针对公民财产受到侵犯等情况制定了详细的赔偿条款,这是现代民事侵权法的开端。
33、6月3日和4日,北京大批学生被捕,消息传到________。6月5日,上海出现大规模的________罢工和________罢市,这标志着中国________登上政治舞台,也推动着这场爱国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34、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开始变法,史称“________”1898年9月21日慈禧囚禁光绪,临朝训政。“________”被杀于北京菜市口,除________变法的改革措施均被废除
35、中国古代科技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而近代却远远落后于西方,现代中国则奋起直追,使中国符号不断诞生,充分显示了中国的科技实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宋元时期,中国古代科技发展进入黄金时代。指出中国在这一时期获得发展完善并推动欧洲社会转型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2)列举19世纪西方科技重大成就两例并就其中一例分析其影响。
(3)近代前期(1840-1919年),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指出中国在引进西方科技和先进思想方面的两件重大事件。
(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成就举世瞩目。请列举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航空航天、农业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
36、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意义?
37、楚汉战争
(1)楚汉战争中刘邦和项羽各自的表现怎样?
(2)楚汉战争的结果怎样?
38、三省六部制正式确立是何时?
3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早在道光年间,随着西方商品对民众生活模式的冲击,趋洋附西的倾向就在时势的流变中推动着生活习俗的演变。“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重楼曰洋楼,采轿曰洋轿,挂灯名洋灯,火锅名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
材料二 传统社会的价值观是“贵义贱利”,居于“四民之末”的商人是没有社会地位的。但是,晚清社会的发展却从根本上逆转了传统的价值观,“重商”不仅发展为影响深远持久的社会思潮,而且也改变了清王朝的国策,由“重农抑商”变为“以工商立国”。表现在社会风尚方面,……商人不仅捐纳功名跻身于绅士之列,而且有名望的绅士们也相率从商,在绅与商的交互渗透中形成了颇具影响力的“绅商”阶层。在社会交往中,也出现“交往重衣冠而不问出身”的时俗。……同时,社交应酬也带有明显的商业利益,而不再以联络友情为主。
材料三 受西方民主平等观念的影响,从属于晚清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大业的社会习俗的变革,……一向被社会歧视受性别不平等压制的妇女,开始走向社会,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并为男女平等而斗争。同时在一般礼仪中严格的“等级”、“身份”的界限也开始趋于模糊。
——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回答:
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晚清习俗中所表现出的社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