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内江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派遣    殉职    拈轻怕重    不远万里

    B. 狭隘    极端    麻木不仁    精益求精

    C. 热忱    纯粹    漠不关心    微不足道

    D. 鄙薄    植民地  冷冷清清      见异思迁

  •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____在绿萍上____着点儿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____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____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A.而且 露 贮藏 并且

    B.反倒 露 贮蓄 况且

    C.而且 冒 贮藏 并且

    D.反倒 冒 贮蓄 况且

  •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黄河,华夏文明的摇篮,她千折百回,九曲连环,她雄浑壮阔,气势磅礴

    B.相同的文学主张,共同的鉴赏能力,使他们两人常常不以为然

    C.每次考试完后,他总是自言自语:“哎呀,我会不会考得不好呢?”

    D.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 4、“象形”是古代造字法之一,是用描摹客观实体的外形来表达词义的一种方法。一般都是有形可象的指物名词,如“日、月、水、山”等。结合《说文解字》的解释,下列加点字不属于象形字的一项是(     

    A.白湖的山水和普通的风景地相差不远,唯有风却与别的地方不同。(夏可尊《白马湖之冬》)【《说文解字》:“马,怒也。武也。象马头尾四足之形。凡马之属皆从马。”】

    B.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郁达夫《故都的秋》)【《说文解字》:“高,崇也。象台观高之形。从冂口。与仓、舍同意。凡高之属皆从高。”】

    C.梁渡头,因为夜渡无人,渡船停在东岸的相君山下。(郁达夫《钓台的春昼》)【《说文解字》:“鱼,水虫也。鱼尾与燕相似。凡鱼之属皆从鱼。”】

    D.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郁达夫《江南的冬景》)【《说文解字》:“家,居也。从宀,豭省声。”《说文解字注》:牖户之间谓之扆,其内谓之家。”】

  •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美妙的小雪花呀,像只只空灵飘逸的玉蝴蝶,扇动着薄翼,初降人间。

    B.妈妈喊我的时候真是人声鼎沸,让我好懊恼。

    C.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各得其所,各展其长。

    D.我们应该提倡节约,但如果当用不用,那就显得吝啬了。

  •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的开展,让我们长沙市的基础设施不断改善,长沙城的面貌焕然一新。

    B.考场上沉着、冷静、认真、仔细,是我们能否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

    C.什么是中国力量?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就是13亿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集起来的力量。

    D.在寒假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 7、下列各项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上的街市》作者郭沫若,著名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龙须沟》《棠棣之花》等。

    B.我犹豫了。我渴望像他们一样勇敢活跃,但是在过去的八年岁月中,我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病弱的孩子。——句中加点的“勇敢”和“活跃”是褒义词,“犹豫”和“病弱”是贬义词。

    C.面对金军大举南下的态势,南宋主战派和主和派的意见大相径庭,在朝堂上争吵不休。——加点词语使用准确。

    D.朱自清曾这样赞美春天,“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这句话标点符号使用准确。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文言文阅读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节选)

    (乙)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记)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 年事蹉跎(光阴消逝),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李生论善学》)

    1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前人之述备矣”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 B.学者大忌

    C.择善而从 D.是以谓‘文’也

    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学而不/思则/罔 B.可/以为/师矣

    C.盖/学贵善思 D.请铭之坐/右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⑵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4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学习方法。那么孔子和李生都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善学者”?(用原文中的词语回答)这对我们又有怎样的启发?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古诗文积累。(8分)

    14 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

    (1)   ,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2)故园东望路漫漫,   。(岑参《逢入京使》)

    (3)深林人不知,   。(王维《竹里馆》)

    (4)   ,竹中窥落日。(吴均《山中杂诗》)

    (5)《春夜洛城闻笛》诗中写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语句是    

    (6)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其原句是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象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多。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着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

    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跳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我”一家人对是谁咬死了鸟的意见如何?他们根据什么来判定的?

    2“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也是全文的结尾,它在内容上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3“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这句话有何深刻含义?表现了“我”怎样 的思想感情?

    4写第二只猫的文字中还提到了周家丫头和“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作者有何用意?

  • 1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蟋蟀鸣时易感秋

    ①“扯花生了!”小时听到这句话,就如同得到一个节日庆典的号令。

    ②时序到了农历七八月,春天时播种的花生便到了收获的季节。每到扯花生的日子里,于小伙伴而言,高兴的事情就少不了。能尝到带着土腥味的、多于牛奶般汁液的、纯纯香味的鲜花生,是这时节第一要紧的美事。

    ③要实现这美事,得靠自己。在大人们扯过花生的地方,总会有那么几颗深埋在地里的、不愿意随大流出来的、想要馈赠儿童饥肠的花生。仔细用小锄头刨开泥土,就会看见随着翻起的泥土裹夹着的通体黄白、肥滚溜圆的“漏网”花生。这时,小伙伴们会受到一种巨大的鼓舞,热情高涨,以至于忘乎所以。我们会拼命的刨土,弄得花生地里尘土飞扬,还自以为是哪个在硝烟中冲锋陷阵的战士。别提多陶醉呢!

    ④当然,这样的好事、美景不是时时都有,处处都在的。小半天劳作下来,小竹篮里也就刨到那二十来颗。有时还因为兴奋过度,乱丢竹篮,仅有的一点胜利果实不知甩到何处。于是,自己只能挎着那只有几颗花生懒散地躺在底部的竹篮悻悻离去。

    ⑤儿童们大都忘事,当下一次大人们再次出现在花生地里时,尾随的又是一伙儿提着竹篮,扛着小锄头的孩子,而且还多带了一件工具,带盖的小鱼篓。

    ⑥依旧兴高采烈的刨着土,依旧是信心满满。可刨了一阵儿,我们往往就扔下锄头和竹篮,拎着鱼篓去捉蟋蟀了。找一片扯过花生的堆满了花生藤和杂草的僻静地,小心蹲下,把手作喇叭状搁在耳后,仔细聆听那“瞿瞿,瞿嘀瞿嘀”“唧唧吱,唧唧吱”的声音从哪个旮旯发出。

    ⑦一旦听出点眉目,几个人就会循着声音的方向蹑手蹑脚地过去。到了,把身子放低。有人轻轻把可能藏有蟋蟀的花生藤及草掀开,土块搬开。其他人,有拿竹篾帽的,有拿衣服的,如临大敌般随时准备扑向蹦出来的蟋蟀。蟋蟀是聪明的,在小伙伴们准备动作的时候,它们已经销声,但没有匿迹,它们攒足了劲儿,一旦被发现就飞窜出去。弄得我们无暇四顾,扑这丢那,好不容易逮到几只,又往往是掉只脚折条腿的,哪还上得了角斗场?

    ⑧强抓是不行了,只能智取。我们会设法找那些钻在地道里的弄。大哥哥们说他们有经验,既能把蟋蟀呛出来,又不至于淹死。于是我们这些小屁孩被指挥去提水,大哥哥们只管往地道里灌水。这招还真灵,就真的逮好几只。末了,灌水的大哥哥们拿了 翅膀凹凸有皱纹的,尾部只有两根针的蟋蟀。把三根针的给我们这些提水的,说是男单女双,他们要了母的,把公的给了我们,因为我们辛苦;翅膀有皱褶的蟋蟀飞不远,不好玩。他们有经验,反正我们信了。

    ⑨真到蟋蟀斗架的时候,我们才看出来了是被骗了。

    ⑩不过我们还是有机会的,大哥哥们会将那些斗得七劳五伤的公蟋蟀转赠给我们。既便是伤员,是败将,我们也如获至宝。把它慎重的装到自己的小鱼篓里,飞也似的跑去寻找发芽的花生,用花生芽来犒劳它们。

    在我们的精心照料下,这些从战场上下来的蟋蟀斗士们,得以延续自己的生命。重返斗场是不可能的了,但它们也总会回馈我们的辛劳。每到暗夜人静时,它们便“瞿瞿,瞿嘀瞿嘀”“唧唧吱,唧唧吱”鸣叫起来。时而高亢悲壮,似吹响战争的号角;时而如泣如诉,诉说战斗的惨烈,同僚的躺倒;时而哀怨婉转,慨叹蟀生苦短,何时重披战袍?

    秋风夹带着落木飘然而至,蟋蟀的“瞿瞿,瞿嘀瞿嘀”声再响,一阵秋风也就完全就掩盖了它。然后雨也渐渐来了,带来的凉意寒彻入骨。斗士此时总会以跃起搏击的状态,以它的爪和腿强劲地勾牢鱼篓底,直面秋风秋雨秋凉意。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事件。

    【2】朗读语句,联系文章内容,说说你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

    (1)别提多陶醉呢!

    (2)于是,自己只能挎着那只有几颗花生懒散地躺在底部的竹篮悻悻离去。

    【3】文章要写蟋蟀,但是前六段文字却是在写扯花生的事。两相关联,二者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4】联系全文,说说作者以《蟋蟀鸣时易感秋》为题的作用。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①“当吹完生日蜡烛时,我想许个愿,许什么愿好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愿,请以“我想许个愿”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600 字左右。

    ②“   给我带来欢乐”(大自然、家、读书、友谊、绘画……)请根据括号中的提示补全题目,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作文。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