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北京三联韬奋书店24小时营业,让“不打烊”书店成为了一个城市的精神地标。
B. 作为信息时代的公民,对扑面而来的海量信息要进行批判性思考和鉴别的能力。
C. 我们不能把课堂上的认真听讲、合作交流作为衡量一个学生品德好坏的标准。
D. 城市绿化对于改善空气十分重要,它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并产生氧气。
2、下面加点成语运用无误的一项是( )
A.眼看就到了晚上,还是找不到出路,真是到了进退维谷的地步。
B.一中的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商量着获奖信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C.我市北盘江铁路桥的长度比崇左大桥略胜一筹。
D.《命运交响曲》给人一种强烈的心灵震撼,使人叹为观止。
3、同学们的赏析,不符合下面这首诗的音韵之美的是( )
十亩之间
《诗经·魏风》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①兮,行②与子还兮。
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③兮,行与子逝④兮。
注:①〔桑者〕采桑的人。闲闲:宽闲、悠闲的样子。②〔行〕且,将要。③〔泄泄〕和乐的样子。④〔逝〕往。
A.这首诗运用叠词,如“闲闲”“泄泄”,不仅展现了采桑女子满足悠闲之情状,而且使诗歌的节奏整齐。——小语
B.这首诗采用了赋、比、兴的手法,一唱三叹,节奏明快,韵律优美。——小文
C.这首诗每句五个字,三句一个段落,句式整齐,读起来自然顺畅。——小温
D.诗中每一句末都用了语气词“兮”,这样自然拖长了语调,还表达了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小州
4、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文学游离于生活之外,写点______、无关宏旨的东西,搞点______的文字游戏,这也是时下文学在远离读者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非虚构文学,一定要______,反映生活,干预生活,发挥这一文体的独特优势。非虚构文学家要尽可能掌握第一手材料,以写出______、影响深远的优秀作品,但要写出好的作品来,还需要发扬“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精神。
A.不痛不痒 无病呻吟 振聋发聩 紧贴生活
B.不痛不痒 无病呻吟 紧贴生活 振聋发聩
C.紧贴生活 振聋发聩 不痛不痒 无病呻吟
D.振聋发聩 紧贴生活 不痛不痒 无病呻吟
5、阅读《雁门太守行》,完成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这首诗描写了战斗的场面:白天,两军对峙;白日至寒夜,双方鏖战;深夜,援军“①__________”,奇袭敌军,击鼓助威,投入战斗。最后两句引用典故画龙点睛,写出了将士们②__________的决心。
6、古诗文名句默写。
(1) ,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
(2)行到水穷处, 。(王维《终南别业》)
(3)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4) ,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5)抽刀断水水更流,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6)与君离别意,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 ,猿则百叫无绝。(吴均《与朱元思书》))
(8)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不以千里称也。(韩愈《马说》
7、下面这段文字出自《傅雷家书》,结合你的阅读积累和生活感悟,说说你的理解。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地解脱。
8、阅读《背影》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A]我本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 [B]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他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1】文段中两次写到父亲过铁道的过程,详略却不一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本文语言素朴而典雅,简净而细致,选择文中划线句中的任意一句,加以赏析。
选择[ ]句,赏析
【3】文段中两次写到“我”流泪,请分别揣摩“我”当时的心情。
【4】根据文意,选择错误的一项( )
A.“心里很轻松似的”是通过“我”的视角写的,道出了父亲不肯让“我”去买橘子,一定要亲自去买的原因:越是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心里越是感到踏实满足。
B.“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一句中“自然”是理所当然的意思,写出父亲买橘过程不易,体现父亲对儿子的拳拳之爱。
C.“我赶紧去搀他”、“我望着他走出去”、“再找不着了”这些举动都体现出作者与父亲分别的依依不舍。
D.“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他的儿子。”一句中“只是”体现出父亲年老体衰,忘却过往与儿子的不愉快,只有对儿孙的惦念和关心。
9、题目:“留在心底的诗意”
要求:(1)从生活中选材,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2)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4)不少于600字,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