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在生活中要有改正错误、认识错误的勇气。
B. 冰心的《繁星》和《春水》清新细腻,和诺贝尔获得者泰戈尔的诗歌风格相似。
C. 有没有良好的班风和学风,是衡量一个优秀班集体的标准之一。
D. 很多人在长期使用电子产品输入法后,出现了提笔忘字和书写不够规范。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北冥有鱼》选自《庄子集释》,《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理,想象雄奇瑰丽是《庄子》的特色。
B.我国古代表示自我谦称的词有:“愚、鄙、敝、卑、仆”等。帝王自我谦称的词有:“孤、寡”等。
C.古人常用“阴”、“阳”表示方位,山南水北称为“阴”,山北水南称为“阳”。
D.绝句,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由四句组成,分为律绝和古绝,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3、下面各组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遒劲(jìng) 喧嚣(xiào) 长途跋涉(shè)
B. 宛然(wǎn) 琐屑(suǒ) 恹恹欲睡(yàn)
C. 茸毛(róng) 俯瞰(kān) 舳舻相接(zhú)
D. 狼藉(jí) 楠木(nán) 络绎不绝(yì)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鲜腴(yú) 俯瞰(kàn) 枯燥(cào) 重峦叠嶂(luán)
B.迂腐(yǖ) 琐屑(xuè) 倔强(jue) 瞠目结舌(chēng)
C.遏制(è) 丘壑(hè) 拙劣(zhuō) 接踵而至(zhŏng)
D.蹒跚(shān) 溺水(nì) 黏土(nián) 恹恹欲睡(yàn)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我国自主研发的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近日已正式投入常规科考应用。
B.中国飞人苏炳添在奥运会中以9秒83的成绩成为历史上首位闯进奥运会百米决赛。
C.我国新原型机“祖冲之二号”求解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约一千万倍左右。
D.为了改善同学们的语文素养,实验中学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活动。
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马克·吐温是美国作家,代表作有《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B.《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由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篡而成的。
C.“天启壬戌秋日”中“壬戌”指的是壬成年,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
D.“一车炭,千余新”,“能以径之木”,“一食或尽粟一石”中的“斤”“寸”“石”都是重量单位。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整个科研过程他都没有参与,最后却鸠占鹊巢,把功劳归为己有。
B.“志者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典故,已经流传数千年,个中大义宏理不言而喻。
C.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公安局原政委,采取李代桃僵的办法,让自己的女儿顶替别人,从而获取贵州师范大学录取通知书。
D.附庸风雅的人主观意图是为了装点门面,但他们不去学野蛮,却来学风雅,也总算见贤思齐,有心向善,无可厚非。
8、阅读《河中石兽》,回答各题。
①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万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②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尔辈不能究物理:_____________ (2)啮沙为坎穴: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尔辈不能究物理/寻根究底
B.是非木杮/莫衷一是
C.湮于沙上/湮没无声
D.一老河兵闻之/闻风丧胆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4】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9、阅读曹操的《观沧海》,回答问题。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对《观沧海》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以“观”字总领全篇,点明了观沧海的地点。
B.“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的句意是:真是无比的幸运啊,让我可以用诗歌来歌咏我的志向和心情。
C.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出悲凉伤感的意境。
D.本诗寓情于景,不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也赋予它以性格。句句写景,又句句抒情。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中的“星汉”是指什么?这两句诗描绘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10、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本报讯(记者 戴海波)“欢迎平安凯旋,欢迎回到家乡,大家辛苦了!”5月20日下午,我市援鄂医疗队队员光荣凯旋。市委书记陈卫红代表市委市政府和全市百万人民向队员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称赞他们是“最美逆行者、真正英雄”。(《东台日报》)
(1)请给这则新闻拟一则标题。
(2)下图中这些被疫情改变的成语,你认为合理吗?为什么?请简要述说理由。
(3)成语发展到今天,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给予我们深刻的启迪。请从备选成语中任选一个,依照所给句子的形式,仿写一句话。
(备选成语)锲而不舍 雪中送炭 不耻下问 众志成城
精益求精体现了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推进器。
11、默写
(1)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 ________________,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
(3) ________________,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
(4)疑怪昨宵春梦好, ________________。(晏殊《破阵子》)
(5)会挽雕弓如满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6)《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意思一致。
(7)《陈涉世家》有陈胜两句豪言壮语:一句表达自己胸怀大志的:“__________________” ;一句写男儿当自强的:“__________________”
(8)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人们在奉献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高尚的人格。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就有许多表现奉献精神的诗句,请你写出其中的两组句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回到家,她一头扎在炕上,门门的哭起来,一点虚伪狡诈也没有的哭了一大阵,把眼泡都哭肿。哭完,她抹着泪对祥子说:“好,你豪横!都得随着你了!我这一宝押错了地方。嫁鸡随鸡,什么也甭说了。给你一百块钱,你买车拉吧!”
文段中的“她”是谁?“她”为什么要哭?
1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隐逃的倭瓜
蒋建伟
①人会隐藏,瓜,也一样。
②可能觉得自己长得不好看,圆圆的扁,弯弯的长,一副窝窝囊囊的样子,也可能有自知之明,从夏天开始,它就一直隐藏在浓密肥大的叶子中,时刻寻找着逃跑的机会,不想让你逮住它。然而冬天快要来的时候,掀开这一丛那一丛的瓜秧,“呀!”瓜秧上、黄叶子背面的许多小刺儿一下扎住了手,接着是阻挡不住的惊喜,“倭瓜!满地跑的大倭瓜!”胆小的倭瓜们立马现出原形,大小老少,慌不择路,东西南北,满地乱跑。倭瓜金灿灿的,橘黄黄的,身上掺杂的那一丁点绿,过不了几天也会变黄的。摘倭瓜的当儿,猫下腰,找到老根子往上一拽,“啪啪啪啪”,瓜蔓下的嫩根子一阵乱响,叶子也乱响,黄的绿的,“窸窸窣窣”的尘土惹了一身。直直腰,阳光正毒,大汗“稀里哗啦”地乱淌,湿漉漉的衣服粘在皮肤上,有点痒痒,可一看见瓜秧上悬挂的一个个灯笼,这点脏算什么?只是纳闷:它们到底是如何隐藏了一夏半秋的?
③倭瓜的叶子是瓜果类植物中最大的。夏天,瓜秧有节,蛇似的向前爬,一条两条许多条。贴住地皮的节伸出五六个嫩根子,像手脚一样牢牢抓住一小团一小团的泥土、腐草。瓜秧一枝发四个权,吐叶,开花。一片片叶子迎着太阳,扯直嗓子,唱着歌儿,拼命爬过其他的枝枝蔓蔓。一只一只绿色的大手,捧出了一个浩浩荡荡、郁郁葱葱的天下。叶子有成人的两个手掌大,朝阳的一面长满了密密的小刺儿,一不小心就扎你一下,正因为这样,你不敢随随便便去摘花儿,哪一朵花下边不是一大片叶子?
④可是,哪怕扎手也要采花儿,一种谎花——只开花、不结果的花儿。谎花装成不说谎的样子,怒放金黄的花蕾,释放满世界的暗香,吸引蜜蜂纷纷前来采蜜,也吸引你来采花。采来的花掺和粉芡鸡蛋油炸,或热水焯一下,小葱蒜泥凉拌,下酒就饭,横竖那叫一个好吃。大自然的这类纯绿色食材,你还上哪儿找啊?
⑤不说谎的花儿,其实就是瓜纽纽儿。有的秧子每个杈能结两个瓜,有的一条秧子只结一个瓜,有的瓜纽纽儿长着长着就没了下文。真正坐果后,那些瓜纽纽儿好像吹小气球似的,从瓜屁股开始,一鼓作气长到头顶,几十天的工夫就变成一个个篮球、一个个大肚子、一个个有梦的人。它们的梦会是什么呢?
⑥是绿意萌动的春天?那是它们小的时候。
⑦三四月里,随便做一个深呼吸,满肺腑都是甜甜的空气。刚钻出大地的倭瓜叶子,先是小小怯怯的两片鹅黄嫩绿,而后是变大的一片油绿,然后是一片一片。这当儿,瓜秧子还是嫩嫩的呢,叶子还是小鼻子小眼睛的呢,连浑身上下的小刺儿都那么水嫩,风吹来,步子不稳,细细的腰儿怎么也站不直。但是,它们大口大口地喝着阳光,喝着雨露和风,才几天,一片比一片变大,变肥厚,墨绿墨绿的。它们大手拍着小手,赞美着每一天的幸福生活。
⑧太阳底下,瓜秧最上面的几片叶子在高兴地鼓掌。一片叶子突然朝下面望了望,一惊,发现最初那两片叶子,已经变黄,枯萎。它们为什么这么苍老?那可是我们家的老大!
⑨这个小精灵呀,仿佛看见了那两瓣叶子出生前的一幕:
⑩一个下午,南风尚寒,零下二摄氏度的天气,一个人在一小块空地里,种下了几粒种子。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5月6日 有删改)
【1】文章标题中的“隐逃”主要表现在哪里?请结合全文分析。
【2】请简要分析第⑥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3】文章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具体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胆小的倭瓜们立马现出原形,大小老少,慌不择路,东西南北,满地乱跑。
(2)一只一只绿色的大手,捧出了一个浩浩荡荡、郁郁葱葱的天下。
【4】本文的写作思路及表现手法独具特色。试结合全文赏析。
14、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谁的微信
福森
那天,老高在上班。近来单位的事特别多,特别烦。老高正忙着,突然,口袋里的手机振动了一下,老高拿出手机一看,有一条微信,儿子发来的。老高的儿子在外地读大学,已经大四了,还有几个月就毕业了。
“老爸,下班了?”
老高回复:“没有,正忙着呢。”
“您和老妈还好吗?”
老高蓦然一怔,回道:“好,都好。你呢?好吗?”
“我啊,很好,我每天跑步,打球,上课……过几天我要参加学校篮球比赛……”
老高看着手机里大段大段的文字,心想:今天儿子咋回事了?太阳打西边出来啦?
老高有些茫然。
儿子继续发微信,一条接一条,老高读得眼花缭乱,一条还没有看完,没来得及回复,另一条又来了。
老高懵了。
老高去了一趟卫生间,洗了一把脸,好让头脑冷静下来。洗过脸后,老高思维清晰多了,脑海里突然间跳出一个念头来——接下来,他该问钱了吧。
“老爸,我想买台电脑用来学习。给我打三千块钱,好吗?”
老高在心里窃笑了一下,回道:“好啊。你什么时候要?”
“当然是现在啦。”
“可我正上班呢,忙得很,没空。下班再打给你好吗?”
“好。你什么时候下班?”
“十二点。”
手机终于像一匹奔跑了很久的马,暂时安静下来了。
下班后,老高刚回到家,儿子的微信又来了:“老爸,怎么还没打钱啊?我在街上,等着买电脑呢。”
老高立刻回了一句:“等等。”老高对老婆桂芬说:“儿子来微信了,要钱买电脑呢。”
桂芬说:“那赶紧打给他呀。”
老高说:“可我怀疑这不是咱们儿子。和我微信聊天的,应该是一个骗子,他捡到了咱儿子的手机,想敲诈一笔!”
桂芬大吃一惊:“这、这是怎么回事啊?你咋知道是骗子?你打儿子电话啊!”
老高说:“打了,没接。和他微信聊天,他就聊。”
桂芬说:“打儿子辅导员的电话,跟儿子联系。”
辅导员的电话打通了,联系上儿子后,儿子说,手机丢了,正在上课,本想放学后再打电话告诉你们。
老高说,有人捡到你的手机了,想诈骗一笔钱。
儿子哦了一声,没说几句就挂掉了。老高说:“看见了吧,这才是咱儿子。”
桂芬觉得奇怪,问老高:“你咋知道那不是咱们儿子?”
老高打开儿子的微信给桂芬看:“这几年儿子在上海读大学,你什么时候见过他主动问候我,并和我聊这么多话——每次,无论我说什么,写了多少字,苦口婆心,语重心长,他都草草地简单回复几个字:‘嗯’‘哦’‘知道了’等等。我第一次见到这么热情的儿子,跟我聊了这么多,心里就嘀咕:这是我儿子吗?该不会是骗子吧?你看看,果然是骗子!”
桂芬叹息:“谁让你和儿子有代沟有隔阂啊!从小到大,你和儿子说过多少句话?”
老高沉默下来,有些伤感。
桂芬安慰他:“唉,现在的年轻人都这样,你别往心里去。”
老高很不高兴:“年轻人就是这样吗?”
“你发什么火,你不也是这样——你跟你父母一年到头聊过几句话?你关心过他们吗?你有多久没去看望他们了?有多久没和他们一起吃饭了?”桂芬瞪了老高一眼。老高的心突然痉挛了一下,像被子弹击中一样。
黄昏时,电闪雷鸣,大雨滂沱。老高的心里,像被雨水浇湿了似的,湿漉漉的。
老高冒雨来到一栋旧楼,提着大包小包,上到五楼,昏暗的路灯下,老高望着那扇熟悉而又陌生的门,百感交集,稍顷,轻轻地敲了一下,一下,又一下。
“谁呀?”屋里,一个苍老的声音传出来。
那是老高年近八旬的老父亲的声音。
“爸,是我……”老高靠在门框上,不由自主地,脸上泪水肆意流淌。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改动)
【1】下列对小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从老高收到“儿子”不寻常的微信写起,再写老高识破骗局并在与妻子的对话中自我反省,最后写老高雨夜回家探望父母。
B.文中的老高是一个渴望得到儿子的关爱,但又和儿子存在代沟与隔阂的父亲形象。
C.文中桂芬说的“你发什么火……”这句话主要是针对老高对她发火而做出的反击回应,此时她觉得很委屈。
D.这篇小说大量采用对话描写,通过对话描写,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同时也推动了情节发展。
【2】小说开头部分老高看到“儿子”发来的一连串微信后,内心也产生一系列反应,请从文中找出描述老高反应的词语并填到下列横线上。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冷静
【3】请从描写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黄昏时,电闪雷鸣,大雨滂沱。
【4】小说结尾处写到老高“脸上泪水肆意流淌”,请说说老高流泪的原因。小说到这里戛然而止,请简要分析这样结尾的好处。
【5】这篇小说折射出什么社会现象?作为一个孩子,你觉得可以为改变这种现象做出哪些努力?
15、作文。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习近平主席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的这句话,让无数追梦人更添奔跑的豪情。饱含激情和信心的话语,激起亿万人民的共鸣:“不忘来时路,继续向远方”“奔跑是追梦人的气质”“前路还很长,让我们跑起来”……
请以“奔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校名和班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