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下面文段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北京时间2021年10月24日9时2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实践二十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A.“北京”与“轨道”都是名词。
B.“实践二十一号卫星发射升空”的“发射”是动词。
C.“中心”与“预定”都是中性词。
D.上面语段中有一句是比喻句。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们不要把精力全放在微不足道的小事上,而要从大局出发,大处着眼,统筹规划。
B.医务工作者面对疫情毫不遇缩,始终奋战在抗疫第一线,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C.吃水不忘挖井人,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不能忘本,不能忘记那兀兀穷年里发生的感人故事。
D.家,一个温馨的字眼,一个能够让经历了大风大浪的人酣然入梦的地方。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B.通过这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文大赛,使他对写作的信心增强了。
C.我市领导仔细浏览市政府门户网页面,详细了解相关情况,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听取如何利用网络进行反腐工作。
D.深受读者喜爱的杨绛先生,在不凡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
4、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有一个想法安慰我:不管走到天崖海角,我离她都不会再远了。
B.我们志愿军战士的气质是淳朴和谦逊的,胸怀是美丽和宽广的。
C.我不禁有些颤抖了:这花儿莫不就是我当年要做的梦的精灵吗?
D.警报迭起时,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慷慨淋漓地骂特务。
5、“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 )
A.形象好看
B.活泼诙谐
C.能勾摄恶人魂魄
D.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肥胖的黄蜂___________在莱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_______向云霄里去了。
(2)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_____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_______。
A.伏 窜 驱走 姿容 B.伏 飞 赶走 容颜
C.趴 窜 赶走 姿容 D.趴 飞 驱走 容颜
7、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生活中总是充满意外,也许正在你志得意满时,新的困难与挫折已经不期而至。
B. 一双球鞋、一个篮球、一套校服……这些在城里孩子看来微不足道的东西,却是那些生活条件艰苦的留守学生深埋心底的梦想。
C. 我们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生命教育,万不可不以为然。
D. 真是心有灵犀,我正犯愁没法解决这个问题,你都替我想好了。
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凝之妻谢氏,字道韫,安西将军奕之女也。聪识有才辩。叔父安尝内集,俄而雪骤下,安曰:“何所似也?”安兄子朗曰:“撒盐空中差可拟。”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安大悦。
凝之弟献之尝与宾客谈议,词理将屈,道韫遣婢白①献之曰:“欲为小郎解围。”乃施青绫步鄣②自蔽,申献之前议,客不能屈。
及遭孙恩之难③,举厝④自若,既闻夫及诸子已为贼⑤所害,方命婢肩舆⑥抽刃出门。乱兵稍至手杀数人乃被虏。其外孙刘涛时年数岁,贼又欲害之,道韫曰:“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杀。”恩虽毒虐,为之改容,乃不害涛。
(选自《晋书•王凝之妻谢氏传》,有删改)
【注】①白:告诉。②步鄣:用以遮蔽风尘或视线的一种屏幕。③孙恩之难:起义军领袖孙恩起军反叛东晋。④举厝:举止行为。⑤贼:对国家、人民、社会道德风尚造成严重危害的人,此处指孙恩。⑥肩舆:抬着轿子。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尝 ②闻 ③乃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未若柳絮因风起。
②申献之前议,客不能屈。
(3)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谢道韫的人物形象。
9、根据要求默写。
(1)《观沧海》中展现海岛勃勃生机的诗句是:,;展现大海的壮丽景象和诗人博大胸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崔颢在《黄鹤楼》中写道“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而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也有两句与此意境相似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即景抒情又蕴含自然理趣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涨潮时水面宽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乡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明月以抒发思念家乡、怀念朋友的感情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像花生一样活着
耿艳菊
①乡下老家种植着大面积的花生,父亲则是种植花生的大户。很多人慕名向他请教,父亲笑眯眯地点起一支烟,说:“花生啊,好活……”声音拉得倍儿长,像讲自己的孩子一样骄傲。
②好活?!还真是如此。似乎从有记忆开始,秋田里就是一望无际的花生。这一种就是几十年,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
③印象里,每年在麦子将要熟的时候,父亲就开始种花生了。一个三角撑子,一把铲子,就是全部工具。不几天,小种子已在土里发了芽。等到麦子收割完,青青的小苗已摇曳满地了。看着它们,我们瞪大了好奇的眼睛,宝贝得不得了。父亲开着农用车一趟一趟拉麦子麦秆,车轮碾在花生苗上,花生苗扁下去,流出了青色的汁液。我们心疼得直哭,父亲却哈哈大笑,说:“没事的,它们结实着呢!”
④果然,一段时间后,再见到它们,都好好的,青色的叶间还缀满了小黄花。父亲告诉我们,别小瞧这不起眼的小花,一朵花就是一颗白白胖胖的花生。他又给我们讲花生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特性。我们听得有趣,情不自禁地数起了那些小小的花,一朵,两朵,三朵……心里溢满了欢喜。
⑤花生的生命力之强简直让你不敢相信。有一年,麦收过后,邻家图省事,就把田里的麦茬点燃了。谁知火势借着风力殃及到我家的地,一地青青,几个小时后,变成了一片黑乎乎的天地。(A)对花生一向自信的父亲脸色煞白,猛地坐在地头,喃喃地说:“完了!这下花生肯定活不了了……”第二天,父亲就去街上重新买了花生种子。没想到,夜里一场雨后,黑乎乎的田里又冒出了绿绿的嫩芽。
⑥花生特别易于管理。一遍除草剂,就任其自由生长了。长长的夏天,容易干旱,花生可不怕。(B)当玉米、棉花耷拉着焦渴的叶片时,花生依然擎着黄色的花蕊,绽成属于自己的一道风景。秋天收获的时候,又会碰上连绵的风雨天,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果实长在下,雨水反而滋润了它。
⑦犹记得刚毕业那会儿,我没有经验,只在一个小公司里做着一份打杂的工作,时常心灰意懒。秋忙时节,正赶上放假,我便回去帮父亲收花生。父亲见我闷闷不乐,问缘由,我一股脑儿道出了心中的烦恼和困惑。父亲听了,一边拔花生,一边和我聊起了小时候学过的课文——许地山的《落花生》。他借用许父的话,说:“花生不像好看的苹果、桃子、石榴,把它们的果实悬在枝上,鲜红嫩绿的颜色,令人一望而生发羡慕之心。它只把果子埋在地下,等到成熟,人们才把它挖出来。你看,花生就是这样低调,把自己置于泥土中,一点一点壮大自己,结出珍贵果实。”
⑧我也学着父亲的样子,拔出一株花生,抖抖土。白花花的花生,太阳下,晃人的眼,那一刻,我心里豁然开朗。
⑨花生是一种怎样的植物呢?像贫苦人家的孩子,容易养,给口吃的,便虎蹿着往上长。它不挑三拣四,安于自己的环境,不抱怨,不气馁,不喧哗,本本分分,安安然然,不管生活赐予的是灿烂阳光,还是一地风雨,它都顽强地活出自己的样子。风光是你们的,热闹是你们的,它只把自己藏在朴实的泥土下,悄悄地成长。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5年第7期,有删改)
【1】将本文写的主要事件填写完整。
③④段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段花生被大火烧过,夜里一场雨后又冒出绿绿的嫩芽。
⑦⑧段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中,我们“心里溢满了欢喜”的原因是什么?
【3】结合语境,任选一句赏析。
A、对花生一向自信的父亲脸色煞白,猛地坐在地头,喃喃地说:“完了!这下花生肯定活不了了……”(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B、当玉米、棉花耷拉着焦渴的叶片时,花生依然擎着黄色的花蕊,绽成属于自己的一道风景。(请从动词选用的角度赏析)。
【4】文中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请根据选文内容分析。(两点即可)
【5】联系实际,谈谈你从结尾划横线句子中得到的启示。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檐上青草,檐下时光 (风凝)
①那是一个春日融融的午后,我静坐在院子里的石头堆上,双手支着下巴,努力探寻一株檐上青草的世界。
②它们汲日月精华,沐春秋洗礼,绿得透亮、绿得鲜嫩、绿得无拘无束。它们是柔韧的,风起时,草秆随风摇曳,翩若惊鸿。它们也是倔强的,雨落时,根抓紧泥土,坚如磐石。我很羡慕它们,羡慕它们能与日月星辰同辉,与轻烟薄雾共舞。奶奶在一旁笑着说:“丫头,那檐上草是在给咱看家护院呢!”大概就从那时起,这檐上草就在我的心底扎了根。
③印象中,北归的燕子总爱在我家檐下筑巢安家。千百次的衔泥接草,千百次的往返飞行,没有一丝疲劳,不带一点抱怨。老一辈人称它为“吉祥鸟”,深信它会给这个家带来好运,孩子们也乐得它们每日在窗前的电线上列队呢喃。檐下,还藏着麻雀。它们是懒惰的家伙,更是聪明的精灵,瞄准瓦缝或墙洞,身子一缩,便觅得归宿,生卵育雏,安然度日。有了鸟雀,家就充满了情趣。
④这些鸟雀的鸣叫,叫醒了窗前的红肖梨花。那一树的雪白,与麻雀攀谈,与燕子低语,与檐上草遥相呼应。嫩绿的长柄托起五片素洁的花瓣,梨花似雪,雪似梨花,那超尘出俗的色调,本无意争春,却在不经意间占断天下白,压尽人间花。每逢此际,心里想的、盼的,都只是什么时候结果子,浓香的大梨几时可以吃。
⑤盛夏,梨树会将影子投射到屋内,洒下一季清凉。
⑥这时候,心心念念的都是奶奶亲手打的大块凉粉。奶奶打的凉粉,老成筋道,入口绵滑,堪称一绝。奶奶先烧小半锅开水,再将淀粉水倒入锅中,用铲子不停搅动。待到面糊浓稠,趋向于透明,迅速盛出,放在一个大深盆中静候成型。然后倒扣在高粱杆编成的盖帘上,切一大块。放在清水中切成小方块,加入油盐酱醋、葱花、香菜。这个时候,我早已在屋檐下,摆上方桌、蒲团,准备狼吞虎咽了。
⑦逢上连绵雨,老屋内便是另一番光景了。我们常常锅碗瓢盆齐上阵,在屋子的各个角落里接漏下来的雨水。听着滴滴答答的声音,我还觉得很有趣,竟一点也不担心榆木檩子托起的泥草屋顶会塌下来。我从小便喜欢下雨,尤其是下大雨。雨下大了,爷爷、奶奶就可以不去田地干活儿了。我们一家人窝在矮小的老屋里,总会有很多事可做:奶奶在炕头儿缝缝补补;爷爷在一旁“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吐着烟圈;我则会搬来用苞米皮编成的蒲团在地上轱辘着玩儿,从里屋轱辘到外屋,再从外屋轱辘到里屋,反反复复,乐此不疲。虚掩的木门“吱吱,呀呀”,坠雨的屋檐“滴滴,答答”,配上老式收音机里传出的单田芳的《隋唐演义》,俨然成了一曲交响乐。
⑧秋风起,檐上草立刻褪去青绿,披上一身金黄。
⑨大概是不愿与满院的玉米、高粱、大豆、谷子去争宠,它们将自己的色彩分给了窗前的红肖梨。
⑩那一树的梨子,底色黄绿,阳面鲜红,在枝头对你憨笑。站在窗台上,触手可及。其实,红肖梨在我们这儿还有一个很接地气的名字,叫“捂香梨”,顾名思义,就是捂了才会香的梨。摘下的红肖梨要放在纸箱里捂上十天半月,才会闻到诱人的梨香,但我总爱一摘下来就啃,很甜、很脆、很多汁,也很涩,吃多了舌头、嘴唇都麻了。
⑪草黄、梨熟的季节,正是农家剥苞米的季节。我最爱跟爷爷、奶奶比赛谁剥得快,一个苞米,左手撕,右手扯,一只手握着苞米棒,一只手揪着苞米皮,在膝盖上用力一掰,总能轻松取胜。
⑫当然这个季节,也是仓鼠泛滥的季节。一天夜里,屋子里传来“咔嚓,咔嚓”的声音,爷爷告诉我,是老鼠。于是,我们披上衣服,就开抓。因为我们都知道,它指不定又盯上哪袋粮食了呢。可老鼠机灵,见缝就钻,让人无可奈何。更可气的是,风匣里面用来生风的鸡毛,都被它嗑去絮窝了。后来,爷爷就仿照风匣的样子,做了个木猫。在一个木头箱子里,用一根细线吊起三块砖头,砖头下放着瓜子、玉米。老鼠一来,便会碰见里面的机关,结果可想而知。
⑬寒冬,檐上草凝固在那里,如边防线上的战士,或久经沧桑的雕塑。
⑭与檐上草一样安静的,便是檐下的一溜坛子。这些坛子是有记忆的,腌过咸菜的坛子再用来腌鸡蛋是行不通的。奶奶家的坛子跟别人家的不一样。奶奶家的坛子,总被她擦得油光锃亮,像她侍奉的子孙。奶奶家的坛子里腌的咸菜也跟别人家的不一样,我最爱吃用奶奶家的坛子腌的尖椒、白菜、青柿子、扁豆角儿。但奶奶从不上手儿,我家的咸菜都是爷爷来腌。
⑮爷爷腌咸菜很讲究。青菜入坛前,先择去黄叶,冲洗干净,沥干水珠。然后,将大白菜和胡萝卜用菜刀切成菱形,把青柿子和尖椒用牙签儿扎几个窟窿。入坛后,加入提前化好的大粒盐水,上面再压一块大石头。而后,在坛口蒙一层网纱,用橡皮筋儿固定住,以防蚊蝇。一切准备就绪,剩下的就是坛子里面的事情了。爷爷腌的咸菜,甚是爽口,通常是餐桌放好,饭菜还没上齐就忍不住夹几口,又或者吃饱喝足抢在收拾桌前夹上几筷子,才算过瘾。
⑯檐上的青草,是村庄的符号,而檐下的那些旧时光,却是我童年最美好的回忆,是时间冲不淡的印记,是刻在骨子里的温暖。
(选自《人民周刊》2021年6月7日,有删改)
【1】选文写出了“我”童年回忆的哪几个片段?请简要概括。
【2】选文第②段作者为什么说“这檐上草就在我的心底扎了根”?
【3】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下列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
(1)那一树的梨子,底色黄绿,阳面鲜红,在枝头对你憨笑。
(2)一个苞米,左手撕,右手扯,一只手握着苞米棒,一只手揪着苞米皮,在膝盖上用力一掰,总能轻松取胜。
【4】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②段作者写草和朱自清写草在方法上有何不同。
【链接材料】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朱自清《春》)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心思,人人都有,它藏在心底,不易为人所知。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你的老师,你的同学,你的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兄弟姐妹……包括你自己,都有小心思。
请以“他的小心思”或“她的小心思”为题写一篇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字母代替;③不得抄袭。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