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散步》的作者是莫怀戚,体裁是散文,运用了“小中见大”的表现手法。
B. 《散步》一文对景物描写着墨不多,仅有两处,却充满了诗情画意,为“散步”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
C. 课文记叙的同时穿插议论,以议论为主,揭示中心。
D. 课文通过散步这一件小事,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渗透着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元勋 谣言 迭起 目不窥圆
B.榜样 卓越 丰饶 酣然入梦
C.憎恶 书斋 粗拙 微不足到
D.烦锁 峭壁 斑斓 深恶痛绝
3、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梦想之路越切近,新情况、新问题就越多。
②发展起来之后的问题,一点儿也不比不发展的时候少,解决难度更有甚于前。
③梦想之旅,从来就不是一路坦途,一帆风顺。
④越是在这样的时刻,越需要我们满怀信心,振奋精神,凝聚力量,沿着中国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⑤行百里者半九十,尽管我们距离梦想越来越近,但需要付出的努力依然艰辛。
A. ①③②④⑤ B. ①③⑤②④
C. ③①②⑤④ D. ③①⑤④②
4、下列词语或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开会时,他们有的玩游戏、有的打瞌睡,真是心无旁骛啊!
B.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C.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D.玲玲聪明乖巧,很会察言观色,善解人意,所以老师和同学都很喜欢她。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无问西东》是一部青春传奇式电影,四个年轻人诸多渴念的幻灭,最好的年纪里最残酷的考验经历,非凡时空中成长历程都得到了充分表达。
B. 清明节前夕,许多小贩推出物美价廉的花束组合,满足人们祭拜的需求。
C. 通过3月25日重庆马拉松比赛,使重庆清华中学读高三的张冬浩明白陪你跑的朋友、鼓励你的陌生人、终点接你的亲友,他们都是生命中宝贵的财富。
D. 是否高度重视人才,是重庆成为“全球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十座城市”之一的原因。
6、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一带一路”是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战略构想,它使沿线各国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同舟共济。
B.5月9日于莫斯科举行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年庆典活动,展示了中俄两国捍卫世界和平的决心坚不可摧。
C.说起燕赵大地,很多人会把那里的人同慷慨悲歌之士联系起来;讲到齐鲁之邦,大家常会把那里的人同风度翩翩的儒雅之士联系起来。
D.我国大江南北分布着众多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雄伟的泰山、险峻的华山、奇绝的黄山、秀丽的庐山……无不让人叹为观止。
7、下边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多一些宽容》这是一篇谈人的修养的文章。课文按照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展开,重点论述怎么样才能做到宽容。
B.《石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美散文,作者按照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的思路结构全文。
C.《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小谢”是南北朝时期齐的山水田园诗人谢灵运。
D.《海燕》是一首散文诗,具有散文和诗的特点,全文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把海燕放在暴风雨“来临之前”——“逼近之时”——“即将来临”三个场面中进行刻画。
8、阅读《唐雎不辱使命》,回答后面小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易:
谢:
【2】把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2)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3】唐雎列举专诸、聂政、要离的事例有何目的?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任务。
池鹤① 白居易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鸡群里有风标。
低头乍恐丹砂②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注释】①此诗作于诗人江州司马任上,当时作者正是放浪山水、“吏隐”时期。池鹤即指丹顶鹤、仙鹤之属。②丹砂:又名朱砂,一种红色的矿物染料。
【1】这首诗诗人着重表现鹤的美,但为什么又要写群鸡、鸬鹚、鹦鹉等禽鸟?请你简要分析。
【2】“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你简要概括分析。
10、没有“和”的滋养,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没有“和”的润泽,就没有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班级开展“以和为贵”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其中“和而不同”的思想既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方式,也是一种对待世界的哲学态度。下面对于“和而不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和”是和谐,是统一,“同”是相同,是一致;“和”是抽象的,内在的,“同”是具体的,外在的。
B.“和而不同”,就是表象上要相同一致。内在也要和谐统一。可以重复别人,只有在大目标不冲突的前提下,才可以承认差异,包容差异。
C.“和而不同”是人类共同生存的基本条件和基本法则。
D.“和而不同”能包容尊重一切不同的观点,是一种博大的胸怀,在讨论时能各抒己见,私下里能相互尊重与理解。
(2)探究“和”文化:为了介绍“和”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某同学找到了以下几则材料,请你帮他去掉不符合要求的两项 ( )(只写序号)
A.故宫的三大殿被命名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B.商人们常说“和气生财”。
C.国人拜年时互道“大吉大利”。
D.蔺相如受命带和氏璧去秦国换15座城池,他见秦王没有诚意,可和氏璧已经在秦王手里,他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终于使和氏璧完好回归赵国。
E.贺人新婚要讲“和和美美”“琴瑟谐和”。
F.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3)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__________。(《鱼我所欲也》)
(2)__________,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3)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4)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6)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2、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1)下面列举了《格列佛游记》中的几个情节,请按照格列佛游历的顺序,将其排序。
①遭遇风暴,被刮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那里的居民身高犹如铁塔,在布罗卜丁奈格(大人国),为了赚钱,农夫把格列佛当作小玩意儿装入手提箱里,带到各城镇表演展览,让他耍把戏,供人观赏。
②被放逐到“慧骃国”,因为该国要消灭那里的耶胡,所以格列佛想留在这里的愿望无法实现。
③随航途中遇险,死里逃生,漂到利立浦特(小人国),皇后寝宫失火,格列佛情急生智,用一泡尿把火扑灭。
④格列佛所乘船遭贼劫持,格列佛侥幸逃脱,被一座叫“勒皮他”的飞岛救起。这些人的相貌异常,衣饰古怪,整天沉思默想;总督精通魔法,能随意地召唤任何灵魂。
排序(写序号即可):____
(2)《格列佛游记》是斯威夫特极具讽刺色彩的小说,请概括写出其中两个讽刺性的故事情节。
故事一:______;故事二:______。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耐心成就人生之美
徐文秀
①现在不少人感觉到,焦虑、着急和不耐烦仿佛成了一些人的常见病,干什么事都显得急不可耐,总是等不得、坐不住、慢不了和静不下。
②比如,有的人看到他人成名成功了,一下子会乱了自己的方寸、节奏和步伐,变得焦躁不安、心慌意乱;有的人看到他人提拔重用了,顿时沉不住气,就千方百计走捷径;有的人则经不起一点怠慢和挫折,绕不得一点弯路和曲折,不愿也不舍得花更多时间做那些默默无闻、精雕细琢的事,恨不得一蹴而就,早日“梦想成真”;还有的人甚至变得有话不好好说,遇事不好好商量,碰到点问题动辄“一急二躁三冒火”,等等。一言以蔽之,没耐心。
③耐心就是不急躁、不厌烦,它既是一种性格,也是一种品格,是“高尚的秉性”,能够成就事业,更成就人生。
④耐心成就成功之美。在相当意义上说,耐心是成功的“通行证”。在人生的征途上,哪有一帆风顺?总会遭遇挫折,有时还布满荆棘,如果没有耐心,不能坚持到底的话,则很难看到成功的模样。有位年轻人应聘给一位雕塑大师当助理,与其想象大相径庭的是,这位雕塑大师竟是一个整天孤独地埋头于工作室的老人。年轻人问他:如何能够寻找到一个要素,足以表达自己的一切?这位雕塑大师沉默片刻,然后极其严肃地说:应当工作,只要工作,还要有耐心。在相当意义上说,正是耐心成就了雕塑大师。【甲】很多时候,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更在于你能否坚持到底。
⑤耐心成就过程之美。耐心是一种积极的等待和良好的心态。《道德经》上说,静为躁君。【乙】丰子恺先生曾在《山中避雨》提到,同友人游山遇雨而仓皇奔走,友人不耐烦,但丰先生竟被“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感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遂借了把胡琴,信手而弹,一时把这苦雨荒山衬出了暖色。正是这份对世事的耐心,才能在细粒微毫间,得到人生真趣味。“心收静里寻真乐,眼放长空得大观。”心清才能看到万物的生长,心静才能听到万物的声音,而这份静美唯有耐心才可获得。在人生的旅途上,多一份耐心,就会多一些发现,多一重体验。
⑥耐心成就意志之美。【丙】耐心考验人的毅力和定力。古往今来,滴水穿石也好、铁杵磨成针也罢,愚公移山也好、精卫填海也罢,难在耐心、贵在耐心、成也在耐心。我们做很多事情,往往要靠绣花功夫、工匠精神。如果你没有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来,那么,你只好用一生的耐心去面对失败。好的人生需要文火慢炖、细水长流,这也正是对人的意志品质的锤炼和塑造。
⑦耐心是一种修养,需要修炼养成。耐心不够,或因心里想法太多、欲望太强,或因沉不住气、性子太急。少一点功利,多一份淡泊;少一点焦虑,多一份淡定;少一点杂念,多一份纯净;少一点喧嚣,多一份宁静。如此,方可保持一颗耐心,成就人生之美。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10月09日,有删改)
【1】通读全文,你认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根据文意,把下面三则材料恰当地放回文中甲、乙、丙三处(只填字母)。
A.《大学》里讲:“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B.哲人说:“无论何人,若是失去了耐心,就失去了灵魂。”
C.“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甲】处:______
【乙】处:______
【丙】处:______
【3】结合选文内容,简要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在相当意义上说,耐心是成功的“通行证”。
(2)我们做很多事情,往往要靠绣花功夫、工匠精神。
【4】文章第⑥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选择其中一种方法分析其作用。
【5】简要分析第⑤段的论证思路。
14、阿妈拉巴的酥油灯
丹 增
①1982年,我在《西藏日报》社任副总编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听到一个酥油灯的故事。几十年来,这个故事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②一天,天寒地冻,路面因积雪而变得很滑。部队的三辆军车前往当雄雷达站运送物资。在一个转弯下坡处,第一辆车忽然发现坡下来了一群牛羊,司机连忙踩下刹车,结果车轮在冰上打滑了,碰巧放牧的小伙子冲上道路驱赶牛羊,失控的汽车撞倒了小伙子。后面的军车立即掉头将受伤的小伙子送往当雄县医院。遗憾的是小伙子伤势太重,没能抢救过来。
③出事第二天,八名解放军把死者的遗体送回阿妈拉巴家,她才知道自己的儿子出事了。
④不久,拉萨西郊大站的副站长、肇事司机汽车连的连长带着几个干部和士兵,手捧哈达,身背大米,肩扛茶砖,怀揣一万元现金,来到阿妈拉巴家门口,刘志头也不抬,泣不成声地跪在阿妈拉巴面前赔罪,其他人也相继跪下。阿妈拉巴心疼地将刘志和他们一一搀扶起来,说道:“你们是解放军,过去进藏受了苦,现在运送物资还在辛苦,你们已经够好了;你们送来的东西我一概不能要,这钱若是国家的请用于军队开支,若是你们个人的建议拿到寺庙供灯吧。”
⑤事故发生后的第四天,阿妈拉巴依照藏族习俗为儿子举办了丧事。她把儿子放牧的牛羊卖了,换得的钱除丧事开销之外,大多布施给穷人。并在家中,默默为儿子点上了一盏常亮的酥油灯。
⑥我们驱车来到阿妈拉巴的家。她是一位朴素谦和得没有任何特点的老人,瘦小、黝黑,背已经很驼了。她的家是一座牧区特有的矮小土坯房,只有一个窗户,屋子里很暗,却有一盏明亮的酥油灯供在佛龛前,灯光照亮着整个屋子。
⑦阿妈拉巴请我们在屋外坐下,她误以为我是公安局的领导,没来得及端上茶就一再向我解释道:“我的儿子死了,我不希望再有一个人失去儿子,我原谅了肇事司机,你们也要宽恕他。”说着说着,她匍匐在地,双手合十,磕头。
⑧我后来了解到,肇事的司机叫刘志,出生在气候温和、物产丰富的人口大省河南。出事后,他的父亲专程从河南赶来,坐火车、搭汽车、走山路,整整用了二十五天才赶到当雄。他给阿妈拉巴带来了一堆河南的土特产和一万块赔罪钱。当时,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刘志家是普通的农民家庭,这笔巨款是他父亲东挪西借凑来的。
⑨阿妈拉巴热情接待了刘志的父亲,还让他住在自己家里,每天为他打酥油茶。她对刘志父亲说:“你拿来的钱我一分也不会要,也请你放心,我会帮忙保你儿子出来。”
⑩阿妈拉巴料理完儿子的后事之后,就提着酥油茶、带着风干牛肉,跑去看望拘押在看守所的刘志。更跑到拉萨西郊大站、拉萨市交警队挨个诚恳地替刘志求情。在阿妈拉巴的苦苦哀求下,刘志被判了当时最轻的处罚——劳教三年。
⑪我再去拜访阿妈拉巴是车祸发生四年之后的夏天,草原上碧绿连天,野花竞放,生机盎然。阿妈拉巴家的老房子还在,里面的那盏酥油灯仍然摇曳不熄,不同的是在老屋的另一头,一座新房的地基已经打好,一个精壮的小伙子,一身藏装,正在那里打土坯。她看见我后,便向那小伙子慈爱地招呼道:“阿吾,快来见见客人。”“阿吾”在牧区藏语里是“儿子”的意思。原来,这个小伙子就是刘志,他已经提前一年结束了劳教,自愿来到阿妈拉巴家。
⑫我们聊天时,阿妈拉巴在一旁给我们打酥油茶,一个藏族大妈,一个汉族儿子,两人时不时轻声交谈几句,真是一幅温馨和睦的画面啊。
⑬我最后一次去看望阿妈拉巴时,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吹遍了整个藏区,农牧民们逐步走上劳动致富的道路,生活设施齐全的水泥砖房取代了简陋的帐篷。阿妈拉巴笑眯眯地和我们说,阿吾勤劳又能吃苦,在不长的时间内,一跃成为当雄县的首个“万元户”。给家里添了沙发、桌椅、黑白电视机、卡带收录机、太阳能小型发电机,一应俱全,拉萨城里许多工薪家庭都还没这气派。
⑭环顾草原,唯一不变的是,阿妈拉巴原来低矮的老屋依然还在,那盏酥油灯的长明和喇嘛的朗朗诵经声依然还在。往事历历,心潮澎湃,我不禁在心底由衷地祈祷:油灯不灭,油灯永明!
(选自《阿妈拉巴的酥油灯》,有删改)
【1】根据文章情节发展,从刘志和阿妈拉巴的角度,补充填空。
刘志 | 阿妈拉巴 |
跪在阿妈拉巴面前赔罪 | ① |
② | 诚恳地给他求情 |
给阿妈拉巴家打土坯 | ③ |
④ | 笑眯眯夸奖刘志 |
【2】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⑪段划线句子。
我再去拜访阿妈拉巴是车祸发生四年之后的夏天,草原上碧绿连天,野花竞放,生机盎然。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回忆了“我”几十年前听到的一个酥油灯的故事,全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B.文中的刘志失手撞死了人,然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尽量安慰和弥补一个失去儿子的母亲的痛苦的心灵,并最终给这位母亲带去了幸福和快乐。
C.阿妈拉巴热情接待了刘志的父亲,且不接受刘志父亲赔偿的一万块钱,是因为阿妈拉巴生性淳朴,淡泊名利。
D.第⑪段对阿妈拉巴和刘志的描写告诉我们,他们虽然不是亲生母子,但是感情上已经像真的母子了。
【4】本文标题“阿妈拉巴的酥油灯”有何作用?阿妈拉巴虽然失去了一个儿子,但是又重新收获了一个儿子,过上了现代化的生活。请结合原文和链接材料,谈谈你对“宽容”的看法和感悟。
(链接材料)南非总统曼德拉当选总统前曾在监狱度过一段时间,并受到了狱警们的虐待。后来曼德拉当选了总统,邀请了这几个狱警参加自己的就职仪式。就职仪式上,曼德拉把这几个狱警介绍给大家,并且感谢他们陪伴自己度过了艰难岁月。仪式结束后,曼德拉说:“在走出囚室,经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那一刻,我已经清楚,如果自己不能把悲伤和怨恨留在身后,那我其实仍在狱中。”
15、写作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朗读者》的制作者、主持人董卿说:所谓“松柏之志,经霜犹茂”。苦难本身其实没有什么意义的,要看它对谁来讲。对于温室里的花来讲,就是灭顶之灾;对于一棵松柏来讲,它如果能够扛过所有的苦难,那才是财富。
你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苦难呢?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写,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