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三明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1978年12月,做出把党和国家的改造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会议(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九大

  • 2、在一次历史活动中,老师列出“诸侯争霸”、“国人暴动”、“武王伐封”这样一些历史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你认为他们研究的这些内容所在的历史时期是

    A.隋唐时期

    B.夏商周时期

    C.秦汉时期

    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B.华佗被后世称为“医圣”

    C.《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传体通史

    D.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 4、某校七年级(1)班本月负责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选定的主题是“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并拟定了如下四个标题,请你帮他们指出哪一项是不恰当的(   )

    A.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   B. 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教

    C. 玄奘西行天竺取经   D. 日本派遣唐使来华

  • 5、下面是和一位伟大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学而不厌苦心孤诣闻过则喜有教无类不偏不倚诲人不倦乐此不疲喻之以理逝者如斯川流不息。这个人物是

    A.孔子

    B.曹操

    C.诸葛亮

    D.老子

     

  • 6、公元前207年,项羽率领起义军歼灭秦军主力的战役是(     

    A.牧野之战

    B.城濮之战

    C.巨鹿之战

    D.长平之战

  • 7、学者徐中约指出:“这种高度的集权,在康熙、雍正和乾隆辈足智多谋的君主统治下尚能运转良好,一旦最高首脑踌躇徘徊时,这艘国家之舟便放任自流了。”在此,徐中约着重强调(     

    A.晚清君主统治脱离国情

    B.“康乾盛世”值得后世铭记

    C.皇帝品行事关国家存亡

    D.皇权专制暗含统治危机

  • 8、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这场战役

    A.加速了秦朝残暴统治的灭亡 B.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

    C.为三国鼎立局面奠定了基础 D.导致了前秦政权的土崩瓦解

  • 9、下列考古发现,能够证明半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0、七年级3.班小奇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 的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A.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B.中华文明的起源

    C.统一国家的建立

    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 11、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A.建造房屋

    B.火的使用

    C.农业生产的发展

    D.狩猎工具的改进

  • 12、辽宋议和之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识干戈。”这说明(  )

    A.宋辽间维持了较长的和平局面

    B.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削弱

    C.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局面

    D.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 13、班固在《汉书·食货志》中记载:秦朝“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这一记载可以印证(     

    A.秦朝工程多且耗费巨大

    B.秦始皇对百姓冷酷无情

    C.秦统一后国库收入增加

    D.秦朝大力推行统一措施

  • 14、宋太祖为防止地方割据的出现,采取的基本策略是(     

    A.“强干弱枝”

    B.解除大将兵权

    C.文臣作地方官

    D.统一中原

  • 15、唐朝时向中国派出留学生人数最多的国家是(     

    A.日本

    B.新罗

    C.波斯

    D.天竺

  • 16、下列事件发生的顺序是(

    册封五世班禅   册封五世达赖

    设驻藏大臣   设伊犁将军

    A.②①③④ B.③④②①

    C.①③④② D.④③②①

     

  • 17、时代特征是某一历史阶段所独有的基本特点。与“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相适应的是

    A.夏商周时期

    B.春秋战国战期

    C.秦汉时期

    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18、到南宋时,江南各地十之八九种植从越南引进的某种农作物,普及于淮南、江南东西、两浙、荆湖等地。这种农作物是(     

    A.玉米

    B.小麦

    C.占城稻

    D.棉花

  • 19、隋唐时期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如果我们把隋唐时期的历史作为一个学习单元请你为它确定一个合适的单元主题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

  • 20、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早在战国时期,秦国曾在岷江修筑过类似的水利工程,至今还发挥着防洪灌溉的巨大功能。这项工程是(   )

    A. 郑国渠 B. 都江堰 C. 灵渠 D. 黄河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______起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东汉末年,张角等领导的______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 22、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北朝贾思勰撰写的《________》,该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

  • 23、南朝:420——589年,出现_________四个王朝,定都建康。

  • 24、唐朝的国势从 ______ 由盛转衰,并逐渐形成 ______ 的局面。

  • 25、西晋统一:公元______年,西晋灭____,统一了全国。

  • 26、北宋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业的场所,叫作“_________”。戏曲艺术发展到清代,进入了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剧种增多,剧目繁多,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昆曲和________________

  • 27、民族交融的影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_______,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_______,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 28、对联中所提到的“佞臣”是指___________

     

  • 29、(1)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了“_______”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2)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从英国手中收回_______

    (3)中国政府于1999年12月20日从葡萄牙手中收回_______

    (4)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_______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5)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对外开放的窗口”的是_______

  • 30、隋炀帝时,________的创立,标志着________的正式确立。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

    A.南昌起义(  )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八七会议(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C.三湾改编(  )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D.秋收起义(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E.古田会议(  )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出土中国最早的象牙雕刻的遗址——

    (2)位于云南省,知道使用火的原始人类——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区域交流是中国古代史上一直延续的重要现象。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以“中国区域交流”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勾连西域】

    材料一:汉代以前,由于高山、沙漠和战争的阻隔,我国各族人民还没有真正找到一条通向西方的道路。同样,这些屏障也阻碍了西方人的东来。张骞出使西城后,在人迹罕至的荒山大漠上形成1条通商大道。从此,在世界东西文明之间架起了一道万里彩虹。

    ﹣﹣沈济时

    (1)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在张骞出使西域的基础上形成的“通商大道”被称为什么?结合知识简述这条“通商大道”开通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永平十年,印度高僧聂摩腾、竺法兰应东汉使者邀请,以白马驮经,经西域到达国都洛阳。汉明帝于洛阳西雍门外兴建寺院,为纪念白马驮经之举,取名“白马寺”。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宗教经西域传入东汉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宗教在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开发江南】

    材料三:西晋禅代,承曹魏遗产,推动农业复兴,然而不久政局动荡,内乱频仍,胡变蜂起,晋室被迫南渡,此后即倚江南为立国根本。北人相继南移,同时携来高级栽培技术,南方灌溉、贮水、分洪、运水等水利工程不断修筑,终使江南的经济力量趋于壮盛。

    ﹣﹣摘编自邹纪万《魏晋南北朝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江南经济力量趋于壮盛”的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区域交流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什么积极作用?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