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信阳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水(fú)       (bàn)       (duo)     大悟(chè)

    B.奋(kàng)   皱(zhě)       (sù)       然而止(jiá)

    C.潺(chán)   杂(yǒng)     礴(páng)   天衣无(fèng)

    D.裂(guī) 旋(wò)       色(tuì)        销声迹(nì)

  • 2、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

    A.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曾经出现过许多杰出人物。他们中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有博学睿智的科学家,还有给人类奉献宝贵的精神食粮的文学艺术家。

    B. 世界数字图书馆馆藏包罗万象,从图书到各种档案都有。资料质量非常高。

    C. 汹猛洪涝,罕见冰雪,特大地震……当我们面对这一切的时候,不由生出多难兴邦的历史感慨。

    D. 每年的春晚就好似一部反映当年社会生活的戏剧,演员们表演得无与伦比,让人们在一个个真实生活场景的回忆中得到美的享受。

     

  • 3、下列对《野望》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 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 额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D. 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 4、(2017届中考贵州黔东南卷)下列对语文知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微博”“多彩”“唱响”(分析:这三个词语依次是名词、形容词、动词)

    B. “精准扶贫”“一带一路”“全民阅读”“亲近自然”(分析:这四个短语依次是偏正短语、并列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

    C. 驴友们半夜就登上了雷公山顶,不畏凉气袭人,目的是为了能够观赏到日出的壮观景象.(没有语病)

    D. 在践行“尊老爱幼”传统美德活动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执行力不足,二是方法不当.(分析:应删去“不足”、“不当”)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山中闻杜鹃

    [宋]洪炎

    山中二月闻杜鹃,百草争芳已消歇。

    绿阴初不待熏风,啼鸟区区自流血。

    北窗移灯欲三更,南山高林时一声。

    言归汝亦无归处,何用多言伤我情。

    【注】①洪炎为北宋末年诗人,此诗作于金兵侵宋,洪炎逃难到江南之时。②区区:辛苦。③归:杜鹃啼叫声似“归”。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江南早春,花草开尽,杜鹃哀鸣,表达了诗人的伤春之感及对时光易逝的无奈之情。

    B.颔联中写到江南绿树成荫的环境中,却有哀鸣泣血的杜鹃,更加衬托了哀伤的气氛。

    C.颈联写更深夜静,诗人在北窗下,却又听到南山杜鹃悲鸣,一南一北,突出了不绝如缕的思念。

    D.作者身在江南,却体会不到一点江南景色的美丽,悲伤之情溢于言表。

    【2】赏析“言归汝亦无归处”中“亦”的好处。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根据提示填空。

    ①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__。(《诗经》)

    ________________,同是宦游人。(《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________________,端居耻圣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④青青子佩,____________。(《诗经·郑风》)

    ⑤《桃花源记》中通过视觉、听觉,描写桃花源内环境安宁祥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请从学过的古诗词中选出一个含有“霜”字的完整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鲁滨逊在把大船上有用的东西都搬到荒岛上的住处后,感到暂时的栖身之所不宜久居,他要找到一个新的住所。他认为新住所必须符合哪几个条件?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苏维埃掌权人物

    小村庄在西北很多,但是城市不论大小却不常见。除了红军草创的工业以外,西北完全是个农业区,有些地方,还是半游牧区。因此,纵马登上崎岖的山顶,看到下面苍翠的山谷中保安的一片古老城墙,确实使人觉得十分意外。

    我在这里终于找到了南京同他打了十年仗的共产党领袖——**,用最近采用的正式头衔,就是“中华人民苏维埃共和国”的主席。旧名“中华工农苏维埃共和国”已在共产党开始实行争取建立统一战线的新政策的时候放弃了。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霎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我第二次看见他是傍晚的时候,**光着头在街上走,一边和两个年轻的农民谈着话,一边认真地在做着手势。我起先认不出是他,后来等到别人指出才知道。南京虽然悬赏二十五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旁的行人一起在走。

    首先,切莫以为**可以做中国的“救星”。这完全是胡说八道。决不会有一个人可以做中国的“救星”。但是,不可否认,你觉得他的身上有一种天命的力量。这并不是什么昙花一现的东西,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根本活力。你觉得这个人身上不论有什么异乎寻常的地方,都是产生于他对中国人民大众,特别是农民——这些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贫穷饥饿、受剥削、不识字,但又宽厚大度、勇敢无畏、如今还敢于造反的人们——的迫切要求作了综合和表达,达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假使他们的这些要求以及推动他们前进的运动是可以复兴中国的动力,那么,在这个极其富有历史性的意义上,**也许可能成为一个非常伟大的人物。

    但是我并不想宣布历史的判决。同时,除了他的政治生活以外,**作为个人也是一个使人感到兴趣的人物,因为,虽则他的名字同蒋介石一样为许多中国人所熟悉,可是关于他的情况却很少知道,因此有着各种各样关于他的奇怪传说。我是访问他的第一个外国新闻记者。

    **有能够从死里逃生、大难不死的传说。南京曾经一再宣告他死了,可是没有几天以后,报上的新闻栏又出现了他的消息,而且活跃如昔。国民党也曾经好几次正式宣布“击毙”并埋葬了朱德,有时还得到有千里眼的传教士的旁证。尽管如此,这两个著名人物多次遭难,可并不妨碍他们参与许多次惊人壮举,其中包括长征。说真的,当我访问红色中国的时候,报上正盛传**的又一次死讯,但我却看到他活得好好的。不过,关于他的死里逃生、大难不死的传说,看来是有一些根据的,那就是,他虽身经百战,有一次还被敌军俘获而逃脱,有世界上最高的赏格缉拿他的首级,可是在这许多年头里,他从来没有受过一次伤。

    **现年(一九三七年 )四十四岁。在第二次中华全国苏维埃大会上,他被选为中央苏维埃临时政府主席,这次大会的出席者,代表着当时生活在红色法律下的九百万左右的人民。说到这里,我要附带插入几句话。据**的估计,中央苏维埃政府在一九三四年直接控制下的各区最高人口数字如下:江西苏区三百万;鄂皖豫苏区二百万;湘赣鄂苏区一百万;赣湘苏区一百万;浙闽苏区一百万;湘鄂苏区一百万;总共九百万。有些估计高达此数的十倍,令人难以置信,大概是把红军或红色游击队所活动的各个地区全部人口加在一起而得出来的。我把中国苏区人民有八千万的数字告诉**的时候,他就笑了起来,并且说,要是他们真的有这样广大的面积,革命就差不多胜利了。不过当然,红色游击队的地区,人口还有好几百万。

    **在中国的共产党势力范围内的影响,今天大概比什么人都要大。在几乎所有组织里,他都是一位委员——如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央政治局、财政委员会、组织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以及其他等等。他的实际影响是通过在政治局的支配地位发挥出来的,因为政治局有着决定党、政、军政策的大权。不过虽然每个人都知道他而且尊重他,但没有——至少现在还没有——在他身上搞英雄崇拜的一套。我从来没有碰到过一个中国共产党人,口中老是叨念着“我们的伟大领袖”。我没有听到过有人把**的名字当作是中国人民的同义语,但是,我却也从来没有碰到过一个不喜欢“主席”——个个人都这样叫他——或不景仰他的人。他个人在运动中的作用,显然是很大的。

    1**指的是_________,南京指的是_________,“悬赏25万”说明了__________

    2文中“死里逃生、大难不死的传说”,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人物描写很多,试试判断分析下列描写是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1)“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

    (2)“他就笑了起来,并且说,要是他们真的有这样广大的面积,革命就差不多胜利了。不过当然,红色游击队的地区,人口还有好几百万。”

    4你对本文段的人物的印象如何?读到本段,你写了哪些读书笔记?具体写出两点供大家分享分享。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请以“从 找到快乐”为题写一篇文章,先补全题目再写作。

    要求:①有真情实感;②书写规范、工整,不少于600字;③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