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德阳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康熙时期,在陕西南部的秦岭和大巴山地区,有铁厂数十处,投资铁厂的大都是外来客民,他们“携带工本,雇募匠役”,这些投资者的资本都比较雄厚,“凡开厂之商,必有资本足以养活厂内之人”。这说明当时该地区(     

    A.商帮活动较为频繁

    B.官营冶铁业发展迅速

    C.自然经济趋于瓦解

    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

  • 2、明朝后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总结性的科技著作相继问世,并被译成多种文字。欧洲传教士与开明的中国士大夫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这反映明朝后期科技发展的特点是(     

    ①注重对传统科学技术的总结   ②科技与生产生活无任何联系

    ③中外科学技术成果相互交流   ④创新性研究成果占绝对优势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3、如图是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代表步入会场时的场景。这次会议(       

    A.颁布了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B.确定了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C.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国纲领

    D.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 4、1942年,延安上自中央领导、八路军总司令,下到食堂伙夫、单位门卫,每个公家人都有生产任务。朱德总司令在王家坪开荒种了三亩菜地,在杨家岭中央办公厅所在地的山坡下,至今还保存着毛泽东当年亲自耕种过的一块菜地。此举主要目的是(     

    A.增加生产坚持抗日战争

    B.精减机构提高行政效率

    C.团结民众建立民主政权

    D.廉政建设提高执政水平

  • 5、在抗日根据地内,应没收汉奸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及少地的农民;没收逃亡地主的土地,无租息的分配给农民;颁布减租法令,减租至最低限度;保障农民佃耕土地的永佃权。这些土地政策(     

    A.彻底消灭了封建剥削

    B.利于保证农民的经济权利

    C.团结了社会各个阶级

    D.由中共在解放区首次推行

  • 6、下表为南京临时政府推行的部分措施

     

    措施

    历法

    宣布改用阳历

    服饰

    剪发辫、易服装

    称谓

    革除“大人”“老爷”等称呼

    可见,辛亥革命(     

    A.实现了思想文化革新

    B.推动了社会风俗的变化

    C.发动了广大人民群众

    D.解决了中国的社会矛盾

  • 7、秦朝“在政府组织上,嬴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做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改变。”材料中“规范”是指(     

    A.分封制度

    B.世装制度

    C.中央集权制度

    D.宗法制度

  • 8、某诗人读近代一战争史事感怀而作:“黄海炮声烈,长惊来者心。英雄功永在,弱主过何深。质脆瓯方破,堤决地必湮。中华入盛世,还要戒胡孙。”该战争为(     

    A.三元里抗英

    B.中法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鸦片战争

  • 9、自战国中期以后,各诸侯国都重新按地域划分居民,实行郡县制,   三公九卿制的雏形也在战国晚期就见诸于秦国。这说明(     

    A.国家统一局面开始形成

    B.贵族制退出国家治理体系

    C.国家政治制度逐渐转型

    D.对地方垂直管理体制确立

  • 10、1839年起,林则徐收集各国消息情报和国际知识,编成《四洲志》等书稿。魏源的《海国图志》成书于1842年,是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徐继畬《瀛寰志略》成书于1849年,介绍了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及西方民主制度。这表明当时知识分子(       

    A.要求变革社会制度

    B.成为资产阶级的代言人

    C.主张开展实业救国

    D.积极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 11、东汉史书非常重视符命、灾变和祥瑞的书写,如《汉书》中多次提到刘邦受命称帝的符篆,《东观汉记》中记载刘秀出生时“有赤光,室中尽明”。这说明东汉(     

    A.民众普遍认同天人感应学说

    B.史书撰写服务于政治统治需要

    C.祥瑞文化植根于久远的传统

    D.儒学成为改朝易代的理论依据

  • 12、1956年,中共八大实行差额选举和自由批评等做法,提出了民主党派与中共“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基本方针。会后,各民主党派还对本党的纲领作了新的修改。这些都表明(     

    A.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初步建立

    B.共产党与民主党同心追求民主

    C.群众参与政治监督日益制度化

    D.人民当家作主是新中国的本质

  • 13、孔子编著的《春秋》,强调在大一统下明“华夷之辨”,他以是否符合西周礼乐文明作为区分华夷的标准:合于周礼者为华夏,违背周礼者为夷狄。孔子的这一观点(     

    A.表明华夏认同已经形成

    B.是诸侯实施文化歧视政策的根源

    C.蕴含一定华夏认同观念

    D.使“华夷之辨”观念得到普遍接受

  • 14、某历史档案馆的一份档案文件上这样记载:“宣统三年八月二十一日(古历)内阁奉,瑞澄电奏,革匪创乱,十九日猛攻楚望台,省城失陷,瑞澄退登楚豫兵轮,移往汉口……已电调湘豫巡抚队来鄂会匪……览奏殊深骇异。”该文件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A.黄花岗起义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武昌起义

  • 15、在黄河流域的陶寺遗址中,发现了彩陶龙盘和大量玉器,其中“龙”是红山文化的重要元素,玉琮则具有大汶口文化特征,出土的彩绘高领折肩尊、篮等陶器还具有良渚文化的因素。这表明(     

    A.旧石器时代手工业发展迅速

    B.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

    C.中国大地出现邦国林立局面

    D.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

  • 16、甲骨文发现前,殷商时期属于“传说时代”。随着大量甲骨文遗存的发现,它记录的天象、王室组成等,使商代成为可资考察的“信史时代”。由此说明(     

    A.文字是传承历史的重要载体

    B.甲骨文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

    C.“传说时代”无可信的历史

    D.原始文字尚未具备书法要素

  • 17、茶产于四川,流行于江南。如图是辽代晚期壁画《备茶图》。据此可知(       

    出土于河北宣化辽墓壁画《备茶图》

    A.南方文化影响力扩大

    B.契丹族逐步封建化

    C.经济作物在辽国推广

    D.风俗画在西域流行

  • 18、1313年,元朝宰相向皇帝上奏:“自隋唐以来,取人专尚词赋,人都习学的浮华了……俺如今……专立德行明经科。明经内‘四书’‘五经’,以程子(程颐)、朱晦庵(朱熹)注解为主,是格物、致知、修己、治人之学”。据此可知,元朝(     

    A.儒学复兴运动兴起

    B.利用程朱理学巩固统治

    C.市民文化得到发展

    D.积极推动儒学的社会化

  • 19、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在全国各地推行“均输”政策,“令远方各以其物,如异时商贾所转贩者为赋,而相灌输”。这一政策的施行(     

    A.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B.阻碍了商品正常流通

    C.提高了地方官员工作效率

    D.冲击了重农抑商政策

  • 20、鸦片战争后英国输华商品总值时有变化,如:在1845年,输华商品总值为239万英镑;1850年则为140万英镑。但始终未能达到英国人的预期,原因是(     

    A.自然经济的抵制

    B.英国获得在华设厂权

    C.洋务运动的开展

    D.美法加紧了商品输出

  • 21、“玄宗之末,版籍浸坏……炎建议作两税法……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这一制度的实行 (     

    A.消除了社会的贫富不均

    B.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C.减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有利于均田制的推行

  • 22、观察历史地图有利于形成时空观念。对下列如图和如图战役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A.图1是进入相持阶段后取得的最大胜利;图2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决战的序幕

    B.图1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图2的胜利,振奋了人们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C.图1是抗战以来取得的第一次大捷;图2使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D.图1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图2打破日军的“囚笼政策”

  • 23、敦煌飞天壁画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艺术形象。它融合了印度佛教天人和中国道教羽人等多种元素,主要凭借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而凌空翱翔。形成这种艺术形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B.雕刻技术的进步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D.绘画技术的精湛

  • 24、下图是某场战役示意图。这场战役共进行大小战斗 1800 多次,摧毁了大量敌人据点,打破了日军的“囚笼”。该战役是(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淮海战役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南京条约》中规定割________给英国;《北京条约》中规定割________地方一区给英国;义和团的旗号是________;《马关条约》签订以后,列强侵华由商品输出转变为________;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是________

  • 26、中国共产党诞生

    (1)成立:______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共一大现在上海后转移到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内容:确定中国共产党这个名称,大会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__________,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大会还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_____任书记。

    (3)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______的大事变,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从此中国革命的___________________

  • 27、中共中央准确地估计国际国内形势,确定了_______、以_______粉碎国民党军队进攻的方针。

  • 28、_______年1月10日,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参加的_______会议在_______召开,通过了_______纲领案等五项协议。但是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很快否决了这些协议。

  • 29、填空题

    古代伯利克里时代,雅典的主要民主机构

     

    政治机构

    职能

    ________

    讨论、决定国家重大问题

    ________

    负责处理大部分城邦政务

    ________

    受理并裁决公民投诉

     

     

     

  • 30、17世纪,____________出现早期启蒙思想。18世纪,____________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18世纪后期,启蒙运动达到高潮。

  • 31、

    人物

    时代

                          

    陆王心学

    明朝中期

    其核心的理论为_________。陆王新学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____________色彩

    李贽

    明朝后期

    以李贽为代表的思想家提倡________________蔑视权威和教条。

    黄宗羲

    明末清初

    严厉抨击 ______________,称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反对重农抑商观念,提出_________

    顾炎武王夫之

    明末清初

    对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进行批判,顾炎武提出_________________

     

  • 32、文化交流互鉴之路纵观历史,中国古代对外交流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发展的重要动力。

    (1)将下列中国历史事件与其历史时期相对应(请填涂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位置上)。

    ①汉代       

    ②唐代       

    ③宋代       

    ④明代       

    (2)唐宋的中外文化交流活跃,将下列选项填入表中相应空格并填涂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位置上)。

    A.长安  B.天文、历算和佛教  C.丝绸、纸张和瓷器

    D.泉州  E.市舶司  F.丝织品、茶叶和瓷器

    G.北庭都护府  H.香料、珍宝和药材

    朝代

    唐朝

    宋朝

    起点

    管理机构

    中国输出物品

    输入中国物品

     

  • 33、   (何时)棉花种植和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地区。

  • 34、形成

    (1)“光荣革命”后,________逐渐退出内阁,成为“____________”的国家元首。

    (2)内阁承担实际的____________,其权力和重要性加强。

    (3)1721年,____________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

    (4)19世纪中期,两党制发展,大选中获胜的____________上台组阁。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请简述秦国商鞅变法内容。

  • 36、“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是农业发展的根本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引自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Ⅱ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把城市的繁荣和乡村的振兴联在一起考虑,强调“如果农村人口没有足够的购买力购买鞋子、衣服、汽车,那么工业中心也要受苦”。1933年5月(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三1950年前后,苏联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但工业消费品供应不足,而且质量较差,农业发展缓慢,到1953年全苏人均粮食仍低于1913年,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了粮食总产量的60%和全部甜菜与皮棉,农庄庄员的劳动报酬很低,这种状况在此后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直接过渡”和“利用资本主义”分别是指什么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做法有何不同

    (2)据材料二指出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概括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现象产生的根源。谈谈你对经济发展的认识。

     

  • 37、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

    (1)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是怎样的?

    (2)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的是什么?

    (3)战略决战是指哪些战役?

    (4)七届二中全会中提出怎样的基本方针?

    (5)北平和谈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

    (6)渡江战役的过程和结果是怎样的?

  • 38、简答题:

    (1)按顺序写出从夏朝到清朝的朝代更替

    (2)名词解释:贞观之治

    (3)列举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在宋朝发展的情况。

  • 39、宋初是如何分散机构权力的?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