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宋金对峙局面形成的原因?( )
A.南宋军民英勇抗金。 B.金朝统治者留恋北方生活。
C.南宋王朝对金屈膝投降。 D.金朝无力统治南方广大土地。
2、“当时(唐朝)的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课本中的这些描述体现了唐朝
A.开放的社会风气 B.频繁的对外交流
C.清明的政治局面 D.多彩的文学艺术
3、史书记载:筒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这种提水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
A.东汉
B.三国
C.隋朝
D.唐朝
4、宋代都市文化生活丰富的原因主要是
A.士大夫的提倡
B.农民生活的富裕
C.市民阶层的壮大
D.宋词元曲的繁荣
5、康熙时,如何对台湾进行管理,施琅主张“台湾虽然是一座海岛,却关系着闽、广、江、浙四省的要害,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如果放弃台湾,必将酿成大害,只有守住台湾,才可永固边囿”。康熙据此制定的对台措施的最主要意义是( )
A. 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系
B. 巩固了祖国东南海防屏障
C. 肯定台湾的主权属于中国
D. 迫使荷兰殖民者投降
6、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又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A. 天人合一
B. 建筑功能齐全
C. 皇权至上
D. 国家大一统
7、明清时期,戏剧表演称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汤显祖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他的代表作是
A.《西厢记》 B.《牡丹亭》 C.《窦娥冤》 D.《唐明皇游月宫》
8、“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当汴州”,对这首诗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开封歌舞升平的景象
B.北宋统治的清明
C.南宋城市的繁荣景象
D.南宋偏安的状态
9、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
A.农学著作 B.科技著作 C.编年体通史 D.神话小说
10、“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泄水”.材料描述的是哪一生产工具使用时的情景?
A. 曲辕犁 B. 翻车 C. 筒车 D. 指南针
11、王安石曾在《元日》里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所描述的节日应该是( )
A.元宵节 B.寒食节 C.端午节 D.春节
12、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鸿恩大德,前古未比。”隋朝修建大运河所起的最重大的影响是
A.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 B.加强北部边防
C.加强南北经济的交流 D.巩固隋朝的统一
13、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封建王朝是
A. 汉朝
B. 宋朝
C. 明朝
D. 清朝
14、“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別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为中国的商业革命”。这里将宋代的商业发展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主要是基于
A.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B.长安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
C.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D.江南的青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
15、长中九年级(1)班先杰同学因模考失利而烦闷,老师给他打气说:“早发现问题,也是好事!你总结好原因,落实到行动上,下次一定能考好。”老师的教诲蕴含了对立事物互相转化的道理,这和我国古代哪位思想家的主张不谋而合:( )
A.封建礼教奠基者孔子
B.法治思想倡导者韩非子
C.尚贤兼爱主张人墨子
D.朴素辩证法提出者老子
16、以下属于隋炀帝历史功绩的是( )
A.创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确立
B.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C.厉行节俭,发展经济
D.以德治国
17、南宁市广西的首府,其名称源于元朝政府希望“南疆安宁”之意.元朝时管辖今广西地区的行省是
A.岭北行省
B.湖广行省
C.江浙行省
D.江西行省
18、宋神宗时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收到了一定成效。该变法的主要目的是( )
A.改变北宋的政治风气
B.杜绝兵变政移的现象发生
C.移风易俗,改良社会风貌
D.摆脱统治危机,富国强兵
19、“黄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岗,盼望铁路修到我家乡,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材料中“神奇的天路”所起到的作用不包括( )
A.促进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B.加强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
C.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楼
D.彻底消除西藏和东部地区之间经济水平的差异
20、下图是某城市的一座雕塑,寓意中国人民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其主题是“怒折烟枪”。整个枪杆两头朝下、中间向上,裂开的一侧形成犬牙状的尖锐裂口,愤怒地直刺蓝天。与该雕塑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黄海大战 C.威海卫战役 D.旅顺大屠杀
21、将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忽必烈继承汗位②南宋灭亡③蒙古灭金
④元朝建立⑤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 ⑥西夏灭亡
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
22、南宋初年,抗金名将________统率军队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南宋灭亡后,大臣________继续展开抗元斗争,兵败被俘后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
23、为了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_____。后来,明成祖又设立了同类机构_____。
24、建立西夏的党项族首领是________。
25、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集中主要力量发展的是
26、明朝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的《____________》被我国学者称为“中国 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北朝的____________ 和龙门石窟代表了当时石窟艺术的最高成就。
27、“夏传子,家天下”,开启了中国的____________制度;“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描述的是西周的___制度。
28、建立:581年,____夺取____政权,建立隋朝,以_____为都城,他就是隋文帝。
29、生产工具的革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生发展。唐朝时期创新的耕种工具和灌溉工具分别是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
30、清朝设置__________,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31、连线题:今天的许多传统节日,在宋代就已经有了,请将下列古诗与节日用线连接起来。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元宵节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春节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中秋节
32、请根据提示信息列举出相关内容
(1)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的事件_______
(2)司马光编写的编年体通史巨著_______
(3)被称为古代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_______
3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一南宋谚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宋史》
材料二:如下图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
(2)材料二中图一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的名称是什么?最先在哪一地区使用?
(3)材料二中图二是宋朝的瓷器。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后来发展为著名“瓷都”的是江西的哪个地方?
(4)材料二中图三是宋代普遍使用的农业生产工具“秧马”,它是用于哪种农作物的种植?
(5)如果你选用材料二中图片进行合作探究学习,那么确定的研究主题是什么?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