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霍去病墓前的石雕与“马踏飞燕”凝固了一个奔腾中的瞬间,静中有动。对于捕捉角色瞬间的动画而言,这些是难得的造型语言资源,可以成为动画造型的一个关键帧。每个雕塑都可以成为一个动画片场案中的道具,其构成部分________,可以是动画的一个角色形象,也可以是动画角色的一个动作,甚至是不同角色之间的互动。
当然,这种思维还只是直接的“剪取”。要做到真正的________,国产动画从业者还要了解古代这些雕塑形象设计的文化脉络。汉人酷爱骏马,并把骏马看作民族尊严、国力强盛和英雄业绩的象征。所以,汉代的雕塑是当时人们多年大漠追杀的肃杀与________的情怀的折射,是对战场厮杀、血脉偾张的烈马性情与行为细节的熟知与提炼。这些是如今的动画从业者无法亲见的。所以,转化汉代雕塑为动画角色的必要前提是熟悉汉代历史。
国产动画在使用中国传统艺术元素的时候。既要能移用外形,更要能理解其神韵的表达与由来,把握一个时代的风格。只有对中国传统艺术样式进行感观、体验、临摹、记忆之后,并迁移到动画角色造型的创作中,其角色才能________,而不仅是一个单调麻木的外壳形象。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融会贯通 马革裹尸 感同身受 栩栩如生
B.举一反三 马革裹尸 感激涕零 活灵活现
C.融会贯通 赴汤蹈火 感激涕零 栩栩如生
D.举一反三 赴汤蹈火 感同身受 活灵活现
2、依据诗意,作者感到被“啮咬”、“绞伤”的原因,最可能的一项( )
花是无声的音乐/果实是最动人的书籍/当它们在春天演奏,秋天出版/我的日子被时计的齿轮/给无情地啮咬,绞伤/庭中便飞散着我的心的碎片/阶下就响起我的一片叹息
A. 岁月一何易,寒暑忽已革
B.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C.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D.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3、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因为诬上,卒从吏议
B.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其皆出于此乎
C.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今守之而不足
D.虽在下愚,知其不可 虽董之以严刑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如果因为金正恩的个人意志而引发朝鲜半岛核战争,造成巨大的人道主义灾难,危害本国和周边国家人民,那他可就百身莫赎了。
②之前一直试图营造休戚与共假象的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和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终于“撕破脸,毫不留情地进行相互攻击。
③我们要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依法执政基本方式落实好,使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相得益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④我国老龄化呈现三大特征:老得快、农村老人多、女性老人多。2055年老龄化达到峰值,老龄人口数量登峰造极,达4亿人,占比27.2%。
⑤中央电视台“2017寻找最美孝心少年”榜单揭晓,十位少年荣获“十佳最美孝心少年”称号。面对他们,那些虐待老人的不肖子孙岂不愧杀?
⑥格力电器具有股权分散、估值低、现金流允沛、高分红等特征,后续或仍面临险资甚至外资围猎的风险,化解这些风险迫在眉睫。
A. ①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5、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而自主招生中在学科竞赛获奖学生的降低分数线,只局限特定高校,限于贵校的特定专业。与过去加分权力掌握在行政部门手中不同,后者实际上是将加分权力让渡给具体的高校,让高校拥有更多自主权,可以通过多元评价的方式录取学生。
A.而自主招生中在学科竞赛获奖学生的降低分数线,只针对特定高校,限于贵校的特定专业。
B.而自主招生中对在学科竞赛获奖学生的降低分数线,只局限特定高校,针对贵校的特定专业。
C.而自主招生中对在学科竞赛获奖学生的降低分数线,只针对特定高校,限于本校的特定专业。
D.而自主招生中对在学科竞赛获奖学生的降低分数线,只局限于本校的特定专业,针对特定高校。
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每当大的灾难降临时,文学都会被大众记起,它所扮演的角色也分外值得人细品。
一类是视文学为预言,从过往的小说中寻找佐证。如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美国作家迪恩·孔茨写于1981年的科幻小说《黑暗之眼》中就虚构了一种会在2020年蔓延的名为“武汉400”的病毒。一类则是视文学为镜子,从历史作品中窥见当下,洞察人性,反映现实。如加缪描写1940年法属阿尔及利亚的《鼠疫》。
而科幻文学作为涵盖两者的特殊文学种类,便被放到聚光灯下进行检视。如某小说中科学狂人培养低毒性病毒,任其在人类中传播,以这种极端方法持续化解危险的临界状态。这也是在科幻小说中才能出现的思想实验,借此探讨一系列非常态下的科技与伦理问题。
科幻作家或者科幻小说并不必然地承担“预测未来”这一功能,而更多地是通过想象性的叙事,提出种种未来的可能性,而其中许多故事的未来都是带有高度风险与挑战的。正是借由讲故事,我们传播关于科技、人文与美学的观念,引起问题意识,展开思辨讨论,以这种实验来“摊薄”未来的风险。
对于这次疫情,孩子们最需要借助阅读科幻小说来获得的理解是,人类需要敬畏自然,尊重其他物种与环境,才能让文明可持续发展下去。我们常说人类是万物灵长,但当人类活动过度破坏其他物种的生存环境,乃至于整个星球的生态平衡时,这个庞大的系统必然会通过种种方式来寻求再平衡,而人类只不过是其中的一分子,与其他物种都应该是平等的。
今天发生的一切并非偶然,在可见的未来,倘若人类无法改变自己的生活生产方式,灾难将会以更极端更频繁的形式再度降临。而对孩子来说,如果能通过阅读科幻小说的方式,在心智中建立起“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念,我们的未来才不会重蹈覆辙。
(取材于陈楸帆的文章)
材料二
人类是一个技术性的物种。我们借助技术,生活在一个和自然完全不一样的环境中。因此,很多人产生了一种幻觉,似乎世界就是按照人的意志被塑造的。然而这显然不是事实。
人类虽然已经是地球上最成功的物种,但相对于自然界来说,仍旧渺小得微不足道。
人类早已把飞船送上了太空,然而就连最近的月球,载人登陆的记录也只是停留在半个世纪前。飞得最远的飞行器“旅行者1号”,飞了整整35年,才在2012年抵达太阳系的边缘位置,而且即将在2025年耗尽全部电力,彻底和人类失去联系。银河的尺度是10万光年,人类最远的尝试,只是在它的边缘角落里徘徊。就连地球,我们所知也甚少。深入地下的最高纪录,是苏联留下的科拉超深钻孔,达到地下12公里多,和地球6300多公里的半径相比,完全不值一提。
所以,尽管人类建造起高楼大厦,制造出飞机汽车,能够控制局部环境,对于自然来说,仍旧只是微不足道、能力有限的一种生物而已。
在这种认识下,对灾难的想象就成了人类生存试验的提前功课。小行星撞击地球,全球火山爆发,气候变化……各种各样的灾难都会考验人类的生存能力。这种灾难,也许永远不会来,也许很快就会发生。因为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有太大的局限,小行星从地球附近经过,未必能够得到及时的预警,地球内部突然发生剧烈的变化,那更是无法预期的事,因为除了偶然性的局部地震之外,全球性地质变动远在人类的经验之外。
灾难能够带来警示,带来反思。它让我们学会在自然面前保持谦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了解那些虚构的灾难,可以帮助孩子塑造世界观,意识到虽然我们生活在一个温和的环境之中,但稍稍放开眼界,就会发现我们的生存环境其实很脆弱,从而减少因为人类的技术优势而滋长的自大。这也是一种科学普及的良好途径。许多描述灾害的小说或者电影,多少都带有科学的元素,不敢说这就能够让人立志走上科学道路,但至少可以埋下许多种子,这和科幻小说的普遍意义是一致的。孩子们在成长,对灾难的思考无疑有助于帮助他们正确地理解这个世界。
(取材于江波的文章)
材料三
时下这场疫情,让我们真正认识了一件事:一种结构简单的非细胞微生物,居然可以在技术文明快速发展的人类社会引起轩然大波。人类社会如何从这场灾难中学习到足够的经验和教训,却是一个持久的课题。如果从少年儿童成长的角度来说,有一项需要立即深入开展的,恐怕就是灾难教育。
灾难教育的首要价值在于,它能让少年儿童对人类社会曾经深陷和可能面临的各种灾难有客观的认识。如此,才能在灾难真正袭来时冷静客观地面对。
当然,灾难教育的价值远不止如此。海德格尔曾说:向死而生。在存在主义者看来,“死”的必然在场能够催生出自我的存在感,进而激发出强烈的生命意志,实现精神的觉醒与迸发。这个观点对于我们理解灾难教育的本质,或许有所裨益:灾难教育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生命教育。作为个体的人,只有在直面灾难时,才能真正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健康的重要;才知道人类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有多欠缺;也只有在这时,人性的矛盾和光辉才能抛开各种伪饰,得以真实呈现。
灾难教育的实施,可以通过对灾难的“预演”,去培养少年儿童的危机意识和认识世界的探索精神,并学会在灾难面前葆有人性的光辉。
灾难教育的形式和手段是多样的,其中一个可选项就是科幻阅读。科幻作品致力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多种可能性的“假想式预演”,因而人类可能面临什么样的灾难,就成为科幻小说的一大创作主题。少年儿童阅读灾难题材科幻作品,其实就是通过阅读的方式进行灾难教育。
但有一点不得不说明,这类作品中会出现各种沉重甚至阴暗的情节与氛围的描写。从文艺创作的角度来说,这是烘托主题的必要手法;从灾难教育的角度来说,这是对灾难的“真实”呈现。对那些出于情节发展需要而进行的必要的描写,哪怕有些阴暗,我们也不需要视为洪水猛兽。我们要明白,孩子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他们的视野,可能跟我们所认为的大相径庭;更要相信我们的孩子有足够的理解、辨识和接受能力。换个角度说,如果连一些沉重、阴暗的描写都无法接受,当真正的灾难袭来时,又怎能去面对呢?
(取材于马传思的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科幻文学作品被人牢记,是因为它能预言社会发展。
B.在科幻作品中可以展现非常态下的科技与伦理话题。
C.科幻作家、作品没有义务承担“预测未来”的功能。
D.科幻文学可以在作品中展现某些问题,引发人讨论。
【2】根据材料二,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作者不同意世界是按照人类意识塑造出来的说法。
B.“旅行者1号”会在抵达太阳系边缘时耗尽电力。
C.人类可以控制局部环境,但仍是能力有限的生物。
D.人类对从地球旁经过的小行星有时无法及时预警。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认为所有科幻小说中的世界都有高风险性和挑战性。
B.材料二认为某些自然现象的发生,由于认知局限无法预期。
C.两则材料中关于科幻作品能产生积极作用的看法是相似的。
D.两则材料中关于人类对待生存环境认知的看法是一致的。
【4】下列关于灾难教育的价值,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人客观冷静认识灾难。
B.激发出强烈的生命意志。
C.培养探索世界的精神。
D.增强科幻作品深刻性。
【5】结合三则材料,简述科幻作品可以起到哪些教育作用。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急流和瀑布在千山万壑间发出的巨大声响,再次强调蜀道的山高路险。
(5)听完琵琶女自述的身世后,白居易产生了强烈共鸣,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
(6)杜甫在《登高》一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空间的角度描绘出壮阔萧索的秋景,同时书写了自己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情怀。
(7)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相近。
(8)《过秦论》中揭示秦王朝灭亡原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9)荀子《劝学》中以“金石”为例来说明坚持学习的重要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毛泽东说“无限风光在险峰”,《游褒禅山记》中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近代诗论家刘师培评价屈原的《离骚》“以情为里,以物为表,抑郁沉怨”。《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即以荷叶荷花来表现诗人高尚的情操。
(2)范仲淹《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百姓和乐、国家繁荣昌盛的状况,赞扬了滕子京的政绩。
(3)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夸张与对比的手法,极写宫廷丝竹宴乐之盛,形象地展现了秦宫人穷奢极欲的享乐生活。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禹锡《陋室铭》中“_____________”,借孔明的房子来写自己的陋室;“__________”,借孔子的话以表明自己安贫乐道。
(2)白居易《琵琶行》中多处写到“月”,其中,用来渲染一种静寂寥廓环境氛围的是“________________”;用来渲染一种孤寂凄寒环境氛围的“_____________”。
(3)《庄子·逍遥游》中认为,小物有小物的凭借,大物有大物的凭借。比如“___________”,就只能拿芥草作舟;而蜩与学鸠不理解,所以对大鹏的行为提出“______________”的质疑。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以人为镜”可以把别人的成败得失作为自己的借鉴,《论语》中表达了类似生活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李白诗歌富于浪漫主义,《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两句诗跟他的《夜宿山寺》中“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感受有异曲同工之妙。
(3)在《离骚》中,诗人批评世人违背准则、竞相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法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11、(1)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明确指出他所说的老师不是教人学习文章断句的教师。
(2)《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了人们在学习上面临的两种问题。
(3)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那些小感从师、大惑耻师的做法是舍本逐末、糊涂透顶的,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散曲,回答问题。
(中吕) 普天乐·翠荷残
滕宾
翠荷残,苍梧坠。千山应瘦,万木皆稀。蜗角名,蝇头利,输与渊明陶陶醉。尽黄菊围绕东篱,良田数顷,黄牛一只,归去来兮。
【1】该散曲的曲牌名是___________,散曲中的“千山应瘦,万木皆稀”运用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2】这首散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曲作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范晔,字蔚宗,顺阳人,车骑将军泰少子也。母如厕产之,额为砖所伤,故以砖为小字。出继从伯弘之,袭封武兴县五等侯。
少好学,博涉经史,善为文章,能隶书,晓音律。年十七,州辟主簿,不就。高祖相国掾,彭城王义康冠军参军,随府转右军参军,入补尚书外兵郎,出为荆州别驾从事史。寻召为秘书丞,父忧,去职。服终,为征南大将军檀道济司马,领新蔡太守。道济北征,晔惮行,辞以脚疾,上不许,使由水道统载器仗部伍。军还,为司徒从事中郎。顷之,迁尚书吏部郎。
元嘉元年冬,彭城太妃薨,将葬,祖夕,僚故并集东府。晔弟广渊,时为司徒祭酒,其日在直。晔与司徒左西属王深宿广渊许,夜中酣饮,开北牖听挽歌为乐。义康大怒,左迁晔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在郡数年,迁长沙王义欣镇军长史,加宁朔将军。兄皓为宜都太守,嫡母随皓在官。十六年,母亡,报之以疾,晔不时奔赴,及行,又携妓妾自随,为御史中丞刘损所奏。太祖爱其才,不罪也。服阕,为始兴王浚后军长史,领南下邳太守。及浚为扬州,未亲政事,悉以委晔。寻迁左卫将军、太子詹事。
晔长不满七尺肥黑秃眉须善弹琵琶能为新声上欲闻之屡讽以微旨晔伪若不晓终不肯为上弹。上尝宴饮欢适,谓晔曰:“我欲歌,卿可弹。”晔乃奉旨。上歌既毕,晔亦止弦。
(选自《宋书·列传第二十九》,有删改)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晔长不满七尺肥/黑秃/眉须/善弹琵琶/能为新声/上欲闻之/屡讽以微旨/晔伪若不晓/终不肯为上弹
B.晔长不满七尺/肥/黑秃眉须/善弹琵琶能/为新声/上欲闻之/屡讽以微旨/晔伪若不晓/终不肯为上弹
C.晔长不满七尺/肥黑/秃眉须/善弹琵琶/能为新声/上欲闻之/屡讽以微旨/晔伪若不晓/终不肯为上弹
D.晔长不满七尺/肥黑/秃眉须/善弹琵琶能/为新声/上欲闻之/屡讽以微旨/晔伪若不/晓终不肯为上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是对曾祖父的父亲的称呼,而与之对应的亲属称谓是玄孙,文中用于皇帝的庙号。
B.“忧”“服阕”,古代父母之丧称为“忧”,服丧期满后脱去丧服称为“服阕”。
C.“吏部”是古代中央官署之一,掌管天下官员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和科举考试等事务。
D.“太子詹事”是中国古代内侍职官之一,秦朝起设立,主要掌管皇太子宫中的事务。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晔在做秘书丞的时候因父亲担心而离职,服丧期满后,他担任了征南大将军檀道济的司马。檀道济北征的时候,范晔害怕随行,以脚有病为借口推辞,皇上没有允许。
B.为彭城太妃设奠的那天晚上,范晔与司徒左西属王深畅饮,打开北面的窗户听挽歌取乐。义康大怒,贬范晔为宣城太守。范晔在宣城待了好几年,才升任长沙王刘义欣的镇军长史。
C.范晔的母亲去世后,前来报告的人只说他的母亲生病了,范晔没有及时奔赴。等到范晔起程去看望母亲时,又携带了侍妾跟从。这件事被御史中丞刘损上奏给皇上,太祖爱惜范晔的才华,没有降罪。
D.范晔善弹琵琶,能够作曲。皇上想听范晔弹奏,多次委婉地表达这一意愿,范晔却假装听不懂,不肯为皇上弹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好学,博涉经史,善为文章,能隶书,晓音律。
(2)元嘉元年冬,彭城太妃薨,将葬,祖夕,僚故并集东府。
(3)及浚为扬州,未亲政事,悉以委晔。寻迁左卫将军、太子詹事。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11月22日,教育部公布《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规则提出,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就这一消息,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看法。
部分专家指出:“教师惩戒不是棍棒教育,不是让教师体罚学生。”
部分教师忧虑:“自己不要教育惩戒权,因为这个教育‘惩戒’的尺度难以把握。”
部分家长担心:“教师有了教育惩戒权后可能会肆意体罚学生。”
……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你以高中生“李华”的身份给“专家”“教师”或“家长”写一封信,谈谈你对这项规则及对他们观点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