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平如镜的罗布泊像座仙湖,我在和煦的阳光下乘舟而行,如临仙境。
B.斯文·赫定坐着船在水面上转了几圈,他站在船头四下俯瞰,感叹这里的美景。
C.班干部和同学们的意见大相径庭,在参赛曲目的选择上无法达成一致。
D.大型武术舞台剧《太极秀》融合声光电技术,场面极其壮观,令人叹为观止。
2、下列各项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故乡》《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都是鲁迅先生的作品,分别选自他的小说集《呐喊》和杂文集《且介亭杂文》。
B.《格列佛游记》商人格列佛随“冒险号”出海时,所乘的船遭贼船劫持,他侥幸逃脱,被一座叫“勒皮他”的飞船救起。
C.《水浒传》中宋江寻友不得,独自来到浔阳楼上欣赏江景,自斟自饮,触景生情,感恨伤怀,在墙壁上题下反诗。
D.《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面对大人国国王,沾沾自喜地介绍了英国各方面的情况及近百年来的历史,但被国王一一否定。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游弋 教悔 遁词 如雷贯耳
B.旁骛 作揖 鲁钝 走头无路
C.侥幸 懦夫 嬉闹 根深蒂固
D.梳懒 桑梓 褴褛 言不及义
4、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交响乐团与阿尔巴尼亚交响乐团联袂演出,配合得天衣无缝。
B.让众多企业家望眼欲穿的“深圳老字号”评选活动终于启动了。
C.深圳女军医乔丽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真是当之无愧。
D.他在市作文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后,重蹈覆辙,又在省赛中获得大奖。
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俭自以博闻多识,读书过陆澄。俭集学士何宪等盛自商略,澄待俭语毕,然后谈所遗漏数百十条,皆俭所未睹,俭乃敬服。俭在尚书省,出巾箱、几案、杂服饰,令学士隶事®,事多者与之,人人各得一两物。澄后来,更出诸人所不知事,复各数条,并旧物夺将去。竟陵王子良得古器,小口方腹而底平,可容七八升,以问澄,澄曰:“此名服匿®,单于以与苏武。”子良详视器底有字,仿佛可识,如澄所言。
(节选自《南齐书·卷三十九》,有删改)
【注释】①隶事:引用典故。②服匿:盛酒器。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皆俭所未睹 皆:
(2)单于以与苏武 以: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王俭自以博闻多识,读书过陆澄。
【3】请结合原文分析,陆澄的“渊博”体现在哪里。
6、(甲)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甲诗用“________”“________”两个短语为喻,说明自己的仕进道路受到阻塞。
【2】两诗的作者仕途上都不如意,但对待未来的态度却有所不同,请结合以上诗句简析。
7、长征即将胜利,毛泽东带领红军越过岷山之后,回顾长征,心潮澎湃,写下了《七律 长征》。阅读《七律 长征》,完成小题。
七律 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对毛泽东的这幅书法作品,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笔法遒劲有力,结构简省,气势磅礴。
B.运笔自然流畅,线条奔放,纵任狂放。
C.字体大小参差,方正端庄,浑厚大气。
D.用笔收放自如,讲究布局,一气呵成。
(2)有篆刻爱好者将《七律 长征》的部分诗句刻成了印章,将下列印章按诗句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 ② ③ ④
A.①④②③ B. ①④③② C.④①②③ D.④①③②
8、默写
(1)蒹葭采采, 。 (《诗经 蒹葭》)
(2)塞下秋来风景异, 。 (范仲淹《渔家傲》)
(3) ,而无车马喧。 (陶渊明《饮酒》)
(4)人生自古谁无死, 。 (文天祥《过零丁洋》)
(5)《岳阳楼记》这篇流传千古的散文之中,既赞美滕子京政绩,又交代了重修岳阳楼背景的句子是 , 。
9、(三)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不敢老的父亲
①父亲比我大了整整50岁,老来得子,高兴得放了两大挂鞭炮,摆了10桌宴席,还开了那瓶存放了两年都没舍得喝的五粮液。8岁时,父亲带我去学二胡,从家到少年宫,骑自行车足足要一个小时。等我放学了,他把我送过去,晚上9点再去接我。到家时,已经10点多了,我饭没吃,功课也没做,不得不继续奋战到深夜。于是,父亲决定买一辆摩托车,这样我就能在晚上11点之前上床睡觉。我妈说:“你都这么大年纪了,能学会吗?”父亲握紧拳头,一边展示胳膊上的肌肉一边豪情万丈地说:“穆桂英53岁还挂帅出征呢,我是个大老爷们,小小摩托车还征服不了?”他胳膊上的肌肉松垮垮的,看得我一个劲儿地捂着嘴偷笑。
②我10岁时,父亲60岁,从单位光荣退休后的第二天,他就找个人多的街道,摆起了修鞋摊。收费低,活儿做得又好,常常忙得抽不出身吃饭。以前的同事闲逛到他的摊前,不解地调侃:“老黄,退休工资还不够花呀?都这么大岁数了,还干这活。你这手艺什么时候学会的呀?”父亲一边抱着鞋飞针走线,一边爽朗地笑:“这么年轻就闲着,还不得闲出病来。”看着他沟壑丛生的脸,我忽然感觉有点难为情。
③我读高三那年,父亲执意在学校附近租间房子,学人家搞陪读,还不辞辛苦地把修鞋摊也搬了过来。我上课时,他在家做饭;我放学时,他急匆匆出摊。饭做早了会凉,但他总是把时间掐得很准,每次我都能吃到热腾腾的饭菜。可这样的话,他就只能饿着肚子干活,能吃饭时菜早已凉透。我帮他收摊,一个补鞋的中年妇女说:“你孙子都这么大了呀,那你干吗还这么拼命?让儿子养着就好了。”我站在旁边,脸上火烧火燎的,命令他:“以后不要再摆摊了,家里又不是穷得揭不开锅!”他把脸一沉,气呼呼地说:“我还这么年轻,还能多挣点!”说这话时,他68岁,原本挺拔的腰身已经有些佝偻。
④大学时,远离家乡,我和父亲难得见上一面,所有的交流都靠一根细细的电话线维系。他总是在电话里说:“想买啥就买啥,别太寒碜,我还年轻,养得起你。”
⑤毕业后,我留在大城市发展,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让自己离远方的父母越来越远,连电话都打得少了。偶尔打过去,父亲还是那一套话:“家里一切都好,我这么年轻,能有什么事儿啊?在外面好好干,别瞎操心!”听他这样说,我就真的很少操心,连谈恋爱、买房子也心安理得地接受了父母的经济支援。此时的父亲已经快80岁了,我知道他已经不年轻,但是我却一直以为他至少身体健康、没病没灾。直到母亲的电话打过来,我才知道,原来有那么多的秘密,我一直不知道。
⑥父亲病了,是脑出血。他一直有高血压,常年离不开降压药。他是在鞋摊前病倒的,中午的太阳火辣辣地烤着,年轻人都避之不及,何况一个年近八旬的老人?父亲躺在床上,高大的身躯被岁月打磨得像一片瘦小的叶子,眼窝深陷,颧骨突出,头发白得如一团蓬松的棉花。而一周前,他还在电话里对我说:“我还年轻……”
⑦看见我,父亲想要坐起来,并努力张大干瘪的嘴,做好了展示年轻的准备,但最终,只发出极低的声音:“我一直不敢老,怕我老了,你就没有父亲帮、没有父亲疼了,可我还是老了……”
⑧原来,这么些年,父亲一直在用行动和语言激励自己、强逼自己时刻保持年轻状态,好给我挣足够多的钱,给我足够多的帮助,给我足够多的爱,也给我足够多的从容与坦然,让我不因有一个年迈的父亲而自卑自怜!
⑨而我,居然根本不懂父亲的良苦用心,竟在他夸耀自己还年轻时,曾生出一丝厌恶与不满。如今,在父亲病床前,看着老如朽木的父亲,我终于忍不住泪流满面。
【1】下列对文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本文按时间顺序,从父亲50岁老来得子写起,直到父亲年到80岁病卧在床。
B. 本文最后两段作者直抒胸臆,将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也使文章更富感染力。
C. “我还年轻,养得起你。”表明父亲虽然面对生活的重压依然能够乐观面对。
D. 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愿意为了孩子死而后已并因此不断激励自己坚强乐观的人。
E. 本文属于记人散文,语言饱含情感,从中不难领悟孩子对父亲的深深的敬爱。
【2】父亲的“不敢老”体现在哪些事情上?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3】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①我站在旁边,脸上火烧火燎的,命令他:“以后不要再摆摊了,家里又不是穷得揭不开锅!”
②父亲躺在床上,高大的身躯被岁月打磨得像一片瘦小的叶子,眼窝深陷,颧骨突出,头发白得如一团蓬松的棉花。
【4】本文的题目是“不敢老的父亲”,为什么父亲不敢老?用这样的题目有什么好处?
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筷子的故事
①我和几家能玩到一起的朋友,组成了一个圈子。每隔一段时间就小聚一次。每次小聚,都以吃饭、喝酒、聊天为主。不同的是所食饭菜都是自己动手烹制。轮到谁家,谁家就做东。男主根据大家的喜好负责采买,女主拿出看家本领,烧一桌好菜,其他人则攒在一起,不着边际地闲聊。
雕花的筷子
②画家特能画,来到他家你需要提防着被他速写。因为被他逮着的不雅、恶俗都有图为证,往往要被大家调侃好久,直到下一个倒霉蛋出现才可翻身。可是画家自己的话儿却不多,似乎所有的话儿都被他咽进肚子里,又调成颜色落到了纸上,落到了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上。他家的筷子全都是金丝楠木的。据说还定期按要求保养着,因为油里浸过,水里煮过,细砂纸打磨过,所以每根筷子都泛着温润的紫红色。而且每一根筷子顶端一寸左右的地方都雕着花,刻着字。或竹或兰,或清风明月或紫气东来……线条似有而无,勾画了了,模样甚是精致。就着淡雅的碗碟就餐时,画家仙风道骨,大师气儿十足。来客一箸在手竟不好意思东拉西扯,更不好意思扯着嗓门劝酒。仿佛一双筷子,是约束,是规范,是突然速成的儒雅。多少有些别扭。有一次喝到酒酣时,老兵将那雕花筷子一横,嚷道:画家,你给我整双能吃饭的筷子,这个我吃不香。画家乜斜他一眼,拿起面前的食碟慢悠悠地走到门后,把食碟往二哈门口一放,说:没进化好的上这吃来。老兵吃瘪,众人笑喷。
不一样的筷子
③老兵是壮汉,且是个当过兵的壮汉,不知道为什么岁月把他身上属于兵的自律和严谨打磨殆尽,只给他留下一身兵的粗犷与豪爽,然后又被他自主升华成了霸道的匪气。每次轮到老兵家做东,他必定会把媳妇赶出厨房,亲自披挂上阵。叮叮当当,一通山响,让人感觉不像是在做饭,倒像是在拆厨房。常常是风驰电掣的功夫,便可见齐刷刷一排大海碗盛着浓滋重味站满餐桌,老兵山大王似的往桌前一站,那叫一个豪气。老兵的话儿贼多,段子、笑话,顺手拈来。推杯换盏,劝酒夹菜,分分钟的功夫就能把来客喝到豪情万丈,甚至主动要酒喝。这时老兵便会使出绝活,用筷子头起啤酒。只见他一手握住瓶颈,一手捏住筷子头,将齐刷刷的筷子头朝着酒瓶盖的边缘轻轻一撬,就听到闷闷的“噗”的一声传来,然后就看到酒瓶盖“嗖”的一下冲飞到天花板上去了,动作如行云流水,极其干净利落。然而大多的时候因为过于追求这种声响效果,会用力过猛,一双好端端的筷子可能就此折了。老兵也不在意,扬手就扔进垃圾桶里。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新的旧的常常几世同堂,所以老兵家的筷子什么样的都有。一茬一茬的筷子,在老兵的生活里来来去去。用餐时,不能按颜色配对,也不能按材料配对,总之甭管方的圆的,尖头齐头,只要粗细长短差不多,那就是一双。记得有一回,作家端详着餐桌上参差不齐的一大捆筷子,故意促狭地问老兵:56个民族56朵花,你告诉我,这饭怎么吃?老兵指着门外的桃树嬉皮笑脸地怼道:有能耐你自己出去撅两根一样的。作家气得咬牙切齿,众人又笑喷。
有名的筷子
④作家是个很感性的人。他家的饭,餐前有汤,餐后有茶,餐桌上一年四季有水果和鲜花。每一双筷子都有一个名字,每一个名字都是一种归属。先生,太太,少爷,小姐,红颜,挚友,损友……用的时候需小心地对号入座,因为这些有名的筷子不仅是用来吃饭的,还能做打击乐器,还能做指挥棒。每当喝到酣畅处,作家会以筷为槌,以碗为鼓,唱上一曲古曲。《渭城曲》、《江雪》,就是《将进酒》也唱得。往往声音高亢,一波三折。众人亦是手执木筷,或敲碗、或敲桌跟着助兴。每每这时,老兵需得有人看着,否则作家的碗和筷子都可能会受重伤。然而一曲终了,作家筷子一挥就开始劝酒,先生干一杯,红颜助一杯,挚友陪一杯,损友罚一杯……这时手中的筷子,就成了主宰命运的神器,烫手的山芋。因此常有耍赖的,趁人不注意偷偷换走了别人的筷子,也有当场被抓住却死不认账的,更有攥着自己的筷子死活不给别人看的。老兵是桌长,非要明察秋毫,却也有笃定不服天朝管的,任尔东南西北风。然后众人起坐喧哗,一片欢腾。
⑤我们在一次又一次的小聚中,端起一家一家的饭碗,用一双小小的筷子,品尝到了不一样的生活,我们都在过属于自己的生活,同时又都在追求着属于自己的小舒适。见贤思齐,择善而从,感谢一双双筷子包容着各自的习惯,见证着相互的陪伴,让性情各异的我们成为十几年的朋友。
【1】三种筷子显示三种不同的生活,请用简要的语言分别概括。
【2】“筷子”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
【3】下面这句话单独成段,它放在文中哪个位置最合适?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一家一家地吃下来,我发现无论是山肴野蔌,还是玉盘珍馐,每个家庭都有属于自己的味道,就连筷子都各不相同。
【4】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划线的两句。
(1)56个民族56朵花,你告诉我,这饭怎么吃?
(2)这时手中的筷子,就成了主宰命运的神器,烫手的山芋。
【5】第②段中“突然速成的儒雅”该如何理解?
11、阅读下文《晕——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完成下列小题。
①碧蓝的天空,铺过来一层蚕丝般的云幕,不一会儿,太阳周围现出一道彩色光环。它宛若彩虹,但没有彩虹鲜亮;虹的色彩排列是内紫外红,而光环刚好相反,是外紫内红。这就是“晕”,俗称“风圈”。
②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对“晕”进行了观察和记载。远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晕”字出现。到了西周,“晕”便正式作为天象被记录下来。而欧洲人直到 1630年,才有关于“晕”的详细记载,比我国晚了一千多年。
③人们虽然很早就注意到了这种美丽的光象,但对它的成因作出科学的解释,则是近一二百年的事。1666年,牛顿做了一个很简单但对后来科学发展影响很大的实验。他让一束阳光透过三棱镜,结果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色彩条。这使人类第一次认识到,阳光原来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当它们通过三棱镜时,由于波长、折射角不同,才显示了各自的本色。这一发现给 “晕”的科学解释打下了基础。
④探空资料表明,那白如蚕丝的云幕,其高度都在距地面5000米以上,是由六方柱体状的小冰晶组成的。如果把六方柱体不相邻的过延长,实际上就是三棱柱体。所以,六方柱体状的冰晶就像三棱镜一样,能把阳光分成七色彩条。当无数兆亿小冰晶被阳光照射后,各色光按一定角度折射出来,便形成了绚丽多彩的爱环。
⑤人们对“晕”的兴趣,不单因为它有斑澜的色彩,而且由于它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据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统计,在 1980年中就曾出现过 1052次“晕”,“晕”后两天内出现风。雨等显著天气变化的占 80%。
⑥不过,也不是所有的“晕”都是风雨之兆。气象工作者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当“晕”的持续时间在1小时以内(俗称“短晕”)时,未来的12小时一36小时内会出现风或雨;当“晕”的持续时间在5小时以上(俗称“长晕”)时则不会有风雨天气出现。
⑦美丽的爱环是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我们了解并利用它来观测风云,可以更好地安排工作和生活。
【1】第①段从哪两个方面说明晕和彩虹的不同(每项答案不超过5个字)
【2】第③段中的“这一发现”指的是 。
【3】第⑥段运用列数字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依次是从哪几方面来说明晕的?下面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描摹色彩 解说概念 解释成因说明作用
B.解说概念 追溯历史 记述实验划分种类
C.解说概念 追溯历史 解释成因说明作用
D.描摹色彩 记述实验 解释成因划分种类
12、根据下面的材料和要求写一篇文章。
在陈全忠的《大地上的读书人》一文里, 一个贫穷的孩子为什么在山路上读着借来的书而不觉其苦?一群面带菜色的学者为什么埋首于卷册间却能自得其乐?因为他们找到了蕴藏其间的趣味。
其实,生活中做许多事情都是如此。发现趣味,就是发现事物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发现了趣味,艰苦的生活就有了快乐。
请根据读后的联想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
(1)题目自拟。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3)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
(4)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