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龙岩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达有误的一项是(     

    A.“更”是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旧时每晚八时左右称为“定更”。

    B.欧阳修与范仲淹都是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都位于“唐宋八大家”行列。

    C.《敬业与乐业》与《精神的三间小屋》分别是我国梁启超、毕淑敏的作品。

    D.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 2、名著阅读: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鲁迅在《琐记》中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时兴奋的心情和不顾本家的老辈反对,如饥似渴地阅读《鉴略》的情景,表现了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B. 白骨精是《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西天取经途中所遇到的一个妖怪,她曾先后变成年轻女子、老妇人和老公公来哄骗唐僧师徒,但都未能逃过孙悟空的火眼金睛。

    C. 叛徒甫志高带领特务窜到乡下,江姐不幸被捕。在狱中,她受尽折磨,特务把竹签钉进她的十指。面对毒刑,她傲然宣告:“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

    D. 《格列佛游记》中,小人国国王狂妄昏庸,野心勃勃;大人国国王治国有方,公正无私。

  •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媚上欺下     刻骨铭心     大发雷庭     自惭形秽

    B.千均之力     行之有效     不攻自破     根深蒂固

    C.不屑置辩     身临奇境     如坐针毡     信手拈来

    D.斩钉截铁     血雨腥风     狂妄自大     哗众取宠

  • 4、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梦中作

    [宋]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注释】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己换了人间,物是人非。③阑:尽。

    下列对本诗内容或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夜凉如水,月笼千山,凄清的笛声表明环境嘈杂。

    B.次句写梦中看见路旁浓密的百花盛开,色彩灿烂迷人。

    C.第三句借传说喻世事变迁,反映了作者超脱人世之想。

    D.末句表明他依然不能忘情于人世,暗寓诗人的思想矛盾。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腰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縕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不苟同俗,深自屈曲委蛇,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及远,赴古人之奥区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

    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

    注:①激:兼胎,激发。②委蛇:曲折前进。③奥区:深奥区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项是(   )

    A. 援疑理   质:询问

    B. 媵人持沃灌   汤:面汤

    C. 同舍生皆绮绣  被:同“披”,穿的意思

    D. 白玉之环   腰:腰佩

    2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2)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

    3语段甲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表现自己求学艰苦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4郑板桥说自己“非善记,乃善诵耳”。他之所以“善诵”,这是因为他:__________

    5如何学习才能取得成功?请结合语段甲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分条概括。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长沙过贾谊宅

    (唐)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1】下面对《长沙过贾谊宅》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首联一个“悲”字,奠定了全是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诗人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

    B.颔联寒林日斜,不仅是眼前所见,也是贾谊当时的实际处境,也正是李唐王朝危殆形势的写照。

    C.颈联以“汉文有道”反衬刘长卿被贬的凄凉,以“湘水无情”烘托贾谊的痴心,道出了千古文人的悲剧命运。

    D.尾联“君”,既指代贾谊,也指代刘长卿自己;“怜君”,不仅是怜人,更是怜己。

    【2】本诗颔联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试作简析。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张伯经营了一家二手书店,大家前来表示祝贺。

    (1)张伯想要为自己的书店选一副对联,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上联:锦绣成文,原非我有   下联:琳琅满架,惟待人求

    B.上联:远求海外珍本   下联:精印人间好书

    C.上联:楚辞汉赋,江山何磅礴   下联:夏鼎周钟,金石足光辉

    D.上联:不是本店铺,扁鹊难医微恙   下联:若非此效药,华佗无奈小虫

    (2)小明说电子书比纸质书看着方便,你会对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说话时的称呼、语气等,不超过25字)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古诗文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张岱《湖心亭看雪》)

    (2)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月夜忆舍弟》)

    (3)秋草独寻人去后,____________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4)_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5)诗言志。李白在 《行路难(其一)》中写到,即使前途渺茫,也要不失“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乐观与自信;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写到,即使心绪难平,也不能失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乐观与昂扬;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到,即使团圆难期,也要不失“___________ ,___________”的旷达与祝福。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

    有它的地方叫故乡

    舒翼

    ①单位的院子里种了不少花,有玉兰、海棠、碧桃、榆叶梅……每当春天到来,花开之时,树下、花边总少不了赏花者。人们常说,最美人间四月天。想来,春天里那些盛大的花事,无疑是最美的四月天里最绚丽的一道风景。

    ②不过,于我而言,眼前的此般花景再美,却不及记忆里的“那一朵”亲切。因为,有它的地方,叫故乡。

    ③说起来,这种花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它们广泛地种植于祖国大地上,每到春天,花开之处,仿佛一片金黄色的海洋。那满世界的金黄,浓得化不开的金黄,让人震撼,难以忘记。天南海北的人们,不远千里赶赴一处处花海,只为陶醉于那一望无际的灿烂的金黄。这种花,就是油菜花。

    ④我对油菜花再熟悉不过了。我的故乡坐落在苏中平原上,属于里下河水乡,水网密集,油菜花随处可见,田间、路边、河坡上……经常能看见这种极其普通的花儿。小时候,每天放学后,爸爸骑着自行车接我回家,路边的一侧是一条小河,河坡上开满了油菜花。爸爸每次骑到这里时,就会停下来,沿着河坡往下走,采上一朵油菜花,然后递给我。回到家中,我们将采来的这朵油菜花插在装了水的瓶子里,屋子立刻就靓丽了不少。记忆里,童年的每个春天,眼前都少不了油菜花的灿烂盛开,家中都少不了油菜花的美丽装扮。

    ⑤一直以来,我总认为油菜花是一种很特别的花。因为在我心中,大概没有一种花比油菜花更具有故乡的意味了。这不仅是因为我出生并成长的地方盛产油菜花,油菜花承载着我对于苏中水乡和童年的美好记忆,更是因为油菜花的特殊气质,与“故乡”这个字眼最为贴切,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故乡景,故乡事,乃至故乡人。

    ⑥即便你从来没有亲眼见过油菜花,亲身置身过油菜花海中,光从那些图片里,你也可以发现,油菜花的遍野之处,从来不是一方阳台、一处庭院、一所公园,而是连绵起伏的大山脚下,阡陌交错的田埂之上,河网密布的水乡岸边,白墙黛瓦的房前屋后……这些,不正是我们最常见的家园的模样,不正是最典型的乡土中国的图景吗?

    ⑦这也难怪,油菜花本来就是长在乡间田头的。油菜花说到底并不是观赏性的花,而只是有着很强实用价值的农作物油菜的花。那些大面积种植的油菜,不仅可以用来食用,长出的菜籽更是极好的榨油原料。清代乾隆皇帝就有诗赞油菜花:“黄萼裳裳绿叶稠,千村欣卜榨新油。爱他生计资民用,不是闲花野草流。”所以,油菜花在本质上便是属于故乡、属于乡土的。

    ⑧如果说有些花天生只可欣赏的话,那么油菜花则天生就是和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它沾满了生活的烟火气。当有些花正在得到人们的精心栽培、呵护之时,与油菜花的命运相关的,却永远是田间地头的播种、收获,是水乡垛田间的摇橹穿梭,是房上屋顶的缕缕炊烟,是世世代代的繁衍生息……

    ⑨油菜花又像极了故乡的那些人。普通、平凡、质朴,但明亮、健康、泼辣、热烈,长成了一片明媚与灿烂。里下河水乡的那片油菜花,总会让我想到,从这里走出的著名作家汪曾祺的小说《受戒》里那个活泼直率的小英子,还有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柳堡的故事”里那淳朴可爱的二妹子。这些故乡的他(她)们身上,有着原生态的美,自然的美,乡土中国的美。可惜的是,当我们身处其中的时候,常常会因为太熟悉、太常见,以至于熟视无睹,往往只有在身处异乡之后,再回望他们时,才会越发感觉到这种美好。

    ⑩如果每一种花都有“花语”,我想,油菜花的花语就是——故乡。记得某一年去往某地,在一个镇子上采访,不经意间,经过一家屋后,眼前突然出现了一大片油菜花。置身花中,花入心田,一刹那,花站成了我,我跪成了花,天地间只剩一片灿烂的金黄。那一刻,我真的以为,自己是身在故乡。

    1结合全文,概括油菜花的特点。

    2文章第①段有何作用?

    3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①当有些花正在得到人们的精心栽培、呵护之时,与油菜花的命运相关的,却永远是田间地头的播种、收获,是水乡垛田间的摇撸穿梭,是房上屋顶的缕缕炊烟,是世世代代的繁衍生息……

    ②置身花中,花入心田,一刹那,花站成了我,我跪成了花,天地间只剩一片灿烂的金黄。

    4作者为什么说“没有一种花比油菜花更具有故乡的意味了”?

    5请结合全文内容简析本文层层递进的表现手法。

  • 10、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汉字之美

    日本人向来自负,但在中国文字面前却格外地谦恭。他们不但在本民族的文字中拼命汲取汉字的精髓,还一次又一次煞有介事地举办中日文化友好交流--其主角便是汉字的书法作品,据说日本民间曾对汉安选美,夺魁的是“梦”字,入选佳丽还有“雪、柔”等等。日本人对汉字的狂热痴迷可见一般。汉字的音、形、义皆具独特魅力,足以让每一个接近她的人心旷神怡、浑然忘我。

    她的发音变幻莫测,极富音乐性。四种声调再加轻声、变调之类已够复杂,还得讲究轻、重、缓、疾,抑、扬、顿、挫。这里的学问深着呢!同样一篇文章,有人读得铿锵有力,有人读得平淡无奇,有人读得悦耳流畅,也有人读得含混不清。要让听者从你的嘴巴中听出汉字的美,还真得请你下一番功夫。 曾亲耳聆听过一位著名话剧演员朗读戴望舒的《雨巷》,那绝对是一次痛快淋漓的享受;那平缓的语调娓娓引出泛着暗淡灯光的朦胧小巷,那略显惆怅的沙哑是对如烟往事剪不断、理还乱的追忆,那若有若无的哽咽更勾起多情人心灵深处早已尘封的往事,一诗读完,听者不禁泪水涟涟……

    汉字的形美同样不可抗拒。历代优秀的书法家粲若繁星,各具风采。王羲之,飘逸俊朗;颜真卿,粗犷豪放;柳公权,华美灵巧……名山大川如果少了书法家们的题词就让世人少了一分敬仰,小桥流水倘惹有名家的“墨宝”则会因此声名远播。难怪各旅游景点在宣传手册上都忘不了写上“XX年间,大书法家XXX见此佳景,豪兴大发,泼墨挥毫,写下XXX几个大字”之类的语句。我的家乡盱眙有一处本不出名的小山,亏了南宁书法家米蒂的题字“第一山”,近年来竟有不少外地游人慕名而来,让小县城颇有几分自豪。

    形形色色的美术字更为汉字的形美推波助澜。歌手江涛的 MTV作品《创造》,用电脑设计出的歌词字体独树一帜,很有个性。这些字或扁或圆,亦庄亦谐,动静相宜,错落有致,千变成化,精彩纷呈。古老的中国汉字镀上了现代科技的光辉,更魅力四射。

    汉字的形与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足以让稍有想象力的人展开无尽的遐思:“笑”字,活泼可爱;“哭”字,愁眉苦脸;“巍峨”,山的高大顿显眼前;“妩媚”,少女的娇颜潜入心底。难怪中国人爱将“字画”连在一起,汉字本来就是可以入画的。

    文化层次的不同,人生阅历的不同,对汉字字义的理解随之不同。我看《红楼梦》与文学家看《红楼梦》的感受肯定不一样,这也就是为什么同样的文学作品,有人推崇备至有人却视若粪土的原因。平常的一句话,如“你是个大坏蛋!”可能是孩子的童言无忌,也可能是情侣的亲密调侃;可能是路人的厉声痛斥,也可能是某君良心发现后的深深自责。细细品来,汉字的义真及奥妙无穷。

    汉字之美,还美在她只对真正爱她、懂她的人撩开自己神秘的面纱。你看成千上万个汉字就像成千万个小魔块,在语言大师的“点化”下,忽而成了惊世骇俗的不朽巨著,忽而成了清新隽永佳美文,忽而是浅吟低唱,忽而是疾风骤雨,忽而是行云流水,忽而是欲说还休……而我们,正是被这些小魔块们深深吸引,才会“沉睡不知归路”,才会“为伊消得人憔悴”啊!

    夜深人寂,挑灯夜书。会心之处,不觉莞尔。

    【1】汉字的美表现在各个方面,下列不属于文段主要内容的一项是(   

    A.声美

    B.形美

    C.义美

    D.朦胧美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自负的日本人对待文字的态度比中国人更谦恭,对汉字的狂热痴迷可见一般。

    B.朗读文章时,应注意讲究四种声调和变调,讲究轻、重、缓、疾,抑、扬、顿、挫,以及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

    C.歌手江涛的 MTV作品《创造》,用电脑设计出的歌词字体独树一帜,这说明现代科技能让汉字更有魅力。

    D.汉字的义奥妙无穷,文化层次的不同,人生阅历的不同,对汉字字义的理解随之不同

    【3】下面的做法和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小敏说:我觉得“美”字很美,因为他本身的构造就是一种线条美,就好像是一个身材阿娜的美女

    B.小王说:买橘子本是一件小事,但经朱自清先生的“点化”,散文名篇《背影》语音朴实无华,却蕴含着真切、诚挚的父子深情,让人感动。

    C. 小军每到一个名胜古迹,总喜欢用美术字工工整整地写下一句“到此一游”,想为这些景区增加人气,让更多游人慕名而来

    D. 小华说:同样的一句话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意义,因此我们在理解这些句子时觉不能断章取义,否则会闹笑话。

     

  • 11、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风景

    候发山

    ①镇中学门口有棵老槐树,树上挂着“梧桐镇中学”白底红字的牌子,从里面传出孩子们整齐的读书声。这书声,被秋风吹得一时高一时低,显得这小镇更加宁静、安详和可爱了。

    ②老人的补鞋摊在老槐树下有些年头了,好像自打有了这个中学就有了。老人矮小、瘦弱,他的背稍有一点驼曲,蜷曲在小凳上,活像一只虾米,一双粗壮的大手长得象蟹钳一样有力,一丛稀疏而干枯的头发,像小鸭的绒毛点缀在头顶上,颈间褐色的皮肤上横着几条皱纹,清晰地暴露出条条青筋。老人面前摆放着补鞋用的一应工具,锤呀锥子呀什么的。老人的手艺是远近闻名的。校园的师生和附近的街坊邻居都常去他那儿修鞋。有人来到跟前,他也不言语,就搬出小马扎,递上托鞋,然后戴上老花镜,接过鞋子,就一针一线地修补起来,手势和速度还是挺灵巧和利索的。

    ③没生意时,老人就摩挲着老眼,目不转睛地凝望着学校门口,好像在期待或憧憬着什么。

    ④老人的儿子在这所学校里读书。儿子却不愿看到老人,甚至是讨厌。当他从学校里出来时,想躲开又没地方躲,想打招呼又没勇气,头半低半扬,心且慌且跳。有时老人叫他,他充耳不闻只当没听见,把脸扭向一边就匆匆地走开了。儿子觉得老人所从事的事业不光彩,认为补鞋这个职业是很低下卑微的。在学校里,听到同学们背后悄悄说话,就耳根发热,脸腾地红了,觉得似手在影射他,浑身不自在,好像周身有很多芒刺。

    ⑤回到家里,儿子就不给老人好脸色看,无缘无故地冲老人发脾气。老人虽没文化,但听出儿子的话里有骨头,就讪笑着问儿子有啥不顺心的事。儿子就恶声恶气地对老人说,以后你就别补鞋了。老人想不到儿子会说出这种话来,就僵僵地笑道,我不补鞋,咱吃啥喝啥?你的学费也指望这个呢。儿子默了一下,瞥了老人一眼,说以后别在校门口补了。老人谦卑地笑了笑,低声下气地说,那儿生意好……都是些老顾客了。儿子再没言语。老人依旧坐在学校门口的老槐树下,早出晚归,风雨无阻。

    ⑥后来,儿子考上了大学。老人变得爱说爱笑了,一旦谈起他的儿子来,他就像醉了酒的初恋者向人们谈起他的情人来一样,不管人家愿不愿听,只是滔滔地说着,谈到动情处,会放下手中的鞋,挥动着手臂。尽管他双颊塌陷,额头上印着深深的皱纹,这时候,细心的人会发现,他的脸上荡漾着一种梦样的光辉。

    ⑦转眼又是三年。儿子毕业后,老人就收摊不干了。老人思谋着,有大学文凭的儿子不愁找不到工作,有了工作就能养活得了他。再说,儿子是大学生了,自己再上街去补鞋,就真给他丢脸了。

    ⑧但儿子没找到合适的工作。他权衡利弊思虑再三,就勇敢地挑起父亲的挑子来到老槐树下,开始了补鞋的营生。老人始终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一夜之间,老人的头发竟白了不少。老人不愿上街,不愿看到任何人,他觉得自己没脸见人。到了晚上,老人迟疑半天,哑着声音说,你就不能不去补鞋?儿子淡淡一笑,说您以前常教导我说劳动最光荣的……补鞋咋了?您不是补了一辈子的鞋?老人张了张嘴,叹了口气,没说出别的什么来。

    ⑨后来有一天,老人悄然出了门。他远远地瞅着老槐树下的儿,他似乎担心儿子吃不了那个苦,受不了那个罪。出乎老人的预料,儿子坐在他当年坐过的地方,嘴里打着唿哨,很潇洒地悠着腿……老人就捂着脸,泪水哗哗而下,心里一阵莫名的感慨。

    ⑩又一个春天款款到来了。梧桐镇中学也被一道米黄色的砌花围墙圈起来,院内有鲜花盛开的花圃,绿草如茵的小足球场,喷珠吐玉般的喷水池,修整得很好看的花木……琅琅的读书声从各个教室里飞出来,像动人的大合唱,音符满天。

    那棵老槐树没有了,代之而起的是一溜房子。儿子就租用了两间门面房,招聘了五、六个人成立了一个擦鞋公司。靠辛勤的劳动擦鞋补鞋,每天生意都非常火爆,俨然成为学校外一道亮丽的风景。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内容。

    【2】第③段有什么作用?

    【3】请从下面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赏析。

    (1)老人矮小、瘦弱,他的背稍有一点驼曲,蜷曲在小凳上,活像一只虾米,一双粗壮的大手长得像蟹钳一样有力,一丛稀疏而干枯的头发,像小鸭的绒毛点缀在头顶上,颈间褐色的皮肤上横着几条皱纹,清晰地暴露出条条青筋。(从人物描写或修辞运用角度)

    (2)有人来到跟前,他也不言语,就搬出小马扎,递上拖鞋,然后戴上老花镜,接过鞋子,找到破损处,似乎不用研究,便拿起工具修补起来,手势和速度还是挺灵巧和利索的。(从词语运用角度)

    【4】你如何理解第⑤段中“老人依旧坐在学校门口的老槐树下,早出晚归,风雨无阻。”这句话?

    【5】选文结尾一段有什么作用?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我们的共和国在今年庆祝了七十华诞,改革开放也已历经四十年,而你也在人世间行走了十几年,还有半年就将告别初中的学习生活。国家民族、家庭个人,都在岁月的风尘中走过。

    请你以“走过”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有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④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