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滁州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一天早晨,明太祖问官员宋讷,昨天晚上为什么发怒。宋讷很惊讶。明太祖拿出一幅画,正是宋讷昨晚生气表情的画像。一时间宋讷毛骨悚然,慌忙解释是因下属打坏了茶具。明太祖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与下列哪一举措有关

    A.设立锦衣卫 B.设布政使司 C.创立内阁 D.设立东厂

  • 2、从唐、宋、元到明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分别由诗、词、曲再到小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由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       

    A.君主专制的不断削弱

    B.市民阶层文化生活需要

    C.商品经济的逐渐衰落

    D.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 3、领导女真族抗击辽军的是

    A.耶律阿保机

    B.完颜阿骨打

    C.元昊

    D.赵匡胤

  • 4、清朝大臣胡中藻写的诗中有“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后说: “加 ‘浊’自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居心?”胡中藻被杀,友人也受到牵连。这反映了清朝

    A.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B.官僚机构臃肿,民众生活困苦

    C.八旗子弟好逸恶劳,生活颓废

    D.罗织“文字狱”,思想控制

  • 5、岳飞赢得人民尊敬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岳家军作战勇敢   B. 岳飞的忠君守礼思想

    C. 岳家军纪律严明   D. 抗金符合中原人民利益

  • 6、宋朝政府对市区交通实行“限速”制度,除非有紧急公事,任何人不得在城市街巷快速策马、驾车,否则,给予“笞五十(打五十板)”的刑罚。这从侧面反映出宋朝都市

    ①坊和市严格分开  

    ②非常繁荣  

    ③有众多文化生活场所  

    ④大街小巷店铺林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7、下列政权并立示意图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①④② D.①③④②

  • 8、如下图是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断摘录。下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A.商朝、秦朝、三国

    B.春秋、战国、隋朝

    C.商朝、秦朝、唐朝

    D.春秋、战国、三国

  • 9、   2019年4月23日,我国在青岛举行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活动。完成下面小题。

    1中方参阅舰艇包括航母辽宁舰、新型核潜艇、新型驱逐舰等,有些舰艇是第一次亮相。从海军节阅兵可以看出,我国海军

    A.日益成为保卫祖国领空的钢铁卫士 B.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C.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 D.成立于抗美援朝期间

    2本次阅兵展示人民海军崭新面貌,激发强国强军坚定信念。回顾历史,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是

    A.北海舰队 B.东海舰队 C.南海舰队 D.华东军区海军

  • 10、隋朝末年,太原官僚李渊起兵反隋,建立唐朝。李渊起兵的性质是( )

    A. 农民起义 B. 正义的反侵略 C. 统治集团内部夺权 D. 宦官夺权

  • 11、2020年暑假将至,某孔子学堂准备做一期有关“人文初祖”的文化讲习。请问讲习老师应该准备的资料是

    A.盘古和女娲 B.黄帝和炎帝 C.蚩尤和黄帝 D.炎帝和蚩尤

  • 12、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都会采取一些措施以加强君主专制。清朝雍正帝时采取的措施是

    A. 废除丞相 B. 增设特务机构 C. 迁都北京 D. 设立军机处

  • 13、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铁木真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②成吉思汗率军灭亡了西夏和金

    ③金灭亡后,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④1276年,南宋灭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4、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内,征服了欧亚大陆的许多民族,建立起各种形式的统治。以下机构管理吐蕃地区的是

    A.宣政院

    B.澎湖巡检司

    C.中书省

    D.四川行省

  • 15、我国古代对外贸易由汉唐陆路贸易为主转为宋元海上贸易为主的原因,不包括(  )

    A.北方战乱,殃及丝绸之路 B.南方相对稳定,经济重心南移

    C.宋元大运河运输的衰落 D.造船及航海技术的提高

  • 16、下图书法作品的特点是

    A.端正劲美,雄浑敦厚 B.方折峻丽,笔力劲健

    C.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D.刚柔兼备,多有异趣

  • 17、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全面改革官制,大力强化皇权。其强化皇权的措施不包括

    A.取消行中书省,设置三司管理

    B.废除丞相制度,提升六部职权

    C.设立军机处,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D.分封诸子为王,强化地方监控

  • 18、“……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一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其作者是抗金名将

    A.宗泽 B.岳飞 C.吴阶 D.韩世忠

  • 19、宋元时期,城市发展起来。拥有数十万人口的大城市不下十个。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 )

    A. 广州

    B. 开封

    C. 泉州

    D. 临安

  • 2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送礼,是宋朝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使游牧民入侵十分容易。送礼政策实行了一个半世纪。下列历史事实不属于“送礼”的是(       

    A.北宋给辽岁币

    B.元昊向北宋称臣

    C.南宋给金岁币

    D.北宋给西夏岁币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唐太宗知人善任,大臣房玄龄敢于进言,前后进谏200多次。

    错误: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

  • 22、1368年__________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

  • 23、措施:(1)军事上:解除禁军将领的___;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经常调换将领,定期换防。(2)政治上:①在中央,采取____的办法,削弱相权;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②在地方,派____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并频繁调动,三年一换;在各州府设置____,以分知州的权力。(3)经济上: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后来又在地方设置____,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影响:宋朝把_____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____大大加强。

    知识点2 重文轻武的政策

  • 24、北宋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是一部________通史。被誉为中国十七世纪工艺百科全书的是《________》。

  • 25、朱元璋设立__________,明成祖成立__________,监视并镇压官民,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 26、宋朝在主要港口设立   管理海外贸易;元朝在中央设置   ,掌管西藏军民各项事务。

  • 27、唐朝发明的适于精耕细作的生产工具是________

  • 28、册封西藏佛教首领达赖喇嘛的皇帝是________;册封班禅额尔德尼的皇帝是________。设置驻藏大臣的皇帝是________。颁布金瓶掣签制度的皇帝是________

  • 29、城市见证历史。

    (1)见证了“CHINA”的由来,北宋时,被称为中国瓷都的是________

    (2)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________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

    (3)明成祖将都城从南京迁到了________

     

  • 30、京剧是在________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最开始被称为________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将下列图片中的人物与其对应的人名和事件连线。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宋代著名的三大词人。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中国以开放的心胸拥抱世界,世界以善意的笑容回应中国。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了这样一段话:“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1)材料一中的“伟大僧人”是谁?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为后世留下的经典著作是什么?唐朝时,促进中外友好交往的中国人还有谁?

    材料二  “南海一号”是南宋初期一艘在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时失事沉没的木质古沉船……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它将为复原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陶瓷史提供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

    (2)宋朝时为了管理对外贸易,设置了哪一专门机构?当时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是哪两处?

    材料三  “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1405-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

    材料四  “(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城,示中国富强。”

    ——《明史》

    (3)依据材料三,指出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前提。根据材料四分析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不得照抄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写出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区。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