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酝酿 气慨 惊慌失措 畏罪潜逃
B.滑稽 粗犷 人声鼎沸 漠不关心
C.莅临 云霄 骇人听闻 翻来复去
D.瘫唤 澄澈 恍然大悟 大象径庭
2、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
B.《回忆鲁迅先生》作者萧红,作家,代表作有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C.《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国别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 1362 年间的史事。
D.《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诗人,文学评论家。
3、选出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
A. 朗润(rùn) 酝酿(niàng) 宛转(wǎn) 欣然(xīn)
B. 轻悄悄(qiāo) 软绵绵(miǎn) 赶趟儿(tàng) 嘹亮(liáo)
C. 舒适(shū) 黄晕(yūn) 烘托(hōng) 抖擞(sǒu)
D. 应和(hè) 发酵(xiào) 蓑衣(suō) 鸟巢(cháo)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暄嚣(xuān) 遏制(è) 推崇(chǒng) 巧妙绝伦(lún)
B.倔强(jué) 苔痕(tāi) 蒙昧(mèi) 深恶痛急(jí)
C.滞留(zhì) 咆哮(xiào) 曼延(màn) 摧枯拉朽(qiǔ)
D.悄然(qiǎo) 狼藉(jí) 绯红(fēi) 潜滋暗长(qián)
5、在下面这没话的空白处填入几句话,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第一天到达一个小村的小旅店过夜。 “鸡声茅店月”——这诗的意境在我的心上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记。
①月色窥窗②天将破晓时③周围死般寂静④醒来听到鸡鸣⑤似乎在致黎明的问候
A.③①⑤②④
B.②④③⑤①
C.②④③①⑤
D.③⑤①④②
6、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燕雀”指小鸟,比喻庸人;“鸿鹄”指天鹅,比喻志向远大的人。
B.“表”是古代大臣之间议政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
C.“四面楚歌”指项羽夜闻四面汉军都唱楚歌,丧失信心,比喻孤立无援的境地。
D.《左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
7、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诀别 蓦然(mù) 花枝召展 气冲斗牛(dǒu)
B.蹒跚 褶皱(zhě) 左右逢源 苦心孤诣(yì)
C.恻隐 愧怍(zuò) 物竟天择 吹毛求疵(cī)
D.端祥 睥睨(nì) 颔首低眉 汗流浃背(jiá)
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史公①以凤庐道奉檄②守御。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③,而自坐幄幕④外。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⑤则番代⑥。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选自《左忠毅公逸事》)
【注释】①史公:史可法,明末抗清英雄。②奉檄:奉上级命令。③更休:轮流休息。④幄幕:(军用的)帐篷。⑤漏鼓移:指过了一段时间。⑥番代:轮换。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辄数月不就寝
(2)漏鼓移则番代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3】举例说明选文是从哪些方面写史可法严于治军、忠于职守的。
9、阅读《使至塞上》,完成下面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请用自己的话,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画面。
【2】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10、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语言表达。
⑴中国民间有哪三大传统节日?( )
A.春节、元宵节、中秋节 B.春节、端午节、中秋节 C.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
⑵下面描写节日的古诗句按时间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①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②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③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④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A. ①②④③ B. ①②③④ C. ③②①④ D. ③①④②
⑶【材料一】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传统的过节形式已经淡出了很多人的生活,甚至一些老少皆宜的风俗民俗活动也在消失;更让人惋惜的是,很多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也在被渐渐遗忘。
【材料二】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教授杨利慧指出,过去我们传统节日的狂欢氛围并不亚于现在的“洋节”。春节、元宵节舞龙舞狮、逛庙会,都很有趣。
请根据以上材料,针对“怎样才能让传统节日更受欢迎”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11、《渔家傲·秋思》
(1)《渔家傲·秋思》中,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不同,边塞天气寒冷,大雁过早飞去毫无逗留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渔家傲·秋思》中描写夕阳残照孤城,点明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渔家傲·秋思》中,运用典故抒发词人强烈的爱国、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腻地刻画出将士们守边辛苦、思念家乡,含蓄表达了诗人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之情。
12、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回答后面问题。
知县喝过一边,带那另一个上来问道:“你叫做甚么名字?”那人是个五六十岁老者,禀道:“小人叫做黄梦统,在乡下住。因去年九月上县来交钱粮,一时短少,央中人向严乡绅借二十两银子,每月三分钱,写借约,送在严府。小的却不曾拿他的银子。走上街来,遇著个乡里的亲眷,他说有几两银子借与小的交个几分数,再下乡去设法,劝小的不要借严家的银子。小的交完钱粮,就同亲戚回家去了。至今已是大半年,想起这事来,问严府取回借约,严乡绅向小的要这几个月的利息钱。小的说:‘并不曾借本,何得有利?’严乡绅说,小的若当时拿回借约,他可把银子借与别人生利;因不曾取约,他将二十两银子也不能动,误了大半年的利钱,该是小的出。小的自知不是,向中人说,情愿买个蹄酒上门去取约;严乡绅执意不肯,把小的驴儿和米同梢袋,都叫人拿了回家,还不发出借据来。这样含冤负屈的事,求大老爷做主!”
知县听了,说道:“一个读书人,忝列衣冠;不在乡里间做些好事,只管如此骗人,实在可恶!”便将两张状子都批准。原告在外伺候。早有人把这话报知严贡生,慌了,自心里想:“这两件事都是实的,倘若审断起来,体面上不好看。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卷卷行李,一溜烟急走到省城去了。
【1】上面选文出自《__________》。该书共五十六回,书中人物众多,但没有贯穿始终的____________。你所熟悉的人物除了选文中的严贡生,还有 ___________等两个。
【2】结合整本书,选段中严贡生这个人物的无耻行为具体体现在哪些事情上?
【3】结合整本书的阅读来看,严贡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塑造这个人物的?作者塑造这一人物形象有着怎样的社会意义?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幽古龙居崖
张雄文
①小径裹满苔藓,像往上蠕动的青褐色蚯蚓,曲曲弯弯,悄然伸入陡峻的山崖间。盛夏的阳光淌在峰峦之上,苔藓便洒满斑驳而层叠的竹影。山风使得浓密的竹林簌簌有声,竹影轻摇,仿佛踏着碎步的温婉女子,满山幽寂的苍碧也便瞬间灵动起来。
②我循着一两声似乎沾染了浓翠的鸟音抬头而望,竹梢上的峰顶壁立,仍然隐在白云深处。挨挤的竹林漫延而上,又与它处合围而来争夺地盘的松树、杉树、枫树、梓树们短兵相接,混战一场,或退避三舍,或迂回而进,目光尽处只有浸透绿意的袅袅云霭。
③此刻,我立在这座叫龙居崖的峰峦半山腰,听凭幽绿一寸寸浸润衣衫与肌肤,山泉般洗涤周身残存的尘灰与疲惫,忽然想寻一块青石而枕,体会一番古人A“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的意趣。远古高士放浪形骸,对生命理解的通透,是许多耽于蝇营狗苟的今人难以企及的,他们放浪的足迹或许早已到过此处。
④作枕的青石一时不可得,洪荒远古的空寂却渐渐侵逼而来,我蓦然有了陈子昂“B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感喟。不过,空寂只是一瞬,我很快依稀听见了山林深处最幽秘的协奏曲:竹树的拔节、藤蔓的盘曲、根脉的展动,甚或山峦的心跳……而在远处,还隐隐传来飞漱的水声,似鼓角击鸣。我好奇心顿起,循声寻路,斜穿竹林,下坡复上坡,攀扯着藤蔓即将转过一面侧峰时,水声已轰然震响。
⑤急步狼狈而过,到几米外一处平地立定,一帘瀑布赫然挂在了右侧。银白的水幕从峰顶倾泻而下,有虎吼雷鸣的气势。峰顶与瀑布贴近的崖壁是一整块巨石,呈湿漉漉的深黑色。瀑布下端还在须俯瞰的谷底,底部也是一整块硕大青石,经飞漱冲刷,已凹陷为一处深潭。潭水溢出,顺深谷流成小溪。望着这些黑痕,我默然而笑:在这深山幽壑间,舀瀑布流泉烹茶,择竹笋野菇充饥,也算是人生难得的洒脱了。
⑥收回目光,我才发现脚边草丛隐伏一条浅浅的水渠,从瀑布的腰身处引水。我本乘兴野游而来,于是顺水渠悠然而行。峰回水转,几栋木质青瓦的房屋隐在浓荫深处。山路一侧悬着柄木牌:龙居崖水寨。我瞬间有了偶适水泊梁山的时空错觉,疑心屋边碗口粗的枫树后会跃出一个手持板斧的黑脸大汉。
⑦黑脸汉子确有一个,是房屋的主人。他引我踏上松针满地的青石板屋场,板壁上悬着斗笠、竹筛,簸箕、箩筐,箢箕、扁担、蓑衣……多是山外早已消失的竹制旧物,门口一左一右还立着两个木水桶。房屋一侧的板壁,挂着老辈木匠用的刨子、手摇钻、墨斗、木锉、角尺、画规,地坪上则放着犁耙、打谷机、手摇纺纱车……四十年前的时光似乎并未流逝,而是凝固在这深山。我须臾间也似乎回到了童年:祖父辈们披蓑戴笠,在田间扶犁、拌禾、挑谷;祖母与母亲草们挑着箩筐、箢箕晒谷或端坐纱车前纺纱……大人们所有的行止,都有我或愁苦参与或兴奋旁观的身影。唐人刘禹锡一日山行,为烂漫的山花惊叹:“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我则想说:”C长恨童年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⑧疑惑之下问主人,才知眼前旧物多是祖传,也有因怀旧而从邻舍们那里淘来。他家开了民宿,思量着用满山的葱碧与幽寂、清澈的瀑布和远去的旧物引来游者,不想正击中了我的心房。我展颜而笑,欣然进屋,歇宿在他家中,也留住了这幽古的龙居崖……
【1】阅读文章,补全作者的游踪。
__________________→斜穿竹林,下坡上坡→__________________→顺水渠而行→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语境,体会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妙处。
我循着一两声似乎沾染了浓翠的鸟音抬头而望,竹梢上的峰顶壁立,仍然隐在白云深处。
【3】文中多处引用或化用诗句,请从A、B、C三句中,任选两句,结合作者的处境,说说作者的感受。
【4】第⑦段作者为什么一一罗列屋内的陈设?
【5】文章以“幽古龙居崖”为题,有什么作用?
14、阅读朱华的《父亲是一条鱼》,完成下列小题。
①元宵前后和阳春三月,是父亲最忙碌最苦累也最欢快的日子。
②在这段时日里,母亲帮着父亲煮大锅大锅、鲜鲜嫩嫩的鲤鱼招待那些买鱼苗的客人。酒足饭饱后,父亲才根据买主对鱼的尺寸、数额,心花怒放地开价出售鱼苗。在一阵友好的不太经意的讨价还价后,父亲便依依不舍地将精心喂大的各种鱼苗卖给这些鱼客。此刻,只见父亲满脸的欢悦将往日的辛劳困倦镀得铮亮。待来家里求购的客人逐渐稀少后,父亲只好一个一个地方去赶鱼市,这些小镇集市,最近的也离我家有十余里,远则三四十里。父亲鸡叫头遍就起床放干水池,将鱼捉进鱼盆里,然后打着手电筒,顶着寒雾冷露去赶集。两只比米筛还要大的鱼盆将干瘦细小的父亲夹在中间,仿佛不是父亲挑着它们,而是他们拥着父亲在行进。待到池里的鱼苗卖完,我家屋角落里早就积了一大堆已磨成草筋的烂草鞋……
③接下来,父亲又要着手为幼苗培植而忙碌不休。父亲精心修整好鱼池,买回鱼苗后,父亲就开始像喂养婴儿般悉心照料。父亲每天一大早就下到池里,用木耙将宁静的池水搅动,然后泼洒肥水,早中晚三次。这些幼鱼在父亲精细料理与守候中逐渐地长到寸许两寸粗细。待布谷鸟在我的家乡山野不知疲倦的婉转啼鸣时,父亲便浴着三月的阳光和布谷鸟清丽的音韵悠然端坐于屋前的枣园里,用一只精致的小碗将脚盆里的小鱼按照鱼种分门别类地舀进一只只鱼盆里。然后,父亲挑着鱼盆在暖融融的阳光下穿过一个又一个村庄。在父亲拖着悠长的声调沿村叫卖时,布谷鸟的叫声也在春光里此起彼伏。
④我没有想到,那年秋天,父亲那如同阳春三月布谷鸟鸣唱般的叫卖声,竟然成了他撒在我家乡那些村庄的一曲绝唱。父亲去世的两个月前,我回去看望过我的父母。母亲告诉我,早几天,父亲去给姑奶奶做生日,穿着我的皮鞋,显得特别高兴。我很纳闷,我没有什么皮鞋留在家里啊。母亲就从父亲的床底下拿出一双棕色的皮鞋。看到这双皮鞋,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涌了出来。这是我早已丢弃的一双皱巴巴的皮鞋,父亲竟从屋外捡回来,还喜滋滋地穿着去给姑奶奶做生日,那么炫耀!那么得意!顿时,泪眼中的这双皮鞋,一下子化作了两块大石头,紧紧地压在我的心坎上。这时我才想起,父亲一生赚了那么多的钱,对到我家来买鱼苗的所有人都是那么大方,那么舍得花钱招待,却从没想过要给自己买双皮鞋。
⑤离家那天,父亲一直送我,送到他非常热爱的鱼池边还不愿转身。我看见养了大半辈子鱼的父亲倒映在水中的朦胧身影瘦小得就像一条鱼影。我怎么也没有想到,这竟是我最后一次看到父亲的背影。那一次,父亲站在鱼池边,和我说着他已经说了很多遍的话,话却再也听不到了。
⑥父亲离我而去了,我好想再读读父亲,读读父亲在生命的轮回路上是沧桑依旧还是宁静如莲。父亲走进了另一片水泽,父亲站在那片水泽的边缘或许正凝望着一条向他走近的鱼。我仿佛觉得,父亲一定化作一条水中游动的鱼,只要这世上还有一滴水,父亲就永远活在水里。
【1】题目“父亲是一条鱼”的含义是什么?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1)分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顿时,泪眼中的这双皮鞋,一下子化作了两块大石头,紧紧地压在我的心坎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下列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离家那天,父亲一直送我,送到他非常热爱的鱼池边还不愿转身。我看见养了大半辈子鱼的父亲倒映在水中的朦胧身影瘦小得就像一条鱼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段中写阳春三月的布谷鸟,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析“父亲”这一人物形象。(不少于3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总有很多的遇见。遇见他人,也许会有一次心灵的碰撞;遇见一本好书,也许会有一次灵魂的启迪;遇见一处风景,也许会有一次心智的陶冶……成长中,那次的遇见如同风雨后盛开的茉莉,清香犹存,令人沉醉于当初的美好。
请以“最美的遇见”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③卷面书写整洁;④不得照抄题目中的文字材料。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