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五家渠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面对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德国和日本的应对策略是(     

    A.挑起国内战争

    B.建立法西斯专政

    C.进行民主改革

    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 2、三国同盟的核心是:

    A. 奥匈帝国   B. 德国   C. 英国   D. 意大利

  • 3、创作了《格尔尼卡》等优秀画作的现代派艺术家是

    A. 罗曼·罗兰   B. 达利   C. 德莱塞   D. 毕加索

  • 4、秦汉时期,负责监察百官的行政机构有( )。

    ①御史大夫 ②太尉 ③司隶校尉  ④丞相

    A. ①③④   B. ①③   C. ②③④   D. ①②

     

  • 5、林·亨特在《人权的发明:一部历史》一书的开篇提到: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被视为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三份人权文献……”。下列共同点的表述,最符合作者意思的是

    A.都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献

    B.都主张人生而自由平等

    C.都对封建统治进行批判和否定

    D.都推动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 6、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风云突变。在这场剧变中,一分为二的国家是

    A. 民主德国

    B. 南斯拉夫

    C. 波兰

    D. 捷克斯洛伐克

  • 7、在制定解放战争进程表中,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国民党军队围攻中原解放区  ②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③《双十协定》的签订  ④辽沈战役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②④① D.③①②④

  • 8、下列图片反映的主题是

    A.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B.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C.“冷战”局面的形成

    D.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

  • 9、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抗日战场牵制了日军60%以上的兵力。至抗战结束,中国军民伤亡人数达3500多万,直接、间接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美元(按1937年比值计算)。以上材料中的数据直接反映了

    ①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中国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相互配合

    ③中国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付出了重大牺牲

    ④中国抗日战争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帮助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 10、吕思勉在《中国文化史》中说“…中西交通以来,自然不能没有变动。其首先设立的,是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庚子以后,又因条约,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对这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总理衙门的设立是清朝官制的变化

    ②总理衙门的职能是负责中外交通

    ③外务部是20世纪初设立的,地位高于六部

    ④外务部是《辛丑条约》签订后设立的,早于六部的设立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 11、著名企业家张瑞敏回忆1984年他刚上任青岛电冰箱厂厂长时,说:“欢迎我的是53份请调报告,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当时解决上述问题的措施是

    A.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 B.全部企业实行私有化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对职工加强管理力度

  • 12、以下有关文艺复兴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①否定神的绝对权威

    ②鼓励人们探求知识,追求幸福生活

    ③强调人的价值的力量,发展人的个性

    ④宣扬忍受苦难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 13、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江南地区提到开发和利用的原因不包括:

    A.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C. 江南战争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D. 南方地区成为我国经济的重心。

  • 14、新航路开辟后,原产美洲的玉米、烟草、花生、西红柿等作物开始传入欧亚,非洲的咖啡到欧美,这种现象反映了新航路的开辟(

    A. 推动了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   B. 加强了各大洲之间的联系

    C. 促进了欧洲工商业的发展   D. 促进了欧洲文化思想的繁荣

  • 15、下表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部分经济数据统计,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经济大危机的破坏   B. 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C.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 新经济时代的到来

     

  • 16、1999年,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轰炸的是(     

    A.法国

    B.英国

    C.美国

    D.日本

  • 17、如下图漫画反映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其实施者对应正确的是(     

    A.郡县制——秦始皇

    B.禅让制一一汉文帝

    C.“推恩令”——汉武帝

    D.分封制——汉景帝

  • 18、新中国成立后,土地私有制退出历史舞台的标志是(  )

    A.土地改革运动

    B.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 19、林肯在接见《汤姆叔叔的小屋》的作者时说:“你就是那位引发了一场大战的小妇人。”这一场大战的根本目的是( )

    A. 废除黑人奴隶制度   B. 维护国家统一

    C. 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D. 获得民族解放

  • 20、有人说:“读懂中国,必须先读懂中国传统文化;读懂中国文化必须先触摸中国的彩陶。”彩陶,中国历史发展的源,华夏传统文化的根。据考古发现,下列能够使用彩陶的是

    A.北京人 B.河姆渡人 C.半坡居民 D.炎帝和黄帝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请写出与下列提示相对应的城市名称。

    (1)六朝古都金陵城,近代中国由此开始________

    (2)物华天宝人杰昌,军旗升起英雄城________

    (3)南湖圣地有游船,开天辟地共产党________

    (4)一夜崛起的城市,改革开放的窗口________

     

  • 22、1912年, (事件)的胜利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1919年 的爆发,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23、斯大林模式:苏联在________年通过了新宪法,标志着苏联____________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 24、法律的制定和完善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1)《 》是罗马现存最古老的一部成文法典,其所代表的罗马法对今日西方国家的法律体系有重要影响。

    (2)《 》奠定了英国政体的理论和法律基础,确立了议会所拥有的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

    (3)《 》由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

  • 25、巩固新生政权:对内:建立新型的____________政权;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颁布《____________》,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对外: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3月,迁都到________

  • 26、唐朝时派遣唐使最多的是( ),(   )东渡日本,传去了中国文化

     

  • 27、城市见证历史变迁,读下图,填出相应的序号。

    (1)汉代“丝绸之路”的东部起点是

    (2)隋朝大运河以   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3)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   成立。

    (4) 被誉为“军旗升起的地方”。

     

  • 28、杰出人物推动社会进步。

    (1)他的作品被誉为“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该作品是______ 。

    (2)_________被誉为“美利坚合众国之父”。

    (3)1885年德国人_________试制汽车成功,被称为“汽车之父”。

    (4)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_________,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

    (5)创作了《哈姆雷特》,为人们的精神世界开辟了一个崭新天地的英国人是_______。

  • 29、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________》,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________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 30、(1)观察如图,请将下列条约中被破对外开放的地点填入答题卷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中英《南京条约》中位于最北端的通商口岸B、《马关条约》中位于最西边的通商口岸

    (2)从中英《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的通商口岸的变化,指出近代史上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北美独立战争爆发的标志是什么?《独立宣言》通过的历史意义是什么?美国独立后制定的宪法名称是什么?

     

  • 32、某中学八年级同学以“建国以来党的农村政策与农业的变化”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查询资料和调查采访等,得出结论:政策的调整对农村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假如你也是课题组成员之一,请你完成“建国以来,党的农村政策与农业发展分析报告”的部分内容。

    政策回顾:

    (1)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大规模的________运动在全国开展。

    (2)1953年,党中央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决定对农业实行________

    (3)1958年,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随后在全国开展了________________运动。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其主要内容是在农村实行________

    分析对比:党的农村政策对农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5)1952年底,我国彻底废除了________制度;________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6)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________的高潮,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农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7)1958年,党的农村政策给农业发展带来了什么后果?

    (8)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农村政策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9)通过上述“分析对比”,你认为党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 33、改革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发展强大的内动力,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战国时期,哪一次改革为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2)历史上哪一次少数民族改革促进了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融合与发展?

    (3)世界近代史上,哪两个国家的改革促使这两个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并成为这两个国家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请写出其中一个国家改革的主要内容?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斯大林和联共党企图以一个史无前例的规模整合资源和劳动力。当世界其他地区在经济崩溃边缘蹒跚行进的时候,苏联整个的国民经济得以最大限度地集中。这一蓝图提出了一个与市场资本主义不同的大胆选择。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二 1933年3月,国会通过了《国民造林保护队救济法》, 由联邦政府拨款,吸收2.5万名18- -25岁的男青年参加市政建设,如植树、修路、土壤保护等,月工资30美元。11月成立“民间工程署”, 拨款33亿美元,用于完成18万项工程计划和支付工资。这种救济方式,...... 为日后工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条件。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材料三 见下表1938年苏联与美国工农业发展情况比较表

    国家

    工业产值(世界位次)

    农业(%)

    耕地

    劳动力

    产量

    苏联

    2

    200

    1000

    75

    美国

    1

    100

    100

    100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第7版修订版)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苏联经济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种救济方式”的内容。

    (3)根据材料三,比较分析苏联与美国农业发展情况,并结合所学分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斯大林和罗斯福经济建设的共同点。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