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科举制度的兴衰历程”课题时,得出以下结论。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创立于隋朝 B.唐诗繁荣与科举制度有关
C.戊戌变法中废除八股文 D.中华民国成立后废除科举制
2、《东京梦华录》中记载:“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从材料中看,反应了宋代( )
A. 社会分工完成 B. 边境贸易繁荣
C. 民间艺术精湛 D. 市民生活丰富
3、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状态。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马克思认为英国革命是一场“欧洲范围的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乔治•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
C.1804年章破仑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D.章西女王领导起义军英勇抗击进犯章西的英国军队
4、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类面临着很多问题,需要全世界所有国家采取措施,积极应对。目前最严重的问题是
A.恐怖主义和霸权主义 B.网络安全和粮食问题
C.生态和人口问题 D.资源问题和生态问题
5、下图中的这些主要成就的原因在于实施( )
A.第一个五年计划
B.新经济政策
C.土地改革
D.改革开放
6、“正是这个设计……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百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创造出来,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这段话称颂的“设计”应是
A. 英国的《权利法案》 B. 美国的《独立宣言》
C. 美国的《1787年宪法》 D. 法国的《人权宣言》
7、五四运动促使北洋政府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这里的“对德和约”指的是( )
A. 《凡尔赛和约》 B. 《九国公约》
C. 《北大西洋公约》 D. 《联合国家宣言》
8、2019年1月,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底,长江流域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的国控断面比例达到85%以上……这反应了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人类社会面临的
A.人口问题
B.恐怖主义问题
C.网络犯罪问题
D.生态环境问题
9、1941年6月22日,德国实施“巴巴罗萨计划”,其侵略的矛头指向
A. 波兰
B. 苏联
C. 珍珠港
D. 英国
10、托马斯·卡伦德曾写道:“在历史的某个时刻,在欧洲郇窄的一隅,生活着五百万陆地和海岛居民,他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极其匮乏,却创造了最原创、最绚丽的文化、商业、社会秩序和政治……成为西方文明的摇篮。”此“摇篮”是
A.古巴比伦
B.古代印度
C.古代希腊
D.古代罗马
11、二战后,美国对日本实行单独占领和管制。1948年,美国陆军部长罗亚尔在旧金山发表演讲:“我们力求在日本确立稳定而强有力的自主的民主主义,使之独立,并由此在阻止远东可能发生的下一次集权主义战争中发挥作用。”美国对日政策变化的主要目的在于( )
A.清除法西斯势力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推广美国式民主
D.应对亚太局势变化
12、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我认为美国政府必须首先采取步骤来结束中国与世隔绝的状态.我们必须采取这些步骤,因为由于目前存在的看来是无法调和的分歧,苏联不可能采取这些步骤.”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美国试图与中国改善关系
B.美国坚持孤立中国的政策
C.美国认为美中矛盾大于中苏矛盾
D.美国希望瓦解中苏同盟关系
13、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孕育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列表述符合史实的一项
①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为中华传统文化体系奠定基础
②唐诗、宋词、元曲都以大众化、通俗化的特点开辟出中国文学的新路
③《齐民要术》《本草纲目》都是我国古代的药物学巨著
④王羲之将我国书法艺术推向了历史的新高峰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4、“苏军利用每一条街道、每一幢房屋,同徳军展开激烈争夺,德军始终未熊完全占领这座城市。1943年2月,被围困的残余德军投降。”材料描述的战役
A.标志着二战规模空前扩大
B.成为二战的重要转折点
C.标志着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D.促使二战欧洲战争结束
15、揭示历史的因果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下列史实与结果之间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西汉时期造纸术的发明——纸成为了当时主要的书写材料
B.秋收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C.“西德”和“东德”建立——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D.“四个全面”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16、这是20世纪30年代的一幅漫画,漫画中“危机”首先爆发于( )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日本
17、“他或她是自身命运的塑造者……生活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自身所固有的潜能。”材料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潮是
A.人文主义
B.自由、平等
C.民主、共和
D.民主、科学
18、据史料记载,忽必烈在继承汗位之后,接受了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策略。下列措施由其制定的是
A.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政收归中央
B.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
C.建立军事、行政和生产相结合的制度
D.整顿吏治,注重农桑
19、被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是
A. 列夫托尔斯泰
B. 达芬奇
C. 莎士比亚
D. 毕加索
20、新中国经历了若干历史时期。以下历史时期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A.巩固新生政权--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文化大革命时期--改革开放
B.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巩固新生政权--文化大革命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巩固新生政权
D.巩固新生政权--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文化大革命时期
21、19世纪,随着_______________的展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_______________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步。____,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它们被迅速____,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22、改革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⑴______________改革使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⑵在西欧封建制度确立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改革是_____________改革。
⑶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重要标志是______________。
23、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为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________召开会议。会议决定,战后德国实行________;成立________;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1945年7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________会晤,会议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的精神,发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________》,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24、四大发明是我国成为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具体指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___________。
25、唐朝实行______民族政策,实行______对外政策。
26、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和人口卷入其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彻底________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通过战争称霸世界的野心,彻底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________世界的历史,促进了世界________的瓦解,对维护________、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7、一战后,国际秩序得以重建,这一秩序通常被称为“______”。
28、改革与社会进步相伴相生。公元前356年,_____(人名)在秦国主持变法,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北魏_____帝即位后,推行汉化改革,促进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实力。
29、土地制度变革是时代变化的反映。请以序号指示,写出表格中空白处的内容。
30、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古巴在政治和经济上长期被美国控制。1959年,古巴人民在________等人的领导下,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后来,古巴又挫败了美国支持的雇佣军入侵,走上了________发展道路。巴拿马运河位于巴拿马共和国中部,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具有重要等级经济和战略地位。巴拿马运河开通后,美国在运河沿岸划出运河区,运河区一直由美国控制。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巴拿马不断爆发群众性的反美运动,要求收回运河区主权。1977年,巴拿马与________签订条约,收回了运河区的海关、邮政、司法等主权。1999年底,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________。
31、简述美国同西欧、日本关系演变的三个阶段,并说明这种演变的原因。
32、要抓住技术革新的机遇,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鼓励创新,保护知识产权。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就要汲取历史的教训,开辟中日友好合作的新道路。中日关系的不断改善和发展,既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1)根据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略者制造的两次侵华事变的名称。
(2)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团结协作,共同抗日。列举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抗战的著名战役及指挥者。(各列举一例)
(3)抗日战争以中国人民的胜利而结束,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日关系要如何做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33、收集有关赫鲁晓夫的资料,说一说你心目中的赫鲁晓夫。
34、阅读下列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甲午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随着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中国腐朽之极的封建制度走到了它的尽头。
——《人民日报:从甲午战争的废墟上崛起》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材料四: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表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我们将坚决维护对钓鱼岛的主权
(1)甲午战争失败后被迫签订的条约中哪一方面对中国刚刚兴起的民族工业来了迎头一棒?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宣告我国近代化哪一探索运动的失败?
(2)20世纪三十年代开始,日本的铁蹄就踏上了中国的领土肆意妄为,中国开始了艰难痛苦的十四年抗战历程。中国的抗日战争始于哪一历史事件?
(3)你认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在12月13日的原因是什么?
(4)材料四李克强总理的“我们将坚决维护对钓鱼岛的主权“的表示和周恩来总理所倡导的处理国际关系的什么原则是一致的?
(5)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那么,人类应该怎样避免再次发生类似的战争呢?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