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气东输工程为东部地区带来的影响是( )
A. 缓解能源供应紧张 B. 环境质量下降 C. 资源过度开发 D. 雾霾天气增多
2、2020年地球一小时的主题是“保护生物多样性,为地球发声”,意在促使公众更加重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
A.在内蒙古牧区,部分地区培育人工草场,变游牧为定居养殖牲畜
B.北方地区,在农耕区的边缘种植防护林
C.在黄土高原上大量开是,扩大耕地面积,力求增加粮食产量
D.在三江源地区,设立自然保护区
3、世界上最深的湖是( )
A. 里海 B. 贝加尔湖 C. 死海 D. 青海湖
4、新疆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是( )
A.干旱 B.“高”和“寒” C.湿热 D.寒冷
5、亚洲的贫困国家,如尼泊尔、阿富汗的主要经济部门是( )。
A. 工业 B. 服务业 C. 高技术产业 D. 农业
6、新疆具有全国意义的重要自然资源是( )
A. 煤炭 B. 铁矿石 C. 石油、天然气 D. 长绒棉
7、新疆地形被形象地称为“三山夹两盆”,其中的“三山”是指阿尔泰山、昆仑山和( )
A.长白山 B.天山 C.祁连山 D.横断山
8、具有“东方之珠”美誉的是
A. 香港 B. 澳门 C. 珠海 D. 台湾
9、2010年6月13日新华网报道,陕西洛川50万亩苹果树使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坡成为优质农产品基地。下列不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的是…( )
A. 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
B. 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的裂隙,许多物质溶于水
C. 多窑洞和梯田
D. 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覆盖
10、西北地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我们应()
A. 大幅度增加牦牛、绵羊、山羊数量,提高牧民收入
B. 在本地区西部大力种植水稻、油菜等农作物,形成商品农业基地
C. 大力开采本区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满足国家需求,增加国内生产总值
D. 因地制宜,适当发展畜牧业,在河谷低平地区发展种植业,发展高原生态旅游,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11、2016年11月赤喀高铁各路段已开始施工,在施工期间最有可能造成临时停工的天气是:( )
A. B.
C.
D.
12、下图是中纬度地区7月份平均气温分布略图,(①②两地纬度相同),从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
A.属于北半球,①处的气温低于②处
B.属于南半球,①②两处的气温相同
C.属于南半球,①处是海洋,②处是陆地
D.属于北半球,①处是陆地,②处是海洋
13、流经北京市区的河流的流向是( )
A.由北向南
B.由东向南
C.由西北向东南
D.由东南向西北
14、塔里木盆地位于( )
①新疆南部 ②新疆北部 ③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之间 ④天山山脉和阿尔泰山脉之间
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15、作为中学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应从自身做起,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参与环保活动 ②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③等工作后再接受环境教育 ④积极购买非生态标志的商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6、“北大仓”的发展方向应是( )
A. 退耕还林、还草 B. 开垦耕地 C. 大力发展工业 D. 农业现代化
17、位于亚洲与北美洲分界线上的海峡是( )
A. 白令海峡 B. 霍尔木兹海峡 C. 直布罗陀海峡 D. 马六甲海峡
18、不属于青藏地区的旅游胜地是( )
A. 长江三峡 B. 青海湖 C.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D. 布达拉宫
19、下列关于秦岭-淮河一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B.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我国水田和旱地的大致界线
D.我国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20、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和分布最广的语言分别是( )
A. 英语、汉语 B. 汉语、法语 C. 汉语、英语 D. 法语、日语
21、“三山夹两盆”是新疆地形轮廓的主要特征,“三山”由北向南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澳门历史上曾被_______长期占领,中国政府于________年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开设了澳门特别行政区.
23、读中国地形图,回答问题。
盆地:1 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
高原:3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
山脉:5________________
24、西北地区以________ 为主要自然特征.青藏地区以“________”和“________ ”为主要自然特征.
25、目前,北京正在朝着“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________ ”的目标迈进.
26、________是我国的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与四川省相邻的直辖市是___________。
27、日本国土南北________,海岸线________,多优良港湾。
28、北方地区是指中国东部________ 以北的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
29、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是山环水绕, 。
30、西双版纳所在的省区是
3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线大致通过______(山脉)——______(河流)一线;这条分界线与我国1月份______℃等温线大体一致。
(2)B线以西,农业部门以______业为主。
(3)C地区耕地类型为______(旱地或水田),粮食作物以______为主。
(4)C、D两地中,夏季平均气温较低的是______地。
(5)E区域的河流以______(内或外)流河为主。
32、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雪乡·双峰林场(44°28'N,128°54'E),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这里有最密的林海, 最厚的积雪, 雪量堪称中国之最, 素有中国“雪乡”的美誉。图1为“东北地区简图”。
材料二:中国水乡·周庄,位于江苏省昆山市,是一座有900多年历史的水乡古镇,保存着传统的水乡风貌和较为完整的古建筑。图2为“长江三角洲简图”。
(1)“雪乡”位于图1中的______ (填数字序号)。东北地区冬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主要原因是①______,②紧邻冬季风的源地。
(2)东北三省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优越的自然条件是( )
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②地多人少,粮食的商品率高
③机械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 ④雨热同期,灌溉水源充足
A.①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②③④
(3)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密度______ (填“大”或“小”),城市数量多, 经济发展水平高, 借助高速公路和高速______, 长江三角洲的人们往返不同城市之间,像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样,这种现象被称为“______”。
(4)与周庄相比, “雪乡”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条件有(双选)( )
A.独特的气候资源 B.旖旎的水乡风光
C.传统的丝绸文化 D.多样的民俗风情
33、结合左图和右图回答:
① 关于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叙述错误的是( )
A.地表破碎、沟壑纵横,破坏交通和村庄 B.肥沃土壤大量流失,影响农业生产
C.下游河床抬升,水库淤积,易产生洪涝灾害 D.地震、台风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② 图11所示,在F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目的主要是( )
A.防止滑坡 B.利于耕作 C.保持水土 D.修筑窑洞
34、茶是典型的中国文化符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茶圣陆羽在所著的《茶经》中论述了茶的起源:“茶者……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壤,下者生黄土。”现代研究表明,茶树喜欢温暖、潮湿、荫蔽的环境,排水良好的丘陵和山区适宜其生长。
材料二:普洱茶出自澜沧江畔的各大茶山中,产区的土壤多是由花岗岩、紫色岩和砂石等岩石经长期风化发育而成的红壤、黄壤、砖红壤,属于微酸性土壤,十分适合茶树生长。
材料三:如图1是“2018年中国部分茶叶始采日期图”,图2是“2016年中国各省级行政区茶园面积比较图”。
(1)从种植面积来看,茶树主要分布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_____地区,茶树分布区主要的气候类型是______,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
(2)图中始采日期最早的茶叶名称是______,最晚的茶叶名称是______。茶叶的开采时间自南向北越来越______,其主要影响因素__________(选择 海陆因素/纬度位置/地形因素)。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自然因素角度分析云南普洱茶品质好的原因,至少答出三点。
35、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地区的划分界限大致以 _______(山脉)、_______(河流)一线为界。这一线是一月份 ______ ℃等温线通过的地方。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___________
(2)C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的特征是 ___________
(3)“旱地麦浪大豆香”描述的是 _________地区(填序号)。
(4)B、D两地中,夏季平均气温较低的是 ______地,年降水量较多的是 ____________ 地
(5)D地区是 _________族(少数民族)聚居地,本区的农业以 ________为主。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