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德国进攻波兰之前,英国政治家反复强调:“波兰作为一个殉难者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更有利于英国。”英国的考虑是( )
A. 波兰灭亡后利于德国进攻苏联
B. 波兰的存在对英国的利益无关紧要
C. 波兰保持独立会打破欧洲大陆均势
D. 帮助波兰维持独立会大量消耗英国国力
2、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
A. 德国希特勒上台 B. 国会纵火案
C. 日本侵占中国东北 D. 轴心国集团形成
3、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根基的是( )
A.相对论的提出 B.《物种起源》的出版
C.“太阳中心说”的提出 D.微生物学的创立
4、内燃机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应用技术领域的另一重大成就,其中为内燃机发展做岀贡献的科学家不包括( )
A.奥托 B.戴姆勒 C.狄塞尔 D.诺贝尔
5、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是在
A.三大改造完成 B.一五计划实施 C.新中国成立 D.文化大革命结束
6、唐太宗时期,调整统治政策,在中央行政机构方面,继续沿用隋朝的是( )
A.三省六部制
B.科举制度
C.重视文化教育改革
D.轻徭薄赋政策
7、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后,继续对外侵略扩张,发动了侵略中国的哪一事变:
A.九一八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西安事变
8、彼得一世的改革对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客观上有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
①削弱了农奴制度
②促进了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③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
④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9、2017年5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讲话。我国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
A.洛阳
B.长安
C.杭州
D.北京
10、唐代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的发展有关,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
A. 文成公主入藏 B. 玄奘西行 C. 鉴真东渡 D. 郑和下西洋
11、下图作品长七米多、宽三米多,画面上只用了黑、白、灰三色。它是作者对法西斯分子所犯罪行的揭露和对人民反抗精神的歌颂。该作品的作者是
A. 德莱塞
B. 贝克特
C. 毕加索
D. 高尔基
12、“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它提供了控制和利用热能、为机械提供动力的手段。”人类利用蒸汽机提供动力的发明是( )
A. 飞梭 B. 火车 C. 汽车 D. 飞机
13、在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中,成为维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重要因素的是( )
A.北筑长城,抵御匈奴
B.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C.统一文字,推行全国
D.建立皇帝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14、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宰:县令……此其所以为得也。”柳宗元这段话实际上
A.肯定了西周的分封制 B.肯定了秦朝的三公九卿制
C.肯定了秦朝的郡县制 D.肯定了秦统一文字的政策
15、下图是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其揭示的的实质是( )
A. 维护奴隶主的统治
B. 维护奴隶的利益
C. 表示人人平等
D. 代表公平正义
16、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期间,资产阶级不仅用暴力形式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而且还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文献,用法律的形式来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有一个文献他的颁布标志着几个世纪以来困扰本国的权力之争最终尘埃落定,这个文献是()
A. 《独立宣言》 B. 《权利法案》 C. 《商法典》 D. 《拿破仑法典》
17、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试点改革中,一些国营企业从过去的“等米下锅”发展到主动派人出去“找米下锅”,从而由原来的“吃不饱”变成了“吃不了”。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A.企业所有权发生改变
B.企业自主权逐步扩大
C.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D.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8、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标志是
A.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B.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C. 电力成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
D. 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
19、下面表述错误的是 ( )
A.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
B.麦哲伦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首次环球航行
C.巴黎和会签署了惩治德国的《九国公约》
D.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下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
20、某学校举办一次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风云”的影片回顾展,以下是某部参展影片的片断——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说:“我们克服了巨大的困难,盟军已于1944年6月6日突破德军的大西洋防线,法西斯离灭亡不远了。”根据片断中的台词判断,该影片为( )
A.《诺曼底登陆》 B.《血染珍珠港》
C.《中途岛海战》 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21、周年纪事是归纳整理历史知识的一种方式。
(1)1917年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
(2)1928年 开始在苏联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3)1937年德国对西班牙进行骇人听闻的野蛮轰炸,促使毕加索创作 《 》
(4)1947年“ ”的出台,是美苏 “冷战”的开始。
2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关的内容。
(1)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后被消灭的阶级——
(2)1988年建立的经济特区——
(3)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的地区——
23、民主与法治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1) 是雅典的最高权利机构,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
(2)1789年制宪议会制定 , 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封建专制与封建等级制度。
(3)1912年,中华民国颁布的 是我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24、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
(1)二战后,确立了以美国和苏联为主导的国际秩序,形成了两大集团对峙的________局面。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些新独立的民族国家为了维护国家________,摆脱________和________的控制,实行________、________的对外政策,发起了________运动。____年,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标志着广大____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2)冷战结束后,建立____,成为大多数国家的要求。
(3)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____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地奉行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___和强权政治,绝不干涉别国内政。中国积极发展全球________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________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________、________的世界。同时,中国还积极推动________变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________和________。
25、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
(1)南北朝时期的农学家 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
(2)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 ,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3)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建立起了经典力学体系,牛顿被誉为 。
(4)第三次科技革命以 的广泛应用为核心,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26、新经济政策:实施者:________。过程:________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__________。意义:促进____________的恢复和发展。
27、巴黎人民攻占______法国大革命开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____。
28、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_______________,而中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
29、科学推动社会的进步,科学可以战胜愚昧。
(1)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英国科学家牛顿,在天文学上的贡献是:
(2)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出版《 》,该书中他提出了“进化论”思想。
(3)“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这句名言出自 之口。
30、治世可鉴,复兴必成。
(1)汉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史称 。
(2)刘秀在位末年,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并得以发展,史称 。
(3) 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其统治史称有“贞观遗风”。
31、人民军队是党领导下的威武之师。革命年代,它致力于争取人民解放,国家独立。和平时期,他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毛泽东担任党代表的部队是哪支部队?该部队是怎样诞生的?
(2)人民军队在革命年代曾有几次会师,这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1934年10月,发生在南腰界的会师是什么?1935年10月,发生在吴起镇的会师又是什么?
(3)1937年9月,经改编后的八路军取得的全民族抗战以来第一个胜仗是什么?人民军队在抗战期间创造了多种打击日军,使其攻防无措,疲于奔命的战法,请列举一例。
32、清朝前期,我国疆域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包括东沙、西沙、中沙、南沙四大群岛和黄岩岛(明清两代称之为“万里长沙”“千里石塘”)。近年来,周边国家不断挑衅,制造钓鱼岛事件、南海争端等问题。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明末清初,当时人民为保卫台湾主权采取哪一行动?清朝前期,清政府实行哪一举措来加强台湾与祖国内地的联系?清朝晚期,因为哪场战争台湾被迫与祖国大陆分离?
(2)清朝前期,为维护我国领土主权完整,清政府在东北地区采取哪些措施?
(3)新疆是中国西北的门户,清朝乾隆皇帝时出现回部贵族叛乱;19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和俄国觊觎新疆。面对种种危机,清政府分别采取了哪些行动和管理措施?
(4)2013年习近平主席访美时向奥巴马总统阐明了中方在钓鱼岛、南海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强调中方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同时,始终主张通过对话处理和解决有关问题。结合以上历史知识,我们对钓鱼岛、南海问题应有什么认识?
33、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对应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北约总部所在地
B.二战中,德军“不可战胜”神话的破灭之处
C.二战中最先投降的法西斯国家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在尼克松访华前不久,1971年10月15日,中国就加入了联合国,这表明了追求和解引起的反响。美国赞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反对任何国家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的态度,即使不是消除,至少也是限制了苏联进攻中国的可能性……中美和解使北京得以购买美国的飞机、科学仪器等中国现代化所急需的东西。学者、记者、运动员、科学家和官员的交流,方便了观念和知识的相互流动,改变了22年互不往来的状态。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总统尼克松调整对华政策的背景,并指出尼克松作出这一调整的目的。
(2)据材料二概括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