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雄安新区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二模)语文试卷含解析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短语结构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面目全非     叶公好龙     范进中举     字迹工整

    B. 小巧玲珑     天高水清     幽静典雅     古朴优美

    C. 拳打脚踢   毛骨悚然     水落石出     风吹雨打

    D. 啮齿动物   铁路工地     低温世界     交谈形式

     

  • 2、下列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中国在梁庄》以真实而辛辣的笔触,展示出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农民的生存百态,可谓力透纸背

    ②在一年一度的苹果产品发布会上,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振振有词地介绍了苹果新品的各项实用功能,对苹果产品的销售业绩作出了乐观的展望。

    ③从国产大飞机试飞,到高铁订单纷至沓来;从迈向空间站时代,到量子计算机突破,这样的点一个个连起来,正奠定着中国科技新的历史方位。

    ④我国几十年的工业发展造就了较长时间的经济快速增长,但也对环境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破坏,很多地方出现了白山黑水,人居状态堪忧。

    ⑤国内外多数科学家认为,一年比一年热,除了太平洋赤道中东部海域水温异常升高的厄尔尼诺事件推波助澜外,更主要的还在于人类活动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成为常态。

    ⑥每年春节,中国各地赶回家过年的人们涌向各个车站和机场,回到家里陪伴家人的心情归心似箭,成为世界上的独特风景。

    A. ①④⑤

    B. ②④⑥

    C. ①③⑤

    D. ②⑤⑥

     

  •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两项是

    A. 2016年新学期教代会上,教师代表结合学校实际,抛砖引玉,畅所欲言,为新一学年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

    B. 在西方美英法系国家,著名法官其实就是法理功底深厚的学者,法官的判决书往往洋洋洒洒,一篇精彩的判决书甚至堪称出色的法学著作。

    C. 中国封闭式小区的形成原因,从历史文化、审批政策,到市场运作等方面不一而足,人们的思维模式已经习惯了这样一种方式,越是封闭的小区越安全。

    D. 这个钟鸣鼎食、米珠薪桂之家的围墙虽然很高、很厚,但这丝毫掩盖不了这个大家庭内部的种种矛盾。

    E. 中国政府公布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使中国智能制造正迎来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时期,机不可失,刻不容缓

     

  •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他领到这个课题后,马上组织课题组成员每天废寝忘食地工作,唯恐辜负了领导的信任,半年下来,瘦了十一斤。

    ②最近连续几日暴雨,导致附近几个县区山洪暴发,乡镇河被淹没,民房倒塌,灾情扣人心弦,相关部门正全力组织救灾。

    ③歹徒自以为做得很巧妙,其实破绽不少,警方把歹徒所留下的一些线索拼凑了一下,按图索骥,根快就将他们全都拿归案。

    ④粉丝们希望了解他们偶像的更多生活趣事,然而这位大明星在面对记者对她家庭关系的提问时,总是讳莫如深,避而不谈。

    ⑤杨老师喜欢旅游,他经常在高山景行中流连忘返,拍下了许多风景照片,回来展示给我们看,让我们惊叹不已。

    ⑥相互沟通、彼此信任是构理和谐社会的基础,如果人人都以邻为壑,互相猜疑,互不信任。那么建立和谐社会就是一句空话。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①③④   D. ②⑤⑥

  • 5、下列情节写的不是史湘云的一项是

    A.“史大妹妹”心直口快不拘小节,很有男儿气概。她心无城府,曾在大家对长得像林黛玉的戏子“笑而不言”时,脱口而出“是像林姐姐的样儿”。

    B.“这阴阳不过是个气罢了。器物赋了,才成形质。譬如天是阳,地就是阴;水是阴,火就是阳;日是阳,月就是阴。”翠缕和湘云论阴阳,最后归结到麒麟也有阴阳,人亦有阴阳。正说着,两人在蔷薇架下拾到宝玉遗掉的金麒麟。

    C.贾宝玉、薛宝琴、邢岫烟、平儿四人正好同一天生日,众姐妹在芍药栏里备下酒席,喝酒祝寿。散席时丫头来报,湘云醉卧在园中僻处一个石凳上,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手中扇子落在地下,半被花埋,蜂围蝶绕。

    D.湘云托宝玉在外买一些新奇又不俗气的小玩意儿。她主动提出要给宝玉作鞋作为回报,但宝玉怕被黛玉抱怨就拒绝了。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传统装饰图案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000多年以前,原始人在生产劳动中创造了彩陶艺术,彩陶上面的的鱼纹、网纹、鸟纹、太阳纹等图案在历史的演变中不断被赋予祭祀、祈 佑、崇拜、吉祥等含义。早起先民对于未知的自然界,有太多的畏惧和害怕,不懂得刮风下雨的原因,不知道雷鸣闪电的奥秘,不明白生老病死现象,只能求助于神 灵,于是便出现了图腾崇拜,远古图饰多为先民们崇拜的图腾及生产生活场景。从数千年前的彩陶、青铜器、玉器,到后来的漆器、金银器、木器、纺织品等都不乏 各式精美的装饰图案,人们千锤百炼,精雕细琢,图案纹样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水平,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面貌、风俗习惯、审美情 趣,具有民族的文化特色,饱含了丰富的造物思想。

    中国传统装饰图案题材 广泛,从动植物、器物、人物、风景到几何纹样,或神秘威严,或浪漫绚丽,或清新自然,或典雅繁复,人们生活中见到的或想到的无所不包。图案中蕴含着丰富的 寓意,形式和内容巧妙结合,意趣横生,赏心悦目。动植物是古代装饰图案常用的题材,动物类的装饰图案大多是一些祥禽瑞兽,龙、凤最为常见,常用的还有被当 作长寿仙鸟的鹤、当作报喜鸟的喜鹊等。蝙蝠和寿桃组成的图案寓意“多福多寿”,蝙蝠和古钱寓意“福在眼前”。大象性情柔顺安详,象驮花瓶图案寓意“太平有 象”。鹿也被认为是长寿仙兽,常被用来表达祝寿、祈寿的意愿。作为装饰图案,竹不仅常与松、梅组成“岁寒三友”,还可与松、萱、兰、寿石组成“五瑞图”; 桃又称寿桃,寓意长寿,常与蝙蝠、双钱组成“福寿双全”。石榴是多子的象征,牡丹是富贵的象征;月季四季花开不断,瓶插月季常用来寓意“四季平安”。葫芦 以其子多蔓长而被当作子孙绵延的象征,蔓谐音万,蔓上结葫芦寓意子孙万代。

    造型优美、寓意吉祥的 器物也是常见的装饰图案,如“八宝”“八吉祥”“如意”“八卦图”等,这些器物多与佛教、道教有关,取辟邪防灾、逢凶化吉之意。吉祥文字类图案是以吉祥祝 语直接进行装饰,我国的文字结构符合图案的构图法则,笔画的长短、粗细、疏密、转折、富有节奏和韵律,各种不同字体的书法又各具美感和神韵,起到很好的装 饰效果,如寿字、喜字、百福图。除以上题材外,几何图形、神话故事以及山水、楼台、人物等也用作装饰图案。装饰图案大都具有意境,有一定的思想渊源,表达 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传统装饰图案是中国劳动人民在数千年的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是由祭祀、崇拜、图腾逐渐演变为具有审美特性的装饰图案, 古代人们在陶器、石刻、木雕、玉雕、年画、刺绣、建筑物、家具、服饰等物品上用线条表现、色彩渲染,运用借喻、双关、象征及谐音等手法,最终形成一定格式 的图案,寄予吉祥如意、喜庆幸福的美好寓意。在中国当下的设计领域中,对传统图案的借鉴和运用随处可见,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图案更是现代艺术取之不 尽、用之不竭的艺术资源。

      (摘编自严旭《中国传统装饰图案》)

    1下列关于中国传统装饰图案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传统装饰图案最早是原始人在彩陶上记载生产、生活情况的各种纹样,这些纹样包含了祭祀、吉祥、祈佑等方面的内容。

    B. 无论是彩陶、青铜器还是后来的漆器、金银器等器物上的中国传统装饰图案,都不同程度地反映社会生活,体现民族文化。

    C. 中国传统装饰图案有着悠久的历史,历经千锤百炼,反映着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面貌和人们的审美情趣,具有一定的时代特色。

    D. 中国传统装饰图案从动植物、器物、人物、风景到几何纹样无所不包,选材广泛,风格多样,寓意含蓄丰富,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很早,先民用图腾崇拜表达对未知事物的恐惧;随着历史的演进,人们用各种精美的装饰图案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B. 传统装饰图案和人们的生活实践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丰富和越来越多样化,寄寓人们越来越多的美好祈愿。

    C. 寿、喜、福等文字结构符合图案的构图法则,笔画有节奏,书法有美感,和其它题材的装饰图案相比,它们的装饰效果更佳。

    D. 蝙蝠和古钱寓意“福在眼前”,象驮花瓶寓意“太平有象”,瓶插月季寓意“四季平安”,这些图案巧妙地反映出人们的审美情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意”“八卦图”等器物图案在装饰图案中极为常见,有辟邪防灾、逢凶化吉之意,可见佛教、道教对人们的思想和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

    B. 造型各异的装饰图案形神兼备,意趣横生,饱含了丰富的造物思想,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装饰文化,这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创造精神。

    C. 人们之所以能根据传统装饰图案提供的有限信息,获取较为丰富的言外之意,这是因为它借助多种手法调动起人们的想象力。

    D. 所有的装饰图案有很强的生命力,在今天仍被广泛借鉴和应用,这是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对传统美的热爱的明证。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与《岳阳楼记》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异曲同工之妙,表现看淡世间荣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使用了顶真手法,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也运用了这种手法,写琵琶乐音暂时停顿,为曲终前的高潮蓄势。

    (3)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山间的春、夏美景。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王风·采葛》有一句大家十分熟悉:“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在《氓》中,也有一句,表现女子未见心上人伤心难过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一诗中,屈原用来表明人各有各的乐趣,而他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孟子指出“合生取义”的美德具有普遍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2)《滕王阁序》中写洪州尽是名门望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勃在《滕王阁序》里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形象地表现了渔舟在晚霞中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

    (4)范仲淹有词云:“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其中关于“衡阳雁”的意象在王勃的《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曾出现过。

    (5)《滕王阁序》中,描写宴会管弦之盛、歌声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滕王阁序》中,作者以宇宙的广漠洪荒来反衬人生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人的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劝学》就告诉我们:“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_________”的君子,就要“_________”。

    (2)用典是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陆游《书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通过檀道济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之情。

    (3)孤舟一叶,不仅载文人远游,也走进了他们的精神世界。古人常用“孤舟”意象来表达人生旅途的漂浮寂寞之感,或隐逸山林孤高傲世的思想,如唐人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 ”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____________”借指自己的陋室,抒发自己仰慕前贤、安贫乐道的情怀。

    (2)李白在《蜀道难》中描写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下阕写了“___________”的细节,烘托出周瑜“___________”的年轻将领形象。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小题。

    精卫词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品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顾和,字君孝,侍中众之族子也。和二岁丧父,总角便有清操,族叔荣雅重之。王导为扬州,辟从事。和尝诣导,导小极,对之疲睡。和欲叩会之,因谓同坐曰:“昔每闻族叔元公道叶赞中宗,保全江表。体小不安,令人喘息。”导觉之,谓和曰:“卿珪璋特达,机警有锋,不徒东南之美,实为海内之俊。”由是遂知名。既而导遣八部从事之部,和为下传还,同时俱见,诸从事各言二千石官长得失,和独无言。导问和卿何所闻答曰明公作辅何缘采听风闻以察察为政导咨嗟称善初中兴东迁旧章多阙而冕旒饰以翡翠珊瑚及杂珠等和奏:“旧冕十有二旒,皆用玉珠,今用杂珠等,非礼。若不能用玉,可用白璇珠。”成帝于是始下太常改之。先是,帝以保母周氏有阿保之劳,欲假其名号,内外皆奉诏。和独上疏以为“周保佑圣躬,不遗其勋,第舍供给拟于戚属,恩泽所加已为过隆。若假名号,记籍未见明比,惟汉灵帝以乳母赵娆为平氏君,此末代之私恩,非先代之令典。且君举必书,将轨物垂则。书而不法,后嗣何观!”帝从之。迁尚书仆射,以母老固辞,诏书敕喻,特听暮出朝还,其见优遇如此。顷之,母忧去职,居丧以孝闻。既练,卫将军褚矮裒上疏荐和,起为尚书令。和谓所亲曰:“古人或有释其忧服以祗王命,盖以才足干时,故不得不体国徇义。吾在常日犹不如人,况今中心荒乱,将何以补于万分?”帝又下诏,和表疏十余上,遂不起,服阕,然后视职。时江夏公卫崇并为庶母制服三年,和乃奏曰:“礼所以轨物成教,故有国家者莫不崇正明本。江夏公卫崇本由疏属,复行重制,违冒礼度,肆其私情。若弗纠正,无以齐物。皆可下太常夺服。”诏从之。永和七年,以疾笃辞位。其年卒,年六十四。

    (节选自《晋书·顾和传》)

    [注]①冕旒:古代汉族朝代礼冠之一种。②练:是练祭的简称,出自《礼记·曾子问》,为古代亲丧一周年的祭礼。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导问和/卿何所闻/答曰/明公作辅/何缘采听风闻/以察察为政/导咨嗟称善/初/中兴东迁/旧章多阙/而冕旒饰以翡翠珊瑚及杂珠等

    B.导问和卿/何所闻/答曰/明公作辅/何缘采听风闻以察/察为政/导咨嗟称善/初中兴东迁/旧章多阙/而冕旒饰以/翡翠珊瑚及杂珠等

    C.导问和/卿何所闻/答曰/明公作辅/何缘采听风闻/以察察为政/导咨嗟称善/初中兴东迁/旧章多阙/而冕旒饰以翡翠珊瑚及杂珠等

    D.导问和/卿何所闻/答曰/明公作辅/何缘采听风闻以察/察为政/导咨嗟称善/初/中兴东迁/旧章多阙/而冕旒饰以翡翠珊瑚及杂珠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总角,我国古时少儿男未冠,女未笄时的发型,头发梳成两个发髺,如头顶两角。

    B.江表,是指长江以南的地区,从中原地区看,地处长江之外。“表”有“外来”之意。

    C.太常,是中国古代朝廷掌宗庙礼仪之官。本名奉常,汉更名为太常,历代沿用之。

    D.夺服,在文中指官员丧期未满,应诏除去丧服,出任官职,与“夺情”意义相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顾和机智过人,委婉唤醒王导。为了弄醒说话间就睡着了的王导,他故意对着别人一边称颂王导的功绩,一边担心他的身体,惊醒了王导,获得了好评。

    B.顾和晓以利害,以理劝谏皇帝。成帝因乳母周氏有保护养育的功劳,想赐其名号,顾和则认为恩泽过重,不合法规,不能作为典范准则,成帝最终作罢。

    C.顾和持守情理,尽孝不惜抗命。他知道自己的能力与古人无法相提并论,所以坚决不同意在守孝期内应荐复职。即便皇帝下诏书,他仍连续上表坚辞。

    D.顾和为人刚正,不愿迎合权贵。他认为江夏公为庶母守丧的时间过长,不合礼法规制,就毅然上奏,向皇帝陈述自己的观点,要求皇帝下诏予以纠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珪璋特达,机警有锋,不徒东南之美,实为海内之俊。

    (2)迁尚书仆射,以母老固辞,诏书敕喻,特听暮出朝还,其见优遇如此。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林觉民烈士在参加黄花岗起义前写给自己妻子的遗书(节选)。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同“够”)?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圣人)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辛未三月廿六夜四鼓,意洞(林觉民字意洞)手书

    材料二:赵一曼烈士在临刑前的囚车上写给自己孩子宁儿的遗书。

    宁儿:

    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你的母亲赵一曼于车中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注)林觉民:同盟会员,反清烈士。1911年参加黃花岗起义,进攻两广总督衙门,受伤被捕,后被清廷杀害,年仅24岁,葬于广州黃花岗。赵一曼:中共党员,抗日烈士。1936年被捕,面对严刑拷打,她坚贞不屈,高呼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英勇就义,年仅31岁。

    读了两位烈士的遗书,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联系自我和社会现实,你又获得了哪些有益的启示?

    要求:自拟题目,格式正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