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生骨折后骨之所以能够愈合,是因为骨中具有成骨细胞。成骨细胞位于
A.骨质
B.骨膜
C.骨髓
D.血管
2、如图为骨—关节—肌肉的模型图,其中松紧带代表( )
A.骨
B.关节
C.骨骼肌
D.肌腹
3、下列动物中都属于脊椎动物的一组是( )
A.蜗牛、鲫鱼、青蛙
B.鲨鱼、娃娃鱼、海豚
C.鲤鱼、章鱼、扬子鳄
D.蝴蝶、鲸鱼、丹顶鹤
4、“凡珍珠必产蚌腹……经年最久,乃为至宝”。下列与光亮珍珠的形成有关的结构是( )
A.贝壳
B.外套膜
C.入、出水管
D.鳃
5、东方蝾螈是我国特有的两栖动物,又名中国火龙(如图分别为其幼体和成体)。下列关于东方蝾螈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方蝾螈的皮肤干燥
B.幼体能适应陆地生活
C.体温恒定
D.幼体与成体存在差异
6、河蚌是如何完成呼吸作用的()
A.当水流经鳃时,水与鳃中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
B.河蚌总有一部分身体露出水面,便于鳃在空气中进行气体交换
C.河蚌肺中的毛细血管与水进行气体交换
D.河蚌的肺需要与空气进行气体交换
7、下列关于线形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线形动物都是寄生生活
B.蚯蚓是典型的线形动物
C.有口有肛门
D.身体扁平,利用触角捕食
8、气体交换的“门户”是( )
A.①
B.③
C.②
D.①③
9、狗是人类得力的助手,缉毒犬发现毒品踪迹时,会扒地,摇尾巴,然后连声吠叫,关于缉毒犬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生来就有的
B.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C.不利于适应环境
D.是先天性行为的基础
10、下列代谢废物中,人体只能通过一条途径排出体外的是( )
A.水
B.无机盐
C.尿素
D.二氧化碳
11、如图是人体长骨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骨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骨密质,抗压能力强
B.②是骨髓,终身具有造血功能
C.③中有成骨细胞,对骨的生长和再生有作用
D.④神经,对骨有营养作用
12、下列动物的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刚出生的蝴蝶会跳舞
B.蛇的冬眠
C.大雁往南飞
D.大山雀偷饮牛奶
13、暑假期间,小红在家人的陪同下到北海游泳,发现海浪冲来不少海蜇,爸爸警告小红不要随便触摸这些海蜇,否则容易被“蜇”了会引起皮肤过敏。有关海蜇的认识,错误的是( )
A.体表有刺细胞
B.身体呈两侧对称
C.是无脊椎动物
D.前端有口后端无肛门
14、如图是血液流经肾脏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液B和血液A相比代谢废物减少
B.血液B中没有葡萄糖
C.肾脏是具有排泄功能的器官
D.肾脏位于腹腔背面,腰部脊柱的两侧,左右各一个
15、在实验室里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步骤是( )
A.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培养
B.配制培养基→接种→高温灭菌→培养
C.接种→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培养
D.配制培养基→接种→培养→高温灭菌
16、下列关于生命及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原始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进化而来的
B.能否直立行走是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准
C.人类进化历程中,最关键的阶段是直立人
D.米勒实验验证了从有机小分子到有机大分子物质阶段的可能性
17、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其中不乏与生命现象相关的佳句。下列诗句中,不能体现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18、具有社会行为的一组动物是( )
①苍蝇 ②蜜蜂 ③蜻蜓 ④蚂蚁 ⑤狒狒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19、狼是典型的肉食性动物,优势雄狼担当组织和指挥捕猎,狼群分成几个梯队轮流作战,直到捕获成功。狼的这种行为属于( )
A.迁徙行为
B.社会行为
C.领域行为
D.繁殖行为
20、下列有关食品制作与保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制作腐乳和酱主要是利用了霉菌的作用
B.制作酸奶时,先将牛奶加热煮沸是为了杀死杂菌
C.真空包装能延长食品保存时间,是因为抑制了需氧菌的生长繁殖
D.冷藏食物不易变质,是由于低温杀死了细菌等微生物
21、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______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
22、原始生命由于_________不同,一部分进化成为具有___________的原始________另一部分进化成为没有_________的原始_________。这些原始生物分别进化成为各种各样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3、生物的多样性不仅指____________的多样性,还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多样性。
24、胎儿在母体内主要由母亲子宫内的_______提供营养物质;发育成熟后,通过母体的阴道产出的过程称为________.
25、人的发育是从(____)形成开始的。
26、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______称为菌落。
27、动物在生物圈中有三大作用:帮助维持________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________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28、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是通过 实现的。自然选择的结果是实现了生物的 和 。
29、通过对各种生态系统的分析,我们知道,一个生态系统总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的 组成的。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必然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和 三种组成成分。
30、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_____________,这些行为是与动物的其他行为一同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化而来的。
31、将制作下列食品与所需的微生物用线连接起来
32、脉搏的次数与心率相同,中医切脉就是在静脉血管上进行的。(______)
33、I.下表为某家庭成员部分性状的调查结果,请分析回答:
家庭成员 | 卷舌 | 眼睑 | 酒窝 |
父亲 | 不能卷舌 | 双眼皮 | 有酒窝 |
母亲 | 能卷舌 | 双眼皮 | 有酒窝 |
女儿 | 能卷舌 | 单眼皮 | 有酒窝 |
(1)不能卷舌与能卷舌这两个性状在遗传学上称为一对____________。女儿与父母都有酒窝,这一现象叫____________。
(2)如果控制双眼皮的基因是A,控制单眼皮的基因是a,女儿眼睑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____;如果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是双眼皮的概率为____________。
(3)女儿能卷舌,母亲也能卷舌,但父亲不能卷舌。据此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推论控制能卷舌的基因是显性基因。
Ⅱ.为了探究蚂蚁喜欢吃什么样的食物,某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①利用一个较大的玻璃槽器具,放入干湿适当的土壤,上面再覆盖一些蚁穴土壤;
②捕捉50只正常的蚂蚁置于玻璃槽内,在玻璃槽口盖上两层纱布。将上述实验装置放于适宜蚂蚁生活的环境中,进行饥饿处理1~2天;
③取两个大小、形状相同的培养皿,培养皿内分别放入等量碾成粉末状的白糖和苏打粉,摆放到玻璃槽内;
④3天后,称量培养皿中剩余白糖和苏打粉的质量并记录,比较哪种物质减少的最多。
分析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该生物兴趣小组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
(2)实验中选用50只蚂蚁,而不是1只,目的是____________。
(3)实验中对蚂蚁进行饥饿处理的目的是消耗掉蚂蚁体内原有的食物存留,激发蚂蚁的____________行为。
(4)该生物兴趣小组在实验中设置的变量必须符合____________原则。
(5)3天后称量培养皿中剩余物质的质量,若白糖减少的量多,则说明蚂蚁喜欢吃________。
34、泡菜是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的制作食品,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是检验泡菜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人体摄入亚硝酸盐过量时,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下表是某兴趣小组探究“盐水浓度对泡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得到的数据,请分析回答:
泡菜发酵中亚硝酸盐含量(发酵温度:15℃单位:mg/kg)
盐水浓度/发酵天数 | 第3天 | 第5天 | 第7天 | 第9天 | 第11天 | 第13天 |
1号坛 4% | 1.6 | 3.2 | 3.8 | 3.5 | 3.4 | 3.2 |
2号坛 6% | 1.2 | 5.5 | 4.0 | 1.8 | 1.2 | 1.2 |
3号坛 8% | 0.5 | 2.0 | 1.8 | 1.6 | 1.5 | 1.2 |
(1)制作泡菜所利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_.制作时,将备好的原材料和盐水按一定的比例装坛后,泡菜既要加盖,还要用水来封口,这样做的科学道理是____________ .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_,同时蔬菜的品种、质量、处理方法,以及所加调料等都必须相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实验数据可以知道:泡菜中的亚硝酸含量随发酵天数增多呈现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
(3)兴趣小组在25℃时进行了上述实验,测定的各发酵天数亚硝酸盐含量都低于15℃时测定的数据,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亚硝酸盐是其他杂菌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在较高温度下,乳酸菌通过______快速繁殖,并分解糖类产生的大量______抑制了杂菌的生长繁殖,同时发酵形成的酸性环境能分解一部分亚硝酸盐.
(4)综合上述研究,在日常生活中制作泡菜时,为了降低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我们应该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条件进行发酵。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