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没有词类活用的是( )
A.泣孤舟之嫠妇
B.今君乃亡赵走燕
C.函梁君臣之首
D.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2、下面有关文学常识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记载孔子言行、兼及部分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之一,到宋代与《孟子》《大学》《礼记》合称“四书”。
B.《陈情表》作者李密,一名虔,字熙甫,三国时犍为人。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用于臣子向君主奏事陈情。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有很高的史学价值 。记载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初年三千年的历史。分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
D.杜牧,晚唐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主要作品有《过华清宫》《清明》《山行》《阿房宫赋》等。
3、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军队改革必然会触碰到各种盘根错节的利益,也可能会在“深水区”遇到种种阻挠。但无论如何,都应该以壮士断腕的精神前行。
B.正月初一出行的旅客本来就不甚了了,并且以短途为主,所以一向人涌如潮的车站此刻显得冷冷清清,与前几天的拥挤形成鲜明对比。
C.在台州打工的小郑被人劫持,他打电话假意向人借钱,却用温州方言向哥哥求救,听不懂方言的劫匪不知所云,还以为钱马上就能到手。
D.过去两周,这家企业因为资金链断裂处于关停状态。危急时刻,湖南商会伸出援手,帮企业解决了资金问题,这家企业最终起死回生。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孟子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样的观点出现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实在是震耳欲聋。
B. 学习本来就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只要肯用心,北大学生卖猪肉,也能卖出不同寻常的“北大范儿”。
C. 在母校校史馆中陈放的老校园照片前,习近平指着照片上一处处熟悉的建筑,追忆往事,如数家珍。
D. 古往今来,多少诗人写出了灿若繁星的千古绝唱,而月到中秋,如水的月光更注满中国人的情怀,历代诗人则成为不可或缺的代言人。
E. 一提去故宫,就是去看《清明上河图》;一提去台北,就是去看翠玉白菜。如此传承,未免有买椟还珠之嫌。
5、下列各句中,与例句的句式类型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例:异乎三子者之撰
A.加之以师旅 B.不吾知也 C.则何以哉 D.毋吾以也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道法自然的智慧
赵建永
“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核心理念,也是中国哲学追求的理想境界。汤一介指出,道家以自然主义为价值取向,在“自然的和谐”基础上,推展出“人与自然的和谐”,进而有“人与人的和谐”,以达成“自我身心的和谐”。道家的价值取向与历史唯物主义揭示的人类文化演进顺序相似,即在人与自然关系基础上解决人与社会关系的问题,进而使人的心灵需求得以妥善解决。儒家的人文主义价值取向,则从“自我身心的和谐”出发,依次推导出“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的和谐”。如此,儒道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相反相成,互补互促,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架构。
“道法自然”出自《老子》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说,人的活动效法地,地的运动效法天,天的运转效法“道”,“道”的运行效法自身。它揭示了人之所以应该效法“道”,是因为“道”具有“自然无为”的特性,体现着宇宙秩序的和谐。“道”本指道路,引申为本源、道理、法则诸义。总体来说,“道”就是万事万物生长发展的原动力和规律,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道家以“自然为宗”,崇尚“自然”是其根本特点。冯友兰指出,道家学说可用“复归自然”一言以蔽之。据汤用彤考察,“自然”一词本为形容词,“自”指本身,“然”指如此。“自然”就是相对于人为而言的一种自发的、天生而然的状态。“自然”后来才用作名词,具有了自然界、物理定律和本心自性等多层含义。“自然”的今义,从形而上角度看,是指客观规律;从形而下角度看,则包括原生态的自然界、由人类与自然相互影响而生成的人化自然。
“道法自然”引发的环境伦理,旨在倡导一种善待自然、师法自然、遵循自然之道的理性态度,要求从自然界学习人类生存发展之道,自觉维护生态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最基本的层面是人与物的和谐。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必须首先解决人与物质的关系问题。因为人类对自然界的正确认识是处理天人关系的基础,若不及时发展科技提高生产力,就连常见自然灾害也无法抵御,生存条件没保障就谈不上天人和谐,所以人与物的关系是“道法自然”的基本问题。对于儒道两家在此问题上的差异,陈寅恪指出:“中国儒家虽称格物致知,然其所殚精致意者,实仅人与人之关系。而道家则研究人与物之关系。故吾国之医药学术之发达出于道教之贡献为多。”道教继承发展了道家“天道自然”“万物一体”等观念,并付诸实践。冯友兰对道教对待自然的科学精神有充分肯定,誉之为世界上唯一不反科学的神秘主义的体系。
“道法自然”意味着人类要懂得敬畏自然,并向大自然学习,使人道合于天道。现代仿生学的发展,便是“道法自然”的一种实际应用。但从本质上说,“道法自然”即“法自然之道”,亦即要符合各种事物的“本然”之理并顺应之。如能把握规律,顺势而为,因势利导,自会水到渠成,事半功倍,走上科学发展的大道。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道法自然”的意思是“道”的运行效法自身。“道”具有“自然无为”的特性,是道家的核心理念。
B. 道家崇尚“自然”,“自然”最初是与人为相对的,后经变化发展,其含义更为丰富,可多角度解读。
C. 儒家和道家的价值取向不同,但它们对人类文化演进顺序的认识是一致的,二者相反相成,互补互促。
D. 道教用实践阐释了道家的观念,是世界上唯一不反科学的神秘主义的体系,这些观点得到了冯友兰的充分肯定。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通过对儒道两家价值取向的分析比较,突出了“道法自然”的价值取向及道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B. 文章引用《老子》原文和专家解读,详细地阐述了“道法自然”的具体含义,为下文提出“环境伦理”的观点张本。
C. 文章阐释了“道法自然”的概念,分析了“道法自然”对人们思想认识的影响,最后对人类提出要求和希望。
D. 文章紧紧围绕标题“道法自然的智慧”展开论述,主要采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因果论证等论证方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人与自然的和谐主要体现在人与物的和谐,所以人类必须首先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解决生存的物质问题。
B. 道教对自然的认识富有科学性,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认为它对我国医药学术的发达贡献较多即是明证。
C. “道法自然”实际上就是提倡人类的活动要符合各种事物的“本然”之理并顺应之,生态文明就体现了这一观点。
D. 现代仿生学就是基于“道法自然”而进行的实践,这样顺势而为就会事半功倍,现代仿生学的发展会更快更高。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________,________。(王实甫《长亭送别》)
(2)但以刘日薄西山,________,人命危浅,________。(李密《陈情表》)
(3)________,________。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4)元嘉草草,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水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________,________。(李贺《李凭箜篌引》)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姜夔《扬州慢·准左名都》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都借草木繁盛景象表达了深沉的悲叹。
(2)《项羽本纪》写到项羽引兵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这一事件进行了概括。
(3)古诗文中的“美人”意象丰富多样,“美人”既可指女性形象,也可喻指君主或美好的理想,是诗人表情达意的重要载体,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_。
(2)涉江采芙蓉,_______________。(《古诗十九首》)
(3)三径就荒,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人们常用唐代诗人杜甫《登高》一诗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5)群山万壑赴荆门,_______________。(杜甫《咏怀古迹》)
(6)遥岑远目,献愁供恨,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8)《诗经•氓》中,用桑叶作比兴,写年轻貌美的少女初婚的幸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恕者,如心也”,即以自己的心推想别人的心,强调的是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恕”字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此意大致相同。
(2)杜牧《阿房宫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借栏杆之多,突出阿房宫的宫室之多。
(3)意象“空山”常常被用来描述寂静无人的环境,表达宁静安详的心境等,古代诗人经常在诗词中提到它,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之《泰伯》)
(2)____________,可以横绝峨眉巅。(李白《蜀道难》)
(3)人生如梦,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离骚”者,____________。(司马迁《屈原列传》)
(5)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老子》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秋苦热堆案相仍①
杜甫
七月六日苦炎蒸,对食暂餐还不能。
常愁夜来皆是蝎,况乃秋后转多蝇。
束带发狂欲大叫,簿书何急来相仍。
南望青松架短壑,安得赤脚踏层冰。
【注】①此诗作于华州。当时诗人因替兵败的房琯辩解获罪,由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七月六日苦炎蒸”一句照应题目“早秋苦热”,直写郁蒸难耐的感受让人苦不堪言。
B.“皆是蝎”“转多蝇”两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诗人对生活环境的态度。
C.诗歌颈联通过异常行为的描写,生动刻画出一个面对公文堆案极度烦燥的官员形象。
D.全诗通过感官的体验以及由此而生的联想,真实表现了诗人当时的生活状态和心境。
【2】诗歌的最后两句有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
13、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仆观尧、舜、周、孔、子思、孟氏之书,皆不相沿袭,而相发明,是故德日新而道广,此实圣圣传授之心也。后世俗儒,专守训诂,执其一说,终身弗解,相传之意背矣。今为诗,不 推 类 极 变 开 其 未 发 泯 其 拟 议 之 迹 以 成 神 圣 之 功 徒 叙 其 已 陈,修饰成文。稍离旧本,便自杌陧,如小儿倚物能行,独趋颠仆。虽由此即曹、刘,即阮、陆,即李、杜,且何以益于道化也?
(选自何景明《与李空同论诗书》)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
【2】上文中的“阮”是指“能为青白眼”的西晋名士_______(姓名);他与嵇康等人,合称“_______”。
【3】作者认为当下的诗文创作存在哪些弊端?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孙中山先生说,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
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王守仁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陆游在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结合自身感悟和实践,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自定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