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后,一位网友作诗:“巴黎悲失火,怎比百年前。圣母犹能圣,圆明不复园。”1860年, 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是( )
A.日本军队 B.英法联军 C.美英联军 D.八国联军
2、某电视剧摄制组根据剧情布置了一个苏轼的书房场景,其道具有四样,根据史实判断其中有错误的是:①书桌上有写好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条幅②墙上挂有《宋、金对峙形势图》③书柜中有印制的书籍《三国演义》一本④书桌上有几张纸币—交子(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英法美三国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分布了一系列法律文献。其中旨在限制英王权利的是( )
A. 《权利法案》 B. 《人权宣言》
C. 《独立宣言》 D. 《拿破仑法典》
4、下表反映的是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棉纺厂增长情况。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年份 | 1802 | 1809 | 1830 |
工厂数量 | 52 | 64 | 99 |
A. 珍妮机的发明
B. 铁路交通的发展
C. 蒸汽动力的推广
D. 工人运动的兴起
5、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东欧国家纷纷更改国名。其中匈牙利人民共和国改名为匈牙利共和国(1989年10月);波兰人民共和国改名为波兰共和国(1989年12月);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改名为保加利亚共和国(1990年11月)……东欧“更名潮”说明:( )
A. 共产党失去政权 B. 两极格局结束
C. 苏联解体 D. 社会制度的变化
6、“这是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它缔造了一种新的体制。在这个制度下,王位是被保留的……但国家的权力中心转移了。”“新的体制”是( )
A.君主专制
B.民主共和制
C.三权分立制
D.君主立宪制
7、某同学选用如下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8、仔细观察表格,表中的第3项内容应是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 |
1 | 俄国的改革 |
2 | 美国内战 |
3 | ? |
A.早期殖民掠夺 B.马克思主义诞生
C.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D.日本明治维新
9、莫斯科是个英雄城市,二战中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
A.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B.粉碎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
C.是苏德战场根本转折的开始 D.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10、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家和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没有油啊。”“那就煮!”“没锅。”“烤鱼!”“没柴。”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这个笑话主要反映了 ( )
A. 斯大林模式下人民生活物资的匮乏 B. 伊万生活的窘迫
C. 伊万老婆有强烈的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D. 余粮收集制严重地影响了百姓生活
11、“成由俭、败由奢”,大到国家小到家庭莫不如此。历史上大力提倡节俭并开创唐朝盛世局面的皇帝是( )
A.汉武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12、明清时期,社会上有“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今安徽),江北则推山右(今山西)”之说。新安、山右在这一时期“称雄富室”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国家政策支持新安和山右的发展
B.新安和山右的农业、手工业经济发达
C.新安和山右出现了经济实力雄厚的商帮
D.新安和山右的人口增长迅速
13、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下列各项中属于宋朝“创新和文化繁盛”表现的是
①指南针用于航海 ②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③开创了行省制度 ④形成了词创作的繁荣局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⑧④
14、“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此诗赞颂的是哪项伟大的工程
A. 长城 B. 灵渠
C. 大运河 D. 都江堰
15、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
A.高速度、低膨胀 B.改善人民生活,缓和社会矛盾
C.信息化和全球化 D.高速度、低失业率
16、下列图片中的情景应该出现在哪两次列强侵华战争期间(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17、“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中外的中华老字号,其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中详细介绍。这部“百科全书”是
A. 《齐民要术》
B. 《本草纲目》
C. 《徐霞客游记》
D. 《天工开物》
18、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并成为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的是( )
A.意大利
B.德国
C.西班牙
D.日本
19、下列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节目表(第一套节目)(节选),这张节目表应出自
4:00 合唱《东方红》,预报节目 4:15 革命文艺 5:30 对人民公社社员广播 6:00 学习马列著作、毛主席著作节目 6:30 新闻和报纸摘要 8:00 体育节目 8:15 革命文艺 8:30 新闻和报纸摘要 | 11:00 国际时事 11:30 人民解放军节目 12:00 对工人广播 12:30 新闻 13:00 教唱革命现代京剧、革命歌曲…… 15:40 学习马列著作、毛主席著作节目 16:00 红小兵节目 16:20 红卫兵节目 |
A.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
20、小明正在学习“从欧共体到欧盟”“美国的新经济”“非军事化与日本的崛起”。据此可知,他学习的主题是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
B.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
C.东西方冷战背景下的资本主义世界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东西方世界
21、在中国古代的春秋时期最早称霸的是:___________,而让法国在世界近代史上称霸欧洲的人物是 _____________ 。
22、1848年《________________》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71年3月,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__________________。
23、冷战结束后:当今世界格局发展的现状是“________”;世界格局朝着________方向(趋势)发展。
24、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
(1)南北朝时期的农学家 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
(2)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 ,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3)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建立起了经典力学体系,牛顿被誉为 。
(4)第三次科技革命以 的广泛应用为核心,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25、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原因:
(1)到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人部分地区仍处于________和________的殖民统治之下。除________是葡萄牙的殖民地以外、其余地区基本上处于西班牙的统治之下.
(2)19世纪初,在________和________的影响下,拉丁美洲地区掀起了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
26、巴黎人民攻占______法国大革命开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____。
27、德国的分裂:
(1)分裂:
①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_______”或“西德”。
②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_______”或“东德”。
(2)影响:欧洲_______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28、宋代经济作物:南方各地普遍种植______。北宋至南宋初,植棉地区尚限于广东和福建;到南宋后期,______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29、1935年中共中央召开的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78年,中共中央召开的 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30、请写出与下列提示相对应的作品各一部。
(1)章炳麟宣传革命思想
(2)鲁迅深刻揭露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3)1919年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31、你知道当今世界经济领域的区域性集团还有哪些?
32、2015年,我国深化改革步入“关键之年”。在近几年的工作报告中,“改革”二字出现频率很高。如此强调改革,是因为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改革,国家的发展需要改革。无论中外,不同的国家正是通过一次次的改革不断崛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20、30年代,苏俄和美国为摆脱困境,分别进行了什么改革?有何相同作用?
(2)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农村和城市相继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请分别写出农村和城市改革的主要内容。
(3)综上所述,苏美中三国改革的成功给我们什么启示?
33、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了邱少云、黄继光等无数的英雄人物,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哪些精神?我们现在正处于和平年代,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应该为祖国建设做些什么?
34、中国近代史上,不同的阶级都先后提出过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摘编自《天朝田亩制度》
(1)材料一中的土地纲领是在哪一历史事件中颁布的?这一土地纲领的分配方式有什么特点?
材料二 兄弟所最信的民生主义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生主义在同盟会纲领中是如何表述的。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实现民生主义的具体方法。
材料三 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一年后,解放区有一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翻身后的农民积极参军,支援前线。
——摘编自《复兴之路》
(3)据材料三指出,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目标。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为哪场战争的迅速胜利提供了可靠保障?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不同阶级提出的土地纲领有何共同之处?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