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56—1976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也出现严重失误。出现失误的原因是
A. 人民群众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B. 全党缺乏领导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经验
C. 各地频繁发生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
D. 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包围、封锁
2、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新华网评高度赞扬“白衣天使”:“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但总有人用平凡的付出成就伟大。以疫情为令,白衣逆行者挺身而出、迎难而上,手挽手、肩并肩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生命防线,让我们看到了病毒阴霾背后希望的曙光。”他们就是“平凡的英雄”。下列属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的“平凡的英雄”是( )
A.黄继光
B.董存瑞
C.罗盛教
D.王进喜
3、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是指
A.武装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
C.民族革命
D.国民革命
4、“一个更为显著的变化是在外交领域,在不断加深与亚、非、拉国家友谊的同时,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下列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的事件是
①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③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④中日建交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5、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 )
A.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 B.阶级斗争上来
C.工人队伍的整顿上来 D.解决工人下岗问题
6、习近平说:“我们党要总览全局,协调各方,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改革开放这艘航船沿着正确航向破浪前行。”其中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
A.“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B.新发展理念实施
C.“中国梦”的宏伟蓝图
D.“一带一路”建设
7、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标志是
A. 新中国成立
B. 西藏和平解放
C. 抗美援朝胜利
D.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8、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形成的一系列外交新思路,其主要内容包括:提倡新安全观,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大旗等。在这些新思路的指引下,中国与美国建立“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与俄罗斯、法国、英国、德国和日本等传统大国建立各种“战略伙伴关系”,与新兴大国如印度等探索共同和平崛起的道路。这说明中国
A.奉行了结盟的外交政策
B.提出“三个世界”理论
C.清除了国家间的矛盾
D.推行全方位外交政策
9、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主要是对________进行的改造
①农业
②手工业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
④交通运输业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10、根据所学知识,找出下列搭配正确的一项
A.“最可爱的人”——焦裕禄
B.“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C.“党的好干部”——王进喜
D.“铁人”——邓稼先
11、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却依然研制出原子弹,其主要原因是
A. 向国际反华势力展示我国的军事实力
B. 为新的世界大战做准备
C. 打击美国对台政策
D. 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维护世界和平
12、小西同学在学习笔记上对某一历史事件做了如下记录。据此判断,这一历史事件应是( )
①开始时间:1953年 ②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③主要成就: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 ④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A.“大跃进”
B.文化大革命
C.第一个五年计划
D.土地改革
13、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1978年 B.1982年 C.1992年 D.1997年
14、在1956—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中,各条战线涌现出无数的英雄人物。其中被称为“铁人”的是
A.王进喜 B.钱学森 C.屠呦呦 D.邓稼先
15、以下关于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意义的陈述错误的是
A.实现了朝鲜半岛的统一 B.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C.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建设 D.打击了美国的霸权主义野心
16、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B.个体劳动者互助合作
C.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剥削加以限制 D.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
17、2019年9月,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国氢弹之父于敏被授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以表彰其为我国长期领导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对中国核武器进一步发展到国际先进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20世纪60年我国下列哪一杰出人物与于敏最为类似
A.王进喜
B.焦裕禄
C.雷锋
D.邓稼先
18、精准扶贫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A.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 国民经济的恢复
C. 解放战争的胜利
D.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9、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先后经历了土地改革,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几次大的政策调整。其中,使土地所有制性质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的是
A.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B. 土地改革运动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开始于
A.农村
B.城市
C.国有企业
D.党政机关
21、外交政策:新中国建立以后,奉行__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
2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1949年9月在____召开,主要讨论____的问题。
23、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土地改革的完成,为国家的_______建设准备了条件。2001年,我国加入_______中文全称,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24、___________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__________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5、在中国、缅甸和印度三国总理的积极倡导下,周恩来提出的_____________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的亚非会议上,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_____________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
26、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_______的危险。
27、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革”中强加给_______的种种罪名,恢复其名誉,使最大冤案得到平反。
28、到___________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___________的转变。
29、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他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被中国人尊称为“国父”。他是________
(2)九一八事变后,他受共产党派遣到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他是________
(3)《义勇军进行曲》的作者是________
30、改革开放前后变化:
衣:
(1)买衣服要凭____,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
(2)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服饰成为人们____、____的方式。
食:
(1)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____。
(2)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____、____,____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深入人心。
住:
(1)住房比较____,室内设施简单。
(2)人均住房面积扩大,____和___明显改善。
31、
香港回归,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但是2019年以来,反中乱港势力公然鼓吹“港独”“公投”,从事破坏国家统一,分裂国家的活动。一些外国和境外势力公然利用香港从事危害我国国家安全的活动。为此,国家制定并颁布了“香港国安法”。
请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香港是在哪一年回归祖国的?是哪一制度构想的成功实践?回归前,香港被哪个国家管控?
(2)1999年12月,我国收回了被葡萄牙控制的我国领土,是哪里?
(3)1949年国民党退往台湾,导致台湾问题的出现。但是,党和国家一直致力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党和政府确定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被称作什么?2015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新加坡与哪位台湾领导人会面?
(4)面对香港出现的分裂国家活动及台湾蔡当局的“台独”主张与活动,我们应该持什么态度?应该怎么办?
32、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是什么?新中国的成立有什么意义?
33、1980年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除深圳外,其他三个是什么地方?
34、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在不同时期,对农业建设方面的举措各不相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农民地位的“变”)
材料一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具体做法是放手发动群众,划分阶级;没收、征收和分配土地;经过复查,发给农民土地证,动员农民生产。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下教材
(1)材料一中“发给农民土地证,动员农民生产”说明当时农民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农业制度的“改”)
材料二 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摘编自《历史纵横》
(2)据材料二回答,为什么要“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这条“路”具体是指什么?
材料三 如图。
(3)上图是20世纪50年代末期的一张报纸,根据图片中的相关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该“决议”的认识。
(农村面貌的“新”)
材料四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包”字的理解。与材料二相比,材料四反映了农村的经营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农村改革的“启”)
(5)从上述有关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