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内容丰富、保存完整的“罪己诏”是哪个皇帝所下?(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2、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转型社会的作家往往扮演双重角色,他们既是转型社会的描述者,又是转型社会之中的沦陷者,他们在文本中创造社会形象的同时, ▲ 。因此,他们在文本中所构建的社会无不与创作主体背后的社会有关。
A. 也成为社会的同谋,甚至被社会所塑造
B. 也被社会所塑造,甚至成为社会的同谋
C. 甚至成为社会的同谋,也被社会所塑造
D. 甚至被社会所塑造,也成为社会的同谋
3、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伯仲叔季”是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如“孔仲尼”的“仲”,“群季俊秀”和“季父愈闻丧之七日”中的“季”。
B. “参乘”亦作“骖乘”,是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募士斥侯百余人”中的“斥侯”是古代军队中的侦察兵。
C. “奈何取之尽锱铢”中的“锱铢”都是古代的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一两的四分之一;“祸患常积于忽微”中的“忽微”也是古代的度量单位,“忽”是一寸的1十万分之一,“微”是一寸的百万分之一。
D. “初七及下九”中的“初七”是指农历七月初七,即七夕,也称乞巧节,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乞巧;“下九”是指农历每月十九,在汉代,这一天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中国国家流感中心通过了世卫组织的评估,成为第5个世卫组织全球流感参与和研究合作中心,将在流感预防和控制方面发挥作用。
B. 今年六月,刘国梁被解雇了中国队总教练的职务,目前已经下海经商,这也让他自动失去了国际乒联年度最佳教练的参评资格。
C. 一些所谓的“共享”,蹭着共享经济的热度,做起毫不相干的生意,实际上都跑不出“广告噱头吸粉走流量”“收取押金形成沉淀资金”。
D. 一家以“新鲜空气”为主题的新华书店因摘得设计界“奥斯卡”奖受到追捧,这家书店能否突破热闹开场、黯然收场的窠臼,值得关注。
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墨子号”是世界上首颗量子科学家实验卫星。 ① 墨子首先通过小也成像实验发现了光沿直线传播, ② 他也提出了某种意义上的“粒子论”,所以起名为“墨子”。量子在光纤线路中的传输距离较短,每100公里便需要一个中继器。 ③ 在大气层中,它却可以一次性传递几千公里, ④ 中国的科学家们决定用天上的卫星实现更大范围的传输。 ⑤ “墨子号”成功运行,这将使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 ⑥ 目前中国量子通信已走在世界前列,但在量子计算等量子技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A | 由于 | / | 可是 | 因此 | 一旦 | 虽然 |
B | 由于 | 并且 | / | 那么 | 假使 | 尽管 |
C | 因为 | 而且 | 但 | 所以 | 如果 | 尽管 |
D | / | 并且 | 但是 | 由此 | 假如 | 因此 |
A. A B. B C. C D. D
6、(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①文化自信不仅在于自己的决心有多大,声音有多高,历史有多久,还在于人家是否信服,有没有“他信”。在当今时代,面对大发展大变革的世界格局,面对各种思想文化更加频繁的交流、交融、交锋,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②近些年来,西方学术界逐渐认识到,人类中心主义是导致包括生态危机在内的全球性危机的罪魁祸首。人类中心主义以人的利益为认识、实践的出发点和归宿,认为自然的价值在于其对人类的有用性,而没有给予自然足够的人文关怀。生态思想家帕斯莫尔认为,基督教鼓励人们把自己当作自然的绝对主人,对人来说所有的存在物都是为他安排的。这正是当今西方文化的死穴。人类文明今天已走到由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克服人类中心主义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当务之急。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指出:避免人类自杀之路,在这一点上现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民族。什么是“独特思维方法”?就是以“中”为度、以“和”为贵。《中庸》有云:“中者,天下之大本也;和者,天下之达道也。”“中”“和”二字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
③在如何摆正人与自然关系方面,中华文化积累了丰富的中道智慧,是克服人类中心主义的一剂良方。中华文化一方面注重人在天地之间的地位与作用,强调“惟人,万物之灵”;另一方面注重天地本身的价值,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认为人必须遵从自然规律。中华文明之所以能成为数千年未曾中断的文明,根源正在于“顶天立地”、中正通达,正在于我们将“与天地参”而不是将征服自然、改造天地、满足欲望作为人类的使命,正在于我们摆正了人在天地之间的位置。
④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我们都把“和”视作天下之大道,希望万国安宁、和谐共处。当今中国倡导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他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就是以“和”为贵的最好例子。俄罗斯《导报》这样评价:“对中国来说,‘一带一路’与其说是路,更像是中国最重要的哲学范畴――‘道’。”何为“道”?英国思想家罗素曾说:“中国人摸索出的生活方式已沿袭数千年,若能够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他所说的“生活方式”,其实质正是中国人所说的“道”,生生不已、和而不同的“道”。“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大合唱,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
(摘编自叶小文《“文化自信”与“文化他信”》)
【1】(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历史发展的各个时代,只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就能更好地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B. 人类中心主义利用自然,让自然为人类服务,强调利益至上,却从不关怀自然。
C. 弊端重重的人类中心主义亟须克服自身认识的偏见,而中华民族的中道智慧是一个可取的办法。
D. 中华文化认为应遵从自然规律和人们的欲望,这和西方文化在对人与天地的关系的认识是不同的。
【2】(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二段对比论证了中西方在对待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做法,然后指出只有“中和”思想,才能挽救人类文明。
B. 文章第三段既承接上文阐释了中华民族的“中道智慧”的内涵,又引出下文写运用“中道智慧”的现实意义。
C. 文章第四段先指出中华文化崇尚“和”,再用“一带一路”建设的例子来证明其“和”对中国及世界的作用。
D. 文章着重论述了人类中心主义弊端和中华文化中的“中道智慧”,指出后者可为克服前者的弊端提供有益的借鉴。
【3】(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类文明现在面临发生质变的可能,克服人类中心主义、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B. 中华文明数千年来未曾中断,主要是因为坚守中正通达的思想和中庸之道,摆正了人在天地间的位置。
C. “一带一路”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宏大设想的可行做法,将推动沿线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D. 罗素所说的“生活方式”特指中国人所说的“道”,如果得到全世界采纳,人类社会将更加欢乐、祥和。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2)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自己不慕名利、恪守礼义的高尚品格。
(3)曹操《观沧海》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海水荡漾、峰峦矗立的景象。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在《得道多助》中分别从“民”“国”和“天下”三个方面来总结治理之道:使百姓定居不能依靠划定疆域的界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庄子引用《齐谐》上的话,对鹏鸟迁往南海时“__________, ________”那种击水高飞的宏大景象作了生动的描绘。
(3)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分别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写出了诗人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艰难处境和深沉忧思。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批判秦统治者穷奢极欲,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揭露其疯狂掠夺财富和大肆挥霍的暴行。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与琵琶女相见的情形,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诗人急切的心情,同时描绘出琵琶女羞怯的情态。
(3)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对“不辩礼义而受之”的可耻之事所持的态度是“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在介绍蚯蚓的身体特点之后,紧接着说到蚯蚓的表现及原因的三句是“___,____,____。”
(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______,______”两句,既点明送别之地,又指出杜少府宦游之地。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具体表现了古仁人无论进退都忧国忧民的情怀。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3)庄子《逍遥游》中的鲲鹏横空出世,吞吐宇宙,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其展翅而飞,无所阻挡的气势。
12、(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残春旅舍
韩偓①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侑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1】(小题1)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2】(小题2)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信圭,字君信,泰和人。洪熙时举贤良,授清河知县。县瘠而冲,官艘日相衔,役夫动以千计。前令请得沭阳五百人为助,然去家远,艰于衣食。信圭请免其助役,代输清河浮征三之二,两邑便之。俗好发冢纵火,信圭设教戒十三条,令里民书于碑,月朔望儆戒之。且令书其民勤惰善恶以闻,俗为之变。
宣德三年上疏言:“本邑地广人稀,地当冲要,使节络绎,日发民挽舟。丁壮既尽,役及老稚,妨废农桑。前年兵部有令,公事亟者舟予五人,缓者则否。今此令不行,役夫无限,有一舟至四五十人者。凶威所加,谁敢诘问。或遇快风,步追不及,则官舫人役没其所赍衣粮,俾受寒馁。”从之。八年春,又言:“自江、淮达京师,沿河郡县悉令军民挽舟,若无卫军则民夫尽出有司,州县岁发二三千人,昼夜以俟。而上官又不分别杂泛差役,一体派及。致土田荒芜,民无蓄积。稍遇歉岁,辄老稚相携,缘道乞食,实可悯伤。请自仪真抵通州,尽免其杂徭,俾得尽力农田,兼供夫役。”帝亦从之。自是,他郡亦蒙其泽。
正统元年,用侍郎章敞荐,擢知蕲州。清河民诣阙乞留,命以知州理县事。民有湖田数百顷,为淮安卫卒所夺,民代输租者六十年。信圭奏之,诏还民。饥民攘食人一牛,御史论死八人。信圭奏之,免六人。天久雨,淮水大溢,没庐舍畜产甚众。信圭奏请振贷,并停岁办物件及军匠厨役、浚河人夫,报可。南北往来道死不葬者,信圭为三大冢瘗之。十一年冬,尚书金濂荐擢处州知府,其在清河已二十二年矣。处州方苦旱,信圭至辄雨。未几,卒于官。清河民为立祠祀之。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循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官艘日相衔,役夫动以千计 动:动辄、常常。
B. 代输清河浮征三之二 浮征:超额赋税。
C. 稍遇歉岁,辄老稚相携 歉岁:收成不好的年头。
D. 饥民攘食人一牛 攘:侵夺。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朔望,即朔日和望日。朔是指每月的初一,望一般是指每月十五。类似还有“朝菌不知晦朔”中的“晦”,是指每月三十号。
B. “宣德”“正统”都是帝王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刘彻。后世也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帝、康熙帝等。
C. 侍郎,中国古代官名。明朝在中央设置吏、户、礼、工、刑、兵六部,每部设一个尚书,两个侍郎,尚书是正职,侍郎是副职,地位次于尚书。
D. 诣阙,即“赴朝堂”或“赴京都”。阙是指一种表示威仪和等级名分的建筑,按其所属建筑性质,可分为城阙、宫阙、墓阙、祠庙阙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信圭注重对百姓的教化。他在任清河知县时,曾经采用设立十三条教导和训诫,命令村民写在碑上并定期告诫的方式,来改变当地好盗墓和纵火的风俗。
B. 李信圭能为民请命。他于宣德三年上书朝廷,陈述清河县人口稀少,因征调百姓拖挽船只,以致丁壮已用尽,老人和小孩都被征调为役夫,妨碍农业发展的困难。
C. 李信圭能体恤百姓疾苦。他曾因为宣德八年春天遇上歉收之年,出现老百姓只能老幼相扶,沿途讨饭的灾情,而请求朝廷免去沐阳县百姓相助役夫的差役。
D. 李信圭深受清河县百姓爱戴。当他被提拔担任蕲州知州时,应当地百姓请求,朝廷命令他以知州身份管理清河县;在他死后,清河县百姓还为他立祠祭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令书其民勤惰善恶以闻,俗为之变。
(2)信圭奏请振贷,并停岁办物件及军匠厨役、浚河人夫,报可。
14、有人说,做事要三思而后行,要先思危,再思退,后思变。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你怎么看?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现象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