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阿拉尔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三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竹林七贤是( )时期有名的文人团体。

    A.春秋 B.战国 C.魏晋 D.隋唐

  •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B.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语言平易通俗,他与柳宗元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

    C.登高是古时的习俗,古人在重阳节这天要身佩茱萸,登上高处饮菊花酒来祈福消灾。

    D.古人常借登高所见来表达某种情感或哲思,《登岳阳楼》《登鹳雀楼》属于这类作品。

  • 3、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垆边人似月  垆边:指酒家 B.皓腕霜雪  凝:聚集,凝聚

    C.未老还乡  莫:不要 D.还乡断肠  须:一定

  • 4、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近年来,有关“戏曲+互联网”的探索方兴未艾。比如某网络游戏,开发了京剧主题版本“曲韵芳华”,这既是跨艺术样态的融合,也可以视为“票友”在互联网上的一次华丽亮相。各类戏曲听书软件,演绎戏曲名段、展示技艺“绝活”的视频直播,在线唱戏小程序等等,也是层出不穷。传统戏曲的美学品格、艺术精神和文化内涵在传播创新中焕发了新魅力。

    “戏曲+互联网”不是应对媒介变化的权宜之计,而是事关戏曲传承发展的“大政方针”。其具体方式多种多样,或在新的观演空间和场景下对戏曲经典元素、精彩片段再演绎,或将戏曲与其他艺术门类跨界融合,抑或是依托现代媒介技术对戏曲艺术进行再包装。成功“转译”的关键,不仅在于高超的“翻译”技巧,更在于深刻吃透“原文”。因此,创新戏曲传播形式,必须立足本体,守住边界,符合戏曲的艺术特征、美学精神。相反,所谓“创新”,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A.方兴未艾

    B.权宜之计

    C.依托

    D.相反

  • 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画很重视空白。如马远就因常常只画一个角落而得名马一角,他的画常常大量留白,却并不让人感到空。空白处_________有意味。中国书家也讲究布白,要求计白当黑。中国戏曲舞台上也利用虚空,如刁窗,不用真窗,_________用手势配合音乐的节奏来表演,既真实又优美。这些都说明,以虚带实,以实带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这是中国美学思想中的核心问题。这可以分成两派来讲。一派是孔孟,一派是老庄。老庄认为虚比真实更真实,是一切真实的原因,_________没有虚空存在,万物就不能生长,就没有生命的活跃。儒家思想则从实际出发,如孟子说: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圣而不可知之,就是虚:只能体会,只能欣赏,不能解说,不能模仿,谓之神。_________,孟子与老庄并不矛盾。他们都认为宇宙是虚和实的结合,也就是易经上的阴阳结合。

    A.更 却 如果 相反

    B.更 而 倘若 所以

    C.也 只 倘若 所以

    D.也 而 如果 相反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18分)

    哑巴与春天

    迟子建

    最惧怕春风的,莫过于积雪了。

    春风像一把巨大的笤帚,悠然扫着大地的积雪。它一天天地扫下去,积雪就变薄了。这时云雀来了,阳光的触角也变得柔软了,冰河激情地迸裂,流水之声悠然重现,嫩绿的草芽顶破向阳山坡的腐殖土,达子香花如朝霞一般,东一簇西一簇地点染着山林,春天有声有色地来了。

    我的童年春光记忆,是与一个老哑巴联系在一起的。

    在一个偏僻而又冷寂的小镇,一个有缺陷的生命,他的名字就像秋日蝴蝶的羽翼一样脆弱,渐渐地被风和寒冷给摧折了。没人记得他的本名,大家都叫他老哑巴。他有四五十岁的样子,出奇地黑,出奇地瘦,脖子长长的,那上面裸露的青筋常让我联想到是几条蚯蚓横七竖八地匍匐在那里。老哑巴在生产队里喂牲口,一早一晚的,常能听见他铡草的声音,嚓——嚓嚓,那声音像女人用刀刮着新鲜的鱼鳞,又像男人抡着锐利的斧子在劈柴。我和小伙伴去生产队的草垛躲猫猫时,常能看见他。老哑巴用铁耙子从草垛搂下一捆一捆的草,拎到铡刀旁。本来这草是没有生气的,但因为有一扇铡刀横在那儿,就觉得这草是活物,而老哑巴成了刽子手,他的那双手令人胆寒。我们见着老哑巴,就老是想逃跑。可他误以为我们把草垛蹬散了怕他会捉我们问责,为了表示支持我们躲猫猫,他挥舞着双臂,摇着头,做出无所谓的姿态。见我们仍惊惶地不敢靠前,他就本能地大张着嘴,想通过呼喊挽留我们。但见他喉结急剧蠕动,嗓子里发出呃呃的如被噎住似的沉重的气促声,却说不出一句话来。

    老哑巴,除了铡草、喂牲口之外,还把生产队的场院打扫得干干净净。冬天打扫的是雪,夏天打扫的是草屑、废纸和雨天时牲畜从田间带回的泥土。他晚上就住在挨着牲口棚的一间小屋里。也许人哑了,连鼾声都发不出来,人们说他睡觉时无声无息的。老哑巴很爱花,春天时,他在场院的围栏旁播上几行花籽,到了夏天,五颜六色的花不仅把暗淡陈旧的围栏装点出了生机,还把蜜蜂和蝴蝶也招来了。就是那些过路的人见了那些花儿,也要多望上几眼,说,这老哑巴种的花可真鲜亮啊,他娶不上媳妇,一定是把花当媳妇给伺候和爱惜着了!

    有一年春天,生产队接到一个任务,要为一座大城市的花园挖上几千株的达子香花。活儿来得太急,人手不够,队长让老哑巴也跟着上山了。老哑巴很高兴,因为他是爱花的。达子香花才开,它们把山峦映得红一片粉一片的。老哑巴看待花的眼神是挖花的人中最温柔的。晚上,社员们就宿在山上的帐篷里。由于那顶帐篷只有一道长长的通铺,男女只能睡在一起。队长本想在通铺中央挂上一块布帘,使男女分开,但帐篷里没有帘子。于是,队长就让老哑巴充当帘子,睡在中间,他的左侧是一溜儿女人,右侧则是清一色的男人。老哑巴开始抗议着,他一次次地从中央地带爬起,但又一次次地在大家的嬉笑声中被按回原处。后来,他终于安静了。后半夜,有人起夜时,听见了老哑巴发出的隐约哭声。

    从山上归来后,老哑巴还在生产队里铡草。一早一晚的,仍能听见铡刀——嚓嚓——”的声响,只不过声音不如以往清脆,不是铡刀钝了,就是他的气力不比从前了。那一年,他没有在场院的围栏前种花,也不爱打扫院子,常蜷缩在角落里打瞌睡。队长嫌他老了,学会偷懒了,打发了他。他从哪里来,是没人知道的,就像我们不知他扛着行李又会到哪里去一样。我们的小镇仍如从前一样,经历着人间的生离死别和大自然的风霜雨雪,达子香花依然在春天时静悄悄地绽放,依然有接替老哑巴的人一早一晚地为牲口铡着草料,但我们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原来这小镇是少了一个沉默的人——

    一个永远无法在春天中歌唱的人!

    【1】“最惧怕春风的,莫过于积雪了”中的“积雪”有什么含义和作用?4

    【2】“老哑巴看待花的眼神是挖花的人中最温柔的”一句,表达了老哑巴样的情感?刻画了他怎样的形象?(4分)

    【3】②⑥⑦节各有一处描写了达子香花,请简要分析第三处在文章中的作用。(4分)

    【4】作者刻画老哑巴这个人物有哪些用意?6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以蚯蚓正面为例,论证了学习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时还从反面列举了蟹虽有“六跪”和“二螯”,但“______________。”

    (2)杜甫《望岳》中的“_________________”,不仅表现了诗人要攀登泰山的雄心壮志,也写出了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3)同样是描写赤壁附近的长江水,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一句描写月出之后雾气笼罩大江的景象,而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句,作者则用比喻手法描写出了江水的汹涌。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则》中,孔子向为学者论述了学习的三个层面: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层面间是递进的。

    (2)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我们要像王安石在《登飞来峰》所言:__________________那样,高瞻远瞩,不惧眼前困局。

    (3)“名师出高徒”常被人们津津乐道。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弟子超过老师、老师不如弟子的现象却累见不鲜。对此,韩愈在《师说》一文用_________ _________ 两句话作了诠释。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园田居(其一)》中表明居处四周环境清幽、生机盎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描写刘寄奴驰骋沙场、所向披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从《诗经•氓》最后一章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看,男女主人公年少时关系非常融洽。

    (2)屈原在《离骚》中表示自己怨恨楚怀王行事荒唐,不能体察自己忧国忧民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歌行》中,曹操借用《诗经》中姑娘思念情人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干的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劝学》(节选)(荀子)

    (1)君子曰: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輮使之然也。

    (3)_______________,金就砺则利。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

    (7)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

    (8)骐骥一跃,不能十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锲而舍之,朽木不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再经胡城县

    [唐]杜荀鹤

    去岁曾经此县城,县民无口不冤声。

    今来县宰加朱绂,便是生灵血染成。

    催租行

    [宋]范成大

    输租得钞官更催,踉跄里正敲门来。

    手持文书杂嗔喜:“我亦来营醉归耳!”

    床头悭囊大如拳,扑破正有三百钱:

    “不堪与君成一醉,聊复偿君草鞋费。”

    【1】《再经胡城县》一诗中“加朱绂”的意思是______,运用的是借代手法;《催租行》题目中的“行”指_____

    【2】试分析两首诗揭露讽刺手法的异同。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匡凝,字光仪,蔡州人也。父德諲,初事秦宗权为列校,当宗权强暴时,表为襄州留后。唐光启四年夏六月德諲审宗权必败乃举汉南之地以归唐朝仍遣使投分于太祖兼誓戮力同讨宗权时太祖为蔡州四面行营都统使乃表德諲为副仍领襄州节度使。蔡州平,以功累加官爵,封淮安王。匡凝以父功为唐州刺史兼七州马步军都校。及德諲卒,匡凝自为襄州留后,朝廷即以旄钺授之。作镇数年,甚有威惠,累官至检校太尉、兼中书令。匡凝气貌甚伟,好自修饰,每整衣冠,必使人持巨鉴前后照之。对客之际,乌巾上微觉有尘,即令侍妓持红拂以去之。人有误犯其家讳者,往往遭其槚楚,其方严也如是。光化初,匡凝以太祖有清口之败,密附于淮夷,太祖遣氏叔琮率师伐之。未几,其泌州刺史赵璠越墉来降,随州刺史赵匡璘临阵就擒。俄而康怀英攻下邓州,匡凝惧,遣使乞盟,太祖许之,自是附庸于太祖。及成汭败于鄂州,匡凝表其弟匡明为荆南留后。是时唐室微弱,诸道常赋多不上供,惟匡凝昆仲虽强据江山,然尽忠帝室,贡赋不绝。

    太祖将期受禅,以匡凝兄弟并据藩镇,乃遣使先谕旨焉。匡凝对使者流涕,答以受国恩深,岂敢随时妄有他志。使者复命,太祖大怒。天祐二年秋七月,遣杨师厚率师讨之。八月,太祖亲领大军南征,仍请削匡凝在身官爵。及师厚济江,匡凝以兵数万逆战,大为师厚所败,匡凝乃燔其舟,单舸急棹,沿汉而遁于金陵。后卒于淮南。《新唐书》云:师厚由阴谷伐木为梁,匡凝以兵二万濒江战,大败,乃燔其舟,单舸夜奔扬州。行密见之,曰:“君在镇,轻车重马输于贼,今败,乃归我邪!”匡明亦谋奔淮南,子承规谏曰:“昔诸葛兄弟分仕二国,若适扬州,是自取疑也。”匡明谓然,乃趋成都。《欧阳史》云:行密厚遇匡凝,其后行密死,杨渥稍不礼之。渥方宴食青梅,匡凝顾渥曰:“勿多食,发小儿热。”诸将以为慢。渥遣匡凝海陵,后为徐温所杀。初,匡凝好聚书,及败,杨师厚获数千卷于第,悉以来献。

    (《旧五代史·后梁列传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唐光启四年夏六月/德諲审宗权必败/乃举汉南之地以归唐朝/仍遣使投分于太祖/兼誓戮力/同讨宗权/时太祖为蔡州四面行营都统使/乃表德諲为副/仍领襄州节度使/

    B.唐光启四年夏六月/德諲审宗权必败/乃举汉南之地以归/唐朝仍遣使投分于太祖/兼誓戮力/同讨宗权/时太祖为蔡州四面行营都统使/乃表德諲为副/仍领襄州节度使/

    C.唐光启四年夏六月/德諲审宗权必败/乃举汉南之地以归唐朝/仍遣使投分于太祖/兼誓戮力/同讨宗权时/太祖为蔡州四面行营都统使/乃表德諲为副/仍领襄州节度使/

    D.唐光启四年夏六月/德諲审宗权必败/乃举汉南之地以归/唐朝仍遣使投分于太祖/兼誓戮力/同讨宗权时/太祖为蔡州四面行营都统使/乃表德諲为副/仍领襄州节度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旄钺,旄是古代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子,钺是古代兵器,旄钺这里代指军权。

    B.昆仲,称呼别人兄弟的敬词;昆古义为哥哥;仲则是弟弟的意思。昆仲这里指兄和弟。

    C.受禅,在古代,当上一代君王老了的时候,就会大力推荐一位能人,把帝位让给他。

    D.留后,唐代的时候,节度使出征或入朝,常置留后知节度事,以后成为惯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匡凝出生名门望族。他的父亲赵德諲能够审时度势,后来因为平定蔡州有功,多次加官封爵,被封为淮安王。

    B.赵匡凝非常注重形象。每次整理衣冠,一定让人拿着巨大的镜子在前后照看;会见客人时,稍觉乌巾上有灰尘,就让歌妓用红色拂尘拂去。

    C.赵匡凝一心忠于朝廷。当太祖派遣使者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赵匡凝时,赵匡凝对着使者流泪,表达了自己不敢妄自称帝的想法。

    D.赵匡凝爱好收藏书籍。在他的家里收藏了好几千卷图书,后来赵匡凝兵败,家里的藏书被杨师厚获得,全部都献给了朝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匡凝惧,遣使乞盟,太祖许之,自是附庸于太祖。

    (2)行密见之,曰:“君在镇,轻车重马输于贼,今败,乃归我邪!”

    【5】同是记载赵匡凝兵败到死去的情况,《旧五代史》《新唐书》《欧阳史》各有侧重,请简要概括说明。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有人帮你,是你的幸运;无人帮你,是公正的命运。没有人该为你做什么,因为生命是你自己的,你得为自己负责。——《中国传统文化》公众号

    (2)梦在前方,路在脚下。自胜者强,自强者胜。——习近平

    作为生活在这个大时代的青年,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请你面向青年读者,结合以上材料,为《中国青年报》的“时代青年”栏目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