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文)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出生于国画世家,又深入研习了西洋画,深得中西艺术精髓的他,在作品中表现出放荡不羁的画风,充分展现了他的个性。
②为庆祝“五四”青年节,学校组织了“国之声”合唱比赛,那响遏行云的歌声激发了我们的斗志,点燃了我们的青春。
③人不能饥饿着静候美丽理想世界的到来,正如涸辙之鲋急需水一样,要先把肚子填饱,再去谈追求理想与实现梦想。
④大学生活多姿多彩,你们憧憬它是正常的,但也别把它想得天花乱坠,等以后上了大学,你们再慢慢体会其中的滋味吧。
⑤在某些传染病暴发初期,医学专家最感到左右为难的是,如何判断和预测疫情的规模和发展趋势,以便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⑥2017 年11月20 日,中国第十六届城市智慧卡创新发展年会在海南省隆重开幕,我受举办方邀请,躬逢其盛。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①④⑤
D. ②③⑤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毫无疑问,范钦和他后代的文化良知在现代并没有完全失去光亮。除了张元济先生外,还有大量的热心人想努力保护好天一阁这座“危楼”,使它不要全然成为__________。这在现代无疑已成为一个社会性的工程,靠着一家一族的力量已__________。天一阁的藏书还有待于整理,但在文化沟通便捷的现代,它的主要意义已不是通过书籍向社会传达知识,而是作为一种古典文化事业的象征存在着,让人联想到中国文化保存和流传的艰辛__________,联想到一个古老民族对于文化的渴求是何等__________和神圣。
A.残骸 无济于事 过程 悲怆
B.废墟 无济于事 历程 悲怆
C.残骸 于事无补 历程 悲伤
D.废墟 于事无补 过程 悲伤
3、对联作为一种习俗,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里扮演着重要角色,以下对联适合于端午节的是( )
A. 曲曲星歌春似锦,家家灯火月如银
B. 明月映天一轮满,甘露被宇万家明
C. 夕照桑榆晚景好,时逢盛世老人安
D. 艾人驱瘴千门福,碧水竞舟十里欢
4、下列各组词语中,对加点的词在本课中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挥斥方遒(强劲) 指点(指责) 漫(满)江
B.浪遏(阻止)飞舟 主(主宰)沉浮 携来(到来)
C.恰(正值)同学少年 激扬(激浊扬清) 万户侯(此指大军阀、大官僚)
D.峥嵘(不平凡) 岁月稠(多) 粪土(浇粪的土)
5、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
A. 我们都是一起到这儿来的,我们有困难了,你们竭力帮我们,你们有困难时,尽管吩咐,我们一定会鼎力相助的。
B. 他是我们单位前几年从外地招聘过来的一位人才,带领着一帮年轻人,奋战在生产一线,成绩突出,有目共睹。
C. 将士们在战场上历尽千辛万苦,南征北战,狐死首丘,每每想到这些,我心中总觉得有点不安,试问我们工作时能懈怠吗?
D. 以词为诗,苏东坡可是始作俑者,在他的倡导和实践下,词在宋代兴盛起来了,宋词成了继唐诗之后诗歌发展史上的另一座高峰。
6、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喀纳斯湖岸上那棵五针松
康 剑
(1)那天从深山巡护归来,要乘船渡过二十四公里长的喀纳斯湖。湖面碧波荡漾,清风送爽。坐船行至湖面的一道湾处,我习惯性地抬头向湖东岸的悬崖上望去,竟然发现崖壁上的那棵五针松不见了。起初以为是自己老眼昏花,没看清楚。赶忙揉揉眼再仔细看,发现那棵挺拔的五针松竟然连根拔起,横躺在了崖壁的上方。
(2)于是内心一片悲戚,我那站在悬崖上守望湖面已经有一百多年的五针松呀,你怎么竟如此不近人情地弃我而去了呢!又是谁将你挺拔的身躯硬生生地从陡峭的山崖上抹去了呢!要知道,这无情的一抹,抹去的可是喀纳斯湖畔一道别样的风景。
(3)回到护林站,我茶饭不思,辗转反侧,连做梦都要梦到湖岸上的那棵五针松。我百思不得其解,一棵好端端的松树怎么就会糊里糊涂地轰然倒地,忽然死去了呢?要知道,一棵长在崖壁上的树能生存一百多年,它要经历多少风霜雨雪的磨砺,怎么可能会轻而易举地死去呢!
(4)但我的眼睛没有欺骗自己,那棵五针松确实是倒在了悬崖上。我迫不及待想弄清楚的是,让它轰然倒下的,到底是人为的力量,还是自然的作用。
(5)难过了几日,我约了两个同是护林人的伙伴,去看那棵我日思夜想的五针松。我们沿着湖岸边的林间小道,从喀纳斯湖的出水口向一道湾的崖壁处徒步行走。这条小道被称为泰加林小道,四周长满了西伯利亚落叶松、五针松、云杉、冷杉和疣枝桦。在这样的混交林中行走,五针松的形象最为抢眼,它们树干挺拔,树冠婆娑,被称为林中骄子,还拥有一个好听的学名,叫新疆红松。走在林间小道上,你能听到喀纳斯湖的波浪轻轻拍打湖岸的声音,那声音像音乐,特别有节奏感。
(6)这段路程足足有五六公里长。起初,我们陶醉在森林与湖水交相辉映的风景里,似乎暂时忘记了悬崖上的那棵倒去的松树。但越往里走,越是感觉到今年湖岸上的这片森林有别于往年。我们陆续看到一些松树被连根拔起或拦腰折断。再走不多久,我们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我们怎么也不会想到,在快到一道湾处的湖岸边,松林竟然成片地匍匐倒地,惨不忍睹。要知道,这些松树大的有几百年的树龄,小的也已经生长了上百年。
(7)不用再取证分析,现实足以告诉我们,这些高大无比的松树都是被大风刮倒的。我们讨论着,要成片刮倒这些参天大树,风的力量和速度会是何等的不可一世呀!横躺在小道上的松树已经被附近的护林人用油锯清理过,可见这些大树被风刮倒已经有些时日了。好在再往里走,倒木比我们前面看到的明显减少了。我们刚才激动的情绪才开始慢慢平复下来。
(8)我们攀爬上一道湾处的悬崖上方,这里保存着大量古冰川运动留下的遗迹:羊背石、冰臼、冰蚀凹槽……悬崖顶端上的冰川擦痕虽然经历了几十万年的风吹雨打,但依旧清晰可见。在冰川巨大无比的力量面前,坚硬的岩石都会被它削峰填谷。我们眼前宽阔狭长的喀纳斯湖,就是冰川刨蚀作用下形成的冰碛堰塞湖。在自然界里,冰川的力量往往胜过岩石的坚硬。
(9)站在高高的崖壁上方,我们眼前是波光粼粼的喀纳斯湖。那棵倒地的五针松,就在前方悬崖的边上。过去,我常常一个人来到这里,独自欣赏湖岸上这棵孤独的松树。不管是春夏秋冬,无论是风霜雨雪,它就像是一个忠诚的卫士,始终守护在喀纳斯湖的身旁。它站在高耸峭立的崖壁上,玉树临风,孤傲无比。喀纳斯湖周围生长着亿万棵松树,只有这棵松树生长在了险峻的山崖上方,因此,它被人记住了。我曾经站在这棵悬崖上的五针松旁,它的个头足足高出我十几倍,站在它面前,我显得那么微不足道。这棵树孤芳自赏地站在那里,站立了一百多年,把自己站成了喀纳斯湖边一道不一样的风景。
(10)现在,它却倒在了湖岸岩石的上方。摧倒它的,不是人为的破坏,不是闪电霹雳,恰恰是来自湖面上的山风。想当年,这棵树的生长也许正是来自风的作用。一颗松果被山风吹落在了悬崖上的石缝里,种子接触到了土壤,恰恰又赶上了雨水的滋润。于是,松果开始发芽,幼苗慢慢长大,是喀纳斯湖水散发出来的潮气,养育了这棵挺拔的树中骄子。大自然就是如此的神奇无比,一棵树的生长缘于山风,它的死去也因为山风。这也许就是大自然生生不灭的因果关系。
(11)好在我们眼前倒下的这棵大树,它周身长满了上百棵松塔。或许再过一百年,这悬崖之上会长满密不透风的红松林。我努力想象着,在松涛之下,那时的湖水还和今天一样,依旧碧波荡漾。
(选自《文汇报》)
(注释)松塔:北方一种松树上结的果实。因长得像宝塔,所以名曰松塔。
【1】试从人称角度,赏析第(2)段内容。
【2】请分析第(9)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3】试简要概括作者的心情变化过程。
【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湖面风景的刻画更能够反衬五针松连根拔起的突兀可悲。
B.作者刚开始更倾向于认为那颗五针松是被人为的力量所伐倒。
C.文中描写冰川是为了表明五针松所处位置的独特和历史久远。
D.湖面上的山风与五针松之间有着大自然生生不灭的因果关系。
【5】文章结尾虚实结合,耐人寻味,试简要赏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宗元曾在《答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韩愈在《师说》中也描述了类似的现象:“____,____,____。”
(2)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劝学》中提出 “__”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3)王安石《登飞来峰》中“______,_____”两句诗,借景抒怀,展现出作者满怀信心、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负。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子罕》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以积土成山为比喻,形象说明做事须持之以恒、不能前功尽弃的道理。
(2)杜甫《客至》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绿水缭绕、生机勃勃的春景,表现出诗人的闲逸心境。
(3)同样是怀念发妻,抒发悼亡之情,苏轼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用“__________”一句写梦中回乡,融现实感受于梦境,凄凉无限;归有光则在《项脊轩志》中用“___________”一句写树的变化,移情于物,余味无穷。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客”感慨曹操,“________,________”,这与辛弃疾曾发出“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所表达的意思相似。
(2)《诗经·卫风·氓》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女主人公遭弃返家,乘车渡过淇水的情景。
(3)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写自己求学时身体所受之苦,在风雪中“________”,回到住处,“________”,借此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写女子的家人对女子这段婚约不了解甚至冷嘲热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应该给孩子树立从师学习的榜样。韩愈在《师说》中就批评有些家长的做法:爱自己的孩子,“_______________”,但对于自身,“____________”。这样的家长真是糊涂!
(3)《小石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作者借鱼儿的游弋,侧面写出了潭水的清澈见底。
11、按课文内容填空:
(1)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2)心非木石岂无感,_____。(鲍照《拟行路难》)
(3)_____,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
(4)古代诗文有许多描写水天景象意境生动的名句,如李白的《_____》“云青青兮欲雨,_________________ ”;杜甫《_____》“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_____的《赤壁赋》:“______ ,水光接天”。
(5)荀子在《劝学》中用雕刻为喻来正面说明学习必须坚持的道理的两句话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坐
其次。(王羲之《兰亭集序》)
(7)送子涉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无良媒。(《氓》)
(8)唐朝诗人______在《阁夜》中有“岁暮阴阳催短景,_________________”之
句。
12、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题目: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情表
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B.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C.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D.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愿陛下矜悯愚诚
B.而刘夙婴疾病 骊山北构而西折
C.门衰祚薄 但以刘日薄西山
D.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多于南亩之农夫
【3】下面的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组( )
A.“除臣洗马”的“除”是授予官职;“拜臣郎中”的“拜”也是授予官职,两者没有区别,可以换用。
B.表,古代奏章的一种,专门用于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在写作风格上以议论为主,侧重于“陈情”,表达臣子对帝王的忠诚和希望。
C.郎中,本是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如“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本文亦是。“郎中”作为医生称呼始自宋朝。
D.孝廉、秀才都是汉代以来推荐人才的一种科目,“孝廉”即孝顺父母、品行端正的人,“秀才”即优秀人才,明清科举考试中,以生员为秀才,以举人为孝廉。
【4】下列解释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李密在《陈情表》中表达的情感是否复杂的,侍奉祖母的骨肉之情,对新王朝的疑虑之情和对新王朝新皇帝征聘的惶恐之情等,都交织在一起。
B.李密原是亡蜀之臣,对新建立的晋朝有所顾虑,他一再不应诏,违抗皇命,是他看透了官场的黑暗,想“矜守名节”做一名隐士。
C.本文第三段融情于理,连用“凡在”“况臣”“且臣”“今臣”“但以”“是以”等词,曲折而有条理。
D.汉魏时期,散文出现了像骈体文过度的趋势,本文有许多整齐的句式,中间有用一些散文奇句,形成骈散结合,和谐而又错综,流畅而又婉转,正是介于散文与骈文之间的过渡文体。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82年,传输控制协议和网际协议第一次引出了互联网络的定义,即internet。至今,网络进入生活已经40年。我们几乎离不开网络:获取资讯、便利购物、社交娱乐、网课学习、商业公务、思想交流、文化呈现……网络为各类人群带来诸多便捷,但人们又会失去些什么呢?
某市将借助一个网络平台举行一次线上论坛,邀请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人聊聊互联网生活的得与失。作为一个生长在互联网时代的“00后”,你将代表高中学生发言,请写一篇发言稿,为线上交流做准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要求,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