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两会期间,西藏代表认真领会并阅读广大群众提出的建议意见,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提案。
B.随着从北京到新疆的高速公路的全线贯通,使北京至乌鲁木齐的公路里程缩短了近1300公里。
C.威海海防纪念馆由序厅、抗倭、抗英、抗法、抗日、尾厅等六部分组成,充分显示了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D.多所学校举行世界环境日教育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学习环保知识和环保意识。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那愁云惨淡的天幕下,魏晋名士不愿循规蹈矩,明哲保身,而是纵情狂歌,舍生忘死,他们白眼向权贵,折枝为美人,生命之花绽放得如此绚烂,光耀千古。
②我们这里有一位短小精悍的老寿星,眼不花,耳不聋,面色红润,思维敏捷。问及老人家的长寿秘诀时,他说是劳动练就了他硬朗的身体。
③行业由于价格战而带来的恶果终于图穷匕见,厂家和渠道商遭遇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尴尬。只有痛下决心进行供给侧改革,才能摆脱价格战,进而释放新一轮增长空间。
④2016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鲍勃•迪伦 21 岁时写下经典名曲《答案在风中飘荡》,这首歌的旋律质朴感人,长歌当哭,曾经影响了一代人。
⑤听取心灵的召唤吧,不要师心自用,也别全盘吸收。当你以心灵之灯为你导航,你的生活之路才能走得坦坦荡荡,让爱你的和你爱的人心中充满阳光!
⑥ “十一”黄金周刚过,节日期间游客爆满的名店、化妆品店及熙熙攘攘的街道变得冷冷清清,人迹罕至。
A. ①②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⑥ D. ③④⑤
3、平常体育报道中经常用到“收官之战”一词,其中“收官”二字最初是( )术语。
A.书法
B.围棋
C.绘画
D.音律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天津市市容园林系统正在按照层层有任务、个个有责任、人人有压力的要求,集中力量营造整洁有序、大气靓丽、优质宣居的城市形象。
B.记者从中国科学院了解到,已放弃外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的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杨振宁、姚期智两位教授日前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C.北京这些年的变化非常巨大且很快,各方面的成就都是有目共睹的,但确实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如大气污染、交通拥堵、抬高房价等。
D.杨柳青年画的特点是通过寓意、写实等多种手法表现人民的美好情感和愿望,尤以直接反映各个时期的时事风俗及历史故事等题材为特点。
5、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 )
A.原形毕露 深恶痛绝 脍炙人口 因地制宜
B.怨天由人 虚怀若谷 实事求是 暗然伤神
C.升堂入室 数不胜数 百无聊籁 病入膏盲
D.装腔作势 有的放失 一丝不苟 大显生手
6、阅读《上图书馆》一文,回答问题。
上图书馆
在什么地方看见西蒙娜·德·波伏瓦说了一句话:她正真钟情的是法国国立图书馆。
这地方我去过,在巴黎里胥力欧大街,是一所华美的房子。光这建筑,且不讲其中藏的几百万册书,也使人爱他。
于是我想起了上图书馆之乐。
在这方面,我是有愉快的回忆的。我在武昌上中学,一个大院子里有三所学校:文华中学,华中大学,文华图书科学校。这三所学校是有血亲关系的,这且不表。只说文华图书科学校是当时中国唯一讲授图书馆学的高等学府,它拥有一个图书馆,叫作“公书林”,这里有丰富的中英文藏书,而且全部开架,连我们中学生也可以进去随便阅览。我在文华中学学到了许多东西,至今都怀念我那时的中外老师,但给我知识最多的却是这个“公书林”。“公书林”的房子也宽敞,舒服。而且环境优雅,至今我都记得馆外的一片绿色和馆内的幽静整洁。我在那里翻阅了许多英文小说。当时我的英文程度有限,多数原著我是看不懂的,但是仅仅摸着那些书,看看他们的封面、目录和插图之类也使我高兴。当时《中学生》杂志正在介绍斯蒂文生的小说《宝岛》,我读得有趣,对作者的其他小说也产生了好奇心,果然在“公书林”里找到了书架上一排斯蒂文生的书,拿下来翻了几本,虽然只记得了它们的书名,那个下午却是消磨得很愉快的。
“公书林”还帮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即看英文杂志。我就是在它的期刊室里第一次接触到一些美国杂志的,如《星期六晚邮刊》《全国地理》《美丽的屋子》等,当然也只要是翻着图画看看,这样也就部分地满足了我对外间世界的好奇心,也从旁学到了一些英文。
后来我上大学进了清华。清华给我的教益很多,这当中它的图书馆又是我的一大恩师。它比“公书林”更神气:文艺复兴式的红色外表,大理石的门厅,玻璃地板的书库,软木地板的阅览室——当时新建的第三阅览室好像有一个足球场那么长,其中各种精美的书刊闪着光,宽长的书桌上两端各立一个铜制的高台灯,它们在一个19岁青年的心上投下了温情和宁静的光,是后来任何日光灯、白炽灯所不能比的。就是在这个“指定参考书阅览室”里,我和我的同学好友们读了柏拉图《对话》的英译本,西洋哲学史,古罗马史,希腊悲剧,英国16、17世纪诗剧,等等,进入了一个知识上和情感上的新世界,一片灿烂!
真实的世界却在暗淡下来。“七七事变”一起,清华图书馆的灯光全灭了。
此后若干年,我发现自己坐在英国牛津大学的包德林图书馆里。一间名叫“亨福莱公爵室”的古籍阅览室是我常去之地,那里天花板上有彩画,四壁还有过去的名人画像,也是华美的建筑,然后照明相当差。当时还有一些古本是用链子锁在书架上的,把它们拉下来摊在桌子上看也看得很吃力。在这里,中古僧侣修习的遗风犹存,那种一灯如豆一心苦读的空气却与我当时的心情合拍:国内正在进行大战,我的家已无音讯,虽然在做着功课,心里却是很不平静的。只在最后的两个月里,论文已经做完,口试也已通过,北平也解放了,我在等船的间隙里在包德林图书馆纵情自由阅读,初夏的阳光给了馆内更多光亮,我的心境也豁然开朗了。
在英国读书的时候,我还去过英国博物馆的圆形图书馆,这就是过去马克思常去的地方。这个大厅也是建筑华美,气象万千,那高耸的大圆顶总使我想起一段台词:“这个覆盖终生的苍穹,这一顶壮丽的帐幕,这个金黄色的火球点缀着的庄严的屋宇……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
也许是牵强附会吧,但这也说明独拥书城自吟啸固是一乐,上图书馆也有其奇趣。
【1】第1段引用西蒙·德·波伏娃的话有什么用意?
【2】第9段引用莎士比亚的台词有什么作用?
【3】第7段说“真实的世界却在暗淡下来”,“真实的世界”指什么?
【4】第8段中“我的心境也豁然开朗了”一句的含意是什么?
【5】《上图书馆》一文主要记述了几个图书馆?
【6】《上图书馆》和《读书:目的和前提》都写了作者读书的切身感受,文中所记读书的氛围都温暖感人。但有时候读书过程中也可能会有不和谐的音符,比如某市图书馆实行对所有读者开放,有乞丐和拾荒者也进了图书馆,引起一些读者的不满。对此,图书馆馆长表示,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你有选择离开的权利。对二者的态度,你怎么看?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男女主人公感情之深达到“____,______”的程度,双方还私订终身“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2)《逍遥游》中宋荣子能“_____,______ ”,而列子虽然能“御风而行”,但是,“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3)《出师表》中提到深受刘备赏识,被选拔来辅助后主刘禅的郭攸之、费祎、董允三人.诸葛亮的评价是“ 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记载,冉有曾经向孔子提及自己的政治理想,治理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家,“__________ ”,可以让百姓富足,至于礼乐方面,则要“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在《诗经·郑风》中,原是以服饰代人,表达对恋人的深切思念。曹操在《短歌行》中,直接引用它来抒发对贤才的渴望。
(3)“清风”拂面,撩动古人的心弦,又化作佳句融入古代的诗文,其中令你印象深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名句默写
(1)人生亦有命,_________________? (鲍照《拟行路难》)
(2)___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蜀相》)
(3)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___________。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_________________,凭轩涕泗流。 (杜甫《登岳阳楼》)
(5)梦入神山教神妪,____________________。 (李贺《李凭箜篌引》)
10、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将“古之圣人”的“____________”与“今之众人”的“____________”作对比,指出尊师重道与是圣愚有别的原因所在。
(2)沈从文《边城》中“水中游鱼来去,皆如浮在空气里”的描写与《小石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3)《水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面对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不禁遥想当年刘裕“__________,_________”的北伐壮举。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用蚯蚓“爪牙”不利、“筋骨”不强却上吃泥土下饮泉水来证明用心专一的好处,用相反的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揭示用心不专的坏处。
(2)《道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道遥游。
(3)《师说》中,士大夫们不能相互为师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年相若”“道相似”,自认为如果彼此为师,就会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尴尬状况。
(4)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秦国贪婪掠夺而又肆意挥霍财富的行为提出批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苏轼《赤壁赋》中通过侧面描写表现洞箫声的凄切婉转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诗经・氓》中写女子回忆少年时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7)屈原在《离骚》中写自己虽崇尚美德而约束自己,多年后仍然遭到贬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偏僻之地粗俗的乡野音乐很难听,以此表现琵琶女技艺的高超。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各题。
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
柳宗元
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方同楚客怜皇树①,不学荆州利木奴②。
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
【注】①皇树,即橘树,屈原《橘颂》中有“后皇嘉树、橘徕服兮”之句。②三国时丹阳太守李衡曾通过种橘发家致富,给子孙增财。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起笔如叙家常、笔墨自然朴实,却有清新之气,用笔深得陶诗之高妙。
B.颔联借用典故,表达鲜明立场,暗示诗人希望自己有如橘树般高洁的品格。
C.颈联以“喷雪”状开花之盛,“垂珠”描硕果之丰,抒发诗人的愉悦之情。
D.全诗写橘实写己,寄情于橘树,在平缓的语调中隐藏着诗人颇不宁静的心。
【2】欧阳修评价此诗“初食如橄榄,真味久愈在”——即言淡意远。请结合尾联,谈谈你的理解。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苏缄,字宣甫,泉州晋江人。举进士,调广州南海主簿。州领蕃舶,每商到,则择官阅实其赀,商皆豪家大姓,习以客礼见主者,缄以选往,商樊 氏辄升阶就席,缄诘而杖之。樊诉于州,州召责缄,缄曰:“主簿虽卑,邑官也,商虽富,部民也,邑官杖部民,有何不可?”州不能诘。再调阳武尉,剧盗囊橐于民,贼曹莫能捕。缄访得其处,萃众大索,火旁舍以迫之,李从中逸出。缄驰马逐,斩其首送府。府尹贾昌朝惊曰:“儒者乃尔轻生邪!”
交趾谋入寇,以缄为皇城使知邕州。缄伺得实,以书抵知桂州沈起,起不以为意,及刘彝代起,缄致书于彝,请罢所行事,彝不听,反移文责缄沮议,令勿得辄言。八年,蛮遂入寇,众号八万。缄闻其至,阅州兵得二千八百,召僚吏与郡人之材者,授以方略,勒部队,使分地自守。民惊震四出,缄悉官帑及私藏示之曰:“吾兵械既具,蓄聚不乏,今贼已薄城,宜固守以尺外援。若一人举足,则群心摇矣,幸听吾言,取越佚则孥戮汝。”缄子子元为桂州司户,因公事携妻子来省,欲还而寇至。缄念人不可户晓,必以郡守家出城,乃独遣子元,留其妻子。选勇士拏舟逆占,斩蛮酋二。
邕既受围缄昼夜行劳士卒发神臂弓射贼所殪甚众缄初求求于刘彝彝遣将张守节救之,逗留不进。缄又以蜡书告急于提点刑狱宋球,球得书惊泣,督守节。守节惶恐,遽移屯大夹岭,回保昆仑关,猝遇贼,不及阵,举军皆覆。蛮获北军,知其善攻城,啖其利,使为云梯,又为攻濠洞子,蒙以华布,缄悉焚之。蛮计已穷,将引去,而知外援不至,或教贼囊土傅城者,顷刻高数丈,蚁附而登,城遂陷。缄犹领伤卒驰骑占愈厉,而力不敌,乃曰:“吾义不死贼手。”亟还州治,纵火自焚。邕被围四十二日,粮尽泉涸,然讫无一叛者。
缄愤沈起、刘彝致寇又救患,欲上书论之,属道梗不通,乃榜其罪于市,冀朝廷得闻焉。神宗闻缄死,嗟悼,赠奉国军节度使,谥曰忠勇,赐都城甲第五,乡上田十顷,听其家自择。
(选自《宋史·苏缄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邕既受围/缄昼夜行劳/士卒发神壁弓射贼/所殪甚众/缄初求救于刘彝/彝遣将张守节救之/
B. 邕既受围/缄昼夜行劳士卒/发神臂弓射贼/所殪甚众/缄初求求于刘彝/彝遣将张守节救之/
C. 邕既受围/缄昼夜行劳士卒/发神臂弓射贼所/殪甚众/缄初求求于刘彝/彝遣将张守节救之/
D. 邕既受围/缄昼夜行劳/士卒发神臂弓射贼所/殪甚众/缄初求求于刘彝/彝遣将张守节救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交趾,古地区名,泛指五岭以南。越南十世纪三十年建国,宋称其为交趾。
B. 帑,收藏钱财的库房,泛指储藏物品的屋舍,可藏兵甲、战车,粮食、布匹等。
C. 提点,官职名称,宋始置,含有提举、检点之意。掌司法、刑狱及河渠等事。
D. 甲第,指科举考试中的第一等,也指豪门贵族的宅第。本文中的意思是后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苏缄讲求原则,坚守官民应有之礼。在负责核查商船货物时,他惩罚了轻慢无视的商人,并义正辞严地应对州官的责问。
B. 苏缄处事机智,勇而无畏。在贼曹不能捕获剧盗时,他用火烧旁舍之法逼其现身,驰马追杀,毫不畏惧,不似一般儒生。
C. 苏缄临危不乱,带头做出表率。在敌我悬殊之时,他召集人员加强防守,只送出儿子子元,留下其他子女与妻子以安民心。
D. 苏缄忠职守,宁死也不屈服。邕州被攻陷,他带领伤兵坚持作战,力不能敌时,义不落贼手,最后纵火自焚,以身殉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守节惶恐,遽移屯大夹岭,回保昆仑关,猝遇贼,不及阵,举军皆覆。
(2)缄愤沈起、刘彝致寇又救患,欲上书论之,属道梗不通,乃榜其罪于市,冀朝廷得闻焉。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科学家于敏,几十年默默无闻,舍小家为大家,为国防安全构筑起坚强的核武器护盾。
材料二:蒋浩一家三代人,守护大山深处的学校,几十年来,蒋家三代工作过的这所乡村小学,已经走出了200多名大学生。
材料三:作为23岁就登上《自然》并解决困扰世界百年难题的杰出青年,国外无数顶级大学和科研机构向曹原抛出橄榄枝。可是在轰动世界的论文发表仅3天后,曹原就回到了中科大。在中科大少年班成立40周年纪念会上,曹原说:“我是一个中国人,我学成以后要回到中国去!”
无论是科学家,还是普通人,他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阐释着“家国情怀”。在中国,这样值得敬佩的人还有很多。读懂他们,便读懂了中国。请综合以上材料,以“家国情怀”为主题向某报社的“时代青年”栏目写一篇稿件,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并对新时代的青年提出希望和建议。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